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手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探析

2023-09-01周莹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要: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又能使学生以健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面未来工作、生活中的种种难关。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但面临的挑战也更为严峻,要想牢牢抓住各种机遇,自如应对各种挑战,需要高校善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逐步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以收获更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断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新媒体作为一种时代发展的产物,近些年在我国盛行,其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让信息的呈现形式更为契合当今社会的需求。不论是从经济角度分析,还是从社会属性角度分析,新媒体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价值。当前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对推进行业发展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就有高等教育领域。大量实践证明,借助新媒体手段的教育教学,更能被学生接受,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收获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鉴于此,文章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阐述新媒体手段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变化,然后论述借助新媒体手段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时的坚守,以及有效发挥新媒体优势,提高思政教育成效的具体实践路径,旨在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入脑入心,助力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新媒体手段;立德树人;教育渠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2-0202-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习近平青年观对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价值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jqy-103

一、引言

《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同时强调在新媒体等各级各类媒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增强新闻舆论“四力”[1]。并且,《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到要加大主流媒体和移动端建设推广力度,推进媒体的深度融合,以及做好网络空间思想引领[2]。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模式、知识传播和教学环境等变化明显。所以,要想收获更显著的思政教育成果,高校应立足新媒体时代,善用新媒体手段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

二、新媒体手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变化

(一)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高校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往往未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凸显,如此则难以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积极性,无法收获显著的教育效果。而借力新媒體手段,能够为学生与思政工作者搭建良好互动的桥梁,让教育不再是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利于学生参与兴趣的调动[3]。

(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基于新媒体手段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有效地梳理知识框架,同时能够借助海量的网络资源,让思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与此同时,鉴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时性的特点,所以很多时候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会发现应用现有教材,难以实现高质量教学的目标,而借助新媒体手段展开教学,则能够搜集体现相关知识的时政新闻,并展开适当梳理和总结,如此既利于学生学习思政知识,又能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的记忆和了解[4]。

(三)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传统思政教育多以课堂作为载体,同时利用校报或学校广播等媒介进行传播。随着新媒体的盛行,高校应用新媒体手段,搭建一种新型的思政学习平台,突破传统学习的时间、空间束缚,让学生能够通过线上教学平台或微信公众号更轻松、有效地学习相关内容。

三、新媒体手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5]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新媒体手段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变化,但要想始终朝着好方向变化,则需要坚守一些教育原则,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好新媒体手段的优势,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始终不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影响人成长、成才的重要工作,基于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始终不忘“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竭力做到因时而进、因事而化、因势而新,遵循思政工作规律,如此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简单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是探索思政工作客体、介体和主体等多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制约和影响的机理[6]。当代大学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对象,大学思政教育的重点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及其转化规律展开探索,最终目标是结合探索到的行为、思想规律,助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所以,高校借助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始终不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紧“人”这一主线,科学开展思政教育理论宣传与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念,最终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成长为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始终坚持思政教育的育人导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始终遵循教书育人规律,坚持高校育人的导向,积极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一,承认差异,尊重个性。相关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善用新媒体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学习等多方面的诉求,通过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深度把握,为其提供个性化辅导与人文关怀[7]。同时利用新媒体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为丰富,能适宜学校内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学科背景和不同志向大学生的良好学习。第二,拓宽思路,重视方法。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通过新媒体平台传递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精选一些能对学生价值观产生正向影响的评论,避免学生价值取向的偏航。另一方面,结合高校思政教育需要积极建设新媒体平台,针对性发布消息,使学生得到分类指导。并且,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新媒体,能理性判断海量的新媒体信息。

(三)始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媒体的盛行以及新的传播生态,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及教学方式持续发生着变化。在此背景下,借助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互动空间的创造,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高校思政教育收获更显著的成果[8]。例如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已然发展为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社交工具,借助这些工具确保各主体之间能展开相对平等的交流,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来自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尊重,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回归。

四、基于新媒体手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近些年,新媒体凭借自身的内容优势和科技基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下文,笔者将结合吉林警察学院思政教育实践,探讨如何有效发挥新媒体手段的教育辅助作用,确保思政教育取得实效。

