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发展视角的江南历史城镇游客地方性感知与游览体验关系探讨

2023-08-29ZUOYouZHANGLin

住宅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风貌古镇江南

■ 左 佑 ZUO You 张 琳 ZHANG Lin

1 研究背景

2014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1],提出以人为本,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发展。自此,我国城镇化发展开始由传统的“土地城镇化”向“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转变。2021 年以来,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各地纷纷开始重新认识城乡转型的基本规律、重新认识城乡转型阶段,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历史城镇旅游转型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与崭新思路;《“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更是明确了“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2]。

历史城镇作为完整保留有一定时期历史风貌与城镇格局的街区或地段[3],其优越的地理环境要素与人文风貌资源为旅游相关行业的置入创造了优渥条件。江南历史城镇泛指位于苏南和浙北地区,即苏、锡、常和杭、嘉、湖地区的水乡古镇[4]。秉持着独特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价值,其建筑形制、街巷风貌、水乡气韵自成一脉,拥有较早的旅游发展历史,与之俱来的是城镇基础建成环境、产业营销模式、传统生活方式的解构与革新。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旅游逐渐被视为塑造地方感的重要因素之一[5]。在旅游业介入古镇发展的不同阶段,历史城镇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去地方化”与“再地方化”现象[6]。具有典型性的如苏州昆山的周庄古镇(图1)及嘉兴桐乡的乌镇(图2),或注重激活古镇旅游商贸,未能切实考虑水乡原始风貌,或将古镇与当地居民“割裂式”保护,使其脱离了文脉索引价值。那么,究竟该如何在由旅游引发的变迁中理解城镇的地方重构以及游客感知,归纳历史城镇的地方性可持续旅游发展方法呢?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有待深入。

图1 周庄古镇

图2 乌镇古镇

所谓地方性感知,是指地方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特质和人们自身对地方的主观依附[7]。景观感应作为人居环境地方性研究的主导理论,寻求客观景观环境和主观感知的互动合一[8]。本研究认为,旅游发展视角下的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不仅来自于游客主体感受,更受到城镇的在地性景观环境与旅游业介入程度等客观要素的多重影响,进而与古镇游客的地方性情感认知、出行意愿以及旅游行为偏好产生关联。基于景观感应与人地关系理论[9]的地方性感知研究,将为旅游介入背景下历史城镇的功能结构转型、格局风貌重塑以及居民生活和游客行为重构提供主客结合的视角。

2 理论基础与指标因子

2.1 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测度

关于地方感的模型构建和测量因子,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成果。例如:Relph[10]构建了由环境、活动、意义和地方精神组成的地方感因子模型;Bott[11]建立了由自然环境、文化环境、情感、功能等4 个因子构成的心理量表,用于环境地方感的测量;唐文跃[12]则通过对地方感研究中主要概念维度与态度要素构成的分析,构建地方性感知概念模型,强调特定区域自然文化要素的客观传达及游览体验中的游客主观认知反馈。

江南历史古镇多依托自然山水格局顺势而建,常枕河而居。街巷布局错落有致、建筑形式清新隽雅,具有独特的城镇意向与空间风貌,具有代表性的如周庄、同里、西塘、乌镇、南浔、甪直六镇等[13]。以系统性的方法对历史城镇多元关联的物资环境要素进行整合,理清其自然文化脉络和历史积累过程,延续居民主体的生活空间和社会特征,突出历史城镇空间地域特色,并以空间风貌和城镇意向来表征这种过程与关系,是准确把握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的重点。

2.1.1 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景观客观要素

依据人居环境理论[14]以及地方性景观客观要素[15-16]的相关研究,将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的在地性景观客观要素分为物质环境、功能活动、情感意义等三大维度,其中包括9 项测量因子(表1)。

表1 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景观客观要素

2.1.2 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游客主观要素

现有研究将游客地方性主观感知分为遥距感知与实地感知。

(1)遥距感知即游客在旅游前基于自身知识积累和旅游地形象信息获得的先建认知[17]。本研究将游客遥距感知测量要素分为知名度、向往感、熟悉感、不可替代感等4 个测量维度。

