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视角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途径思考
2023-09-0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司静辉
文/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司静辉
红色档案资源作为反映历史特殊时期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传承载体,在党史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传承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几年,随着开展建党百年、社会文化建设等活动,推动了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蓬勃发展,其开发与利用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局限于档案馆展览,还包括可续性强的文学作品、论坛讲座,以及科技感强的AR体验、3D展览、广播影视剧和短视频等开发利用途径,极大丰富和强化红色档案资源建设。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在新的网络环境下,传统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在开发形式、宣传效果和内涵挖掘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红色档案的宣传尚存在形式固化,侧重于传统档案展览方式,受众有限;对档案内容的内在价值挖掘不足,符合时代的红色精神提炼不够,缺少时代性和参与性,红色档案内在的革命精神和历史价值与意义没有被公众感同身受、内化于心;在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时,常常关注技术的形式应用,无法很好地将技术与档案内容相互融合,交互性差,缺少历史背景的感触性和场景体验。使得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明显滞后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利用方式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无法与利用者的诉求相契合,不能起到真正内化于心、资政育人的目的。因此,红色档案资源的建设迫切需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真正发挥红色档案资源的教育价值、情感价值、传承价值以及经济价值。而其中,数字人文的出现为红色档案资源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为此,本文拟探索数字人文视角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途径。
一、数字人文视角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尽管目前对“数字人文”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概念界定。但普遍认为数字人文是集资源、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的应用。它是将人文知识要素进行更加颗粒度细化的数字化采集、加工、组织和关联,促进对人文知识的标注、比较、取样、阐释和可视化展示,从而实现人文研究的多维度、多层次、可视化揭示,是人们对传统人文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因此,已有学者陆续探索数字人文应用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将其应用于数字化的红色档案资源融合和开发利用中,从而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或者是一种全新的范式影响,也必将对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产生深刻影响。
(一)数字人文技术可解决红色档案资源分散保管、难以整合的现实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红色档案资源保管主体多元繁杂,多数存在于各市县档案馆、社会组织和个人手中,存在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加上各地对红色档案资源合作开发不紧密,缺乏长效联动互动机制,对红色档案资源难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或场景)。而把数字技术驱动作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力工具,将分散各处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有效整合。在明确数据类型、结构、文本内容、主题关联等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红色档案文化开发加工。
(二)数字人文技术为红色档案文化资源价值展示提供了多维度、可视化的实现方式。实现了对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揭示,这也是数字人文研究的最终目的。因此,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原有红色档案资源的相关要素进行颗粒度细化、拆解,知识化标注,可视化展示,从繁杂的红色档案数据资源中遴选或有目的地加工,以彰显数字技术和文化资源的有机融合,实现红色档案资源内在价值的多维度、多层次、可视化展示。这拓展和深化了红色档案资源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文化教育层面。
(三)数字人文技术满足了公众对红色档案资源多层次、便捷化、个性化的需求。以往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多以传统的红色档案布展方式进行,尽管有些地方也应用了AR/VR、3D技术,增加了展览体验。但仍存在“广而不深”、受众对象有限等问题,没有与公众需求精准匹配,起不到内化于心、资政育人的作用。而借助于数字人文技术实现红色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展示,将大大拓展受众人群,使公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红色档案资源的文化氛围,也满足了公众便捷化、场景化等需求。一些交互式功能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个性化要求,实现了跨网络、跨媒介的互动交流,增加了公众的感触性和参与感,实现了价值认同。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当年革命者的影像、历史环境、人物言行和思想,起到红色档案资源真正的资政育人目的,传承了内在红色革命精神。
二、数字环境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认识
在数字人文技术和新的红色档案开发理念的双重推动下,一些学者尝试应用于数字化的红色档案资源融合和开发利用中。笔者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相关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数字人文技术的引入介绍。如吕秋培探讨了档案数字化资源的加工与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刘炜等人提出搭建数字人文研究平台,解决机构红色档案数字化加工问题;苏程提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优化技术网络策略;翟乐从数据、技术、平台和需求等方面提出开发策略。
