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美育教育策略研究

2023-08-29徐君艳

学周刊 2023年27期
关键词:美育教育高中数学意义

徐君艳

摘 要:数学是一门富含美学元素的科目,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重视开展高中数学美育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兴趣,也能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发展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素养。文章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美育教育的实施意义,从应用数学文化资料、创设几何图形情境、依托数学概念教学、基于数学公式推理、开展手动操作探究等五个方面,探讨数学美育教育的实施策略,以供相关教育人士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美育教育;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7-0099-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7.033

一、前言

核心素养背景对新时期高中数学教学提出美育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美育教育目标,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理解和创造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提升数学教学水平。为此,教师应该明晰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美育教育的实施意义,根据数学美的基本特征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开发数学课程中的美育资源,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向学生传递数学的自然美、对称美、简洁美、严谨美,引导学生积极地动手创造美,从而实现数学教学与美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美育教育的实施意义

立足核心素养视野实施高中数学美育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开发数学课程中的美育素材,通过情境创设和教学探究,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鉴赏数学之美,从而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美育教育的实施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课程中包含众多美学元素,如对称美、和谐美、奇巧美等。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重点实施高中数学美育教育,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如教师可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美育资源,通过创设生活化、信息化情境展示给学生,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和新颖的学习体验。

第二,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数学之美的感知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美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而学生缺乏自主发现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和渗透。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要求学生将数学和美学联系起来,体会数学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美学,立足核心素养背景开展高中数学美育教育,能够显著强化学生对数学之美的感知能力。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理和构建数学模型,结合教材中的数学概念语言感知数学概念,以最简单的方式抓住现象本质的简洁美,从而促进学生领略数学美,形成良好的审美理解和鉴赏能力[1]。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实践创新、审美情趣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美的生成需要依托于研究、发明和创造,正是对美的不懈追求,才产生了数学。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高中数学美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很有帮助,如教师可以利用课程中的美育资源开展模型制作、图形设计、数学小实验等探究活动,启发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动手创造富有美感的数学探究成果,从而驱动学生实践创新精神的发展,彰显数学美育的实施价值。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美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应用数学文化资料,向学生渗透数学的自然美

数学存在的意义,是以理性思维揭示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使人们具有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依据。许多数学研究都是初始于探索自然界的现象,所以数学是自然美的集中体现。数学除了是一门学科之外,还是一种文化,在数学的研究发展历程中,蕴藏着数学家对自然规律的探索精神,以及对美的孜孜追求。为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高中数学美育教育时,教师应该重点应用数学文化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研究的来龙去脉,以及数学在自然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向学生渗透数学的自然美和文化美,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素养。

教师应该根据数学课程内容开发相关的数学文化史料,包括数学家的研究事迹、研究成果,以及数学理论在自然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等,将这些文化资料编辑成图、文、短视频相结合的微课件,引导学生阅读资料、开展交流,了解数学家对自然规律的发现,从而传递数学的自然美。

比如,在几何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文化资料向学生讲述古代几何学的起源,同时展示中外数学家的研究经历,介绍相关的古代数学著作,以及课程理论在现代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案例。学生熟悉数学文化资料的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美学元素:“同学们,从这些文化资料来看,古代几何学的产生和发展最早是为了什么?”学生交流后反馈:“为了观察天空星体的形状和排列位置,为了丈量土地、测量容积、制造器皿、绘制图形。”教师追问:“这些研究都和什么有关?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学生回答:“都和自然、生活有关,为了探秘自然、改造自然,满足社会发展和生活实践等需要。”随后,教师引出几何课程的课题。这样,通过应用数学文化资料,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为研究自然规律而产生的,体验到悠久的数学文化和数学科目的自然美,从而起到良好的美育效果[2]。

(二)创设几何图形情境,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对称美

对称美是数学学科中最常见的美学元素。具有对称性的事物,廣泛地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反映的是审美对象形态或结构的均衡性、匀称性。在高中数学几何课程中,包含很多空间对称图形或现象,是教师实施美育教育的绝佳资源。为此,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开展高中数学美育教育时,教师应该创设多样化的几何图形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欣赏、讨论等活动,从而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对称美与和谐美。

教师应该开发教材中具有对称性的课程内容,利用几何软件、信息化课件等为学生绘制和展示对称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形的对称特点,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作对称图形,帮助学生直观、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对称美。

比如,在关于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先在白板上出示一张双曲线的渐近线示意图,同时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示意图,图中双曲线和矩形框有什么特点和位置关系呢?”学生观察后回答:“示意图中双曲线在矩形框对角线所确定的左右区域内,矩形框的对角线和双曲线无限靠近但永不相交,双曲线是向外无限延伸的,两根双曲线具有对称性。”教师引出作图任务:“那么,如何能画出对称又美观的双曲线呢?请大家回忆椭圆草图的画法,尝试画一张双曲线的草图。”在学生自主作图期间,教师指导学生先在练习纸上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矩形框,然后标出顶点和矩形框的对角线,根据图形的对称性作出标准的双曲线,最后求出渐近线的方程。这样,通过创设几何图形情境,学生扎实地掌握了双曲线的特点,感受到几何图形和谐、匀称的对称美[3]。

