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路径研究
2023-09-02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姚建朱晨阳
文/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姚建 朱晨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诠释了“三牛精神”:“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三牛精神”是我们国家、我们党精神文化形象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华民族蓬勃生机内涵文化的体现!面对新的征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高职院校要传承和发扬“三牛精神”,从全方面、多领域领悟并挖掘“三牛精神”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而资助育人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如何将“三牛精神”理念贯彻落实到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当中,把他们培养成有感恩之心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校的资助育人成效,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改革面临的一道新命题。
一、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懈怠,工作方式不到位。高职院校在资助育人的过程当中,需严格按照“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的工作理念,给贫困大学生进行资金补助,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育人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多工作人员思想懈怠,存在应付的心态,使得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工作方式很不到位,甚至出现资助育人形式主义严重的局面。另外,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资助育人的教师队伍,往往是辅导员或者专任教师兼职此项工作,辅导员虽然是奋斗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能第一时间准确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但是辅导员本身工作量就很大,并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这项工作。部分专任教师认为资助工作与自身的日常教学没有任何关联,不好好消化贫困大学生的相关资助政策,只是想着尽快地把贫困大学生名单确定下来,把相应的资金分发到同学手里,敷衍了事完成工作。忽略了评定过程中是否公平公正,忽略了高职院校是否能实现学生资助工作的全面性和人性化,不考虑是否真正达到资助育人的成效。这直接导致经常出现资助形式低质量的尴尬局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定位模糊,资助对象不明确。高职院校在贫困生认定的过程当中,除了部分特殊困难学生,比如低保、建档立卡、残疾、孤儿学生,当地的政府或者本人能提供一些资料可以作为贫困认定的支撑材料。但是其他的学生并不能提供相关有效支撑材料,这导致资助对象参差不齐,资助工作量急剧增加。面对这些情况,高职院校一般根据各二级学院的总人数,各专业人数按照一定的比例将资助名额、等级和资金分拨下去,但是这种做法从根本上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并没有实事求是深度了解高职院校各二级学院学生户籍所在地情况,比如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尤其是中西部的偏远山区,无法核对学生上报的数据信息是否真实。同时,造成一些地方经济发展不好、家境贫困的学生没有资格申请资助,而家境优越的却能轻松获得资助的被动局面。如何能精准定位资助对象是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我们从根本上解决“贫而无法申”“申却不贫”的问题。
(三)制度缺失,资助力度不够。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大部分是以资金为主进行帮扶,虽然这些资金来源渠道多样,有省财政拨款、学生学费中提取的爱心专项以及部分校友的捐赠,但是资金的额度没有完善的制度维持,资助效果不尽如人意,远达不到理想效果。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费在逐年增加,虽然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生源地助学贷款、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企业奖学金、贫困特别补助等方式来获得一定程度的资助,但大部分学生能申请的奖项以及所占的比例有限,申请资助的资金可能达不到他们学费的一半,民办高职学校情况更为突出。高职院校应该综合这些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制订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化、专业化方案,完善资助育人工作制度,保证每位贫困大学生都能获得合理的资助,而不是厚此薄彼,使相关同学心理失去平衡,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四)奖励不明显,缺少工作动力。很多高职院校一般是把学生的就业率,教师的科研成果(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撰写科研专著、申请基金项目等)、教学成果、指导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情况等纳入教师年度指标、职称晋升、出国培训、教学质量评定考核当中,但并不会把资助育人的成果纳入学校考核教师指标当中,也不会放在各二级学院的工作计划当中,缺乏一定的工作动力和奖励机制,调动不起教师资助育人工作的积极性,无法保证教师的付出能得到等价回报。这就导致高职院校资助政策不到位,资助工作处理不及时,无法真正发挥学校资助育人的作用。
二、“三牛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作用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必须突出育人作用,加强宣传,有效促进资助育人的可持续发展。在资助过程中,高职院校中各个部门应该协同合作,不忘初心,甘于奉献,愿当孺子牛;创新工作方式,改变工作方法,争当拓荒牛;保持艰苦奋斗精神,扎根学生当中,精准思政,甘当老黄牛;把资助育人的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以雪中送炭的方式给贫困大学生以帮助,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在各方面尤其是生活、思想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真正体现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成效,推进贫困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有感恩之心的高素质人才。
三、“三牛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的路径
