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江牡蛎围垦区高效养成及育肥技术

2023-08-29

海洋与渔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棚架生态效益牡蛎

│技术依托单位│

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

│技术优势│

利用大面积围垦区池塘开展近江牡蛎养殖,突破其只能养殖在河海交汇处滩涂、浅海的区域限制,充分利用了水体的立体空间,在不影响围垦区池塘中鱼虾蟹收成的同时开展近江牡蛎的养殖生产,既增加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也产生较大的生态效益。

│适养区域│

适养于广东等沿海河流出海口处的围垦区池塘,其它内湾型海区也可参照养殖。

│技术要点│

1.围垦区吊养方式。(1)棚架式养殖法。养殖棚架采用水泥柱、木桩、竹竿或条石为脚架,长1.5~3.5m,埋泥50cm,间距2~2.5m,横竖排列成行,四周用桩固定,采用聚乙烯绳作主绠与横缆,系紧于脚架顶端。苗串间距30~40cm,每1/15hm2挂养苗种1000串或中苗600串。(2)筏式垂下养殖法。浮筏结构大小因地而异,由圆木、毛竹、浮筒、缆绳、铁锚等构成。吊养,吊养深度一般为1m,苗串间距30~40cm,每1/15hm2挂养苗种1000串,或中苗600串。(3)插桩挂筐式。本方式多用于育肥,以竹木桩插于港汊、池塘浅水区,每桩吊挂1个塑料平底筐,筐内装适量牡蛎。

2.围垦区育肥。将经过2年养殖的近江牡蛎从吊养绳上分离出来,壳顶向下,壳缘朝上装入平底框里,每框装蚝头25~30个。吊挂于浮筏下1m左右的水层里。一般每1/15hm2育肥蚝头250kg。

粗放型养殖转变为标准化养殖

近江牡蛎,俗称大蚝、白蚝,属于低盐度河口性滤食性贝类,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近江牡蛎是广东潮汕地区一个重要的养殖品种,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近江牡蛎养殖及育肥生产逐渐成为汕头市海水养殖优势特色品种和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形成了牛田洋、三屿围、澄海、濠江等近江牡蛎养殖区,养殖面积达3300公顷。汕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水产养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马庆涛主导完成的“近江牡蛎围垦区高效养成及育肥技术”,利用大面积围垦区池塘开展近江牡蛎棚架或筏式吊养及分疏育肥,把汕头近江牡蛎养殖效果抬上了新的台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提升。

汕头市榕江出海口咸淡水交汇,微生物丰富,是近江牡蛎养殖的优良场所,两岸有围垦区池塘面积4万亩,河口区养殖面积3万亩。马庆涛在对濠江辖区内牡蛎养殖进行生产调研时发现,许多农户养殖方式还属于粗放型,养殖技术和经验相对落后,对于水质、饲料方面的管理还停留在老一辈路子,导致养殖未能达到预期效益。

马庆涛把牡蛎养殖过程科学化、标准化,逐步形成了“近江牡蛎围垦区高效养成及育肥技术”。在水体交换良好、无污染、水深2~3m的围垦区,选择底质为泥底、泥沙底或沙泥的鱼塘,采用棚架式、筏式垂下养殖法,并进行科学管理,同时将近江牡蛎与斑节对虾、黄鳍鲷进行生态立体混养。

围垦区池塘开展近江牡蛎筏式吊养及分疏、分造育肥,突破了其只能养殖在河海交汇处滩涂、浅海的区域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海区养殖经常遇见的海水污染、台风、洪涝等灾害的影响,增强生产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也充分利用了水体的立体空间,在不影响围垦区池塘中鱼虾蟹收成的同时开展近江牡蛎的养殖生产,既增加了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也产生较大的生态效益。

马庆涛的试验数据显示,受益于因围垦区饵料丰富和不受潮汐涨落影响的优势,这种养殖模式在一定程度缩短养殖周期的同时提高了产量。相比海区插桩式养殖20个月的周期,围垦区浮筏式养殖周期在18-20个月之间,而平均亩产也比海区插桩式增加2800千克。

近江牡蛎在收获前3-6个月要进行育肥,育肥时间一般是从9月中旬开始至第二年4月初。试验显示,同样养殖时间和密度,采自围垦区池塘养成的蚝头,出肉率(除水鲜肉重/带壳全重×100%)提升了2.2%。

生态立体混养提质增效

近江牡蛎具有大、肥、白、嫩、脆五大特征,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富含蛋白质、各类氨基酸人体所需的各种金属元素。采用棚架吊养的大蚝,养殖区水体交换更充分,蚝苗摄取的生物饵料更丰富,养殖出来的蚝肉自然更肥美。相比海区养殖的牡蛎肉体稍呈浅绿色、稍含泥沙,生态立体混养的牡蛎蚝肉品质也有了提升,蚝肉含泥少,体肥肉乳白,牡蛎肉体边缘有一轮淡黑边(民间称为“白肉黑边”),吃起来肉感鲜美,嚼劲比较脆比较滑,入喉鲜甜。

这个模式不但保证了牡蛎的质量,运用相关生物技术对围垦区池塘水质进行有目的的调控,还保证了养殖水体的优质,养殖尾水基本上能达到各项排放指标,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近江牡蛎滤食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可调控单细胞藻类数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大量牡蛎和吊养器材本身也是生物膜附着器材,为生物膜繁殖生长提供必要基质,生物膜能够净化水质,又可以作为鱼虾饵料,使生物膜得以不断更新不老化,生物膜和单细胞藻类使鱼虾蟹等养殖动物排泄物得到充分净化,保持池塘微生态平衡和水质稳定。

养殖过程根据池塘水中氮、磷数量下降变化而交换水,当池塘水质氮、磷数量不足时,向河口区水环境纳水,补充氮、磷等营养物质,充实池塘水质肥力。这种养殖模式实现了固碳、减氮和减磷,净化水质并修复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猜你喜欢

棚架生态效益牡蛎
运营铁路移动防护棚架吊装数值模拟分析*
告别自汗用牡蛎,四季都轻松
空间网架螺栓球结构棚架施工图优化设计
棚架梨树整形技术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生产技术棚架梨水平棚架构建与配套栽培技术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
《如何煮狼》:煮狼的女人爱牡蛎
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