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pp Inventor的初中人工智能教学实践

2023-09-01彭蓉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3期

彭蓉霞

摘  要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在此政策的引领下,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开发了基于App Inventor的人工智能校本课程智能移动应用开发。以“文字识别”一课为例,阐述基于App Inventor的初中人工智能教学实践,为实施人工智能教育的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  App Inventor;人工智能教学;文字识别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03-0032-03

0  引言

App Inventor是由Google公司开发的一款在线开放的Android编程工具软件,通过图形化积木式的拖放组件来完成APP开发。手机APP的界面设计和逻辑设计都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拖放拼接组件来完成,无需关注复杂的语法规则,可以有效降低初中生编程开发的技术门槛,学生可以实现零基础安卓移动应用开发。App Inventor不仅自带语音识别器组件、文本语音转换器组件、语言翻译器组件、蓝牙客户端组件、Web客户端组件以及一些传感器组件,还支持一些专为实现人工智能功能而开发的扩展插件,使得利用App Inventor进行人工智能教学成为可能。下面以“文字识别”一课为例阐述基于App Inventor的初中人工智能教学实践。

1  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课选自厦门双十中学海沧附属学校人工智能校本教材《智能移动应用开发》中的第三节课。利用App Inventor开发出一款能够进行文字识别的智能移动应用APP。授课对象为参与人工智能校本课的35名初一学生,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App Inventor中组件使用以及逻辑模块调用等方面的知识,熟悉移动应用开发的方法与步骤。

2  教學目标

依据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发标准(试行)》[1]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2.1  人工智能意识

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了解文字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意识到通过合理使用文字识别技术可极大地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知道借助文字识别技术可以解决很多传统技术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

2.2  技术应用能力

在理解文字识别技术原理与特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利用百度智能云平台提供的API,小组合作探究创作具有应用价值的文字识别APP。

2.3  实践创新思维

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迁移,对项目进行创新以解决生活情境中的其他问题。

2.4  智能社会责任

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文字识别技术改善人类智能生活,同时遵守智能社会规范,防范与优化文字识别技术的不合理应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3  课前准备

教师提供在百度智能云平台申请API Key和Secret Key的操作说明文档;准备扩展插件(图片修剪插件TaifunImage、图片编码插件SimpleBase64、文字复制插件TaifunClipboard)、导学案、任务清单、15台装有AI伴侣的安卓平板电脑。学生依据操作说明文档在百度智能云平台创建应用申请个人的API Key和Secret Key,并记录。

4  教学过程

4.1  感知智能:体验文字识别技术

人工智能课程遵循从感知到应用、实践创新到价值承载的过程。体验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两个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一:利用网络上的文字识别开放平台识别无法从网页上复制的文字内容。

体验活动二:打开微信“顺丰速运+”小程序,在收件人地址填写界面点击拍照或者从相册选择包含地址的图片,让系统识别图片中的地址并自动填充文字内容。

通过这两个体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知文字识别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应用文字识别技术的生活场景:手机自动填充银行卡号、身份证信息、收件地址,车牌识别、视频字幕识别、运动员号码牌识别、小猿搜题App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中文字识别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效果,思考文字识别技术可以解决的问题,形成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思路。

4.2  揭示智能:理解文字识别技术原理

教师运行基于Python的OpenCV文字识别源代码,进行断点调试,把每一步的运行结果输出,并结合人识别文字的过程将抽象、复杂的原理形象化、简单化,使学生深刻理解文字识别工作的基本原理,最后以流程图的形式梳理出文字识别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4.3  应用智能:制作文字识别App

教师创设情境:正值国庆来临,学校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以“爱国”为主题的征稿,要求提交电子版,小明想到自己曾经写过此主题的文章,想投稿试一试,可他之前是写在纸上的。教师提问:大家能否利用刚刚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引出本节课的项目:制作文字识别APP。

编写文字识别算法程序对于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在App Inventor中使用Web客户端组件可以调用网络上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只要按照API文档中的规则进行调用即可返回识别结果,降低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目前有很多平台提供人工智能API,腾讯云、百度智能云、阿里云等,本项目使用的是百度智能云提供的API,在调用之前需要申请API Key和Secret Key以获得令牌(Access Token,用户身份验证和授权的凭证),在课前学生已经完成申请并记录。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字识别APP的工作过程:通过拍照或从相册选择获取文字图片并显示图片→将图片进行裁剪、编码→调用文字识别API→接收识别结果并显示,进而分析所需组件,引导学生进行界面设计,如图2所示。

界面设计完成后进行逻辑设计,也就是编写代码块,教师给学生提供aia格式的项目半成品,可直接导入App Inventor中,节省拖拽基础代码块的时间,学生只需要编写挖空的核心代码。调用API是本项目的重点,教师带领学生阅读API文档,让学生了解调用的步骤以及每个参数的含义,在编写调用程序时只需从API文档中复制相关的参数到挖空程序即可。调用文字识别API返回的结果是一个JSON文本,需要从中把文字提取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在键值对中查找关键字”的方法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把文字提取出来,同时提供相应的导学案和微课。

App Inventor是一款直观化、便捷化的移动应用开发编程工具,将其用于人工智能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热情,并在编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和工程思维。

4.4  创新智能:优化文字识别APP

教师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对APP的界面和功能进行个性化设计和改进,比如添加复制粘贴功能、把识别内容朗读或者翻译出来等,也可以让小组自行讨论改进方案。小组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资料或搜索网络资料进行实践创新。最后,组间进行展示交流,内容包括场景描述、程序讲解和所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批判质疑,提供改进意见,各组根据意见课后再进行优化。

4.5  思辨智能:分析文字识别技术的利与弊

文字识别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人們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在网络安全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文字识别技术最新的应用场景:网络上的图片与视频与日俱增,一些不良分子将一些涉政、涉暴、低俗的文字包含其中,污染网络环境,人工审核效率低、成本高,文字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审核效率,及时删除不良信息,保障社会稳定,创造更高效、更安全的未来。与此同时,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不在网络上发表一些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教师展示案例:很多中小学生利用手机上的作业识别软件,拍摄教师布置的作业题目,正确答案就直接显示出来,学生不经任何思考就把答案照抄。以此引导学生分析文字识别技术的利与弊,防范文字识别技术的不合理应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5  结束语

App Inventor通过模块化的方式贴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借助模块封装,降低理解门槛,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借助App Inventor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移动智能APP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计算思维、工程思维、创意物化能力,使学生具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成就自我、改善生活的能力,并以有责任感的态度使用、开发、监督人工智能技术。App Inventor可作为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广大教师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便利。

6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发标准(试行)[S/OL].(2021-10-21)[2021-12-12].http://www.ttbz.org.cn/StandardManage/Detail/5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