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概念大单元视域下的跨学科教学探究

2023-08-31陈向荣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核心素养

陈向荣

摘   要:大概念大单元视域下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征。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单元教学中,教师从大单元大概念角度解读教材、重构单元,通过以大概念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引导跨学科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指导学生深度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概念大单元;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9/22-0087-0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积累、构建并在真实的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课标》引入大概念、大任务、大主题驱动的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等,重构课程内容,使各部分建立联系。《课标》明确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核心,提倡高阶学习带动低阶学习,实现深度学习,鼓励跨学科教学。

在认真研读《课标》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以“系统分析知识体系,整体设计教学流程”的原则,构建小学语文基于大单元大概念的跨学科教学研究体系。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核心素养内涵确立大单元目标;围绕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提炼大概念,创设情境,设计高质量的学习任务;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展开跨学科学习活动,为大单元教学提供深度学习的契机。

一、定单元、析内容、设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指出: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大单元视角下的课程教学不同于以往单篇的讲述,注重深究内涵,透析知识的因果关系,并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推理、论证。整个单元规划必须是建立在对课程标准、核心内容、基本学情分析基础上的“再建构”。

(一)确定大单元

根据教育部针对深度课程的单元课程项目定位,单元是能够提高学生基础素质的基本课程单元。根据《课标》和教材内容,单元的规划大概有三种形态:教材单元、教材重组单元(即把教材中的一个自然单元的若干节组成一个新的单元,或者在几个自然单元中选择一部分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单元)、自擬专题单元。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单元为文体单元,旨在指导学生认识神话的基本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对神话这种文化体裁的初步了解。四篇神话故事充满神奇想象,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一种文化,是继三年级童话故事单元和寓言单元之后,第三个以文体组织的单元,说明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神话这种文学体裁,引导学生了解神话的神奇想象力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该单元各部分关联性强,可开启学生对叙事类文本的探索,学习叙事的思维逻辑建构,可采用大单元形式实施教学。

(二)解析教学内容

根据单元前四篇课文的导读内容和课后练习的特点,教材从四个层面指导学生体会神话故事的奇妙,感悟人物形象的多彩性。《盘古开天地》带领学生在边读边想中触摸神话的奇;《精卫填海》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感悟神话的妙;《普罗米修斯》在学生交流打动自己的情节中,感悟人物形象的鲜明;《女娲补天》则指导学生在想象续写中体会人物甘于献身的品质。

(三)设置单元目标

教材要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得出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论,并能按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讲出事件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将语句段理解融于故事的理解和讲述中,能为梳理故事和深度理解文章提供支架。此外,根据单元总体目标,笔者打破以往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各自独立的维度目标,以语文核心素养进行统整(见图1):

文化自信:能领略神话中奇妙的幻想和人物鲜明的形象;在阅读神话中感受神话人物的高尚品格。

语文运用:阅读文章,体会奇妙的思想,或说明某些故事奇妙的地方;结合自身的阅读感受,互相交流对神话世界的理解;选取你喜爱的神话角色,围绕“我和……过一天”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学写舞台剧本,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思维能力:读故事,说出神话故事神奇的地方;能通过收集资料和教师链接学习,用科学的知识解释神话中的奇妙幻想。

审美创造:边阅读边思考,体验神话的奇妙;认识41个生字,并运用“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等八个词汇,联系有关人物或事件。

二、提取单元大概念,创设情境任务

大概念是一门学科知识内容体系中最有解释力、统治力、渗透力的知识,这种知识包含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思维,是核心素养在学科中的表现。浙江大学刘徽指出,大概念就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

大单元整体教学需从位于学科中心地位的大概念出发,准确定位本单元的学科大概念,来反映语文学科的主要观点和思维方式,其能提供对于理解知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或关键工具,具有持久的可迁移的应用价值。大概念则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线索和构成完整的问题网络,形成“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核心概念——基本知识”的基本架构。

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有了单元总目标和素养目标,我们从语文学科的六大任务群中提取与四年级学生神话故事单元相对应的知识要求形成本单元的基本知识(见表1),再从语文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去确定神话单元的核心概念,形成“神话是群众创作的虚构的民间文学”的学科概念,再上升到最终的“神话是人类对创世大问题的精神创作”的跨学科大概念。(见图2)

