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出手”的顽童
2023-08-30刘盼
刘盼
摘要:在小学生群体中,攻击性行为经常发生,常表现为打人、言语辱骂、抢占或破坏他人物品,人际孤立等。这些行为既会造成当事人自身发展不良,如人际关系紧张,还会带来班级秩序混乱,家校矛盾。一名二年级小学生经常对同学实施攻击行为,引起同学家长的不满,班主任多次教育不见效果。心理教师主动干预,联系班主任和家长配合,以行为疗法为主,辅助运用表达性心理疗法、家庭疗法加以辅导,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学会转移宣泄情绪的方式,逐步改善其不良行为。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情绪调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5-0055-04
攻击性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是一种有意的伤害或挑衅他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行为,在个体心理发展方面,属于不良的社会性行为。攻击往往发生在违背他人意愿的情况下,体现为伤害他人的言语或者行为等方式的总和。比如,言语辱骂,抢占或者破坏他人物品,出现肢体冲突,甚至是人际孤立等。经常受到攻击的儿童会表现出情绪低沉,焦虑紧张,自卑孤僻,厌学逃学等现象。而攻击者大概率会出现日后的暴力犯罪或行为失调。心理学家韦特斯勒曾长期追踪发现:儿童的攻击水平越高,今后犯罪的可能性越大[1]。
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有不同的表现类型,包括无意性攻击、表现性攻击、工具性攻击以及敌意性攻击。小学生表现出敌意性攻击时,会因为看到别人身体或心理受到了伤害体验到满足,他们的伤害性行为或言语是有目的攻击,是为了报复先前的侮辱或伤害,或者他们只是做他们想做的事,而使别人受到伤害。
本文主要基于攻击的典型案例做出分析与教育辅导。在经过两个月的追踪辅导后,学生的攻击行为明显减少,人际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一、个案概况
小陈,二年级小学生。因为经常对班级中大部分同学实施过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引起同学家长不满,甚至出现家长联名劝退的现象。班主任多次教育无果,故前来预约咨询。经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到该生有暴力倾向,一言不合或稍有不快就要出手打人。经常在没有任何冲突的情况下伤害他人身体,破坏他人物品甚至进行言语辱骂等。他不喜欢在公开场合被人批评,这会让他自尊心受挫。当他情绪失控时,会通过撕毁他人书本达到情绪宣泄的目的。曾经一个人在教室趁大家出去排练啦啦操时,把所有人的英语试卷涂改为0分,并用红笔在别人书上乱涂乱画,暴力破坏他人文具,引起家长们共怒。在学习方面,不配合老师认真上课或完成课后作业,其他科任老师多次教育,均不配合,表现出强烈逆反心理。
初次与家长会面沟通,小陈妈妈表述,孩子喜怒无常,情绪很容易失控,而且性格极度内向,在学校发生一切事情绝不会主动告知,对母亲不够信任,甚至抵触,偶尔会和父亲进行沟通。小陈妈妈还谈到近期频繁发生在学校的事情,其中破坏同学文具以及言语辱骂,都是有目的地施加报复。由于小陈妈妈在小陈4岁时怀二胎不幸流产,小陈非常期待的妹妹就没能降临,这件事情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于是小陈在和女同学发生冲突时,言语中会出现“怀孕、流产”等词汇。在进一步的沟通中,了解到小陈妈妈的情绪也很不稳定,脾气不好,在处理孩子问题时,动辄会出现暴力行为。每次小陈都承诺不在学校打架闹事,欺负同学,但是在和同学实际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发怒。
二、个案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心理、家庭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针对此案所反映的情况可知,该生情绪不稳定,上课不专注,控制不住自己,缺乏忍让精神,性格暴躁。因此,人际关系欠佳,加上经常大打出手,令其他同学讨厌而产生疏离感。其父母教养方式简单粗暴,缺少耐心和关爱,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引导和教育。
因为该生年龄较小,故辅导老师主动追踪和干预。先跟班主任反馈情况,对辅导方案进行沟通,请班主任配合教育。然后进行家访和电话随访,与小陈父母建立关系,建议家长改变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多给予关心和照顾,一定要控制自己的脾气,改变交流方式,严禁暴力沟通。最后和孩子进行面询,通过行为疗法,以及绘画疗法对孩子进行辅导。
三、辅导过程
(一)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收集资料
在咨询开始前,已和小陈的班主任、父母进行沟通并了解其相关的问题,于是辅导老师准备了绘本《你好,喷火龙》作为首次见面切入点,在交谈过程中发现该生性格内向,不主动表达,且眼神游离。部分对话如下:
师:现在,老师讲完了故事,你还记得喷火龙阿古力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吗?
