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研究

2023-08-30杨丽孟文迪白海燕

兵团党校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话语权

杨丽 孟文迪 白海燕

[摘要]海洋是国家的重要领土和战略资源,也是世界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色伙伴关系”“海洋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讲话,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体现了中国在以中国智慧与中国方式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同时又是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海洋治理;话语权;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D820;B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3)04—0013—06

[作者简介]杨丽,女,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治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孟文迪,女,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治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白海燕,女,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海洋治理话语权是国家或地区在海洋治理问题上的发言权和决策权,以及对海洋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管理权。同时,涵盖了国家或地区对海洋治理问题的主导权,还包括对国际海洋法和国际海洋合作的参与权和影响力。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是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保护国家海洋权益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问题,他在多个场合发表了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的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以深邃的历史视野、丰富的哲学思想与时代内涵,为新时代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提供了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的现实背景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和18400公里海岸线的大国,海洋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国际政治的复杂性,中国在国际海洋治理中的话语权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西方海洋强国对中国的压制以及中国自身缺乏强大的海洋治理话语权,这种不平衡的话语权影响了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一)西方海洋强国对中国海洋话语权的压制

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权益的不断扩大,一些西方海洋强国对中国的刻意打压现象逐渐显现。这种打压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首先,一些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对中国采取了一些不友好的举措。例如,美国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衅,试图通过军事手段干涉中国的海洋权益。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也在国际组织中对中国采取了不公正的态度,试图削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其次,一些西方国家在经济上对中国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例如,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和技术封锁,试图遏制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也在海洋资源开发领域对中国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试图阻碍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最后,一些西方国家在军事上对中国采取了一些威胁和挑衅。例如,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频繁派遣军舰和军机进入中国的领海和空域,试图挑衅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也在军备竞赛中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压力,试图遏制中国的军事崛起。总之,西方海洋强国对中国海洋话语权打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方面。中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和国家利益,同时也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沟通,提升国际海洋治理话语权,推动建设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海洋世界。

(二)中国海洋治理仍处于“大国小语”阶段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致力于构建海洋话语体系,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色伙伴关系”“海洋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内容体现了和平、合作、和谐的海洋治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也体现了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的建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在维护我国合法权益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利益。然而,在政府间与他国非政府间的主體进行经济往来,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理念输出过程中,并没有对政策全面地向国际进行解读,也没有用他国语言进行有效分析,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对外传播的话语内容不够通俗易懂缺乏解释力,西方在对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理念进行解读时往往会曲解其涵义。总之,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仍处于“大国小语”阶段,在传播海洋治理和提出中国海洋理念时没有得到目标受众高度认可,导致“中国方案”和“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被忽视。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建设海洋强国

2013年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执中国海洋之治,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方针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因此,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与海洋和谐共处,让人民在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和海洋科技发展中分享成果。[2]

(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时提出的战略构想。中国把与东盟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十周年作为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连接世界的贸易之路,同时也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重要举措。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以和平稳定为前提和基础,推动沿线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和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

(三)发展“蓝色伙伴关系”

在2017年9月召开的“中国—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圆桌会议”上,各国就共同构建基于海洋合作的“蓝色伙伴关系”达成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4]蓝色伙伴关系是一种开放、合作、创新、共赢的海洋合作模式,有利于促进全球海洋事务的和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旨在加强各国在海洋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海洋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5](P44)发展“蓝色伙伴关系”既加强各国之间在海洋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海洋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又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以达到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的目标。

(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集体会见应邀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外方代表团团长时提出“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接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5](P463)海洋命运共同体倡导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海洋安全理念,强调各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必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的理念。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旨在推进全球海洋治理体系的改革,维护海洋安全稳定,促进海洋经济繁荣发展,是中国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

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深入挖掘中国海洋文化的内涵,讲好中国海洋故事,传播好中国海洋声音。首先就要构筑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话语体系,筑牢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的基础。其次,构筑中国海洋治理话语平台,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话语平台,以实现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權的提升。再次,培养一批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精通法律、熟悉海洋、流利外语、善于谈判、思维开阔的复合型海洋人才。多措并举推动中国海洋话语的传播,在话语传播过程中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

