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是一所善良的学校

2023-09-02高万祥

莫愁 2023年9期
关键词:工分劳动母亲

文 高万祥

人类社会,每个人一般会接受三种教育,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其中,就重要性而言,家庭教育特别是母亲教育,一定是第一位的。因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的老师。更重要的是,古往今来,良好的母亲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善良是永恒的筵席

好母亲就是一所好学校。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所善良的好学校。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今年已经98岁的母亲常常跟我唠叨个不停。不过,她在絮絮叨叨中往往会说出能让我回味的金句。

“父母待儿女路样长,儿女待父母扁担长。”“扁担长”有时她也说成“筷头长”。“三岁打娘娘笑,三十岁打娘娘上吊。”伦理人情,表达得形象生动。“衣服破可以补,手足断难得连。”“做官的儿子,不如讨饭的妻子。”言简意赅,押韵上口,让人听过不忘。

母亲常常念念叨叨“我不求吃好穿好,我只希望你们都夫妻和睦,兄弟妯娌和和气气。你们和睦交好就是对我最好的孝敬”。母亲的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和境界。农村里,夫妻之间,婆媳兄弟之间,吵得鸡飞狗跳的比比皆是,母亲对此特别反感。她说,对父母妻子都不好,和兄弟姐妹关系都不好,这种人好不到哪去,和这样的人往来一定要多长一只眼睛。

母亲的话,包括一些老话和俗语,文字浅显,通俗易懂,但道理深刻。我现在想想,母亲这些家常絮语,主题都是劝人为善,教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母亲只上过两年私塾,没多少文化,但是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方面,她一辈子言传身教,是我们的师表楷模。“邻居好,赛金宝。”在母亲看来,好邻居就是生活的财富,就是旺家的金矿。母亲一辈子骄傲的,一是把我们兄弟四个拉扯长大、成家立业,二是邻里关系特别友好。她常常自豪地对我们家人说,从六七岁记事开始,她从来没有和哪家哪户哪个人吵过架闹过事。是的,我们都知道,老家生产队,甚至隔壁队里,乡邻们都特别尊敬我母亲,每有父子不和、婆媳生恶、邻里纠纷,往往请她做个“老娘舅”。母亲的名言也是为人的秘诀是“做人不要小气,小气鬼一世穷”。记得儿时在农村,家里偶尔做了馄饨汤团,母亲总要端一点给东邻西舍,我们老家的乡邻关系一直到现在都特别融洽。

母亲是一所学校,教育的主题永远是如何做人。而且,好母亲的好教育,一定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母亲的美德是我们一生享用不尽的永恒的筵席。

一曲劳动的颂歌

在世界上所有的语言中,劳动、粮食、生活是三个最美丽的词语,而母亲就是一根红线,把这三个词串联在了一起。

母亲生了我们兄弟四个。农村里,养家糊口,操持家务,要多辛苦有多辛苦。我们小时候,父亲是公社机关食堂厨师,平时在家里什么活都不做。母亲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还有繁重的家务活压在身上。母亲每天四点多钟起床,做早饭,洗衣服,准备猪羊的饲料,忙完一大通事情后去队里上早工。白天再苦再累,晚上一定是纺纱织布。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不能相信,我们小时候身上所有穿戴的,从衣服到裤子,从帽子到袜子,还有被子到蚊帐,都是母亲一手缝制的。而且,从田里的棉花收上来,到轧花,弹花,浆纱,纺纱,染色,织布,剪裁,制作,全由母亲一人在家里完成——主要在晚上和不能下田干活的雨雪天完成。母亲当年使用的这一整套工具,可惜早已踪迹全无,否则完全可以办一个小型农艺博物馆了。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不仅解决一家人的穿戴需要,整个生产队二十来户人家的布,也基本上是我家帮助加工的,我母亲以此换取一点工分。我母亲是身材矮小的女工,但每年的工分,都是生产队男女劳力中最高的。那个年代,年成好的时候,通过挣工分,年底能分到一百两百元;年成不好,工分就分文不值。而即使分不到钱,母亲也乐于帮助人家。她说,至少,邻舍隔壁,帮帮别人也算做了好事,以后自家有困难,人家也才愿意帮助我们。母亲一生的做人原则,就是宁可别人欠我,我不能负了别人。

我一直以为,我母亲是中国农村勤劳能干、质朴善良的优秀劳动妇女的杰出代表。母亲一生用行动告诉了我一个朴素的道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也告诉我怎样做一个善良和诚实的人,这就是,爱劳动,知道劳动的意义,尊重劳动的价值。

回望我的人生经历,我能从代课教师到特级教师,从教师到校长,从农村到城市,从苏州走向全国,在自我奋斗、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道路上,母亲的言传身教、母亲的榜样激励,一直都是我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好家风是什么?好家风的主旋律一定是劳动,劳动,劳动!

母亲的美德照亮前路

母亲的美德照亮每一个晨昏,照亮人生的道路和前程。我特别尊敬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道德文章,一代师表,于老师一直是我崇拜和追随的人生偶像。每次想到了不起的于老师,我都会想到同样了不起的她的母亲。

2019 年2 月的一天,我相约好朋友李镇西老师,一起到于老师家登门拜访,祝贺也分享她荣获了国家授予的人民教育家的殊荣。在和于老师近三十年的交往中,我第一次听她诉说自己的家世和少年往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她从小接受的家庭影响和母亲教育。

于老师出生在江苏镇江一个普通家庭,她是老大,有三弟一妹。14 岁初中毕业那年,父亲不幸因病去世,生活的重担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于老师也面临辍学的困顿。在这决定人生走向的关键时候,一直是家庭主妇、没有文化的母亲毅然决定,让长女异地求学,到苏州读免费的师范学校。要知道,那个时代,14 岁的女孩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工作赚钱的劳动力了,是母亲的远见卓识改变了于老师的人生走向。以后,于老师在苏州读师范,在镇江中学读高中,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大学毕业后终身从教,成为一代名师和举世楷模。如今,年已九旬的于老师和我们侃侃而谈,言语神态中依然充满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恩之情。

让我感慨不已的还有,这位优秀母亲不仅养育了特别优秀的女儿,还培养出了四位大学教授。因为家庭和大姐的影响激励,于老师的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先后考上大学,而且都成了大学教授。其中,一位是两院院士,一位曾经担任北大副校长。听到这里,我和镇西老师都情不自禁地采访式发问:“于老师,你们五姐弟都如此优秀,您母亲教育你们的秘诀是什么呢?”于老师十分淡定地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反正我和弟弟妹妹一生牢记母亲的教诲,要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

感谢于老师传递了一个家教真谛:做一个诚实善良的人。我想,人民教育家就是这样炼成的。

猜你喜欢

工分劳动母亲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挣工分的日子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给母亲的信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俱乐部活动不应记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