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2023-08-29王雪莉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7期
关键词:穿鞋自理指南

王雪莉

3—6岁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照顾,但此阶段是幼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幼儿树立正确劳动观的关键期。幼儿只有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才能为他人、为集体服务,才能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同时,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也能让幼儿在参与多感官学习游戏的过程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感、满足感等情感体验。对幼儿来说,穿衣、洗漱、吃饭、如厕等生活自理行为也是一种劳动。并且,生活自理劳动是最贴近幼儿生活,最适合幼儿发展的学习途径之一,必将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起点。

新思路:从单体模式转向课程模式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生活自理劳动教育,自然也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中。

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自理劳动内容多为单个、散点的内容,如何将这些单个、散点的内容更好地融入幼儿的生活,帮助幼儿习得技能,实现生活自理,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随着《指南》精神的不断深化,我们开始以课程思维思考问题,遵循幼儿的学习轨迹,从发展目标、劳动内容、实施途径、发展评价四个方面,架构了生活自理劳动的研究框架。

发展目标:以生活自理劳动教育为切入点,帮助幼儿具备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劳动习惯,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并使幼儿愿意帮助他人,学会尊重他人,珍惜劳动成果,最终培养出会劳动、爱劳动、懂劳动的幼儿。

劳动内容:从穿着、饮食、盥洗、整理四个维度归类幼儿的劳动行为。

实施途径: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判断确立班级重点,遵循幼儿发展规律,预设专题脉络,以环境支持、多元活动、家园配合等方式合力推进,多元渗透、融合,项目式推进课程活动。

发展评价:通过班本化的研究推进,形成评价标准,并从自我、同伴、教师、家长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最终助力幼儿发展。

新视角:从散点内容聚焦整合归类

《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的3个目标,分别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明确建议:要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

根据《指南》的要求,结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作息时段,我们梳理出若干细致的幼儿劳动行为。接着,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将这些劳动行为进行归类,具体分成四大类别:穿着自理、饮食自理、盥洗自理、整理自理。之后将散点内容分类到各个类别中。比如,穿着自理:穿脱衣裤、穿脱鞋袜;饮食自理:盛饭菜、吃饭、喝水;盥洗自理:刷牙、漱口、洗手、洗脸、洗澡、抹香香、如厕;整理自理:整理桌子、柜子、房间。

新途径:从单一研究过渡到项目研究

幼儿园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聚焦活动不足,调整研究策略,并以项目研究的路径,帮助幼儿逐步提高劳动能力,提升劳动素养。

以“小班穿鞋”生活活动为例,在活动过程中,班级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与幼儿共同研讨分析,最终找出了存在的问题:鞋子穿不进或鞋子穿反了。后续,教师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以谈话活动、集体活动的方式与幼儿讨论穿鞋的方法,通过区域活动与游戏活动的材料投放、日常活动的随机引导,帮助幼儿区分左右,学会穿鞋。同时,结合师幼间的互动交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如张贴穿鞋步骤图、区分左右图示、班级劳动公约等,支持幼儿逐步学会穿鞋。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以及与幼儿的持续沟通交流,最终制订出穿鞋的三级目标。同时,将穿鞋的三级目标与家长分享,并以此为标准,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定时观察和记录,保证家园一致性。

在幼儿学习穿鞋的过程中,除了纵向的常规引导外,教师还应以课程的思维方式横向拓展、延伸多领域、多形式的学习、游戏活动,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渗透、融入关于鞋的更多经验,比如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鞋、与幼儿讨论什么环境下穿什么鞋、鼓励幼儿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整理鞋架,或者邀请家长带幼儿参观鞋店,发现鞋的不同,从而引导幼儿通过感知、比较、探究来学习、建构更多经验。同时,以点带面,让幼儿在学会穿鞋的基础上,进一步自主习得穿袜子、戴手套的经验,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自理劳动研究中,我们不再仅仅聚焦于原先纵向的单一路径研究,即从不会穿鞋到会穿鞋,而是调整为纵向横向交叉的多元路径研究,在帮助幼儿学习穿鞋的过程中拓展思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最终,幼儿不仅学会了某项生活自理劳动能力,还愿意去自理、喜欢去自理,实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乐意付诸实践的目标。

新标准:从一级标准进阶三级标准

对幼儿来说,每一项生活自理劳动能力都是需要掌握的。而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清晰地了解幼儿的发展,与家长保持一致,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掌握自理劳动能力呢?统一的评价标准是一种途径。

研究初期,对照《指南》,梳理每一项劳动内容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立足幼儿实际发展,形成具体劳动内容的班本评价标准。通过年级组、园部审议,最终确立劳动类别下的具体内容及各年龄段的三级目标。同时,再次对接《指南》,逐步形成基于《指南》的园本幼儿生活自理劳动能力发展目标。借此让幼儿在园的生活自理劳动与在家庭的生活自理劳动保持一致性、连续性,使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通过亲身的生活体验,自发地掌握教育内容。

幼儿阶段是孩子从依靠父母向个人自理过渡的重要阶段,更是培养和訓练幼儿生活自理劳动能力的关键期。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理念之下,幼儿生活自理劳动教育不仅要关注幼儿劳动能力的提高,更要关注劳动情感、态度的培养,教师应珍视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教育契机,让孩子愿意自理,主动体验自理带来的快乐,最终爱上劳动!

猜你喜欢

穿鞋自理指南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小蜈蚣穿鞋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根据穿鞋残缺足迹进行身高分析系数修正的研究
自立当从“自理”始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