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的精神缺失与建构
2023-09-02燕山大学安彩娜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艾雪蓉
文/燕山大学 安彩娜;甘南州中等职业学校 艾雪蓉
一、“空巢青年”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1.深度访谈法。深度访谈主要集中在研究对象上,因为研究对象居住在不同的城市,为了更好地了解被调查者,根据日常生活状态、亲属关系、社会关系等设计了详细的访谈计划,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度访谈。为了避免在访谈过程中被访谈者不会敞开心扉、对于私密问题避而不谈等,在选择访谈对象时,都是选择已经建立良好关系的对象,从而保证访谈内容的有效性。2.文献分析法。本文的文献回顾主要集中在空巢的相关研究、日常生活的相关研究以及社会关系的相关研究三个方面。在梳理文献的过程中,对于“空巢”概念本身的深入思考,对于研究对象的界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针对日常生活研究的相关文献梳理,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空巢青年”日常生活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衣食住行、消费观念、社交活动、日常安排等。
(二)资料收集和分析。首先,会根据研究的主题和内容事先设计访谈时所需的问题,通过问答的方式与被访谈者进行交流,不但可以了解研究对象的生活经历,而且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对这些经历的感受,积累丰富的一手资料,同时与“空巢青年”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到他们目前的生活处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其次,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半结构式访谈,访谈主要涉及“空巢青年”的基本情况、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有机会获取哪些支持、日常工作生活是会遇到哪些难处、当遇到困难时有哪些渠道可以获得资源或支持。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具体的访谈方式根据条件灵活安排。再次,知情与自愿参加。在访谈和资料收集工作之前,需要向访谈对象充分告知研究目的,说明自己的身份,在研究对象了解并表达同意之后才能收集资料。
(三)访谈对象的选取和基本情况。首先,将研究对象确认为近几年高校毕业的90后大学生,主要以一个人租住一个单间或一居室的形式生活、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接着,在项目中与参加调研的对象接触,告知他们调研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调研访谈,同意接受访问后与他们确定具体时间。
二、“空巢青年”的起源
(一)“空巢青年”。谈到“空巢”,想必首先想到的是“空巢老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从2017年开始“空巢青年”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虽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和突破,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城乡发展差距更加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较快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如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一部分选择回家乡工作生活,还有一部分来自农村或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城市,他们更愿意在大城市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大城市定居工作和生活。因此,想留在大城市继续打拼的青年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会面临着租房、就业、恋爱等问题,所以把这段时期的青年称为“空巢青年”。“空巢青年”其实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二)“空巢青年”的特点。通过对“空巢青年”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空巢青年”具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年轻化。主要以20岁到30岁左右的“90后”为主,比较年轻。而“80后”的青年大多工作和家庭稳定,只有部分群体还因为各种原因游离于城市之间,辛苦打拼。大学生从学校刚刚进入社会,没有足够的资金在大城市买房,大多根据自己的需求租房独居。第二,受教育程度高。大部分“空巢青年”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他们一般都掌握相关的专业技术,因此这些年轻人毕业以后更容易立足。第三,独立且孤独。多年的求学生涯使这些青年养成了独立向上的优秀品格,自制力较强的青年能够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协调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生活难题,但是“空巢青年”由于远离故乡和亲人,他们在遇到难题时内心的无助、寂寞和焦虑也会油然而生。第四,生活方式单一。他们的休闲方式单一,人际交往圈范围窄,除了上班之外,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一部手机搞定一切,吃饭靠订外卖,网上和别人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网购,这些消遣方式比较虚拟,回到现实当中,他们会感到寂寞空虚。
三、“空巢青年”现象的成因及现状
通过对“空巢青年”的深度访谈发现,他们在心理、生活、工作、情感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扰,因此针对目前的状况,从社会经济、政策制度、工作单位、家庭、个人等层面研究“空巢青年”现象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发展原因。青年时期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阶段,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幻想和追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而“空巢青年”作为青年群体的一部分,他们渴望在大城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尤其是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都有很大的差异,加之很多年轻人常年在外上学,见识越来越丰富,生活的方式和理念不断更新,他们更多希望在大城市工作定居生活。除此以外,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有相对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商品丰富齐全,为新时代“空巢青年”衣食住行等方面带来很多便利。例如,在自己不想出门或者想节省时间的情况下,“空巢青年”完全可以通过订外卖、网购、网上约车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有多种外卖平台和快递公司可供选择。尽管大城市为青年独立工作生活提供了各种资源和机会,但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空巢青年”在大城市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租房及购房的压力、高强度的工作、人际关系的相处、生活琐事的处理等各方面负担都是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需要面对的,他们常常感到孤独、迷茫和无助。
