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策略研究
2023-09-02广州华立学院彭梓明宁晚枚罗玉儒邹祖莉
文/广州华立学院 彭梓明 宁晚枚 罗玉儒 邹祖莉
一、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对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诸多领域有着重大意义。在老龄化不断加剧的社会背景下,各级政府应当注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并将其作为缓解老龄化负面影响的关键手段。
(一)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可行性。从数量角度来说,中国老年人力资源规模较为可观。按照人口统计年鉴可知,在2015年,大于59岁小于70岁属于低龄老年群体,其数量、总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分别为8182万、6.64%、64.7%。此类群体刚退休没多久,大多数身体健康,拥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与丰富的社会阅历,他们迫切希望凭借自身优势来继续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应当将此类低龄群体作为开发重点,为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余热。同时,中国人口寿命均值不断延长,意味着未来老年人力资源规模会持续扩大。据《2013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可知,2011年,在同等发展水平国家中,中国人均寿命略高,达到了76岁,乃至超越了部分发达水平的国家。从质量角度来说,中国老年人力资源整体质量较佳,主要表现为阅历丰富、关系圈较广、稳定水平高、责任心强等,这些特质是老年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优势。另外,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无需投入较高的成本。他们在重新步入社会岗位时,会紧紧围绕自身喜爱、擅长的领域。社会环境亦为老年人再就业提供了可能。随着市场经济转轨进程的日益深入,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之各种科技信息技术以及社会需求多样化,都为该项资源顺利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推动力。
(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从老年人角度来说,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能够满足个体的发展需求,也是实现个体发展价值的根本途径。在当下社会结构中,老年人占据着核心的位置,其青壮年时期为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意味着有权享受社会发展的各项果实,其中再就业便是享受“果实”的途径,通过再就业,能够保证老年人身心健康成长,避免各类不良情绪出现,是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前提。从家庭角度而言,通过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可以增加家庭的整体收入抑或是降低家庭劳动负担。自计划生育政策全面推行以后,“四、二、一”成为家庭主流模式,即一对夫妻在赡养责任承担方面,需要照顾4位老人(男方父母、女方父母)。由此可见,现代中青年养老压力是巨大的。通过对该类资源的重新开发,不但能够增加整体家庭收入规模,同时还能稳固内部的和谐关系。从整体社会角度而言,通过有效开发,既为和谐社会构建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符合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综合来说,国内社保体系仍处于持续完善发展阶段,在未来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通过不断扩展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深度与广度,既可增强老年人收益能力与社会影响力,又能实现人口红利与效益最大化目标。
二、老年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影响因素
(一)养老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养老观念不断发生变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人们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更加向往高层次的需求,尤其是在养老方面,基本生存需求已经与现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不相匹配。与以往的养老观念相比,如今的老年人更加渴望子女的关心,情感需求更加强烈。在国家人口政策转变、市场经济改革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旦老年人的生存需求获得满足,那么就会向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转移。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目前来说,子女赡养老人主要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经济赡养,其二是精神赡养。后者主要表现为对老人关心,常与老人沟通,让老人经常保持愉悦的心情。目前“空巢老人”问题尤为突出,即使子女能够在物质方面满足老年人的生存需要,但是不能满足老年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现如今,“空巢老人”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与此同时,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也非常强烈。
(二)老年教育的办学规模。《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强调:“到2020年,广泛参与各类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数量在全国全部老年人数量中的占比要超过20%。”传统老年教育方式限制了国内现有的老年教育办学规模。我国首所老年大学成立的时间是1983年,随后发展壮大,由于老年教育机构的承办方多为政府部门或者国有单位,且主要倾向于线下教学,人员相对受限,所以,这种福利性老年教育方式开发的老年人力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存在固有的缺陷,如资源受限等。另外,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影响,致使大量社区尚未满足老年人对高质量教育服务的需求,也未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老年教育资源的供给与老龄化进程严重失衡。此外,仅凭少数的老年人力量不足以支撑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当加大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改善老年教育质量,充分激发老年人作用,进而为家庭、社会作出贡献。