(二)数字人文技术对一些红色档案专题资源的开发应用案例分析。如从抗战记忆构建的红色档案、沂蒙红嫂档案、吴宝康档案资源进行数据化处理,借助数字人文技术实现相关内容的关联分析和揭示。
(三)数字人文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中的创新应用。如翟乐提出专题数据库、知识组织应用和可视化知识产品三大资源组织构建场景类、红色经典人物类、延续红色精神类的三类红色档案资源;赵红颖、张卫东提出面向“数据化—情境化—故事化”创新红色档案资源组织路径;张卫东提出从用户需求、反馈协作体系、检索服务平台与档案可视化及虚拟现实服务等方面拓展开发利用新途径。
综上所述,目前数字人文视角探索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研究内容侧重于数字人文对其文化、经济、教育以及技术方面,对红色档案资源内容提炼尚未形成一些成熟的、高效的开发路径。为此,本文拟从数字人文技术对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以及公众对红色档案资源需求等视角,提出几点对策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三、数字人文视角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一)探索多主体协同合作的红色档案资源收集、开发和利用机制。基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并结合数字人文技术应用对资源丰富度、资源质量要求高的现状,各个档案馆可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强馆际之间、跨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建立红色档案资源数字化平台,打破机构、地域限制,统筹加工,优化整合红色档案数字资源,促进开发更加丰富的内容成果。1.建立齐全完备、标准统一、内容丰富的红色档案数字资源收集体系。坚持依法接收和联合征集并存,尊重知识产权,扩大更广泛的资源采集面,不断创新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式;2.探索多种形式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模式。除了传统的独立开发模式外,可探索馆际之间联合开发、授权或委托第三方的技术外包开发方式,以及与公司、社会团体进行的跨领域合作开发模式等;3.形成红色档案资源加工、编研合作的新机制。围绕红色档案资源内容,以专项或专题方式组织跨机构的编研合作,发挥各机构的资源优势、专业特长、技术优势,形成科学高效、常态化的数字化红色档案资源合作工作机制。规避重复开发,加强内容的针对性,将红色档案资源的内在价值和时代主旋律相结合,突出重点挖掘红色档案资源后面有温度的故事,传达红色档案内在精神力量,让红色档案资源呈现与时代需求相适应、和谐的内涵价值。
(二)构建红色档案的数字资源平台,深入挖掘红色档案内容元素。数字人文的加工开发,本质上是对数字化的档案资源按照历史人物空间、时间等事由要素来组织、关联各数字资源要素。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红色档案数字资源平台,以实现数字资源的收集、组织、加工和服务,实现数字资源整合、知识展示、服务融合。首先,基于这样的数字资源平台可以方便将分散各处的红色数字资源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分解更加细化颗粒度的数据(含知识单元)进行收录,为资源组织打好基础;其次,可以提供智能搜索技术和个性化服务,拓展受众人群,实现专题红色档案资源的集成整合,并提供多维度的展示方式;再次,便于根据不同时间、不同主题对数字资源进行加工、组织和匹配完整的数字资源仓库功能和构建,提升红色档案资源多维度的知识挖掘效率。另外,基于红色档案数字资源平台,对红色档案资源进行详细的结构化描述,以便运用语义关联组织等技术整合语义处理的资料,发现并构建不同资源之间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要素的关联。通过设置多维的检索逻辑组批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知识聚合和关联分析的需求。通过可视化方式展现集成成果,为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成果的多元化展示奠定基础。
(三)不断探索新技术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实践。1.充分利用数字人文受众面广、形态多样化等特点带动传统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方式的创新。数字人文技术其实是一个技术组的综合表达,它包括资源数字化加工技术、数据管理技术、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和可视化展示技术等。因此,通过数字人文技术,可实现红色档案资源元数据构建、数据仓储搭建关联、分析虚拟化和可视化场景化展示等功能。并以抽象化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提炼、关联分析,完成红色档案的数据化、具象化的呈现,以便为红色档案人文研究提供新手段、新方法、新思路。比如,可根据宣传主题需要和用户需求设置专题内容类别,在现有元数据标准基础上,根据需要和要求补充新的更加细化颗粒度的内容要素,录入规则,满足数字人文结构化的加工、组织和知识关联、互操作要求,以揭示红色档案资源所隐含的各种要素关系。通过不断对红色档案资源元数据的更新,实现多维度的搜索、多层次的标注、领域本体的构建和关联数据的挖掘。2.探索新技术应用对档案专业开发途径的新方式。除了原来将AR、VR等成熟信息技术应用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中,还要积极探索3D成像技术对主题档案的场景式或三维展示,将大量历史档案、实物档案转化成动态影像。利用新的元宇宙技术实现历史场景、历史事件的虚拟再现。3.探索移动多媒体网络社交平台等新技术应用于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中。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媒体社交网络对红色档案资源所蕴含的当时社会场景和历史轨迹进行虚拟化场景构建,实现红色档案资源可视化成果宣传,加强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深度。
(四)拓展多元化的红色档案资源展示方式,精准匹配公众的个性化需求。基于数字人文技术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成果通常是以可视化、场景化、智能化呈现的知识产品。可以说,数字人文技术推动了红色档案资源数字多元形态的构建,形成丰富的红色档案产出成果。这也意味着在成果开发形式方面,要紧跟社会时代特征,密切把握公众需求,借助于音视频、动画、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创作优质、多元的红色档案产品。比如:加强红色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红色档案文创产品能够在传播和弘扬红色精神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公众对红色档案文化和档案部门的认知度、拉近公众与红色档案之间的距离。因此,红色档案文创产品研发过程中注重符合公众时代需求,产品研发应根据公众个性化需求,分类服务不同用户,根据公众多样化需求将“档案原料”转化为产品。在满足档案文创产品的实用性特征要求的同时,充分发挥创新思想,依托馆藏资源,将“创意”与红色元素相结合,挖掘红色档案文化价值蕴含的隐性知识特征,对红色档案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加工。通过故事叙事、影视剧广播剧和知识视频等文艺作品的故事化、场景化、交互式等方式反映红色档案文化精神,贴合时代特征,精准匹配公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