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城市湿地景观与环境空间的设计

2023-09-01李冬凌刘嘉雯郭昊仑

佛山陶瓷 2023年8期
关键词:湿地景观环境

李冬凌  刘嘉雯 郭昊仑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星罗棋布的城市逐渐改变着湿地格局。以现代化的生态环境、地域性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念,是长期以来初始的国际共识。湿地长期影响着人类,早在文明最先起源于沿河富饶的泛滥平原(FLOODPLAIN),湿地一直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不仅提供适合农业生产的肥沃土地,还提供各类食物(如鱼类、水生植物)。另外,湿地还有许多不易觉察的重要角色,如生产氧气、固态碳、氮等。当然也是灾难的来源,它携带疟疾,为蚊子提供生存地,多年来在城市涨水时期又遭遇洪灾。就是这样的系统能孕育生命又引发死亡。20世纪末,我国引入西方的环境美学、创新生态学,运用在湿地景观设计中。

关键词:湿地;景观;生态;环境;设计

1湿地生态景观设计的概述

湿地,是水域与陆地的交会区,是对人类文明具有特殊作用的地域。20世纪70年代人们认识到湿地在以惊人的速度损失,促使1972年美国《清洁水法》的制定与颁布,以对湿地等水生资源加以保护。湿地具有多种社会效益在过去被人们所忽视,但其重要性正逐步凸显。随着日趋增加的人口和工业化带来城市交通和基础设置的问题,首先是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需要公路、交通系统和大量的水、电、煤气等供应,最后是城市人口生活的需求,需要公园、医院、学校、公共图书馆、公共体育设施等,所有这一切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土地。因此,占有地势较低的湿地成为城市化首选,由于湿地地势低而且平坦,无论从实用生活便利,还是经济成本,都是廉价的现实选择。此外,为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而修建或重建的以景观和休闲为目的水景,也增加并丰富了湿地公园的数量与多样性。总之,湿地景观是湿地保护性利用的新方式,也是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新载体。目前国内外兴起的湿地公园建设热潮,为湿地保护性利用带来了新机遇。

湿地景观设计风格的定位需要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湿地景观中生态优化空间方案是湿地景观的核心内容,主要目的是根据湿地景观利用的调查,分析湿地景观资源,找到符合当下发展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的设计方案。

2历史文化因素

每个城市都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一个城市,一个传说,一段佳话,一个家国情怀、优美的爱情故事可能都是城市文化内涵。它也包括居民的世界观、信仰,地区传统习俗等,建设有灵魂的城市湿地景观空间环境是满足现代城市景观的时代要求。现在以湿地旅游为主的湿地景观,就是以当地历史文化为依托,集科学性、娱乐性、文化性为一体展示地域的湿地文化,发展生态旅游的新方式。如: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3自然因素

好的景观是从自然界中来,好的景观设计师必须考虑自然环境在景观设计风格中的作用,以地理、气候、地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因素来确定,景观不仅要有自己的风格还要有与自然“共生”的关系。另外,还有许多这样的湿地,由于设计师都充分领会了场地的自然要素--植物、地形、水体所固有的特质,并运用在设计表达上,通过建筑或其它规划要素的分散使场地景观物融入景观。例:奥兰多伊斯特里湿地公园。

4体现设计景观和空间风格的统一性

通过一些方法可把湿地项目规划物与自然背景联系起来。在设计入口和道路交通中获得与自然的最佳的关系,由景观的色彩、形态和材料相适并获得灵感;可以通过铺装,将建筑墙体、花境、生态廊道等在景观中适当延伸,来加深这种联系。从人工到自然,这种意识地过渡具有重大的设计意义,这样的设计可以在少数的范例中发现。如:成都的麓湖湿地公园。

湿地景观营造过程中,植物是极其重要的元素,优秀的种植表达和强调了场地的布局,构成了入口的空间,闭合空间或半闭合相互联系的格局,每个空间与其规划功能相适。通过种植,可以拓展地形,构成框景,提供单体与单体,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视觉过渡带,充当背景、屏风、阳棚,既能阻挡冬季寒风,又能洒下阴影,带来绿荫,吸收降水,清新空气,调节气候的功能。许多有经验的景观设计师往往遵以下模式配置植物,一种基调树、灌木、灌丛、植被、1-3种调配树种,灌丛和辅助性的地被,亲水植物,浮水植物占很小一部分,形成植物形体,色彩、质感的统一性。

好的铺装一样重要,选用材料限于那些本地物种,在当地采石场选用碎石、砾石等作为骨料,砖也尽量用当地粘土制成。当地的景观和当地的取材把自然的土地、枝叶和天色作为湿地的形,质、色与区域的背景联系起来。地面铺装的材料、质地、色彩、图纹要协调统一,不仅要铺装平面形式和透视效果圖与设计主题相一致,还要保证铺装设计符合道路功能特点。路面应该有粗糙度,设计适合的光线和色彩,减少反光,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湿地渗透水多,当雨洪期时选用多为一定厚度的透水混凝土,不要在下列场地上使用透水铺装:场地坡度陡峭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交通荷载超过铺装承载力的场地;污染严重,可能污染地下水的地方。

5水体在湿地景观中的设计

全面考虑地表水资源,要做好四重保护。湿地靠近江,河湖水岸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防洪要求还要考虑生态平衡,既要保护自然滩涂又要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因此,要大力发挥生态沟调节储水量,保护动植物和自然资源,还可用来防洪、集观赏、保护环境等。