(一)构筑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话语体系

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首先要从海洋话语本身展开,用外国人听得懂听进去的语言去解决“讲什么”的问题,定义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观,在国际社会上获得认同,以实现海洋治理话语权的提升。

1.要有完善的海洋治理话语体系。当前关于海洋领域话语权的理论不足,凸显了对海洋治理这一重要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的必要性。为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制定一个更全面和有效的理论框架,将是朝着提高海洋治理的有效性和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迈出的重要一步。一是要积极阐述中国的话语理念,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使得中国的海洋治理观念得到广泛认同。二是加强中国特色海洋治理理论的宣传,推动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观融入国际海洋规则的制定中,讲好中国海洋故事、传播中国海洋声音。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要想引起国际社会的共鸣,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与支持,对外传播话语必须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才能增强自身提升话语权的竞争力。[6]

2.要充分弘扬中华优秀海洋治理观。弘扬中华海洋治理观不仅能够增强国民对其的认同感,同时也能够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进而提高我国在国际海洋治理中的话语权。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治理观,如海洋命运共同体、蓝色伙伴关系和“一带一路”倡议,强调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体现了和平、合作、和谐的治理理念,既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化干戈为玉帛”“以和为贵”和“和合共生”思想,又展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海洋话语体系。[7]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海洋治理观,我们需要倡导文明海洋治理,并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海洋治理事业,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如此,才能推动中华海洋治理观在国内外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践行,为促进世界海洋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二)构筑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话语平台

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还需要解决“在哪讲”的问题。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话语平台,以具有中国智慧和中国特色的海洋治理观为基石,是提升中国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的必要手段。

1.提高现有国际海洋治理话语平台的参与质量。中国应积极维护和推动现有平台的发展,积极倡导和参与国际海洋治理事务,加强对海洋事务的有效管理,在国际上树立中国海洋大国地位。[8]同时,提升中国在海洋领域的科技实力和智库咨询能力,在国际海洋会议和多边访问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国的海洋治理话语权提供坚实的支持。通过提高现有国际海洋治理话语平台的参与质量,我们将能够更加有效地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为实现海洋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2.建立中国特色的海洋话语平台。中国应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话语平台,以提升中国在国际海洋治理中的话语权。该平台应该包括政府、学术界、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中国海洋治理的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海洋治理的领导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蓝色经济”的发展。学术界应该深化海洋科学研究,提高中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话语权。企业应该积极参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海洋产业的壮大。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文化传承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海洋治理的认识和支持。

(三)培养一批既懂海洋又具有话语能力的复合型海洋人才

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观主张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应该由世界各国平等参与制定,但在实践中受到了西方海洋强国的压制。因此,要想得到国际社会的响应,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观需要解决“怎么讲”的问题,并鼓励更多的海洋人才“发声”。这样,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观在全球海洋事务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提升中国在海洋治理方面的话语权。

1.加强海洋人才话语能力建设。加快中国海洋人才的话语能力建设,这些人才将成为未来海洋领域中的中坚力量,为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一是提高教育质量强化海洋学科的教育,加强海洋专业人才的培养,培养适应海洋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全面提升海洋人才科研水平,以更加精准的技术手段和更丰富的研究方法,拓展海洋科学的研究领域,深化对海洋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不断拓展海洋科技成果应用范围,努力提升科研水平和质量。三是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推动国内海洋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精通法律、熟悉海洋、流利外语、善于谈判、思维开阔的复合型海洋人才。[9]