(二)政策原因。受计划生育影响,大部分“90后”是独生子女,因此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们常常会担心父母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希望父母以后过得更好,身体健康安度晚年。有位受访者说:“我在北京,父母在山西老家,因为平时工作很忙,只有过年的时候在家里和父母待几天,前段时间我妈妈生病,当时特别希望回家陪陪父母,或者有个兄弟姐妹可以代替我陪陪父母,但我又是工作的关键期不能请假,所以我努力工作多挣钱,多给父母发点红包,至少在物质上不能亏待他们。”另一位受访者说:“自己在大城市常常会孤独寂寞,遇到困惑难题也会想爸妈,同样爸妈有时候也会担心我,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我能感觉到父母的寂寞孤独,遇到家长里短的琐事,他们也想找我诉说一下,我还是比较担心父母身体状况的。”其次受户籍政策影响。部分“空巢青年”远离家乡来到异地的大城市,但是户口还在出生地,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很多“空巢青年”很难在大城市落户,不能享受和当地人同等的福利待遇。
(三)工作原因。1.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很难把握。如果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和谐,大家都相亲相爱互相帮助,不仅有利于单位的发展效益,还有利于员工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如果工作单位的人际关系紧张,每个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员工之间矛盾重重、钩心斗角,员工会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2.工作单位的管理方式迥异。不同的管理方式会对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思想心理等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比较苛刻的工作单位会对员工设置各种规定,不利于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减弱。“空巢青年”在这种压力过大任务繁多的环境中工作,心理上多多少少会产生焦虑和不安,抗压能力弱的人会出现各种心理疾病。如果工作单位的制度公开公平公正,有严格的奖惩机制,公司管理井井有条,人际关系良好,工作氛围浓厚,员工在物质及精神方面会受益。
(四)家庭原因。部分“空巢青年”选择离开家乡在大城市生活重要的原因是来自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为了孩子今后更好的发展前景,一些父母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鼓励支持孩子到大城市追求自己的事业。访谈中发现,部分“空巢青年”的父母生活在农村,从事各种各样艰辛的工作,知识改变命运,他们认为上学可以改变孩子的命运,自己过去没完成学业的遗憾希望孩子来完成,通过学习能够在大城市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至少不会再返回农村务农,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尊严。父母对孩子的婚恋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变化,部分父母越来越不认同传统的婚恋观。部分父母希望孩子可以自由恋爱,不会强迫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要结婚,不会干涉孩子过多的情感生活。当一些青年享受独居生活的乐趣时,也没有父母催婚的压力,他们会继续保持单身的生活状态。现在大城市生活压力很大,对一些忙于工作事业的“空巢青年”来说,找到三观相同条件相仿的另一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会有被催婚的烦恼。
(五)个人原因。“空巢青年”常年在外学习,在城市待的时间长,很多生活习惯已经养成,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了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他们有注重完善自我的思想观念和意识,渴望自尊自立自强,渴望通过自己艰苦的奋斗创造理想舒适的生活。大城市为年轻人的就业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于是大批“空巢青年”在大城市发展。
四、“空巢青年”未来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空巢青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段时期如果“空巢青年”树立正确的“三观”,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勇敢地接受人生的各种考验,未来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社会层面。“空巢青年”这类群体,初入职场首先需要解决衣、食、住、行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所以中小城市应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样化的工作岗位。从福利待遇、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减少“空巢青年”的心理恐慌感。简化户口迁移手续,使“空巢青年”在异地也可以享有和本地居民同等的权利,为“空巢青年”提供一些保障性住房,解决他们的住房困难和压力,为“空巢青年”制定职业保障政策,保护他们不会失业,工作单位给“空巢青年”提供医疗保险服务,解决他们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改善工作环境。“空巢青年”在大城市发展有可能面临住房、就业、医疗保障等各方面的压力,工作单位在工作中应对“空巢青年”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免费为“空巢青年”提供住宿,缓解他们的住房压力和焦虑,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不断完善“空巢青年”的社会保障机制,解除他们在大城市失业、看病的后顾之忧,节假日可以给年轻的员工发些福利,这样“空巢青年”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会更安心地工作,对工作充满热爱,对单位具有强烈的归属感。既能使他们自己身心愉悦,充分发挥“空巢青年”的聪明才智,也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交流沟通。“空巢青年”独自在外打拼面临着住房、就业、社交等各种压力,他们给父母往往是报喜不报忧,不愿让父母担心自己。很多“空巢青年”的父母并不知道自己孩子独自在大城市生活工作的真实处境,因此父母与孩子之间有效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首先,父母要懂得换位思考。学着了解孩子当下的工作生活情感现状,通过微信等通信软件及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心询问他们的衣、食、住、行、人际交往等小事,让“空巢青年”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四)个人层面。“空巢青年”在外打拼要有明确的人生规划和人生目标。客观理性地对自己进行综合评价,看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在大城市工作生活。依据自己实际能力水平制订适合自己的阶段性和长远性目标,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业余时间和业余生活,在工作之余,多培养一点兴趣爱好,为生活增添一点乐趣,还可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广交知心朋友,缓解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寂寞感。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身边有代表性的“空巢青年”进行个案访谈,真正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心理、情感等现状,了解他们面临的困境与难题,分析研究“空巢青年”现象形成的原因,根据“空巢青年”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社会、工作单位、家庭、个人等层面为改善“空巢青年”现状和优化成长环境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