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H 省民办高校法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9-02丁蕾
丁 蕾
湖北商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在2020 年12 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 年)》,明确并着重提出了要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从而不断提升并增进全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学习。
一、新媒体时代H 省民办高校法治教育的现状
新媒体时代是指数字媒体盛行的年代,新媒体现在是指继传统媒体以后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一个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主要媒体内容类型包括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相对于各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等其他主流传统媒体形式而言,具有社会信息承载量较大、传播速度更快、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等优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22 年在北京发布了第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 年12 月,中国网民规模为10.32 亿,网民规模日益增长。同时,中国的手机网民规模已增至10.29 亿,手机是作为国人目前上网使用的一种最普遍的主要网络设备,手机也作为新媒体的重要表现形式。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多元化的智能终端把各种各样的信息传递给人们,让人们的生活获得极大的丰富和便利。据该统计报告中所列统计群体的网民年龄结构,20 周岁至29 周岁之间的网民群体约占中国网民总数比例的17.3%,30 周岁至39 周岁之间的网民群体约占中国网民总比例的19.9%,40 周岁至49 周岁之间的网民群体约占中国网民总比例的18.4%,高校师生作为该年龄段群体,高于目前全国统计其他年龄段群体。因此,可以表明,高校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高校网络能力持续提升,高校使用新媒体进行教育得以迅速发展。
中国的H 省作为一个现代教育文化大省,截至2022 年,H 省民办高校总数有44 所,其中民办本科大学数量有32 所,民办专科学校数量达12所。H 省民办本科数量多于民办专科数量,可见H 省民办高校法治教育资源丰富,形式多样。通过手机查阅各高校公众号和电脑搜索各高校官网统计关于高校法治教育相关主题,H 省民办高校使用新媒体进行高校法治教育的民办本科大学共有32 所。H 省的民办大学本科使用新媒体进行法治教育的高校在W 市占有量较多,地区分布于各市但是相对不均。H 省民办高校使用新媒体进行高校法治教育的民办专科学校共有12 所,民办高校使用新媒体进行高校法治教育的民办专科学校在W 市占有量较多,教育资源地区分配不平衡。其中,新媒体应用在给H 省的民办高校法治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了一定负面教育的不良影响。H 省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教育不仅要对培养大学生持续发展具有更重要长远的借鉴作用,而且还对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更为重要深刻的实践意义,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因此,H 省民办高校的重要任务就是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大学生法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是当前H 省民办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工作。
二、新媒体时代H 省民办高校法治教育的问题
(一)法治教育课程设置较单一
在相关课程科目设置方式上,针对H 省全日制民办高校专业,非相关法学专业录取的所有在校的大学生,法律等相关学科课程通常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另有相关选修课程,可见,法治教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法治教育认识相对缺乏。同时,上过这门课的大学生普遍认为兴趣不足,枯燥无味,反馈具有“形式化”“不具体化”“学了没有印象”等等评价。H 省的民办高校法治教育教程是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法律教育为重点开设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课程当中的前半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后半段才是公共法律基础课,作为法治基础教育的部分约占该课程教材全书的三分之一,就连一些大学教师有时也都把该课程直接当成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法律教育课。如此,对H 省民办高校法治专业教育的正常系统组织开展来说是相对不利的[1]。而且,课程期限只有半学期,教学时间有限,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以偏概全、印象不深的感觉。在小学、中学阶段,H 省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认知就很少,难以靠大学短期弥补知识。新媒体对H 省民办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使舆论导向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的难度系数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如此,传统单一设置法治课程的民办高校法治教育模式的实践效果在新媒体时代有所减弱。
(二)法治教育内容及方法滞后
纵观现在的H 省民办高校法治教育,凸显出的是内容和方法的滞后,不能有效地将内容和方法联系起来,明显与时代脱轨。H 省民办高校的法治教育形式,主要是新一代的学风学术、科学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宣传、法律咨询帮扶等,每年都在某一具体的节日进行。对于某些社会热点问题,教育的内容却很难完全做到及时反映,教学远离实际生活。若要把当前新颁布法律以及其他各种法律规定、案例教学和课堂教学主要内容等协调贯穿起来,实际上由H 省当前的民办高校法治实践教学示范团队很难全部做到位。以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系列课程教材作为例子,教材大部分章节均以大学生思想修养问题为主线讲法学内容,但有关法律修养部分内容的教学篇幅往往较少,缺少大量与教学生活的实际工作耦合度比较强的各类具体或典型法律案例。H 省的民办高校“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也难以充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实际发展需求,教育手段方法中的灌输性太多,艺术性实在太少[2]。法治教育应以适用教材建设为主,但因编写案例教材时本身还具有较大滞后性,有些鲜活案例往往过于简单老套,不够丰富鲜活,很难让学生心服口服。H 省的民办高校老师们经常照本宣科甚至只是逐字或逐句默念法条,再加上课堂准备活动不甚充分、教学任务压力又过大等,这些现象都可能很容易就造成课堂教学出现倦怠,使得公共法治课教学的最终教学效果质量可能很难完全令人满意。
