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应用路径研究
2023-08-29董志文乔海霞
董志文 乔海霞
摘 要:文章基于知识图谱共现方法,通过文本分析构建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四元主体”模型,并通过价值共创理论对该模型进行了解释,并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中可以降低人力资源配置的社会总成本,带动企业生产创新能力提高。
关键词:图谱共现 价值共创 人力资源配置 区块链技术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8-278-04
一、引言
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物联网”和“数字经济”要与未来实体经济相结合,全方位推动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化人才建设以及完善分配制度、增进人民福祉,更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所在。劳动经济发展和数字经济应用既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又要实现劳动者自身价值。因此,维护劳动公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降低人才流动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可以进一步释放人才就业创业活力。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数字化技术,通过加密性智能合约对参与客户的信息数据进行去中心化处理,使每个参与主体能够同时对信息的有效性和存在性进行监管。目前,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在经济管理方面应用众多,诸如税收信息监管[1]、会计信息共享[2]、电商运作[3]等。虽然该技术问题目前正处于发展中阶段,但是,网络信息领域的综合发展,区块链核心技术目前已有重大突破,2023年1月,科技部正式批复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区块链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国民生产生活中。
价值共创理论[4]源于本世纪初国际学术界对当前生产消费模式的一种概念重塑,近几年,我国零工经济、平台经济等多种业态反映出这种消费模式的实际应用[5],即:当前经济环境中,客户和商家之间已经由传统的“买卖交易关系”进化为“共享价值红利”,体现出了消费者由“工具式消费”到“体验式消费”的转变,商家由“服务式供给”到“帮助式供给”。同样在当今人力资源市场配置中,企业更注重员工归属感,员工也更应注重劳动获得感。因此,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技术更新实现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目标,建立共赢信任,对未来我国经济良性循环和民生环境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块链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途径
(一)人力招聘双选平台开发
企业招聘主要多通过线上渠道举办招聘活动[6],传统的线上招聘主要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传播招聘信息,扩大信息传播浏览量,求职者通过各大网站刷网页对招聘公告进行筛选,或者通过一些网站宣传、中介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大量传递招聘信息。这样,随着市场主体的不断扩大,会出现信息泛滥,无效信息过多等问题,同时,求职者每天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寻求信息,加之欺诈信息的蛊惑,对招聘信息的配置效率造成重大损害。此外,企业为了避免招聘信息滥用,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线下招聘方式,如联系对接高等学校,建立专场校园招聘,或借鉴地方人社部门进行社会招聘,但是也存在招聘资源低效传播,损耗不必要的开支。区块链的应用可以极大改善招聘信息冗余化与应聘信息泛滥化,这需要区块链运营商将企业数据和求职者数据传送至信息平台,企业可以将招聘条件传入平台,同时求职者将个人需求及个人资料上传,通过数据交互各取所需,一方面,促进了企业间的同行招聘竞争,另一方面,避免了招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起到无效信息过滤的作用。此外,区块链的应用可以减少摩擦性失业,提高招聘信息的传播和反应速度,缩短求职者的待业过渡期,从总体上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有利于企业提高劳动者薪酬待遇,形成激励,带动主导行业活力。
(二)劳动薪酬信用监管
目前,各企业劳动薪酬发放标准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薪酬科目差异较大,所以劳动者难以在一定时间内对个人薪酬进行同行比较[7]。此外,部分企业存在“不合理扣发工资”“滞缴五险一金”“避税偷税”等违法行为,而劳动者的利益却因此受害。另外,部分地区存在劳动者“年底讨债”“薪酬前后不一致或无法兑现”等行为,这也间接反映出不少企业经营者存在侥幸失信行為,而造成这一行为的重要因素在于,劳动薪酬系统缺乏内部公开透明,难以实时监管。区块链的应用首先可以使企业内部与政府监管部门在薪酬方面形成智能合约,所有劳动者均参与薪酬监管,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薪酬系统的信用等级,避免劳务纠纷,对降低社会公共管理成本,提升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发展区块链金融