(2)实地感知即在旅游过程中游客通过对历史城镇的真实游览体验获得的直观地方感受。本研究将其细化为城镇意向构成与空间风貌营造两个分维度[18],其中:城镇意象构成感知包括区域感、标志性、完整性、独特性等4 个测量因子;空间风貌营造感知包括自然景观风貌、城镇发展风貌、游览设施风貌等3 个测量维度,共计6 项测量因子(表2)。

表2 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游客主观要素

2.2 旅游服务介入度评价测度

出于不同的旅游开发程度,江南历史城镇承载着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与功能需求。一方面,过度的现代化开发使历史城镇的空间特征和人居环境逐渐从居住主导变为旅游消费主导;另一方面,博物馆式的保护又制约了城镇原住民的更新发展权利[19]。基于以上观点,本文探讨游览开发模式对游客地方性感知的影响。具体调研内容如表3 所示,共计8 项测量因子。

表3 江南历史城镇旅游服务介入度

2.3 基于地方性感知的江南历史城镇游览体验评价测度

关于游客游览体验评价的研究,周彬等[24]曾基于游客体验视角总结影响传统古村落研学旅行者满意度的体验因素(文化认知、情感体验、审美体验和学习认知),构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为进一步探讨江南历史古镇游览体验评价与地方性感知的关系,本文将游览体验评价分为游客满意度及游客对古镇旅游开发的态度两部分,其中:游客满意度涵盖文化认知、审美认同、情感体验、重游意愿[25]等4 项测量因子;游客对历史城镇旅游开发的正负向态度则代表游客经过实地游览体验后,对旅游业发展介入强度的主观价值判断(表4)。

表4 游客对江南历史城镇的游览体验评价

3 研究假设

3.1 直接影响效应假设

地方理论是旅游行为研究的常见视角,游客的地方性感知既强调景观环境要素的客观传达,也强调游客自身的主观认知过程。不可忽略的是,旅游业介入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历史城镇的整体环境氛围,进而影响游客的地方独特性感官、情感及思考体验。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①旅游介入度对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中的景观客观要素具有影响效应(记作H1);②旅游介入度对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中的游客主观认知要素具有影响效应(记作H2)。

根据“认知—情感—意向”理论,游客感知价值是对旅游地的综合认知,满意度则是基于这种认知产生的情感[26]。汪芳等[27]曾基于旅游地方感认知研究,提出地方感对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3: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对游客满意度具有影响效应。

3.2 间接影响效应假设

旅游行业在改变江南历史城镇地方原始风貌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环境、交通条件和娱乐休闲机会,形成地方依赖感知[28]。为构建旅游介入度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效应模型,基于上述“旅游介入度—游客地方性感知—游客满意度”的相关传导关系,本文提出假设H4: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作为中介桥梁要素,作用于旅游介入度对游客游览满意度的影响效应。

4 实证研究

4.1 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包括4 个部分:①受访者基础信息和旅游行为信息,主要包括受访者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经历、旅游地与客源地距离、历史城镇旅游信息获取途径、出行游伴、参加历史城镇旅游次数、目的地停留时间及主要游览项目;②江南历史城镇游客地方性感知信息,包括景观客观和游客主观两个维度,其中游客主观维度又分为遥距感知和实地感知两部分(共34 题项);③旅游服务介入与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结合程度的评价测量(共8 题项);④基于地方性感知的江南历史城镇游览体验评价,分为游客满意度及游客对历史城镇旅游开发态度两部分(共6 题项)。其中,②~④部分均采用Likert 五点量表法进行测量。

使用问卷星软件在微信、QQ 平台进行网络问卷调研,共回收问卷233 份,剔除无效问卷3 份,得到有效问卷230 份,样本数量满足统计分析对数据规模的要求。经统计:①受访者中,男性占比44.78%,女性占比55.22%;②年龄统计中,以18~45 岁为主,占60.78%;③ 从事文旅相关行业者占比32.61%,从事历史城镇研究相关行业者占比61.74%;④受访游客去过的江南历史城镇主要包括浙江的同里、西塘古镇及江苏的乌镇、木渎、甪直、千灯古镇等,到访次数集中在1~3次,占比81.39%;⑤游客在江南古镇景区停留的时长多为1~3 d,占比68.84%,且主要旅游项目包括休闲观光游览、文化交流学习、民俗活动体验和餐饮住宿娱乐等。

