高校收入支出结构与预算质量关系研究
2023-09-02付晓彤
付晓彤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中央教科文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各部门应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按照综合预算的编制原则,结合部门事业发展规划和目标,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全面提高预算编制质量。”近年来,我国对高等院校支持力度日渐加大,尤其是在高校的专业学科拓展建设、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预算规模也不断扩大。但当前高校教育经费存在使用效率不高、支出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影响高校预算编制功能的发挥。预决算偏离度作为高校审计重点关注的项目,是反映预算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量化指标,缩小预决算偏离度是当前高校的现实目标。
本文基于学术界现有理论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对L高校总收支预算、各收入支出预算的偏离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原因分析提出缩小预决算偏离度、提高预算质量的合理建议,对提高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有效配置资源、优化收支结构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高校收入和支出结构研究较早,不同系统的高校有不同的经费来源渠道,不同的支出分配方式和支出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1]。刘艳华等人提出不同的高校经费支出对预算绩效影响不同,应适当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以提高绩效水平[2]。
席夫(Schif)是最早针对预决算偏离度提出预算松弛概念的学者,其认为预算管理是具有可操作性的[3]。国内外学者大多将公共预算作为出发点,对预决算整体偏离度进行分析。博伊兰(Boylan R)以美国部分州政府为研究对象,发现其采用预决算偏离的手段来增强州政府的负债能力[4]。相对而言,我国在预决算偏离程度上的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不过目前相关研究已逐渐兴起。例如,高培勇首次提出了“预决算偏离”的概念,指出政府预决算偏离度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超收”引起“超支”[5];冯辉等学者对政府财政收入预决算偏离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政府竞争、财政压力与地方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存在密切关联性[6];马赫以我国东部34 所高校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这些高校2013—2017 年的预决算偏离度进行深度探析,发现高校“超收”现象相对普遍,“超收”引发了高校“超支”问题,当然不同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7];杨波等人以湖北省隶属的办公本科高校为研究对象,发现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预决算偏离,并且不同指标下的“超支”与“超收”问题同时存在[8]。
在政策建议方面,巴顿(Patton T)认为,财务管理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及时发现预决算执行存在的问题,加大全流程监管力度,提高高校预决算信息公开度,以此降低高校预决算偏离度[9]。本(Ben)认为预算需要前瞻性,要完善相应的组织结构,优化控制环境,以提高预算编制质量[10]。王宏宇等人认为,将作业基础预算法应用到预算编制过程中,把差异细化到每一项作业,可以有针对性地改善预决算偏离情况[11]。孟凡斌等人将2013—2018年山东省30 所高校的财务数据信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经费、收入结构、预算编制质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出了提高高校预决算质量的措施[12]。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山东省某L 高校2017—2021 年公开的预决算数据信息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高校收支结构与预算质量之间的关联性,最后提出提高高校预算质量的合理建议,希望能够为各大高校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及质量提供理论帮助与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L 高校是山东省属综合性大学,该学校拥有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并且拥有一定的硕士研究生免推资格,与海外诸多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博士学位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大批优秀青年。截至2022年,L高校设置了25个分学院,9 个研究生学院,26 个硕士学位学科,14 个硕士专业学科。实际调查数据显示,2022 年L 高校的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为79 个,现有专任教师1 800 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 038 人。
本文以L 高校为例,使用2017—2021 年公开预决算资料,从总收支、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三个方面,对L 高校近几年来的预决算整体偏离度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探析。
(二)指标设计
借鉴王秀芝以收入和支出的预决算偏离度来衡量预算质量的方法,即预算偏离度=决算/预算×100%-1[13]。学术界普遍认为良好的预决算偏离程度绝对值通常不超过5%,本文也将其作为衡量标准。
1.总收支偏离度的测量指标
本文设计了总收入偏离度和总支出偏离度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2.各收入偏离度的测量指标
本文设计了财政拨款收入偏离度、事业收入偏离度、其他收入偏离度三个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3.各支出偏离度的测量指标
本文设计了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人员支出偏离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日常公用支出偏离度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项目支出偏离度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总收入偏离度的测量和分析
由表1 可知,L 高校2017—2021 年间总收入预算与决算均逐年上升,2019 年上升幅度较大;5 年间总收入预决算偏离度逐年下降,其中2019 年下降幅度最大。我国对教育事业愈加重视,对L 高校投入的资金量不断增大,偏离度不断减小,说明L 高校的总体收入预决算编制质量及执行效果逐步提升。特别是2019 年开始实行政府会计改革,会计核算更加规范,省教育厅、财政厅实施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将预算管理绩效考评结果与各部门下一年度的预算经费拨款情况进行挂钩,促使高校在实际预算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加大预算监管力度,高校预算管理成效明显。
表1 L 高校总收入预决算偏离数据
