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家校社医”协同机制的实践

2023-08-30唐瑛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5期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协同机制中小学生

唐瑛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心理危机频发成为国家关心、社会关注、学校关切的现实问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危机应对与处置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四川省德阳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渐探索形成“平台搭建、细化指标、过程督查”的“家校社医”协同共建具体做法以及“四段式”闭环架构的工作流程。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家校社医”协同机制;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5-0065-04

一、“家校社医”协同机制的建设背景

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给所有人的心理上带来了巨大压力和痛苦,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在这场心理适应能力的考验和较量中,自伤自残的极端行为近年来频发,成为国家高度关心、社会高度关注、学校高度关切的现实问题。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1】10号)要求“积极争取专业机构协作支持。持续强化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协同合作。县级教育部门要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的协同联动,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协作机制,为所在区域中小学提供医疗帮助。”2023年4月教育部等十七部委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 年)》(教体艺【2023】1号)的通知中,进一步强调要“优化协作机制。教育、卫生健康、网信、公安等部门指导学校与家庭、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四川省德阳市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家校社协同”“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理念,落实相关文件政策的要求,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形成了“校医共建”师生心理关爱模式。2020年9月27日,教育部官方网站以《四川省德阳市“校医共建”护航青少年心理健康》为题对我市的中小学“校医共建”师生心理关爱模式作了专门报道。但是因为存在下列问题,在共建中工作障碍重重。

(一)家长缺位

家长是学生的重要监护人,当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危机时,学校可协助家长转介,但是主体是家长,现实中较多情况是家长认识不到位或有病耻感,拒不配合转介就医,校方往往在学生心理危机面前感到如履薄冰。

(二)医教协同有待加强

医教各自的工作出发点和理念的整合与相容存在问题。医院和学校在心理危机、心理障碍、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上有不同的认知和处理方式,会在筛查、评估和干预环节造成许多矛盾和冲突。另外,医教因为分属于不同系统,谁也统领不了谁,导致工作中信息无法共享,推诿、脱节时有发生,学校和医院都想从自身角度出发希望对方给予配合,在责任这座大山面前,也都希望能得以周全。加上面对高发的危机事件,医疗资源显得供不应求、转介通道不畅通。

(三)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专业师资的严重匮乏,学校在心理危机的处置上,精准性和科学性显得不足。按国家、省的要求,从疫情暴发到现在我们已经做了抽样或者全覆盖的筛查六次,无论哪一次,都是有很多的状况,比如筛查过程不顺畅;过度解释甚至错误理解筛查结果,弄得人心惶惶;筛查出来需重点关注的学生无法及时得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干预等。

基于落实政策要求和回应现实问题的需要,德阳市在前期“校医共建”心理关爱行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完善,形成了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同的“家校社医”心理危机协同工作模式以及闭环架构、“测量—评估—干预—预后”的“四段式”工作流程。

二、“家校社医”协同机制的实践做法

(一)政府领导,部门协同,搭建“家校医社”共建平台

市委市府领导,市教育局和市卫健委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协同,联合印发《德阳市“校-医共建”师生心理关爱“6个1”行动方案》(德教办【2020】58号文),落实具体协同项目,落实对应部门职责,落实各项目时间进度,落实具体工作费用。《行动方案》作为政府目标考核项目,每月要给政府目标办上报情况总结。

细化指标,落实过程督查,保障协同工作的运行。

协同的平台搭建好,并不意味着工作就能真正落实,让模式真正动起来活起来的关键是执行。每年市教育局和市卫健委都要联合公安、网信等相关部门,制定本年度“6个1”行动的工作计划和清单,年末将根据清单来考核相关领导和部门工作。

1.一套机制

“校-医”结对共建机制。经卫健委和教育局分别审核,12家医院、37所学校自愿结对并在启动会上签署协议。协议明确甲方乙方责任义务,包括医院为结对学校指派专属“心身科医生”(精神科医生)和心理治疗师,定期进行心理评估,对严重人群进行鉴别诊断;建立“校园回访门诊”,对因身心问题休学返校学生进行再评估;每月开展一次“送医入校”等。