(一)树立理想信念,完善工作方式。高职院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记为党和国家育人的使命,高职院校教师秉持“一切为了学生,始终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功成不在于我”和“建功必定有我”的执着理想信念,无论我们在新征程的道路中遇到多大的阻力,都要时刻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心上,摸索并与时俱进地改革资助育人的路径,以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工作,让资助工作更加便捷。为更好地实现资助育人的成效,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设立一个红色主题教育实践基地,构建学校—政府—家长三级联动机制,学校可以联系学生所在地的政府机关了解红色主题实践活动举办情况,与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探索多渠道进行资助育人工作,同时联系相关家长,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满足学生家长需要,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我们能通过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并通过当地政府的努力,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扶。
(二)明确定位,精准资助。如何把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完美实施在每一位需要的贫困大学生身上?需要我们不怕辛苦,下足功夫把资助工作做细、做深、做透,真正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情况。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明确定位,精准资助。首先,我们在日常资助工作当中,要根据地域分布来分析学生的生源情况,再综合考虑学生所学专业,家里是否有亲人生病,是否有老人需要赡养,是否有其他直系亲属不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尤其考虑是否民办高职院校)等这些因素,合理分配各二级学院资助名额和等级,保证其公平、公正。其次,结合各高职院校实际发展的情况,在国家原有的政策基础上,再适当制订符合学校特色的资助标准,因地制宜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难,真正从根本上起到资助育人的效果。
(三)完善奖励体制,促进多元化发展。各高职院校应当更加重视资助这项工作,为资助工作专门配备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可以招聘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或者专门培训一些教师,避免辅导员兼职这项工作,这样有利于资助工作的可持续化发展,同时为专职资助人员制订相匹配的职业发展方案,把资助育人的成果纳入学校考核教师指标当中。同时,对成果突出的教师进行物质跟荣誉的双重奖励。在奖励制度的保证下,要发扬“拓荒牛”的创新发展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资助育人的新渠道,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一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完善勤工助学的制度,增加勤工助学的岗位,提供相应的报酬,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既能减轻经济负担,又能锻炼自身能力,还能培养学生感恩之心。二是针对中西部偏远地区的学生,打造导师责任制的创新创业贫困生实践活动平台,通过导师的帮扶,参与各种基金项目课题,同时通过激励奖励政策,学生通过学习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公开/授权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考取相关专业技能证书;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创新创业大赛或技能大赛,不仅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也能为自己的履历增添辉煌的一笔。同时,也能获得学校的专项资金帮扶,可谓一举多得,既能“扶贫”,又能“扶智”。三是与社会企业加强合作交流,目前的资助是以国家跟学校为主,社会参与度较低,要充分发挥企业跟知名校友的作用,企业设置各项贫困生助学金、奖学金,学校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基地,并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然后看企业需求提供一定数量的企业兼职、实习岗位,为他们进入社会提高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资助育人工作;知名校友组成学业基金会,专款专项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金帮扶,并定期举办一些具有感恩性质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受资助的学生懂得感恩。
(四)树立风标导向,引领典范效应。说到底,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是教师的工作,要甘当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甘于奉献。要把师德师风作为学生资助工作的第一标准,具有一票否决权,开展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要立“师德”“学德”,德育为先,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好专业技能,深入乡村基层,情系祖国,为实现中国梦建功立业,不负韶华。高职院校要利用“两微一端”网络平台,宣传贫困大学生获资助励志求学的案例,树立优秀的资助典范示例,开展感恩知识讲座、感恩主题班会、资助知识竞赛、先进资助工作者进校园等途径,让学生从校园实践活动中懂得感恩,让资助成效深入人心。
(五)优化资助过程,促进工作科学化。资助的核心依旧是以经济帮扶为主,但育人理念应贯穿整个过程当中,要争当拓荒牛,创新发展。首先,对于已经得到资助的贫困生,建立相对应的评价考核体制,建立起“班级—资助员—辅导员—学院—学校”五级考核机制,每个学期结束后,班级会对相关学生进行民主表决,主要考核同学平时的消费水平,学习成绩是否有大幅度退步,是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其次,由主管学生资助工作的资助员汇总后提交给专职辅导员,然后辅导员根据具体情况,找有关同学谈心谈话,侧面了解情况是否属实,重新考虑等级的划分,最终上交学院、存档备案,学校公示。其次进行“一生一本”“扶志”感恩,向每位经济困难学生赠送爱心记录卡,用于记录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爱心捐款和受助学生从事义务劳动的记录,有利于推动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转变,强化资助育人效果。
四、结语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是一场持久战,资助育人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工作的层面,更要突出育人的作用。因此,做好学生的育人工作,能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同时为高职院校的资助教育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高职院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任务,践行“三牛精神”,为学生“犇”出美好的未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有感恩之心、有创造力、有品德、有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