(三)依托数学概念教学,向学生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富有简洁美也是数学科目的基本特点之一。所谓简洁美,是指数学对象能够用最精简的组成要素反映出明确、丰富、深刻的内容。数学概念可以表现出数学结构的简洁美,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高中数学美育教育,教师应该依托于数学概念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了解简单表述的背后隐含着的大量的数学信息,从而向学生渗透数学的简洁美。

教师应该根据数学教材中的概念知识,围绕概念的理论前提和理论表述精心设计问题,先启发学生理解和构建概念,再引导学生分析数学概念是如何用最少的符号和语言去建立、表述理论的,促使学生发现数学的简洁美和实用性。

比如,在关于四种命题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合作自学课本中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定义,学生初步形成概念认识后,教师用概念的理论前提设计问题:“同学们,根据大家对概念的理解,如果原命题的形式表示为若p则q,那么其他三种命题的形式该如何表示?”学生讨论后反馈:“逆命题的形式表示为若q则p;否命题的形式表示为若非p则非q;逆否命题的形式表示为若非q则非p。”教师认同后继续追问:“p和q分别代表什么?”学生回答:“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详细解释四种命题的表示形式,学生解释完毕后,教师追加问题:“同学们,通过对四种命题表示形式的语言概括,大家有什么体会?”有学生回答:“由p和q构成的四种命题表示形式,能够非常简练地表现出各个命题之间的区别和相互关系,使人一目了然地理解四种命题的逻辑结构。”这样,通过概念教学和科学的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理论表述的简洁美[4]。

(四)基于数学公式推理,向学生渗透数学的严谨美

每一个数学公式或定理都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具有唯一的性质,协调的数学结构、规范的数学语言、灵巧的计算方法和证明方法等,都能体现数学的严谨美。核心素养要求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辩证思维,为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高中数学美育教育时,教师应基于数学公式推理,带领学生探析各种辩证的关系和转化,感受数学公式推导过程的绝对严密,从而向学生渗透数学的严谨美。

教师应该利用教材中的公式或定理知识点,采用情境创设法和问题导学法,点拨学生合作推理数学公式,用类比推理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体会数学严谨的美学魅力。

比如,在关于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的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推理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先画出单位圆,给出任意角的正弦和余弦,回忆三角函数的定义。学生作图、温习旧知识完毕后,教师提问:“结合大家作的图,单位圆正余弦线段和半径所处的三角形形状是什么?”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教师继续追问:“那么直角三角形有哪些重要的定理?”学生回答:“勾股定理。”教师问:“由勾股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三角函数的哪些关系式?”学生探究后推导出平方关系式和商数关系式。教师把两个关系式写在黑板上,追加问题:“公式在哪种情况下不能成立?公式中是否存在限制条件?”学生交流后作答:“公式中必须有同角,没有同角公式则不能成立,应用商数关系式时有限制条件。”这样通过分析公式的成立条件和限制条件,学生就认识到数学的严谨论证之美[5]。

(五)开展手动操作探究,促进学生亲手创造数学美

实践创新是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开展高中数学美育教育,教师不仅要通过新知讲授向学生渗透数学美,还要给学生提供动手操练的机会,使学生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因此,教师可以立足于数学美育的目标,根据具体课程开展手动操作探究,促进学生亲手创造数学美,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实践创新素养。

在基于数学美育开展手动操作探究时,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美学元素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审美观察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欣赏收获审美体验,学习课程中的基础知识点,然后给学生布置手动操作任务,鼓励学生实操创造数学美。

比如,在关于棱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棱锥,包括金字塔、装饰物等,学生欣赏、交流后反馈:“棱锥的外观具有形象美,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随后,教师给学生提供纸板、胶带等材料,组织学生四人一组动手制作棱锥模型。在学生操作探究期间,教师提醒学生合理设计棱锥的底面、侧面、侧棱、顶点和高,制作比例和谐、外形美观的棱锥模型。这样,通过手动操作探究,学生深刻地认识棱锥的各部分构成,形成理解、欣赏和创造数学之美的能力[6]。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实施高中数学美育教育,不仅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强化学生对数学之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素养。教师应遵循核心素养的思想指导,应用数学文化资料、创设几何图形情境、依托数学概念教学、基于数学公式推理,向学生渗透数学的自然美、对称美、简洁美和严谨美,同时加强开展手动操作探究,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数学美,从而多角度深化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实现高中数学的美育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建权.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美育教学实践研究——以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6):67.

[2] 刘海珍,杨德怀.高中数学渗透美育的策略研究[J].中学数学杂志,2022(7):10.

[3] 张新胜.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渗透美育的策略[J].读写算,2022(15):112.

[4] 董志彪,馮园园,孟彩彩,等.高中数学美育的学科特征及实现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1(33):107.

[5] 林品玲,叶诚理.探析美育教育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名师在线,2021(30):6.

[6] 孙洪昌.探究数学美育功能 促进高中数学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6):99.

猜你喜欢

美育教育高中数学意义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