(三)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匮乏
教育部在开展新媒体时代高校法治教育实践方面研究提出,作为H 省民办高校也应该自觉适应信息技术时代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传播的诸多优势特色,为学校法治理论教育活动提供多样化优质服务,不断创新与优化工作和手段,打开创新育人广阔空间,促进传统法治思维教育模式与当代新媒体技术教育创新的有机结合[3]。新媒体时代迅速向前发展,新媒体的环境变化多样,这在某种程度上对H 省民办高校法治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法治教育创新发展面临的挑战。因此,H 省民办高校法治教育工作人员要深化新媒体的认识,掌握创新媒体装备的核心技术,强化新媒体素质,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理念。此外,社会上法律已开始逐步出现许多各种各样复杂的矛盾新焦点问题,科技也日新月异,经济社会不断在进步,大学生也对学习法律知识方面的资料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目前H 省民办高校配备的各类法治教育资源极其有限,专职法学教师来源一般还局限于法学院专业(系),有些普通民办高校根本不单独设有独立法学院,不能单独面向学生直接开展各种法治教育,高校法治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大学生法治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两者之间存在矛盾,迫切需要通过更有效的新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因此,当前H 省民办高校的法治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民办高校大学生发展的需要。
三、新媒体时代H 省民办高校法治教育的对策
(一)开设多样化法治教育课程
在当前新媒体时代形势下,现阶段应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将传统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混为一谈,但是,二者也有很大区别,因此,完全可以把一些法律基础课程内容单独地列为一个高校公共必修基础课程,这样将更能够有利于高校教师组织系统更完整、更有专业水平的实践教学,从而可以彻底地改变以往法治思想教育中从属于公共思想政治专业教育领域的地位。开设一些多样性法治特色教育系列课程时也就可以尝试着开设另外一些课程比方说合同法、劳动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宪法等与普通大学生成长息息相关的法治选修课,满足追求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的大学生。H 省民办高校应当合理充分地有效开发和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学习,要勇于打破社会传统文化的传统思想方式上的各种约束限制与思维禁锢。随着我国移动网络的迅速普及,移动网络的应用渗透到了学校各个管理层面,大学生都可以尝试利用各种新媒体资源来进行学习各种法律教育。新媒体技术的突出特性主要是其便捷、高效、互动,能更好地帮助投身于在校大学生科研学习工作中的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学校教师可以定期通过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等多个途径来定期在线开展现场师生的互动、在线提问、答疑讨论等主题活动。H 省民办高校法治教育的提高,不能仅有课堂教学的途径,还需要开设多样化法治教育课程。从学生的反映状况来看,H 省民办高校所举办的法律知识讲座还不多,没有推广到非法律专业学生,所以“讲座”是法治宣传方式之一,学校也应该多邀请一些有针对性的知识人来做有关的讲座,以适应学生对法治教育的需求。
(二)改进法治教育内容和方法
H 省民办高校法治教育教学的内容不能仅限于教材,教师必须在上课的时候,充分理解时事政治进而向学生传递知识。在教学观念方面,教师队伍应扩大法律学的理论深化,着重于教育目标。H 省民办高校党政主管行政领导部门还尤其应该要在基本可以满足整个高校学生基础网络需求上,注重开通一个学生校内的网络论坛、贴吧、微信等各类社会化互动媒体,以更好地激发出大学生自由上网活动的主体能动性,及时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在法治教育方面,H 省民办高校运用教师—学员“双主体”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此授课新模式的指导下,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针对其身心个性化需求发展特点的多种个性化自主学习及活动需要,因此,教师也就更可以适当采用启发式的新方法组织教学。例如,随机进行课堂互动提问、小组成果展示汇报、课后进行学生知识积累的自我测评展示等多种形式,便于教师们对每位学生系统掌握学习知识的水平进行考查。同时,利用新媒介的交互方法,可以保证大学生有话可说,提高课堂的生命[4]。例如,让大学生也能够通过法律课堂师生探讨的互动游戏去充分了解如何学习法律知识,并同时能够学会通过参与抖音短视频、参与制作小红书互动问答游戏等其他各种活动,激发出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兴趣。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改进H 省民办高校法治教育内容和方法。
(三)提升教师法治教育专业素养
H 省民办高校教师一定要加强自己的法律修养,勤学苦练,学以致用。对相关法律的认识进行深入学习。H 省民办高校中思政作为公共课,没有独立的师资力量,是以法治教育为主的政治哲学教师,而专业人员则是专门从事法治教育的专职教师。由于没有充足的民办高校法治教育老师来授课,授课多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因为老师自己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所以法治知识体系不全,没有理论和实际的融合。因此,传授知识枯燥,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不能与学生切磋问答,也不具备现实指导意义,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学习法律方面的兴趣。新媒体日新月异,在民众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首先,要切实注意加强高校法治教师队伍整体的建设,统筹部署法治素养拓展教育,创新传媒工作方式,切实努力做到把推动民办高校新媒体知识教育及运用成果,贯穿结合到推动全校法治意识培训教育活动工作进程中;其次,民办高校聘请的专门负责本校新媒体信息宣传内容的网站主要运营编辑团队或平台运作相关部门人员,也均要始终坚持围绕校园法治素质提升教育等内容开展工作,发挥好校园新媒体平台特有的传播即时、生动、便捷性等的优势,增强对内容实质价值的深度传播吸引力,扩大其以运用新媒体手段对各高校大学生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践教育工作中形成的舆论宣传与影响力,从而全面提升H 省民办高校教师法治教育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