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打造全球人才向往的宜居宜业之城

2023-09-02文/杨

国际人才交流 2023年4期
关键词:成都人才建设

文/杨 珺

(作者单位:成都市科技局)

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奋力打造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进程不断推进,成都日益成为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汇聚的热点地区,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组织的2021年度“魅力中国—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中,成都进入前10,成为“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之一。成都已连续3年、先后4次进入前10地区。

开放包容是成都宜居宜业的特色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位于“天府之国”中心的成都,拥有世界罕见的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改的历史背景,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开放包容、活力无限的城市。

成都是宜居之地。川西平原物产丰富、质优价廉,成都生活成本较低、生活压力较小,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安逸的生活条件孕育了成都随性、闲适和包容的城市文化。“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蓉城”已经成为成都的新名片,成都连续14年蝉联《瞭望东方周刊》和瞭望智库共同发布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榜首,也是唯一四度蝉联“长安杯”的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荣登《财富》杂志“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连续4年荣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越来越多的人才与成都结缘,在成都施展才华,与成都共享发展机遇。

成都是开放之城。成都拥有国际化的大开放格局,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是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目前,成都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至106个,获批在蓉设立领事机构23家、居中西部城市第1位;中意、中法、新川等6个国别合作园区加快建设,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连续5年居全国第1位;是国内第3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2022年航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城市第1位;高质量开行中欧(亚)班列,国际班列连接境外100个城市,成都与世界的交流往来越来越密切。

成都是活力之都。成都具有完备的产业体系,2022年GDP突破两万亿元,形成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两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增3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蓉世界500强企业315家,A股上市公司114家;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39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4万家,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1.26万亿元。世界城市排名59位;根据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G22),成都在科技集群排名位列全球第29位,5年内提升了27位;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位五年内提升48位,升至第34位。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蓬勃的发展潜力既为海外人才来蓉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他们创新创业营造了宽松的环境。

创新创造是成都宜居宜业的亮色

成都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党中央“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形成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的决策部署,坚持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成为国家首批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打造创新策源新高地。强化创新极核引领,加快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战略科技力量加速落地,天府实验室实体化运行,落地建设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资源潜能不断释放,8所在蓉高校入选第二批“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高校,5个学科进入全球前20。近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6.9%,投入强度达到3.17%。成都科研团队主导或参与的3项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打造技术引领新高地。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批复落地,轨道交通未来产业科技园获批试点。五年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20项,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正式启用。“成都造”氢燃料电池柯斯达客车、碲化镉发电玻璃等高科技产品成功“护航”北京冬奥会。

打造产业创新新高地。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等重点产业,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个万亿产业集群、8个千亿产业集群,轨道交通装备、生物医药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增至17家,总数居全国第六位。

打造要素协同新高地。强化成渝科技创新合作,建设成德眉资创新联合体,加快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继续推进97项国家级改革试点任务,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在全国推广建设“科创通”平台等14项改革经验。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成5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272家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022年成都全市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456.92亿元,同比增长13.86%。

便捷高效是成都宜居宜业的底色

近年来,成都着眼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建圈强链任务,进一步提升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不断加大高端外国人才智力引进力度,通过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升“国际范”。

行政许可服务高效便利。通过协同推进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一窗式”办理2.0版举措,减少提交材料,缩短办理时间,实现全程“网上经办、只跑一次、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办理时限由国家规定的2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其中外国高端人才(A类)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实现一窗接件、一窗取证、5个工作日完成,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加大高端外国人才和当地紧缺外籍人才行政许可便利,实现成渝两地高端外国人才行政许可互认,不断增强外籍人才来蓉发展的吸引力。

引才引智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每年参加中国(深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加强成都创新创业政策和宜居宜业环境推介力度,吸引更多高层次外国人才和专业团队来蓉创新创业。二是每三年开展一届成都市“金沙友谊奖”评选活动,累计30名外国专家获奖,获奖外国专家还可被推荐参加中国政府友谊奖和四川省政府“天府友谊奖”评选。三是每年举办成都外籍人才招聘会,硕士以上学历的求职者占比超过50%,方便更多外籍人士来蓉发展创业。四是每年组织成都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已经与美国、英国、以色列等8个国家联合举办4届,引导更多海外创新资源连线成都。

示范基地建设梯次推进。聚焦推进产业建圈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三个层级累计创建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40个,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用人单位引进“高精尖缺”外国人才。以创建引才引智示范基地为引领,带动本地区本领域引才引智工作向纵深发展,确保优秀外国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外国人才服务细致周到。一方面,大力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从国际教育、优质医疗、金融服务等方面,积极打造“类海外”环境。建成国际化社区45个,成立外国专家书屋5家,在蓉常住外籍人士超过1.7万人;在成都12345热线开设英语座席,不断提升涉外公共服务效能;及时制定《成都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出台《成都市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写规范》,多措并举推进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适时筹办各类活动,不定期组织在蓉高端外国专家拜访慰问和外国人才聘用单位走访调研活动,在加强联络沟通中不断提升服务工作质量水平。

成都已经实现了由区域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由西部内陆腹地到国际门户枢纽、由西部科技中心到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的跃升,在新的征程上,将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制定实施“人才新政3.0版”,推进“蓉漂”“蓉城英才”“产业建圈强链”三大人才计划,全力营造尊才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大人才国际交流力度,让更多“千里马”驰骋成都、更多“洋专家”汇聚蓉城。

猜你喜欢

成都人才建设
人才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穿过成都去看你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数看成都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