亲水性也是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是人类对水的喜好直接导致这一原则的诞生。一个可持续的水景是湿地利用水资源的一大特点,将屋顶和路面上收集的雨水入渗,进而以基流的形式流入湿地,经过湿地的处理流入景观水池。如:跌水、雨水花园等。在此过程中的曝气作用可以实现进一步净化水质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创造可观、可游的水景。

6驳岸在湿地景观的设计的应用

驳岸是一面临水的挡土墙,可支持陆地和防止岸壁坍塌进行护坡处理。驳岸还可以强化岸线的层次感,驳岸除了具有支撑和防冲刷作用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处理,增加驳岸的变化,丰富岸边层次,增强景观的艺术效果。

常见的驳岸结构有以下几种:

(1)砌石驳岸。一般指天然地基上直接砌筑的驳岩,埋设深度不大,但基址条件和水体景观的要求确定,即可处理做成自然式,将岸璧迎水面做成台阶状。

(2)桩基类驳岸。桩基水工基础法,基岩或坚实土层位于松土层下,桩尖打下去,通过桩尖负荷传给下面的擦桩侧表面与基岩后坚实土层,若桩基打不到基岩,则利用摩擦桩,借摩擦力将荷载传到周围土层中,可达到控制深陷的目的。

(3)竹篱驳岸,板墙驳岸。竹柱、板桩是另一种类型的驳岸,在盛产竹制品的南方地区,取材容易、施工简单、工期短、经济实惠。

7湿地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

为保持湿地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不仅要保护环境,也要依赖社会公平和经济可行性的实现。人类从生态系统服务中得到益处,向自然学习如何设计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共融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活跃的场地是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决策。设计多功能场地,在湿地周围动植物栖息地,建造具有审美要求的房子和觀赏景观要求的休闲空间外,也可设置林地,水边野生动物、飞鸟廊道,促进湿地场地环境、生态、经济价值及生物多样性的发挥,实现湿地景观的多功能与审美价值统一。

8教育普及和策略

提高民众对湿地保护的信息系统设计:组合互补的标识、位置、形状、尺寸、材料及图解要保持一致:>路径标牌>入口标识>上道指示>内部方位>街道标识>小路指引>场所标识。

多样化普及和方法:将植物景观设计成体现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的五感体验设计,设置一些装置,以这种方法给人更好的体验场地视感冲击。

模型使用:用场地来展示湿地保护的特点和操作过程,制作模型演示平台,供人观摩和使用。

交互展览:湿地展览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学习手段,可以让使用者亲自体验和感受。如:使用物理作用控制雨水、洪水沟渠的水量,并观察渗透效果等。

电子信息亭:基于使用者利用网络互动、扫码的方式,手机或电子设备、便携式音频、视频设备等为游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9湿地场地的便捷性

设计的方法实质上并不是对于形式的追求,也不是原则的应用,真正的设计方法来源这样的一种认识,就是规划服务的对象具有意义,应最大限度地给他们带来便利,对湿地场地使用者而言越便利,人们从中获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就越多。事实上这也反映了社会的公平性,需要设计者提升所有人的场地公平使用性。

规划场地的可达性设计:每个人对场地社会公平性在便捷性,可达性都有具体要求。集中布置为大多数人提供服务,同时确保行为障碍使用者可达性和便捷性。

无障碍设计:设计时可以考虑取消残疾人坡道,而将整个广场或入口都设计成无障碍的(不设台阶或坡度小于5%),也可把一级二级路都设计成无障碍式的。

人体舒适性设计:座椅、扶杆、饮水设施和洗手间等,作为便捷性的一部分,舒适度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座椅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的原理,拥有好的角度,舒适的靠背和扶手,以及平滑的有体感温度变化小等特点。不同高度可调节、可移动,也增加了场地使用者的便捷性,对老人、儿童,残障人士更为重要。场地提供洗手间和饮水设置,并要定期维护与修缮,做好后期产生的预算和成本。

10湿地景观的可识别与导览的指示

进入湿地景观需要找到路口进入,享受湿地景观带给人们的资源和乐趣,如果连地点都找不到,就更谈不上乐趣和娱乐感。因此,做好湿地场地的标识牌,辅助人们在陌生的环境中识别方向与位置极为重要。设计时应该尝试更易读的标识、文字、提示等区分,也可抽象的在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等重要位置做标记。

11结论

湿地是孕育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它伴随着人类的生活,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依赖生存的环境之一。越早的保护湿地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人们对森林和海洋的研究古已有之,而湿地保护和了解少之更少,为我们的“地球之肾”不再受重创,现在无疑是研究和保护好湿地、建设好湿地环境的迫切时候。愿我们的家园拥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景,愿我们的绿水青山常驻人间。

参考文献

[1]宁荣荣,李娜主编.园林水景工程设计与施工从入门到精通.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6,8(2018,1重印).

[2](美)卡尔金斯主编,贾培义等译:可持续景观设计—场地设计方法,策略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4.

[3]张晓明,陈蓉.德清下渚湖湿地公园"渔"景区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001):88-90.

[4](美)克里斯托佛.克拉夫特(Christopher craft)著:王雨春等人译 :湿地创建与恢复从理论到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8.

猜你喜欢

湿地景观环境
景观别墅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基于遥感数据的黄河口湿地变化研究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