一套机制的牵头单位是卫健委,因此,每年卫健委会有专项费用拨款,并责成德阳市人民医院身心医学科联合教育行政单位对12家医院的“送医入校”工作进行督查考核。

2.一支队伍

成立领导小组和行动小组。分别设双组长制。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教育局局长和市卫健委主任担任。行动小组组长由教育系统和医疗系统专家担任,由学校专职心理教师、身心医疗专业人员、社工人员组成行动小组。建立微信和QQ工作群,主要采取片区包干制度,以本片区为中心开展工作。

3.一项调查

对全市小初高中生开展每年一次的心理问卷评估筛查(本文第三部分的工作流程將详细描述这项工作的具体操作)。这项工作的牵头单位是卫健委,牵头单位提供人员和资金支持,教育局发文组织。

4.一条热线

一条是设在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面向全市家长师生的热线;还有一条是设在市人民医院身心科的热线。接线员是经过培训的有一定相关专业教育背景的志愿者,全天24小时在线,当然也有一定的费用。按照白班、晚班分别计算工作量。

5.一堂课

包括“教师课堂”“家长课堂”“学生课堂”。“教师课堂”分三种形式:片区送课、线上课堂、面训课堂。“家长课堂”是其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为落实十三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文件精神的需要,德阳市教育局利用智慧教育平台成立了数字家长学院,系统推出由清华团队和本地团队共同打造的、围绕五大板块(“身心健康”“学习指导”“亲子关系”“发展指导”“家校协同”)来整体设计的家庭教育线上课程和线下活动,制定“1211”的课程具体执行方案,即:一月一直播(每个月的12号晚上7—8点,准时推出);两月一沙龙(分片区拉练式举行);一期一论坛(春秋两期为一年);一年一报告(每年举办一期面向家长的家庭教育学术报告会);“学生课堂”由本地专职心理教师和市人民医院身心科医生共同承担,德阳全媒体播放。

6.一份手册

编写青少年心理调适的家长手册和学生手册,编印《德阳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手册》,做到每校一册。指导手册详细规范了学校的心理危机排查、预警、分类制定干预方案的规范化流程。

(二)闭环架构,规范“测量—评估—干预—预后”心理危机管理流程

1.测量

是整个工作流程的首要环节。我们采取以市为单位全员整体实施,小学一二三年级动态观察,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进行静态普查。2021年测量样本260649名学生,2022年测量样本 247339名学生。按照校医共建“6个1”分工,心理测量工作牵头单位是卫健委,测评工具和量表是医教双方专业人员共同商议,在测评系统的首页制定告家长书。整个施测过程由市、县教育行政机构组织,由于样本量比较大,前期的信息录入是一件非常耗时的工作。另外,平台的承载量尤其重要,我们是每个县区专人负责,每所学校专人负责,这些施测人员都要进行专门培训。

2.评估

统计分析和测量报告都由专业机构完成,我们把高危学生确定为“阳性学生”,心理测量结果只能是参考不是诊断,所以要进一步对“阳性学生”进行评估。一是排除“假阳性”,二是确定真阳性学生危机程度。德阳的做法是首先由市教育局和市卫健委牵头成立阳性学生评估与干预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1人担任联盟长,1名心理教研员担任具体联络人,1名医疗系统督导专家,1名教育系统督导专家组成。每小组承担一个县区的工作,德阳一共7个片区,因此,这样的工作小组我们有7个。工作组成员均须签署工作保密协议,以有效保护学生隐私。

接下来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级层面对所有小组成员开展工作流程一致化培训,主要目的在于统一认识、统一流程、规范行为、达成共识。

一致化培训内容:

什么是初筛阳性?

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初筛阳性学生?

学校如何建立家校多方会谈与评估小组?

