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林草产业发展探析
2023-08-30李彤刘颖超马兰
李彤 刘颖超 马兰
内蒙古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综合保障中心
近年来,通辽市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林草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经济林、林下经济等传统产业逐步转型升级,塞外红苹果等特色林果产业快速发展,木材加工、苗木花卉、森林草原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但林草产业发展也存在对林农致富带动作用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强、林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本文在分析通辽市林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了林草产业发展思路,并提出建议。
一、林草产业发展现状
林果产业。通辽市经济林果种植面积70.6 万亩,年产量59.6 万吨,主要有苹果、葡萄、梨、李等。其中,塞外红苹果栽培面积达30 万亩,结果面积近6 万亩,年产量6 万吨,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寒山区以外的地区;黄太平(沙果)及金红苹果栽培面积37 万亩,年产量51 万吨,主要分布在开鲁县、奈曼旗;葡萄栽培面积2.4 万亩,年产量2 万吨,主要分布在科尔沁区、开鲁县;梨栽培面积0.6 万亩,年产量0.5万吨,主要分布在开鲁县和通辽市南部旗县。塞外红苹果作为通辽市主推的本土经济林树种,先后通过国家、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已经列入“国家优质特色小苹果种质资源库”,2019 年获得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优质果品大赛铜奖,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福建、江苏等省区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深受中外客商青睐。“十三五”以来,全市每年新种植塞外红苹果5 万余亩,并呈现继续扩大趋势,经济效益明显增加。从事塞外红苹果种植的农民有3000 余户,经营30~50 亩的种植户每户年销售收入达20 万~30 万元,利润达15 万~25 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5 万~10 万元。
木本粮油产业。通辽市木本粮油经济林总面积629 万亩,年产量12.1 万吨,主要树种有元宝枫、仁用杏、沙棘、柠条等。元宝枫总面积11.05 万亩,其中,天然元宝枫面积6.05 万亩,人工林面积5.00万亩,年产量0.2 万吨。通辽市从2009 年开始,全力推动元宝枫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通过播种育苗、区域造林对比等,总结出了树种适应性育苗技术。配合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元宝枫育苗及造林技术规程》。2018 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良种审定,2019 年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推广的100 项成果之一。仁用杏栽培面积317 万亩,年产杏仁1.5 万吨,主要分布在扎鲁特旗、奈曼旗、库伦旗。沙棘栽培面积39.2 万亩,结果面积2 万亩,年产量0.4 万吨,主要分布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科尔沁区。柠条种植面积253 万亩,年产量10 万吨。
林下经济产业。近年来,通辽市以兴林富民为目标,在抓好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努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种植(林草、林药等)养殖业蓬勃发展。全市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超过48 万亩,产值超过2 亿元,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农牧民达2 万余户,人均年收入达1500 元。开鲁县积极发展林下养鹅,林下种植红干椒等;扎鲁特旗森得宝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库伦旗绿凤土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林下养鸡年收入达10 万元以上。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通辽市增加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和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木材加工产业。全市现有木材加工企业70 家,年木材精深加工能力60 万立方米以上。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沿河两岸、平缓沙地等区域,建设以杨、柳、榆等速生树种为主的商品用材林基地20 余万亩。通过实施融资、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推动木材加工产业发展。
林草种苗产业。全市林木育苗面积6 万亩左右,其中年新育苗近2 万亩。主要依托国有苗圃、国有林场、育苗大户和造林公司等经营主体,选择土壤条件适宜、水肥条件充足、交通便利的地块,采取以造代育等形式,建设完成了以五角枫、蒙古栎、黄菠萝、花曲柳、哲林4 号杨、汇林88 号杨等优良珍稀乡土树种为主的林木种苗基地。在草种发展方面,羊草是科尔沁草原优势草种之一,目前通辽市有中科羊草(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吉生羊草、野生羊草等品种,集中生长面积超过1 万亩的地区有开鲁县小街基镇(中科羊草)、霍林郭勒市(中科羊草)、科尔沁左翼中旗封库牧场(野生羊草)。截至2022 年,全市共有集中连片羊草地面积7 万多亩。按照通辽市羊草产业发展规划,2023 年,全市羊草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9 万亩。
二、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林果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近年来,通辽市重点发展以塞外红苹果为主的特色林果和以文冠果、元宝枫、榛子为主的木本粮油两个优势产业,但是部分旗县(区)林果产品仍以初加工为主,大部分以鲜果进入市场,缺少深度开发和加工利用,产品附加值低,整体效益不高。塞外红苹果栽培面积已达30 万亩,但由于加工转化能力不足,品牌优势发挥不充分。
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效不明显。林草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大。全市经济林总面积达699.6 万亩,其中,人工栽培经济林面积达120万亩,天然经济林579.6 万亩。目前,人工经济林发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要合理利用天然经济林,从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产业发展配套设施不完善。经济林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经济林属于高效示范产业,成本高、投入多,资金问题尤为突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水平不高,导致林果产业基地建设质量良莠不齐、果品优质化率不高。受到资金因素的制约,木本粮油产业难以扩大生产规模,产品产量低,全市仅有玛拉沁生物有限公司开展元宝枫油等产品研发工作。
三、发展建议
通辽市森林草原面积广阔,林草资源丰富,木材加工、经济林果、饲草、生物质能源等产业优势明显。要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从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活化产业发展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三个方面入手,充分挖掘林草产业潜力,做大做强特色林草产业,努力实现兴林富民。
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深化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市场导向,以调结构、增资源、补短板、创效益为主线,不断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注重打造区域优势特色。大力推进特色林果、林木种苗、木材加工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精深加工步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充分挖掘塞外红苹果、金红苹果、珍珠油杏、欧李、黑枸杞、沙棘、沙地葡萄、大扁杏、山杏、大果榛子等经济林果生产潜力;加强名特优新品种引进和丰产栽培技术应用,实施无公害、绿色、有机栽培,提高优质果率和产品品质。探索开展以元宝枫、文冠果为主的木本粮油和食药同源经济林建设,促进文冠果和元宝枫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元宝枫、水曲柳、花曲柳、黄菠萝、胡桃楸、蒙古栎等珍贵树种,增强木材储备和供给能力。加快黄芩、甘草、黄芪、防风、板蓝根、枸杞、北沙参等中蒙药材产业发展,加强紫花苜蓿、羊草等多年生牧草基地建设,促进草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民生化发展。加快推进木质地板、家具等木材加工业发展。
“育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推广“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模式,建立规范稳定的利益联结和风险共担机制。坚持规模适度、突出品质、注重特色,推进干杂果品、木本粮油、木本药材、林下经济等示范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向产地和优势区域聚集,深度开发特色资源,形成基地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的格局,使更多农牧民享受到二、三产业的红利,促进林草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林草产业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规模化;择优扶持龙头加工企业,积极协调财政按一定比例择优扶持林草产业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性信贷扶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建立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林草产业体系,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产业化发展原则,在巩固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食用菌、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突出重点,大力培育优势产业,扶持经济林等规模化林草专业户或企业,积极引导农户实行连片、联户种植,形成规模化林草产业格局。
未来,通辽市将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持续构建绿色机制,打造绿色家园,发展绿色经济,筑牢绿色屏障。
塞外红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