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走向深入

2023-09-01马昭文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雄鹰寓言道理

马昭文

先来看笔者的“创意作文之寓言写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任务驱动,寓言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语:给创意安一个美丽的家——寓言写作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写作的时间,今天的作文,创意作文之寓言写作。

二、什么是寓言

明确:用简洁、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较深刻的道理。即用事说理。请同学说出几个自己印象较深的寓言。(例:《狐狸与葡萄》《买椟还珠》《蚊子与狮子》)接下来我们也一起创作一则寓言:《香烟与蜡烛》。分析:

1.人物:香烟、蜡烛。共同特性:燃烧。不同处:一个让人喜欢,一个让人讨厌。原因:一个伤害人,一个帮助人。道理:做有益于人民的人就会被人喜欢。

2.创作方式:语言(对话)描写。

3.要求:用两三句话讲一个故事,表达一个道理。(请思考后交流)

教师交流准备好的自创寓言《香烟与蜡烛》:

一天,香烟问蜡烛:“我同你一样,也是用燃尽自己的方式为人们服务,但为什么你却美名远扬,我却声名狼藉呢?”“这不奇怪。”蜡烛回答说,“因为我燃尽自己,是为了增添人们的光明;你燃尽自己,却缩短了人们的寿命。”

三、教师:写作寓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们一起聊聊写作寓言的注意事项(预设内容如下)

1.没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没有一个安身的地方。道理重要,故事更重要。续写的内容要前后连贯。

2.下笔前,先定主题(道理),再安排人物。但道理常常是在对人物的思考中发现的。

3.不要在文字中带着教训的意味,要让读者去捕捉主题(道理)。

4.以某种动物做主角,要了解某种动物的习性,不可以写牛爬树、羊吃肉,以免笑掉读者大牙。

5.“对话”在寓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把“对话”写好,就成功了大半。

教师总结:故事要简单有趣;道理要深刻有味。可联想想象。写法可拟人、夸张。故事若枯燥冗长,人物对话可以抵挡。

四、教师下水作文——寓言两篇,请点评

雄鹰(一)

一只雄鹰歇脚时,在山腰遇到了蜗牛。

“你好,蜗牛。”

“你好,雄鹰。”

“为什么不放下你的壳呢?那样也许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雄鹰关切地说。

“我不能,壳是我温暖的家。”蜗牛似乎很自豪。

“那你就永远不能拥有翅膀和蓝天。”雄鹰遗憾地说。

“翅膀能飞翔,也能遮住蓝天。”蜗牛抬了抬头接着说,“真正能看到蓝天纯洁与广大的是踏实的脚步与虔诚的胸怀。”

雄鹰(二)

一天,终于长大的雄鹰在高高的金字塔顶遇到了蜗牛。

雄鹰很惊讶,“你好,蜗牛。是谁帮助你来到了这美丽的绝顶?”

“你好雄鹰,没有人帮助我。”蜗牛用慵懒的语调回答。

“那不可能,你才那么小,一阵风就把你吹跑了。”雄鹰傲慢地说。

“是真的没有。”蜗牛有些委屈,她停了停说,“我家就在这塔顶上。”

雄鹰听了,一脸失落,“原来我一直追求的,是蜗牛一出生就拥有的。”雄鹰说着,飞下了金字塔顶。

五、请学生点评老师的下水作文,并续写雄鹰(二)

同学1:老师就是依据一句名言创作的寓言。那句名言好像是,能走到金字塔顶的只有两种生物:雄鹰和蜗牛。

同学2:这个寓言的寓意很独特,它告诉我们关于脚踏实地的问题,告诉我们关于家的问题,告诉我们关于自身条件的问题,还告诉我们,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问题。

同学3:写法上也给我们启发,比如先定一个中心,比如怎样运用对话讲故事,比如怎样把故事写得简练。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思考第二则,能否把故事深入一步?

续写第二则。

预设:蜗牛正要得意,那雄鹰却一个俯冲,飞向了更高的天空,只留下蜗牛的两只角一愣一愣地。

同学4:这个创意好,蜗牛拥有金字塔顶,但雄鹰拥有蓝天和自由。同学5:这是一个关于能力的话题,有趣。

六、教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写作——

蜗牛

昭 文

一只蜗牛歇脚时,在山腰遇到了雄鹰。

“你好,雄鹰。”

“你好,蜗牛。”

“为什么不放下你的壳呢?那样也许会更快地到达目的地。”雄鹰关切地说。

“我不能,壳是我温暖的家,我在家就在。”蜗牛似乎很自豪。

“那你就永远不能拥有翅膀和蓝天。”雄鹰遗憾地说。

“你的翅膀在背后,我的翅膀也在背后。”蜗牛看了看雄鹰接着说,“只是你的翅膀遮住了蓝天,我的翅膀(壳)支持我看到那一望无际的蓝天。”

教师:这篇寓言写作的角度是什么?

学生6:以蜗牛做主人公,表达蜗牛的乐观自信以及对“家”的热爱。

教师:没错,可否将主人公改为雄鹰?

学生创作:雄鹰

…………

教师:没错。递进思维、转换角度常常是创新的方法,很多事情换个角度来看,会豁然开朗。

七、布置作业

题目:閱读《伊索寓言之狐狸与葡萄》,给它一个新的寓意,续写一个新故事。

这节寓言写作课,从任务驱动的角度设计,让学生思维不断深化,是深度学习在写作中的尝试。教师先是引导学生依据课本相关内容归纳寓言写法,然后共同创作《香烟与蜡烛》。然后讨论教师下水作文《雄鹰》,进一步感悟用对话创作寓言的简洁,继而带着续写的任务归纳思维流程,用逆向思维续写寓言。

递进以及转换角度都是让思维走向深入的策略。《蜗牛》是以蜗牛做主人公,歌颂蜗牛的乐观与脚踏实地的自我认可。带着“雄鹰做主人公”的任务进行寓言改写,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寓言凸显了雄鹰的本领高强与自信,而蜗牛起衬托作用。整堂课学生思维灵动,别开生面。

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寓言”创作贯穿整节课;同时通过“任务单”的形式,设计了递进思维、逆向思维等层层引导学生将思维走向深入,达成本课的三维目标。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既是学习者又是指导者,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学习者、创作者。师生彼此皆为“导师”。以任务为线索,以线索设情境,以结果验过程,让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合作、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深度学习的体系。

作者简介:上海市民办桃李园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雄鹰寓言道理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时装寓言
郐振明 (国画)《雄鹰》
康巴雄鹰
喜欢你,有道理
寓言的马甲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