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E 敷料在骨外固定架针孔护理中的应用1)
2023-08-29蔡小华王锐霞欧阳天鸿
蔡小华,王锐霞,欧阳天鸿,马 丽
1.贵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贵州 550025;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骨外固定架(external fixator)主要是对病人骨折处牵引固定起到复位、固定及矫正的作用[1]。由于外固定架克氏针的置入,易导致细菌侵入发生针孔感染(pin site infection)[2],严重者可致骨髓炎。因此,防止细菌侵入、做好骨外固定架针孔护理尤为重要。传统的75%乙醇纱布缠绕骨针的护理方法存在刺激性强、易挥发、消毒效果不良等缺点。国内外有研究者曾采用保留血痂零护理[3]、碘伏护理[4]、生理盐水护理[5]、德莫林纱布敷料护理[4]、中药敷料护理[6]等不同针孔护理方法,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针孔感染率,减轻病人疼痛,但各有利弊,具体哪种护理方法针孔感染率最低、刺激最小并没有达成共识。一项Meta 分析发现,目前常用10 种新型敷料(莫匹罗星敷料、薄膜敷料、银离子敷料、水胶体敷料、银膜敷料、海藻酸银敷料、水胶体银敷料、二烷基氨基甲酰氯敷料、有机硅-维生素E 敷料和无药物的常规手术敷料)中,维生素E-硅胶敷料在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方面最佳[7]。Stanizzi 等[8]报道,使用α-生育酚醋酸酯油和硅胶维生素E 敷料较传统湿纱布敷料,更能减轻病人皮肤移植供体部位疼痛,减少治疗总费用。多项研究也指出,维生素E 可以通过保护T细胞膜功能以降低多种炎性因子的活性[9],可调节细胞信号、基因表达,影响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伤口[10],通过影响生物膜基质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11],具有抗炎、抗氧化、促使创面愈合的作用[10,12-13]。维生素E 敷料对骨外固定架针孔护理应用少见报道,基于此,本研究假设维生素E 敷料可能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针孔护理方法,结合临床护理实践,研制五孔外固定针孔护理贴(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21 2 2350005.5),于2022 年1 月—5 月构建兔骨外固定动物模型,观察维生素E 敷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后期临床护理提供动物实验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动物
新西兰大白兔45 只,体重1.92~2.78 kg,雌雄各半,购买于贵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批号:SYXK(黔)2018-000l,分笼饲养于动物实验中心普通实验室。本研究符合动物实验伦理学要求,伦理审批号:2101471。
1.1.2 主要器械和用物
一次性无菌骨牵引针1.2 mm×250.0 mm,批号:210510;一次性使用微生物拭子;一次性使用无菌换药盒,批号:20211020。75%乙醇、0.5%碘伏;无菌注射器(5 mL、10 mL);无菌手术单、治疗巾;电子体重秤;动物手术台、剃毛器等。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分组与造模
45 只兔适应性分笼喂养1 周,观察无异常,随机分成75%乙醇组(乙醇组)、0.5%碘伏组(碘伏组),维生素E 敷料组,每组15 只。术前禁食4 h,测量兔体重。腹腔麻醉生效后,行兔后股骨、胫骨术区备皮。将兔俯卧位固定于动物手术台,常规消毒,铺一次性治疗巾、洞巾,在骨科医生协助下采用高速电钻将外固定牵引针置入兔后肢股骨中,消毒针孔,试拔骨针,保证牢固、可靠,兔腿活动自如,建模成功,然后将兔归笼饲养观察,自由饮水、进食。术后均给予青霉素20 万U 肌内注射抗感染治疗,连续使用3 d。
1.2.2 干预方法
1.2.2.1 乙醇组
术后立即用无菌纱布条缠绕在骨针孔处,每日09:00、17:00 常规2 次在纱布上滴75%乙醇浸润纱布,以乙醇不滴为宜。如果有渗血、渗液采用75%乙醇消毒针孔口,更换针孔处纱布,无菌纱布每隔3 d 更换1 次,更换无菌纱布前采用75%乙醇消毒针孔,直至拔除骨牵引为止。
1.2.2.2 碘伏组
将无菌纱布条上的消毒液更换成0.5%碘伏,其余护理方法、时间同乙醇组。
1.2.2.3 维生素E 敷料组
将无菌纱布条更换成维生素E 敷料并覆盖于针孔周围,相互贴合形成局部密闭环境。其余护理方法、时间同乙醇组。
1.3 检测指标
1.3.1 兔骨外固定针孔感染发生率
当针孔出现红肿及细菌培养阳性时判断为针孔感染,感染发生率=发生感染的动物只数/总的动物只数×100%。