企业投融资问题一直以来面临困境,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和多种融资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企业生存风险。区块链技术的初衷和发展基础主要在金融领域,但是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而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在于人才。所以,区块链金融可以间接促进企业吸引人力资本。同时,随着供应链市场生态网络,对产业中间金融和产品流动监管要求提高。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资金流,间接带动了人才流的发展,避免了企业人才环节的配置不充分、不及时等问题,有利于企业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提高[8]。
(四)劳动者保险福利保障
保险作为社会劳动市场福利的必要保障,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可持续供求发展影响深远。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市场面临多种潜在不确定风险,这对保险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9]。尤其是保险公司对企业的转移性支出方面,不少企业利用劳动者管理的信息漏洞存在“骗保”“套保”行为,而劳动者一旦遭遇企业社保失信,便可能直接影响个人社保福利,对民生保障造成损失。区块链技术应在保险领域内筑牢劳动者的权利边界,捍卫劳动者合法权益。
(五)人力资源信息数据韧性修复
目前,多数关于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开发的研究表明,应用数字劳动信息、搭建人力资源软件APP、开发大数据平台等方式主要用于对劳动者管理计划、岗位匹配、人才发展规划与评判等。随着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的发展,未来有效的人力资源系统数据将很大程度面临安全问题,数据经手环节的一些运营商一旦以数据利益进行非法交易,会导致整个人力资源系统的信用风险提高[10]。因此,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交互式信息监督手段,可以及时补充人力资源数据库的漏洞,在规范制度的管理下维护人力资源系统安全运转,提升系统韧性以抵御各种潜在运营风险。
三、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价值共创
表1为citespace软件在中国知网搜索“区块链系统”关键词文本量化统计表,样本共选择2017年至2022年五年500篇学术论文期刊数据,通过对高频数据统计发现最多的聚类围绕“元宇宙”“智能合约”“版权保护”“数字货币”“人工智能”和“数据治理”,这些关键词主要围绕政府、企业、劳动者、社会主体,反映出区块链应用在多主体环节中的催化作用。
由此,可分析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价值共创行为机制,根据上述分类主体构建“四元主体”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出四元系统内部的充分关联性。首先,四元主体均有价值共创的行为交互,分别构成图1中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区块链技术作为对价值共创行为的“催化剂”,居于四面体中心位置。该四面体模型中,劳动者与企业间通过降低企业招聘成本,使企业解约出的开支转换为对劳动者的激励薪酬,鼓励劳动者为企业创造实体经济价值,企业为劳动者创造薪酬提高,生活水平改善,以及股权投资权益等价值,二者的交互可以使双方达成价值共创;企业和社会间主要通过一些社会服务机构、监管机构以及其他企业或法人团体与企业进行合作,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下,如果企业自身劳动环境声誉较好,会得到有效宣传,降低了企业的人才开发宣传等费用,同时,溢出的人才流声誉红利可以间接为企业金融提供较高的信用参考,促进企业投融资,扩大企业再生产,企业获取的社会信用可以正向激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社会福利的资金运转;社会和政府间通过区块链加强了社会自筹力度,自筹的部分可以降低政府的社会性支出。此外,政府可以广纳民间投入资本,促进民间资本的社会投入;政府和劳动者间通过政府对劳动者的权益信息进行监管,主动对企业不法行为建立电子证据,降低劳动者的维权成本。同时,劳动者权益的维护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并且劳动者通过对公信力的认同加强可以积极商业投资,提高经营和生活消费水平,促进劳动者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资;政府和企业间通过区块链数据治理降低了政府监管企业信用成本,企业信用得到了提升,依法纳税义务的履行可以为整个企业市场引领风尚,同时,通过政府的保险监管保证了保险行业的运行稳定,这种稳定是对企业信用的融资保障,避免企业与劳动者发生保险违约;社会与劳动者之间,因为社会与劳动者共同组成“元宇宙”,互相作为合约单方可以为劳动者提供同行劳动权利保护,而劳动者在应用区块链时,避免了其四处因为错失机会导致的摩擦性失业并降低了他们的求职成本。综上所述,四元主体的六条价值链均有价值共创行为,符合文本研究中的发展逻辑。
图2按照技术主体,服务主体和监管主体对“四元主体”模型进行了阐释,将关键词图谱中的词频与其应用板块进行了说明。技术主体通过为服务主体创造价值,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服务主体对监督主体的价值涌流避免了公共服务资产流失,最终监督主体通过其监管效用反馈于服务主体的合法运营,促进了全民阅读的信息共享机制,进而对区块链技术主体以及社会的创新能力提升具备了正向导向。
然而,在上述的价值共创机制探讨中,具有部分潜在的风险挑战,即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仍存在漏洞。
四、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体隐私和信息公开披露