(二)总支出偏离度的测量和分析
由表2 可知,L 高校在2017—2021 年间总支出预算与决算均逐年上升,前3 年预决算偏离度逐年下降,2019 年下降最明显,主要得益于2019 年开始实行政府会计改革。2020 年有所上升,主要是为了最大限度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L 高校投入了大量的疫情防控资金,采购各类防护类、消毒类物资,建设各类监测和基础保障类设施,以及疫情防控志愿者的日常工作补助、饮食补助、住宿费补助等。L 高校关于各类疫情防控的资金支出增幅明显,导致一定程度的预决算偏离。但从总体来看,L 高校总支出偏离度在后3 年控制在5%以下,偏离度整体有所下降。
表2 L 高校总支出预决算偏离数据
从预决算偏离度来看,L 高校总收入的预决算质量相比总支出要低,可见相比支出预算,收入预算存在一定程度的松弛。5 年内总支出均超预算,但又受制于“以收定支”的范围内。
(三)各收入预决算偏离度的测量和分析
由表3 可知,2017—2021 年财政拨款收入预决算逐年上升,且决算均大于预算。这说明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教育领域重视度不断提高,对L 高校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大。2017—2019 年财政拨款预决算偏离度呈现小幅度上升,后两年又逐渐下降,压减至3.80%,且5 年内均为正向偏离。这说明高校在实际建设发展进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越来越高,预算编制水平不断提升,预算管控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拨款收入作为国家下拨经费,审批及监管程序较为严格,为经费的有效使用提供了坚实保障。尤其是2019 年实施政府会计改革,会计核算更加科学规范,绩效评价更加合理高效,L 高校进一步加大了对“财政超收”问题的管控力度。
表3 L 高校各收入预决算偏离数据
事业收入方面,2017—2021 年预算不断增加,决算数除2020 年小幅度下降外,其余年份均有一定幅度上升。这一方面表明L 高校在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近几年来招生人数不断增多,财政专户资金增加;另一方面表明L 高校校企合作创收明显,科研事业收入增加。2020 年L 高校的事业收入预决算偏离度整体呈现为负向偏离的状态,可能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变化影响,L 高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收入较预期减少。
其他收入方面,2017—2021 年预决算逐年增加,2020 年决算数上浮较大,预决算偏离度最大。这可能是由于受到社会客观环境的影响,L 高校各项财政补贴收入相对压减,进而导致其他收入预决算偏离度增加。
对比高校各项收入预决算偏离度可知,其他收入最高,预算质量相对较差,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其他收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预算编制较为困难;财政拨款收入与事业收入预决算偏离度(绝对值)在后3 年逐年降低,说明L 高校预算编制水平逐年提升。
(四)各支出预决算偏离度的测量和分析
由表4 可知,2017—2021 年人员支出预算与决算逐年上升,且决算均大于预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L高校教职人员的经费支出不断攀升,“超支”现象一直存在。2021 年预决算偏离度达到最小值,为0.02%,其余年份预决算偏离度均小于1%。经对比可以看出,L 高校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人员经费预决算偏离度相对较低。
表4 L 高校各支出预决算偏离数据
2017—2019 年日常公用支出预算与决算有小幅度增加,后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2020—2021 年日常公用支出预算与决算开始下降。L 高校近5 年日常公用支出预决算偏离度均为负值,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短支”现象,绝对值均低于5%,且绝对值在2018 年达到最小值,整体来看,L 高校对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把控较好。
2017—2021 年项目支出预决算偏离度均为正向偏离,这说明L 高校项目支出5 年内均存在“超支”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项目支出与上述两项支出相较而言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并且涉及内容较为复杂,追加预算可能导致项目支出的预决算偏离度不断增加,最终出现项目支出预决算偏离难以控制的问题。
对比高校各项支出预决算偏离度(绝对值)可知,项目支出相对最高,日常公用支出次之,人员支出最低。由此可见,不同支出指标的“超支”与“短支”现象并存。
四、研究结论和建议
高校收入和支出项目比较复杂,对此高校在开展预算编制及预决算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偏离问题。结合上文研究可以得知,高校的各项收入预决算偏离度明显高于各项支出,说明高校在实际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支出预算相对精准,预算质量相对较好。但不可避免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在决算报告中强化预决算偏离度分析
建议各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及总结工作过程中加强对预决算偏离度的分析,明确好预决算偏离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严重程度等,统一预决算编制口径,加强预决算偏离度横向、纵向对比。这样不仅能够帮助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更好地把握高校的实际运行情况,进一步反思和改进预决算管理工作,还能够促使高校各部门员工、社会公众全面了解高校的办学经费使用明细,进而规范高校的财政资金使用行为。
(二)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前瞻性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在针对下一年度的预算资金进行合理规划与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非同级财政部门的衔接,提高预算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高校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及前瞻性;建立滚动预算机制,提高对小额项目预算编制重视度,构建动态化、实时化的预算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调整各项业务中存在的预决算偏差,并将其合理纳入高校预算绩效考核与评价之中。
(三)辩证看待高校超收现象
在各大高校实际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并不是所有预决算偏离度越低越好,收入与支出的预决算偏离度对于高校的运行发展作用及意义各不相同。因此,高校应该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预决算收入“超收”问题。高校的财务管理部门应该结合高校实际运行情况、建设资金使用需求等,深度探析预决算“超收”背后的原因,积极增加高校的财政拨款收入来源及额度,进而为高校建设与发展提供充盈的资金保障。
(四)缩减不合理的超支
超支的原因比较复杂,对此,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原因,深度探析自身实际运行与发展过程中各项超支问题背后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第一,设置不合理超支预警机制,一旦某一项支出费用超出设定标准,及时发出警报,避免事态恶化;第二,将各项不合理的超支项目列出名单,适当消减各部门的第二年预算费用,从源头把控不合理超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