生:刚开始很生气,然后很伤心,最后火灭了很开心。
师:那你愿意跟我分享一下你生活中喜怒哀乐的故事吗?
生:(怒)妈妈打我的时候,她一发火就踢我,我很想反抗但是不敢。在学校里,我会动手打人。(哀)小区里高年级孩子欺负我的时候就很伤心,被推倒在草丛里,爸爸也很生氣,但是爸爸好好说话。(惧)害怕黑暗的房间以及害怕虫子。在学校里尤其不喜欢同学站队的时候踩到我,不道歉就回踩。做操的时候前方被挡也生气就打架、撕书、破坏文具、撕测试卷等。
师:那有没有开心的故事呢?
生:没有。
师:看起来你很喜欢爸爸?
生:是的。
师:你现在还会想起妈妈动手的画面吗?
生:会。
第一次面询结束,我跟小陈做了一个约定,并将提前准备好的证章表赠送给他,和他约定,每天会持续关注与他会面,将证章表的使用说明清楚。鼓励他积极做出期望行为并集奖戳兑换奖品,小陈点头答应,并小心翼翼地将证章表叠好。
证章表的启发源自代币制技术,代币制技术是运用代币对个体进行强化,以矫正不良行为,建立适应性行为的治疗技术。代币制采用条件强化物,即通过与一个强化刺激相联系而获得强化力量。
训练要点分为以下五步:(1)界定目标行为。(2)选择代币(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东西)。(3)确定后援强化物。(4)拟定代币交换系统。(5)确定反映代价的实施。
在本案例中,矫正目标为:改正说脏话的习惯,不再动手打人。矫正准备的详细情况见表1。
(二)深入探讨,发掘问题根源
及时跟班主任沟通取得支持,请科任老师、同学帮助记录小陈的表现。
1.更换小陈的同桌并将周围的一小片环境做调整,进行帮扶。让其和一个性情温柔、成绩好的女生同座,并要求他写观察日记,要他描写同学的性格特点,树立模仿学习的榜样。
2.积极参与班级劳动,用运动、跳绳、跑步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
3.因为孩子喜欢绘本故事,建议家长购买一些情绪管理的绘本多多陪伴和引导阅读。
4.请家长制作自我改变计划,要求在家配合与观察。
5.引导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建议妈妈跟孩子沟通时,父亲在旁边协助控制好妈妈自身的情绪,切不可动手)
6.进行认知辅导,使小陈认识到攻击性行为的危害,产生改正的动机。
7.发挥其特长:通过体育活动和比赛发挥他的运动特长,树立他在班集体中的新形象。
8.组织活动:组织各种集体活动,让小陈担任一定的职务,引导他主动与人交朋友,克服冲动易怒的缺点。
(三)采取行动,解密攻击行为
在接下来的几次访谈中,小陈的性格特征有了明显的变化,对同学交往相对平和,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截至第五次访谈,小陈的攻击性行为再次出现,当小陈谈到是同班同学故意找茬时,有如下部分对话:
师:听爸爸反馈说你最近变化很大,就连你们班主任和班长都表扬你了。可是,为什么突然又动手了呢?
生:早上我和小A捡了一块橡皮,我以为是同桌的就给了同桌,可是他抢过去把橡皮割断后扔过来,我同桌一看橡皮就哭了。他还撒谎说是我切坏的。我同桌很生气,我就跑去打他了。
师:我感觉这件事你挺委屈的,是吗?你觉得是小A错在前,他破坏你同桌的文具,还撒谎,是吗?