大数据用户上传信息,会涉及多项个人隐私[11]。例如,上传数据用户在未经理性分析的情况下,上传了个人身份隐私、法人的数据隐私等信息,一旦传入区块链监管信息系统,个体隐私信息难以撤回,甚至会引发其他用户的道德绑架。信息披露是否合乎用户的隐私保护权益是区块链在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的首要条件。IP信息共识环节作为其中的核心关键,区块链技术应在用户确认方式上有所增强,如增加一些动态身份确认方式。另外,在人力资源信息披露环节,存在主观性侵权行为,有必要引入第三方执法信息处理平台,对区块链用户形成权力制約,利用法律方式介入监管,确保用户个体隐私信息的合法性。
(二)信息权属与权力制约
区块链技术基于其系统整体性特征,面临信息权属的问题。即“谁是区块链的真实管理者?”用户共享信息的同时会对其他用户信息进行监管,导致信息垄断。以劳动市场为例,如果一些弱势企业被强势企业胁迫,其企业信息将面临毁灭性盗取,而盗取信息的权属却在大量用户当中,当裁定操纵垄断罪行时,难以辨认侵权用户群体的责任边界,这会对受害者的生存权利造成影响[12]。因此,法律部门应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相关立法,制定明确的区块链用户法律权责标准,同时应当设立专门的信息监管部门,使其与技术管理部门独立。
(三)信息配置效率与公共服务效率
区块链虽然提高了人力资源系统的运营效率,但是在劳动者的公共服务和义务履行方面,必须为其提高效率适应区块链的发展。例如,劳动者通过区块链技术获得了新的劳动招聘信息,在未得到合法解约和社保账户未变更的情况下已经改变了劳动关系,这样不仅会导致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效率意义大打折扣,也显示出其他公共服务方式的效率应当与区块链同步进行[13],但公共服务区块链连接的机制研究尚少,并且存在多平台中服务用户分配的协调性问题。
五、结语
本文基于价值共创视角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运作模式,并通过文本量化图谱共现法对近年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通过“四元主体”模型的构建和时间序列的逻辑分析解释了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配置领域应用的必由之路,并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该领域应用的潜在风险。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配置领域应用可以降低该领域的支出总成本,并且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方均能获益。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危机事件应急管理对策研究(2022YY186);太原工业学院院级辅导员精品项目:小组工作介入高校心理朋辈群体能力提升路径研究(2022FDY17)]
参考文献:
[1] 赵怡晨,卢阳,翟铭雪.区块链技术:Web3.0+税务的一种可能性[J].现代商业,2021,601(12):104-108.
[2] 姚祎.基于区块链技术3.0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9,577(01):67-69.
[3] 周茂君,秦文琰.区块链3.0时代电商信用体系的重构[J].学习与实践,2019,429(11):47-56.
[4] 吴瑶,肖静华,谢康,廖雪华.从价值提供到价值共创的营销转型——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的双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7(04):138-157.
[5] 杨学成,涂科.共享经济背景下的动态价值共创研究——以出行平台为例[J].管理评论,2016,28(12):258-268
[6] 张雨欣,邢苗条.“区块链”技术在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01):175-177.
[7] 鲁静,王珠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企业薪酬管理活动大会计模型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20,5(09):10-16.
[8] 范源源,李建军.绿色信贷政策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力资源与信贷资源再配置视角[J].经济评论,2022(03):22-38.
[9] 刘轶,董敏.区块链赋能下保险欺诈规制的路径优化[J].江淮论坛,2022(04):69-74+182.
[10] 李晓武,曲国华,张悦,韩江涛.区块链研究现状、知识演进与趋势分析——基于WOS核心数据库文献的科学计量[J].经济问题,2022(05):54-63.
[11] 叶佩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隐私保护——以华大区块链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2(05):34-36.
[12] 邓建鹏,李嘉宁.数字艺术品的权利凭证——NFT的价值来源、权利困境与应对方案[J].探索与争鸣,2022(06):87-95+178.
[13] 陶春博,王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电商供应链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21(21):158-161.
(作者单位:太原工业学院化学与化工系 山西太原 030008)
[作者简介:董志文,太原工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应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乔海霞,太原工业学院助教,中级社会工作师。]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