4.2 问卷信效度分析

4.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采用SPSS 软件中的Cronbach's alpha(克朗巴哈系数)作为判定标准,分别对各维度进行信度分析。得到的系数分别为:0.897、0.982、0.965、0.954、0.928,表明各测量因子内部一致性较高,且总体量表的系数为0.942,说明问卷稳定性良好。进一步对5 个测量因子进行KMO 样本测度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KMO 样本测度值分别为0.824、0.975、0.959、0.951、0.896,表示各因子内部测量变量间存在共同因素,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值显著性均小于 0.001,球形假设被拒绝,说明变量具有相关性。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量表进行公因子提取;并以“特征值>1”为抽取原则,用方差极大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到由48 个题项构成的5个公因子,符合指标测量的分维度设置。5 个公因子的累积解释方差为76.089%,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4.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采用AMOS 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整体测量模型验证根据标准化因子负荷值、组合信度值(CR)及平均方差提取值(AVE)进行聚敛效度分析(表5)。各变量下属所有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认为变量之间具有较好的收敛效果。当组合信度值(CR)大于参考值0.7,可认为研究数据达到了较好的信度要求;基于此,计算其平均方差提取值(AVE),结果均大于参考值0.4,说明本研究结构方程模型中各潜变量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可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

表5 信效度分析

4.3 结构模型检验

在AMOS 软件中,将各测量因子放入假设模型,以e1~e27代表各误差变量,得到相应的结构方程模型M1(图3),检验整体模型的拟合优度。卡方与自由度的比值χ2/df=1.473<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45 <0.05,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规范拟合指数(NFI)、比较拟合指数(CFI)、近似拟合指数(PCFI)、相对拟合指数(RFI)数值均大于 0.8,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图3 模型路径分析示意图

采用Bootstrap 方法建立8 条检验路径,对“旅游业介入度—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游客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路径系数显著性检验。以往的实证研究显示:当临界比的绝对值>1.96,则p值在0.05 水平下显著;当临界比的绝对值>2.58,则p值在0.001 水平下显著[29]。根据检验结果(表6)可知:L1b旅游业介入度—实地感知客观要素的路径系数估计值为0.211,临界比为3.026,p值在0.05 检测水平下显著成立;L1c旅游业介入度—实地感知主观要素的路径系数估计值为0.329,临界比为4.746,p值在0.001检测水平下显著成立;L2c历史城镇实地感知主观要素—游客综合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估计值为0.222,临界比为3.257,p值在0.001 检测水平下显著成立;其余路径p值则在0.05检测水平下不成立。

表6 模型路径系数与显著性分析

4.4 假设验证

4.4.1 直接影响效应检验

如表7 所示,对直接影响效应假设进行验证。①基于L1b、L1c直接效应检验的路径系数及显著性,验证假设H1与H2:旅游介入度对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中的景观客观要素与游客主观认知要素均具有影响效应成立;②基于L2c的路径系数及显著性,验证假设H3: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主观要素对游客满意度具有影响效应成立。对比结果显示,旅游业的介入对游客主观要素影响路径的显著性高于对景观客观要素影响路径的显著性。因此,推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对客观环境印象的验证加工,形成了更为持续的主观认知结果;并通过对城镇意向氛围和风貌营造的感受认知,直接影响对古镇旅游体验的满意度评价。

表7 直接影响效应假设检验结果

4.4.2 间接影响效应检验

为证明假设H4,在L1c与L2c的直接影响效应分析基础上,进行中介效应(即间接影响效应)检验。采用Bootstrap 方法重复抽样2 000次[30],结果如表8 所示。在95%概率水平下,L3的间接效应置信区间在0.032~0.237,区间不包含0,中介效应显著;且“旅游业介入度—实地感知主观要素—游客满意度”模型的中介效应系数为0.073。同时,由于旅游业介入度与游客满意度之间的直接效应路径在0.05 检测水平下无显著性,可以判断江南历史城镇的地方实地感知主观要素在旅游介入度对游客满意度的间接影响效应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表8 间接影响效应假设检验结果