(一)借助新媒体手段,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新媒体盛行使信息传播出现新变化,实现了互联互动,教育信息借助新媒体能够实现多元性、多向化传播[9]。因此,高校利用新媒体手段辅助思政教育时,应致力于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让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一方面,着手高校新媒体矩阵的构建,促进新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全面结合。依托新媒体矩阵,优化整合高校当前新媒体资源,不仅要注重校内新媒体传播效用的发挥,也需发挥其他新媒体平台效用,通过凝聚力量使它们的传播价值更为显著[10]。例如,吉林警察学院构建了新媒体信息中心,实时收集、处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在信息层面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采用混合式教育模式,即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借助新媒体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教育内容良好共享时,须结合“大思政”理念,推進校内媒体传播与课堂授课的深度融合,通过多元的新媒体交互方式,实现教育途径的改革创新,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传播形式具有更强的吸引力、感染力[11]。例如,吉林警察学院基于多重感官视角,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借助视频直播和短视频等当下流行的传播方式,落实基础理论教育。此外,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可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立足学生的特点与兴趣,更新和调整学生素材,以成功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二)借助新媒体手段,创新思政教育话语

要想不断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活力,培养出更多时代需要的人才,高校在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教育工作时,要注意利用新媒体信息过滤技术,通过对新媒体信息的跟踪和检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12]。首先,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在积极、健康的话语场域内进行,因此须加强新媒体传播空间的把控。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思政教育需要,加快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且尽可能彰显自身的特色,借助新媒体将国家的各项政策和重大部署等权威话语传递给学生[13]。重视新媒体话语环境的净化,注重从课堂有效向课外延伸,让思政教育具有更广阔的话语空间。其次,在融合新媒体手段时要让思政教育话语生活化、时代化。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新媒体传播平台搭建予以有效支持,保证平台建设得合理、完整,使时事关注、政策宣传、理论解读等话语内容,与教育双方需求相符,能得到师生的高度关注。竭力体现新媒体平台话语的生活化、交往化和平等化,并且要注意将“人本与文本话语”“宏大与微小叙事”有机融合,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彰显出新媒体手段辅助下的思政教育话语优势[14]。例如,吉林警察学院在校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整理总结,建成了自身的共享思政案例库,进一步丰富了教育者的备课素材;并且通过线上论坛与思政大讲堂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善用多种新媒体手段,使教育内容更为直观、立体,实现可视化传播。如在VR技术支撑下,师生在思政教育场景内收获了更好的沉浸体验,如此既实现了思政话语空间的有效延伸,也实现了师生的良好互动、参与度更高,确保思政教育话语能够落到细小,入脑入心。

(三)借助新媒体手段,优化思政教育方法

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手段的思政教育辅助作用,高校应利用新媒体数字化技术优势,以及交互性、全方位的特点,促进教育实践有序、平稳开展[15]。并且加强教育方法的优化创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新媒体的融合,使诸多教育阻碍得以扫除。一方面,优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视思政教育主客体用网、学网能力的提升,确保其可以应用各类新媒体提高教育工作成效,提升学生媒介素养。高校相关部门始终从“立德树人”出发,灵活运用新媒体手段,建设新平台、传播好声音,不断更新基于新媒体的思政教育方法。另一方面,顶层设计方面要将思政教育方法论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使新媒体手段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使思政教育有效性得以不断增强,让教育实施过程更具平等性、自由性和开放性。例如,吉林警察学院利用新媒体手段,有效整合思政教育资源,借助腾讯会议、雨课堂、在线开放课程等多元方式进行混合式教学,并且利用微信群、QQ群、思政教育平台等不定期交流、传播思政教育内容,以及科学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增强学生的主角意识,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奉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五、结语

新媒体手段的教育教学,更利于学生接受,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收获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灵活运用新媒体手段辅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通过拓宽思政教育渠道,使教育实践活动实效性、互动性更强;通过创新思政教育话语,确保思政教育话语能够真正深入人心;通过优化思政教育方法,更良好地交流和传播思政教育内容,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引领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三观。总之,高校借力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重要路径。

参考文献:

[1] 黄蓉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特征论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2(5):49-55.

[2] 庞娟.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22(8):35-36.

[3] 冯刚.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9(5):31-40.

[4] 赵璐,刘明,宗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探讨[J].畅谈,2022(16):151-153.

[5] 吴楠.论“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领力的提升[J].教育评论,2022(5):42-49.

[6] 潘红涛,刘邦宇.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化策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1(3):145-148.

[7] 汪红梅.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研究[J]. 区域治理,2022(4):181-184.

[8] 张亚歌,赵东保.“双一流”建设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5):118-124.

[9] 朱旭.抖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分析:以吉林市某大学为例[J].中国报业,2022(12):126-128.

[10] 虞滢,郑玉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22(8):58-62.

[11] 沈玉权.基于文化自信视角刍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畅谈,2022(16):148-150.

[12] 王晓花.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途径[J].畅谈,2022(16):205-207.

[13] 易冉.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实施路径研究[J].畅谈,2022(16):208-210.

[14] 杨东杰,李奕璇.人工智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变革:逻辑、取向与路径[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2(6):50-59.

[15] 谢映菁.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20(5):45-48.

作者简介 周莹,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