《课标》强调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围绕本单元确定的“神话是人类对创世大问题的精神创作”这一大概念,生成“分析神话故事产生的原因,科学认识神话中的想象,用科学知识解释神话现象”的话题,创设“作为小小科学家,你将和喜欢的神话人物共处一天,你该如何向他们解释神话故事的原因”的情境。设置具有各种挑战性的任务,充分调动学习者群体的兴趣爱好,可以扩大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提高语言认知水平。教师用“科学破解神话之谜”作为驱动问题,在驱动问题下,做了如下问题(学习任务)分解:神话故事是什么;阅读神话故事,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神话人物和故事;在习作基础上结合科学事实改编剧本;剧本排练及舞台剧展示。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教学策略实施

在确立了大单元大概念、情境问题任务后,学习线索一目了然。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可以从多角度构建教学流程或教学框架,比如情境线、任务线、问题线、知识线、素养线等。在此基础上,可以考虑单线构建,也可以考虑多线并行。笔者在神话故事大单元以任务线(问题线)构建教学框架。(见图3)

本单元以文体组织单元,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神话。神话是群众集体口头创造,表达对大自然智慧的敬仰、斗争和对完美的向往,是民间文学,富有很强的哲学性、艺术性。《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很多小学生较为陌生,因此,教师可以将《山海经·北山经》的内容介绍作为阅读指导课的教学资源。《普罗米修斯》故事语言通俗易懂,教师在引导时可以按事件的原因、经过、后果介绍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事迹,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最打动自己的故事情节,为精读做好铺垫。《女娲补天》是女娲从各处拾来五个颜色不同的石头,文章中只用一句话带出,而文章导读的设计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试着将女娲从各处拾到五色石的经过讲明白、讲生动。

阅读中国神话和世界经典神话,既是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拓展和延伸,又是本次大单元跨学科教学的第二个学习任务。我国的古代神话故事和传奇,往往散见于各种文献材料之中。《中国神话传奇》与《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两册二十四篇国内外的神话故事展示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神话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制定阅读计划,通过集中读、自由读、带着问题读等阅读活动开展神话故事的整本书阅读,了解故事内容,感悟神话的神奇。比如《普罗米修斯》的拓展:在学习后,让学生仔细阅读书籍链接上的有关燧人钻木取火的故事;在交流中,帮助学生认识取火方法的各种相似性,进而感受世界的奇妙;从文学人物分析的角度来看,不少作家留下了赞美的佳作,如英国作家雪莱笔下的《普罗米修斯赞歌》,可让学生通过即兴的朗诵,体会作者对普罗米修斯的赞美。

神话流传时间长、范围廣,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是体会神话内涵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熟悉人物,把握人物的特点,才能唤醒学生的阅读积累,开拓写作思路。第三个学习任务先从习作开始,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学过的神话故事、传说或自己感受最深的故事提出问题。在第二个学习任务阅读分享中,有相同或相近喜好的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可联合艺术、科学、信息科技等学科教师对小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包含舞台剧的组成要素、人员的分工、情景剧剧本的编写、科学实验验证等,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

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对自然界和历史现状的认识,是人们开始思考和探究大自然后根据自身的想象形成的故事。故事是虚构而并非真实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让学生了解神话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未完成的科学。古人曾幻想飞天入海,于是今天就有了飞机,有了潜艇。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很多故事中的情节也被科学揭开了神奇的面纱。当学生在体验神话奇妙和美妙的同时,笔者在第四个学习任务“科学破解神话之谜”舞台剧展示中,引导学生围绕“天地万物究竟是怎样形成的”“火,真的是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吗”等问题,完成“我和神话人物的一天”的神话剧表演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了演出的场景、道具、人物造型等元素,学习了舞台表演的技巧,懂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虽然有的剧目表现还很稚嫩,但是学生们都积极参与舞台剧的排练展示,不仅关联了学习任务,还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

四、构建评价体系

评价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其中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表现等方面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基于大概念大单元视域的跨学科教学采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展开,借鉴了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作品评价、能力素养评价。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跨学科项目中完成工作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思路,反思总结,打破传统的结论化评价方式(见表2)。

作品评价,顾名思义是跨学科教学中对于最终的小组创作作品进行的评价。评价将从作品的实用性、创新性、应用性展开,且包括学生的表达能力。以《神话故事》大单元教学为例,最终的作品是演绎舞台剧,笔者从故事表达、舞台表达、艺术表达三方面进行最终的作品评价(见表3)。

能力素养评价包含了语文核心素养和学生4C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始末。以《神话故事》单元为例,素养评价中的语文核心素养根据之前的单元素养目标制订。而技能素养以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与创新等最基本的4C能力为主要维度,且具备自我评价、同组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三方评价主体(见表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2019,(2).

[3]刘   徽.“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J].教育研究,2020,41(06).

[4]郑太年.通过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7,(10).

【责任编辑 李红霞】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跨学科核心素养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