4.5 结构模型内部相关性分析

通过以上结构模型检验,游客视角下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的主客观构成要素均受到旅游业发展介入的直接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表9),得到旅游介入度与地方性感知客观要素中的物质环境、功能活动和情感意义三者存在从低到高的相关性,可见现代服务业与旅游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剥离改变了江南古镇的自然景观格局与物质建成环境,对古镇当地独有的生活聚居方式、生产经营活动与民俗文化特色产生了更多的影响;进而在情感意义层面,对古镇的地方风土人情、人居堪舆智慧及民俗文化传承进行了弱化与迁移。

表9 江南历史城镇地方实地感知要素与旅游介入度、游客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在游客主观感知层面,旅游介入度与城镇意向构成及空间风貌营造存在由低到高的相关性,可见游客对江南历史城镇自然环境格局的完整可视性、社会文化空间的功能协调性与区域发展风貌的特色意向性均具有较高的感知要求。同时,在游览过程中,将更多地关注、思考古镇周边自然山水的保护与利用、民俗活动传达的文脉精神、当地居民家庭社会关系网络与原有生活生产方式的保留传承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整体形象的塑造融合。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景观感应是主客合一、内外一体的[7]。本次研究基于景观感应理论和旅游开发视角下的人地关系理论,通过问卷调查与SPSS、AMOS 数据分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定量化分析旅游业介入度、江南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主客观要素、游客满意度三者间的影响路径及传导机制,得到以下结论:①江南历史城镇的旅游介入度对地方性感知的景观客观要素与游客主观要素均存在直接影响效应;②游客主观感知要素对游客满意度存在直接影响效应;③地方性感知中的游客主观要素在旅游业介入度对游客满意度的间接影响效应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因此,应考虑引入优质的旅游商业活动、导览讲解服务、城镇形象宣传、旅游产品开发、民俗活动体验,并与游客主观感知中的历史城镇意向构成及空间风貌营造进行结合。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城镇山水格局破碎、产业结构失衡、社会关系网络解体与历史文化断层问题;关注历史城镇整体保护中的关联性[31],顺应城镇环境,建设旅游基础设施;严格履行历史城镇风貌建设相关规定,采取动态保护与最小干预原则,形成旅游商业空间与居民生活空间有机共融的城镇风貌体系,构建独具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城镇意韵氛围,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城镇游览体验。

综合游览体验评价问卷调研结果,受访游客对“旅游开发应减少对城镇原有风貌及景观地方特色的弱化干扰”题项的评价得分高于对“加强历史城镇的旅游适应性开发建设”题项的评价得分。可见古镇游客对于商业化游览服务设施的便捷舒适度追求不及对历史城镇原真性、独特性、完整性空间环境品质的追求,应在保留城镇传统风貌格局的基础上,保护和恢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延续历史城镇的场所精神和文化脉络[32]。

5.2 展望

江南历史城镇经过漫长的时空演化过程,成为地方历史文化与人文风貌的重要载体,旅游发展使得历史城镇成为承接城市现代功能和带动周边乡村发展的重要连接。然而,“地方营造”并不是“空间再生产”[33]。游客地方性感知作为地域空间特色向外传达的直观反馈,为历史城镇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的“去地方化”和“再地方化”过程提供了相对审慎的思考视角。未来,可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①围绕景观感知机制原理及其评价体系,界定江南历史城镇的“去地方化”或“再地方化”演变阶段与旅游发展时序,促进历史城镇地方性感知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旅游规划方法的多维度在地性应用;②补充江南历史城镇居民及从业者的地方性感知视角,并与游客地方性感知评价进行对比,探讨历史城镇旅游开发机制对当地居民与游览者地方性感知的影响差异,消除游览活动中存在的主客文化壁垒;③将研究范围依据地域空间特色进行细致划分,有针对性地选取研究案例并实地走访,促进景观感应理论研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而提供更加具有地域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的江南历史城镇旅游发展指导 建议。

猜你喜欢

风貌古镇江南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