校内评估如何做?

对于评估后需要学校持续关注(一般问题)的学生应该怎么做?

对于评估后需要转介(严重问题)到医疗部门的学生又如何做?

第二阶段:县区级层面对阳性学生所在学校进行工作流程一致化培训。由区(市、县)教育局组织阳性学生所在学校心理教育分管领导及心理教师参加,培训内容大体和市级的一致化培训内容一致,主讲由参加过市级培训的医疗和教育系统督导专家共同担任。

第三阶段:医教督导专家对阳性学生所在学校的评估和干预进行协助指导。在第二阶段的培训期间,我们要求督导专家和对应学校通过微信、QQ和电话建立起市、县、校指导通道。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将过程性的督导深入阳性学生所在学校,协助指导学校制定精准科学的处置方案和处置过程。

如何反馈评估工作情况?我们会要求各片区按照表1的格式填写评估工作情况,同时每年进行专项督查。

3.干预

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且需要时间的工作。评估后留校辅导的学生,学校要定人定时定方案进行精準辅导干预。根据《德阳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工作手册》,规范具体操作手段和方法,就算没有专职心理教师,学校班主任也可以根据这本手册知道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同时,我们也要求各学校注意痕迹管理。

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学校会召开多方会议,尤其是做通家长的工作,有学校会问“我们和家长沟通不了,家长始终不愿意带孩子就诊”,那我们的回答铁定是:“继续沟通,实在不行,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生命安全防护工作”。当然大部分家长还是认识到位的,学校会给家长提供转介渠道,协助家长把孩子转介到医院。有结对医院的学校可以启动绿色通道,省去预约排号的困难。

4.预后

建立有校医结对机制的医院,遇到结对学校学生经过治疗,可以返回校园继续学习的时候,院方会向家长及学校发出提议,并向学校及家长提供学生返校后的注意事项,提供复课前一周内医院的诊断结论及相关的心理测评结果,我们称为“二次转介”,学校会要求心理教师掌握转介回来学生的情况,以便复学后进行跟踪辅导。

三、“家校社医”协同工作的成效与思考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行动探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心理危机应对的意识增强、专业性和科学性提高、途径和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很多学校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暑期邀请医疗部门的心理医生对教师进行关于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应对方面的常识性培训,增强了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识别能力。实行校医结对、设置卫生副校长后,转介的绿色通道建立起来。实现了心理服务工作目标“发展+成长”的结合、工作内容“预防+矫治”的结合、工作方式“咨询与治疗”的结合。

在“校医共建”工作基础之上形成的“家校社医”共建平台,尤其是政府牵头,让部门协同更加顺畅,“6个1”的工作指标让协同不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有了丰富的内容和积极的行动。

闭环架构的干预流程,尤其是“预后”工作,不仅要“扶起来,还要领一路”,让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得到巩固和延伸。改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只筛查,没处置,也就是心理工作中非常排斥的“只揭伤疤,不缝合”的现象。

两点思考,与大家共勉:

1.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系统化、生态化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是安全第一,生命至上育人理念的贯穿落实。在这项工作中,因涉及家校医多元主体,各主体的主次关系要厘清,从家校层面,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有不可推卸的主体位置;从校医层面,学生只是医院的一个病人,但是始终是学校的学生,学校应该明确自身的使命和担当。

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是非常复杂的,任何人都生活在一个系统中,系统中任何部分都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学生的成长系统包括学校、也包括家庭、社会,甚至所有学生的所见所感、直接或间接都在对学生施加影响和作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遵循大教育观,遵从“三全育人”的理念,突破思维定式,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拓宽常规途径。才能更好地应对目前乃至今后很长时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现实挑战。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干预协同机制中小学生
探析“三网联动”品牌传播机制
协同机制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新经济时期高校纪律检查与业务监管协同机制建设的探索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高校辅导员针对需要危机干预学生的帮助技巧
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培养研究
试论我国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