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美格鲁肽与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比较研究

2023-08-31叶惠成刘玉华尹沛锋苏晓彤张永威邬蕙聪

临床军医杂志 2023年8期
关键词:肥胖型氧化应激炎症

叶惠成, 刘玉华, 尹沛锋, 苏晓彤, 张永威, 邬蕙聪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 全科医学科,广东 东莞 523000

糖尿病是一种由高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往往可导致患者体内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及脂代谢紊乱,进而引发多器官持续性损伤或功能障碍[1]。肥胖会使患者体内游离脂肪酸增加,进而阻碍骨骼肌对葡萄糖的利用并破坏正常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2]。肥胖会引起机体持续性炎性反应程度增强,包括巨噬细胞浸润、内质网应激等,这也是诱导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3]。针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除常规降糖药物外,体质量管理干预、减重手术干预及应用减重药物均为重要的治疗方法[4]。利拉鲁肽与司美格鲁肽均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激动剂,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具有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血脂异常、维持血压稳定及缓解胰岛β细胞抵抗等作用[5]。本研究旨在比较司美格鲁肽与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71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6]中肥胖型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均为初次诊断;入组前未接受过任何降糖治疗及降血脂治疗。排除标准: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存在高血压危象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接受过腹部手术或其他部位大型手术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57例。A组:男性35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5.63±3.57)岁;平均心率(89.77±4.35)次/min。B组:男性34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5.28±3.61)岁;平均心率(88.79±5.17)次/min。C组:男性33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5.25±3.01)岁;平均心率(90.07±4.29)次/min。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A组患者均应用糖尿病饮食,鼓励患者积极运动并给予常规降糖、调脂治疗方案: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湖南华纳大药厂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082)口服治疗,1 g/次,2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湖南迪诺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005)口服治疗,20 mg/次,1次/d;甘精胰岛素(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201001)皮下注射,每次0.2 IU/kg,每晚1次,根据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调整剂量。B组在A组基础上,联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诺和诺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60037)皮下注射,0.6 mg/次,1次/d。治疗后1周,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如果FBG>7.0 mmol/L,可调整剂量为1.2~1.8 mg/次,1次/d。C组在A组基础上,联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诺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J20210015)皮下注射,1.0 mg/次,1次/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炎症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炎症指标包括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氧化应激指标包括脂质过氧化氢(lipid hydroperoxide,LH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记录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程结束后,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及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疗效评价标准:显效,FBG<6.6 mmol/L、2 hPG<8.3 mmol/L且HbA1c下降≥1.0%;有效,6.6 mmol/L≤FBG≤8.3 mmol/L、8.3 mmol/L≤2 hPG≤10.0 mmol/L且HbA1c下降0.3%~1.0%;否则判定为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A组:显效20例,有效24例,无效1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19%(44/57)。B组: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96%(49/57)。C组:显效34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9%(55/57)。A组、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均降低,HDL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均低于A组,HDL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均低于B组,HDL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2.3 3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TNF-α、IL-6、SAA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SAA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6、SAA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

2.4 3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LHP均降低,GSH-Px、T-AOC 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治疗后LHP均低于A组,GSH-Px、T-AOC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LHP低于B组,GSH-Px、T-AOC 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2.5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腹泻2例,腹胀1例,发热1例,恶心2例,低血糖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8%(7/57)。B组:腹泻1例,腹胀2例,发热1例,恶心1例,低血糖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8%(7/57)。C组:腹泻2例,腹胀2例,发热1例,恶心1例,低血糖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4%(8/57)。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肥胖型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有研究报道,肥胖群体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2~3倍[7]。可能是由于肥胖患者体内脂肪组织导致的代谢异常、高水平炎症因子状态及氧化应激状态引起或加重患者胰岛素抵抗,进而诱导2型糖尿病的发生[8]。GLP-1为一类同时具有降低血糖、减少体脂作用的药物,其中,比较具代表性的为利拉鲁肽。有研究报道,与应用常规降糖药物患者相比,联合应用利拉鲁肽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TC、TG、LDL水平降低更明显,同时,HDL水平及有效率均显著提高[9]。司美格鲁肽作为新型长效GLP-1,对不同年龄段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均具有降低TC、TG等血脂指标的作用[10]。本研究结果发现:A组、B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均降低,HDL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及调节血脂方面,司美格鲁肽的作用可能更明显。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司美格鲁肽可显著改善胰岛功能有关。司美格鲁肽可通过与GLP-1受体结合增加环磷酸腺苷,进而通过激活蛋白激酶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改善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11]。

糖尿病炎症学说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分泌功能障碍均与患者组织内持续性慢性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12-13]。TNF-α通常由巨噬细胞产生,具有刺激T细胞分化及分泌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是促进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始动因素[14];IL-6由活化T细胞产生,可通过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时相蛋白参与体内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15];SAA与C反应蛋白类似,是反映机体急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16]。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体内TNF-α、IL-6及SAA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且可能通过间接影响胰岛素功能参与调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14-16]。LHP为一种氧化代谢产物,可间接反映体内氧化应激水平[17]。GSH-Px与T-AOC具有保护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功能,均为反映机体综合抗氧化能力的重要指标[18-19]。有研究报道,未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LHP水平较高,而GSH-Px、T-AOC水平较低,提示体内存在高水平氧化应激反应[17-19]。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TNF-α、IL-6、SAA、LHP均降低,GSH-Px、T-AOC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司美格鲁肽能够更显著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及氧化应激反应。可能由于司美格鲁肽有效解除患者持续高血糖状态,降低蛋白质糖基化终末产物及活性氧簇水平,进而解除体内高氧化应激状态[20]。同时,司美格鲁肽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作用脂肪组织增加其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了游离脂肪酸的水平,间接抑制了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脂肪组织的浸润,进而降低了局部炎性因子的级联激活效应,缓解了患者体内炎症反应水平。

综上所述,与利拉鲁肽比较,司美格鲁肽更有利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血脂调节,更能降低患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肥胖型氧化应激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揿针联合化痰逐瘀方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随访护理对肥胖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评价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奥利司他与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