生:是的。
师:你决定要动手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呢?
生:我觉得非常气愤,特别生气!
师:那有没有想起和老师的约定呢?
生:(有点难过,低下头小声地)没有。
师:你有什么想对老师说吗?
生:没有。
师:那现在请你回顾一下当时的画面,想象一下当时的你是什么样的心情,然后创作一幅画,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当时的表情、状态。适当添加颜色、线条、附加物、文字等。
一段时间过后,小陈完成创作并抬起头。
师:现在,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的作品,并说说你在创作的过程中有什么体验或者想法。
生:老师,我画完了。有一点奇怪,我画画的时候,心里很安静,因为我喜欢画画。
师:那你现在还生气吗?
生:不生气了。
师:在你的這幅画里,你画了你们班主任?
生:是呀,我在想那个时候要是班主任在的话,我就不会去追他,我觉得班主任会看到的,她会批评他的。
师:你很棒,在这幅画中,你甚至为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发现了吗?如果你认为哪位同学错在先,可以先去找班主任沟通。如果以后出现生气或者愤怒的情形时,你可以转移焦点,把你的生气和愤怒画下来,这些作品就像是神奇的魔法箱盛满了你的负面情绪,你同样也可以用这些作品换取奖戳。
根据绘画治疗技术,改善小陈心理空间的内部负面情绪问题。绘画治疗技术属于表达性艺术治疗范畴,是围绕一个人的心理空间,通过艺术作品的完成和分享两个过程,改善心理空间内部的负面情绪、情感问题,修复和重建心理空间内部人格区域。此项技术简便实用,特别是对少年儿童或表达有困难的小学生尤其适用。绘画疗法以投射理论为基础,是一种防御机制,作用是减轻负面情绪并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结构。
贯穿在整个辅导过程中的行为塑造技术是指采用逐步晋级的办法,并在该生出现或完成期望行为时,立即给予奖励,以增加出现期望行为的次数。通过这种方法塑造新的行为,取代不良行为,其原理是操作条件反射。
训练要点分为以下五步:(1)最终目标行为的确定,设立无法通过直接训练而达到的目标。
(2)初始行为的确认,是与目标行为具有相似特征或某种联系的行为。(3)塑造步骤的设定。(4)行为强化物的选择,强化物的给予要及时。(5)恰当把握行为塑造的强度,强化当前更接近目标行为的反应,消退先前较为接近目标的反应[2]。
家庭疗法作为辅助,是改善低段小学生攻击性行为必不可少的。把家庭看成一个特殊的系统,个人的行为与其家庭成员的行为是联系在一起的,且彼此相互影响,如家庭系统中各成员之间不良的交往模式可导致病态家庭[3]。由于家庭教育对于改善学生不良行为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家访时跟小陈父母就孩子攻击性行为的改善做出详细的规划,引导其父母重视家庭疗法,并将此疗法做深入介绍。
四、效果与反思
长达两个多月的辅导工作后,小陈的性格特征有了明显的变化。即使受了委屈,也不再动手打人了,人际关系也有了较大的改善。小陈妈妈说,孩子最近的改变是天翻地覆。阅读绘本故事,培养了小陈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其亲子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每天放学后小陈都会带着自己的画画本和证章表跟妈妈主动分享一些学校的生活。看着小陈妈妈微信给我的证章表,满满的奖戳让人感触颇深。
小陈的个案是典型的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案例,针对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向指导,对小陈的辅导成效显著。小陈表现出的一系列不良行为,都与他的成长经历、教养方式以及个性特点相关联,其习得的行为不断反复,就会成为个体固有的一种习惯。心理教师及时干预并帮助小陈矫治不良行为,塑造该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其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建华.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心理科学,2005(4):965-968.
[2]张伯华.心理咨询与治疗基本技能训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3]郭建耀.小学生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与干预[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4):63-66.
编辑/ 卫 虹 终校/ 张 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