1.3.2 兔骨外固定针孔感染发生情况。
根据Jauregui 等[2]改良后的Checketts-Otterburn针孔部位感染分类标准判定。1 级:针孔周围皮肤微红,几乎没有分泌物;2 级:针孔周围皮肤发红、有分泌物、疼痛和软组织压痛;3 级:在2 级症状的基础上,口服抗生素无改善;4 级:累及多个针道的严重软组织感染,有时伴有一根针的松动;5 级:在4 级症状的基础上,有放射学改变;6 级:外固定移除后感染,X 光片显示有新骨、死骨形成;7 级:有相关的全身症状,如坏死性筋膜炎或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其中1~3 级为轻度针孔感染,4~7 级为重度针孔感染。
1.3.3 针孔细菌培养
45 只兔分别在术后第14 天、第21 天使用一次性无菌棉拭子擦刮针孔周围皮肤组织、渗液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鉴定细菌的种属和数量。培养皿经(35±1)℃培养18~24 h 后根据菌落特征初步判定细菌的种类。若经(35±1)℃ 72 h 培养后仍未见细菌生长者,则提示无细菌生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只数、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ɑ=0.05。多重比较,采用χ2分割法,检验水准ɑ'=ɑ/2(k-1),ɑ'=0.012 5。
2 结果
45 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骨外固定模型,实验过程中无死亡。
2.1 针孔感染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
45 只兔针孔感染总发生率为42.22%,多发生在乙醇组,其次是碘伏组,最少是维生素E 敷料组。感染程度以轻度针孔感染为主(37.78%),其中以2 级针孔感染居多,无骨骼感染或坏死性筋膜炎发生。详见表1。
表1 3 组针孔感染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
2.2 术后细菌培养结果
术后第14 天,虽然乙醇组(7 份)比碘伏组(5 份)、维生素E 敷料组(3 份)针孔细菌培养阳性份数多,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1天,乙醇组、碘伏组与维生素E 敷料组3 组针孔细菌培养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采用χ2分割法行多重比较,维生素E 敷料组与乙醇组比较,χ2=6.741,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详见表2。
表2 3 组术后第14 天、第21 天细菌培养结果单位:份
2.3 细菌涂片结果
对19 份细菌培养阳性标本做细菌涂片,结果显示,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31.58%)、木糖葡萄球菌(5.26%)、多杀巴斯德氏菌(21.05%)、化脓储珀菌(15.79%)、松嫩平原假单胞菌(5.26%)、不动杆菌(10.53%)、侵肺巴斯德菌(5.26%)、近平滑假丝酵母菌(5.26%)8 种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6.32%)及多杀巴斯德氏菌(21.05%)、化脓储珀菌(15.79%)3 种为主,且较多发生在乙醇组。维生素E 敷料组未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松嫩平原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及侵肺巴斯德菌。详见表3、图1。
图1 细菌培养涂片结果
3 讨论
骨外固定指通过使用克氏或斯氏针直接插入骨内,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对躯体的某个骨骼进行牵引。针孔感染是骨外固定或经皮骨穿针使用过程中一种主要并发症[14]。国内外研究显示,针孔感染率差异很大(1.25%~70.00%)[14-18]。虽然多项研究表明针孔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19-21],但轻度的针孔感染仍是以局部针孔护理和(或)适当抗生素治疗[2]。目前,临床针孔护理以乙醇和碘伏使用最广泛,由于乙醇无法杀灭细菌的芽孢,且乙醇能够使蛋白凝固,导致穿针处皮肤周围分泌物凝固变性,可能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从而使预防针孔感染的效果降低,另外乙醇易挥发,对皮肤伤口有刺激性疼痛。多项研究表明,碘伏针孔护理效果优于乙醇[6,22-23],但考虑有色素沉着和对器械有一定的腐蚀性等不足,因此,亟待寻找一种更有效、经济、安全、方便的针孔护理方法。