(三)城乡养老资源分布的差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无论是老年人生活方式,还是养老资源分布等都有明显差异,我国城乡之间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有很大差别。在老年人的城乡分布方面,我国70%以上的老年人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的老龄化现象十分突出。与城市多样化的养老方式不同,农村地区老年人养老基本采取家庭养老的方式,且养老资源较为匮乏。此外,农村地区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问题、收入水平等方面,农村地区的问题尤为明显,所遇到的老龄化问题比城市更加严重。另外,很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在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后,仍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等活动,以缓解家庭生活的负担。但是,由于知识信息和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这部分老年人在科学种植、科技应用等方面亟须科学指导,是非常需要继续开发的一批老年人力资源。反观城市地区的老年人,他们的收入、退休金等比较稳定,对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来说非常有必要。同时,城市在就业岗位上具有可选择性,尤其是低龄老年人,可以结合工作阅历选择与自身相匹配的就业岗位。
三、老年人力资源教育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一)改革退休制度。目前,全世界共有100多个国家进行了退休制度的改革,大量实践表明,基于人均寿命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的背景下,应用弹性退休制度或者适当的延迟退休,再或者延迟退休金的领取年龄,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是缓解国家压力、弥补退休金不足的有效举措。鉴于此,我国应当学习借鉴他国成熟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制定实施弹性退休制度。
(二)制度开发政策。很多国家通过立法先行的方式,利用制度法规来保障老年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进而切实做到有章可循,如美国实施的《老年法》等。现阶段,我国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方面尚未集中,而且相关政策尚未健全,这严重阻碍了老年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由此可见,制定实施相应的激励机制与具体实施计划很有必要。我国首先要从立法方面着手,要求雇主与参与就业的低龄老年人依法签订劳动关系,同时在工作时间等方面予以适当的差别对待,进而在满足低龄老年人就业需求的同时,切实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制定实施适用有效的退休人员返聘制度,尤其针对某一领域特别出众的专家学者,鼓励他们为社会、为国家再做贡献。另外,基于大众创业的浪潮下,支持和鼓励低龄老年人参与创业,同时在贷款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进而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的引领作用,满足青年就业需求。
(三)构建“终身教育”。首先,针对老年教育制定相应的法规,同时健全与终身教育有关的各项制度。其次,为便于对老年教育实施有效管理,应当增设专门的管理机构,切实做好老年教育计划与实施方案,彻底处理政出多门的痛点问题。再次,引导和鼓励社会机构、组织发挥作用,积极参与老年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有针对性地开设老年课程,设计与就业相关的内容,进而满足老年人受教育的需求。同时,加强与公共、私人团体的有效沟通,达成合作共识,进而满足老年人对学习环境的需求。最后,发挥社区优势,将大量课程下放社区,以便于宣传和开展针对老年人的教育培训活动。
(四)重视数据统计及分析。通过分析未来人口老龄化可能引发的各类问题,有助于政府部门明确今后发展方向,同时能够为相关政策的出台实施提供重要依据。所以,我国必须重视并积极开展预测分析等相关工作。首先,深入全面开展人口普查等数据统计与未来发展预测工作,这对于老年人口数量等数据的统计、分析非常有帮助,是建立健全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有关政策的重要数据支撑。其次,围绕老年群体的受教育情况、经济情况等展开全面调研,同时采取量化分析,进而准确掌握老年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最后,深入劳动力市场展开调研,掌握老年人力资源的专业水平、收入水平等,进而为建立健全老年人力资源市场政策提供坚实保障。
(五)完善“老年人”的人力资源市场。就老年群体来说,与青年群体相比,他们无论是在身体健康、抑或是技能方面均略显不足,加之我国现阶段在用工方面普遍存在年龄限制,这严重制约了他们参与就业。为此,建立老年人力资源市场很有必要。立足老年就业者视角,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老年人力资源招聘会等方式,为老年群体创造就业机会;立足雇主视角,政府方面可以制定实施相关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等,以此来鼓励雇主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岗位。
(六)改变社会风气,营造良好氛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感觉自己忙忙碌碌一辈子,退休之后理应赋闲在家,因此对老年人重新就业有逆反心理,此种错误认知使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的作用受限。为此,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最大化发挥媒体作用,坚定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宣传,改变老年人再就业的错误认知,注重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并将其与和谐社会的打造相结合,支持鼓励老年群体参与经济社会活动,进而为经济与社会的长期向好发展再次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