2.提高海洋人才的竞争力。为了发挥海洋人才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全球海洋治理作出贡献,我们需要提供海洋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海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健全海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海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海洋人才。二是加强海洋人才的评价和选拔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选拔程序,选拔出真正具有能力和潜力的海洋人才,为海洋治理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的价值蕴含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2]目前,全球海洋治理仍然存在着西方国家主导、南北差异明显等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国家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有限导致发展中国家和小岛屿国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体现了中国在以中国智慧与中国方式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同时又是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的行动指南。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1.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海洋治理观。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海洋力量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单独的文章去讨论海洋,但关于海洋的观点与思想却散见于其著作之中。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将资本主义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与海洋联系起来,发现了海洋与资本主义发展的相互作用。这也是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色伙伴关系”“海洋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重要讲话,构成了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观。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海洋治理观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海洋实际情况形成的一种海洋治理理论,强调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涵盖内政、外交和国防等多个方面。这一理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海洋治理观,而且彰显了中国最新的海洋理论成果。[10]

2.弘扬了中华优秀海洋治理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沿海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在海洋方面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中华民族的先贤们在认识海洋、利用海洋、与海洋和谐共处的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并形成了中华优秀的海洋治理观。这些海洋文化观念,如“天人合一”“化干戈为玉帛”“四海一家”“以和为贵”“和合共生”等,都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中华民族丰富的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并且在现代海洋治理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在处理与海洋的关系时,强调和平、合作、和谐共生的理念,对于全球的海洋治理也有启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 [5](P464)这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谐共生理念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的重要论述内容侧重于和平的基本理念以及坚定的海洋文化自信,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海洋治理观,还为新时代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建设海洋强国增添了精神保障与文化底蕴。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1.丰富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包括发展海洋经济、弘扬海洋文化、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等内容。在经济方面,海洋经济的发展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在文化方面,中华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是海洋治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弘扬海洋文化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高世界各国对中国海洋文化的认知,提高中华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同时,它还可以促进中华民族的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交流和融合,深化海洋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推进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11]在生态方面,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治理中的重要议题,也是为了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促进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同时,也是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海洋治理话语权重要论述不仅唤醒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海洋文化,提升国家建设海洋强国和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这些论述还进一步丰富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有力保障。

2.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色伙伴关系”“海洋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重要论述构成了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观。中国特色海洋话语体系强调了国家主权和管辖权的重要性,认为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应该由各个国家来负责,这一观点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认同。中国特色海洋话语体系在海洋治理方面也有着一系列独特的做法。例如,中国提出了“蓝色经济”概念,强调要把发展海洋经济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在维护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海洋经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中国特色海洋话语体系的出现,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促进了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正如一句古语所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可以直接照搬中国的经验。世界各国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海洋治理道路。[12]

总之,中国特色海洋话语体系以独特的视角与方法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不仅有助于中国自身的海洋治理,同时也为全球海洋治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五、结语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海域的国家,有着巨大的海洋发展潜力。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承“蓝色经济、蓝色未来”这一理念,发挥海洋的独特作用,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保障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让海洋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和发展动力。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海洋,加深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在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权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地提高海洋科技水平,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才能够实现提升中国海洋治理话语的目标。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海洋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N].人民日报,2013-08-01(01).

[2]成志杰,袁翠萍. 建设海洋强国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海洋叙事的两个维度[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3):17-25.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9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44.

[5]習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

[6]任东升,韩淑芹. 中国特色海洋治理话语的建构与传播[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3-04(004).

[7]韩淑芹,焦琳. 中国海洋治理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32-39.

[8]唐刚. 习近平总书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及实现[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256-263.

[9]王雪. 百年大变局下中国海洋话语权的提升:目标定位、限制因素与策略选择[J]. 国际论坛,2022(3):95-113+158-159.

[10]张玉强,孙淑秋. 全球海洋治理背景下中国海洋话语体系建构的理论框架[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1):1-7.

[11]季翊,冯浩达. 中国海洋文化话语体系构建:内涵、框架与路径[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0-49.

[12]叶泉. 论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角色与实现路径[J]. 国际观察,2020(5):74-106.

责任编辑:杨伟民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2021SJGLX132Y)、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工程项目“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项目编号:YJS2023SZ0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话语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演进及其现实启示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紧紧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