维生素E 是一种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性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α、β、γ、δ 生育酚和α、β、γ、δ 生育三烯酚8 种不同类型。生育酚已被证明具有独立的抗炎作用[24],尤其α-生育酚是肝脏可以代谢的唯一形式[25],肝脏将α-生育酚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抗炎的ɑ-生育酚长链代谢物,如α-13'-羟基酚,其通过体内外靶向5-脂氧合酶限制炎症[26]。本研究结果显示,发生针孔感染最多的是乙醇组,其次是碘伏组,维生素E 敷料组感染率最低,表明维生素E 可有效降低针孔感染发生率。并且在术后第21 天,针孔细菌培养阳性份数比较,乙醇组与维生素E 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1,P=0.010),表明维生素E 敷料组针孔护理效果优于乙醇组。分析原因可能为:1)针孔局部应用天然抗炎物质促进伤口愈合。Hobson[10]研究表明,天然的抗炎化合物,如α-生育酚在局部应用时可以促进伤口愈合。李福民等[27]研究也指出,外用维生素E 脂质体可改善中波紫外线(UVB)致小鼠的皮肤光损伤。杨茹茜等[28]利用声波导入原理将0.5~1.0 mL 的维生素E 经皮给药,有效改善了病人面部烧伤形成的炎症后色素沉着。而关于碘伏使用后存在色素沉着的不足,维生素E 敷料是否能改善色素沉着可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观察。2)基于湿性愈合理论采用针孔敷料换药法。湿性愈合理论认为,湿润、低氧环境能刺激毛细血管生成,促进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的生长,促进伤口愈合。多项研究采用不同类型敷料对骨外固定架针孔护理,均有效降低了针孔感染率,且避免了乙醇消毒液引起的刺激性疼痛,减轻了护士工作量,但不同敷料各有利弊[4,6,15,22,29-30]。有研究显示,在减少闭合性感染伤口方面,10 种新型材料敷料中有机硅维生素E 敷料是最佳敷料[7]。Stanizzi 等[8]研究指出,硅胶维生素E 敷料可改善皮肤移植供区愈合,同时可减轻病人在换药过程中感受到的疼痛。因此,认为维生素E 敷料可能是一种有效、可减轻疼痛和色素沉着的针孔护理方法。
多项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针孔感染的常见菌群[4,1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结果显示,细菌阳性涂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1.58%)和多杀巴斯德氏菌(21.05%)感染为主;乙醇组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碘伏组次之,维生素E 敷料组暂未发生。原因可能为:1)α-生育酚通过影响生物膜基质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11,31],达到抑菌的作用;2)乙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应主要呈浓度依赖性,当75%乙醇消毒剂浓度降低时,杀菌作用减弱[32],在针孔护理过程中乙醇挥发,浓度降低,杀菌作用减弱,增加了感染的概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碘伏组细菌培养阳性数少于乙醇组,与郭亚芳等[22-23]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感染较多的多杀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multocida)为一种广泛存在家畜、野生动物呼吸道和肠道中的细菌,多通过动物咬伤感染人体,在人体的外固定架针孔护理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本研究不做讨论。
4 小结
综上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兔针孔感染的主要细菌。采用维生素E 敷料的护理方法对兔骨外固定支架针孔护理,其效果优于传统乙醇护理。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周期短,还需后期扩大样本量,延长术后针孔观察周期,增加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人体研究等,进一步研究论证维生素E 敷料在外固定架针孔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最终为外固定架病人减轻疼痛、降低感染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供更好的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