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读史记

2023-08-29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鲍叔程婴鲍叔牙

史学、文学、哲学、国学,一步到位,《少年读史记》,更适合孩子阅读的史记!

★第六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冰心儿童图书奖、2015桂冠童书奖(文化历史类)。

★入选中国出版协会2015年度“中国30本好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2015年4月中国好书。

★用孩子的语言,现代的视角,讲述一个个有温度的故事,配以汉砖风格插图,整套书制作优美典雅。

看点一  孩子的语言,现代的视角,重述经典《史记》

优秀的历史故事书,一定是诗与真俱在、文与史并美。司马迁的《史记》原典是一部集中华文史美质之大成的著作,而《少年读史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给少年读者带来了一些全新的东西——让今天的少年儿童更好地去领略和接受它的精髓,同时又不失它的原典风貌和文史之美。

看点二  解析前人智慧,把握历史关键

对《史记》故事的重述,在尽可能地保留了《史记》这一古代经典的文学品质的基础之上,文字更加浅显、通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得失的分析角度新颖,更贴近现代,更容易为小读者所接受,从而让小读者收获成长的启迪,增长人生的智慧。

看点三  经典原文,详尽注释,感受古文魅力

精选《史记》中的经典原文,让小读者在感受“无韵之离骚”的文学魅力的同时,学习古文,增长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

看点四  源自《史记》的成语,解释造句,活学活用

每章后边都有精选自《史记》的成语,同时有对成语的解释和例句,帮助少年读者增长知识,活学活用。

看点五  体系完整,条理清晰,帮助孩子系统认识汉以前的中国历史

《少年读史记》在叙述历史的时候严格按照时间顺序,知识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帮助孩子们较为清晰地把握整个先秦以及秦汉的历史脉络,对汉武帝以前的中国历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精彩片段

少年读史记·霸主的崛起

序·承担

很多人都知道“赵氏孤儿”的故事。这个故事较早的完整记载,见于《史记》的《赵世家》。

晋景公年间,国大夫赵朔被奸臣屠岸贾所害,整个家族被杀,只留下一个遗腹子,便是赵氏孤儿。赵朔的友人程婴和门客公孙杵臼,设计用“调包”的手法保全了这个孤儿的性命,但杵臼为此而死。

后来,程婴将赵氏孤儿带到深山里去抚养。当程婴抱着孤儿走在山路上,太史公并没有描述“此婴何其重也”,而我在写这个场景时加了一句:“当他走在山中,感觉路途是如此遥远颠簸,而怀里的孤儿是如此沉重——这是个从一出生就背负了一大笔血债的孩子!”我相信那就是程婴当时的心情。

程婴把赵氏孤儿抱在怀里,实际上是把一个时代挑在了肩上。

作为赵朔忠诚的朋友,程婴负有一个责任,就是为赵家保全唯一的后代,并寻求将来报仇雪恨的机会。

后来在晋国将领韩厥的协助下,赵氏孤儿赵武与其里应外合,灭掉了奸臣屠岸贾,讨回血债,恢复赵家的地位。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后,程婴决定自杀,好去九泉之下向公孫杵臼禀报当年托付的事情已经完成。这样的“义气”,在现代人看来真是不可思议,不过也确实让人为之动容。

本套书这一册的人物故事,主要是根据《史记》的“世家”进行编写。由于管仲和伍子胥的事迹分别关系到齐桓公的霸业和吴越两国的相互争斗,故从“列传”提到这里来说。

整本书涉及的主要人物有:齐桓公、管仲、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吴王夫差、伍子胥、越王勾践、范蠡、赵盾、崔杼、孔子、萧何、张良、周勃、周亚夫。

我在撰写这一册时,总想到“承担”这两个字。

程婴和公孙杵臼承担的是义。

管仲承担的是自己不被重视的卓越才能。为了求得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忍受天下人的耻笑,甘愿当囚犯,坐着囚车从鲁国被送回齐国。后来,齐桓公珍视他的才能,重用了他,成就了一番霸业。

晋文公承担的是尊严。当他还是一个公子时,曾经流亡各国,或受到礼遇,或受到羞辱。等他当上国君,他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为了达到目的,臣子的献计都尽可能采用。

孔子曾评论齐桓公和晋文公的霸业:“晋文公诡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诡。”意思是说晋文公做事会耍手段,而齐桓公看起来就正派得多。不过我认为晋文公为了尊严问题而实践的是种“快意人生”,或许不必像孔子那样去苛责。事实上,司马迁在《史记》里也是用了比较正面的态度来描写晋文公,而不像《左传》那样,负面评价居多。

在这一册的人物故事里,我感触最多的是伍子胥和孔子两个人的承担。

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迫害而死。伍子胥流亡在外,一度当过乞丐。他忍受这所有的屈辱,为的就是要报仇。吴国后来打下楚国的国都。伍子胥把当年杀他父兄但已过世的楚平王从坟墓里挖出来,加以鞭尸,那种强烈的恨意表达真是叫人触目惊心。

在伍子胥的帮助下,吴国日益壮大起来。吴王夫差却完全不理会这个忠臣的劝谏,还赐他自尽。伍子胥恨得要门客在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东门上,好看着吴国被越国消灭。

伍子胥是个悲剧人物,他承担的是作为一个家人和一个臣子的责任,不过那责任后来演变成过重的负担,压得伍子胥喘不过气来。

孔子承担的是一个济世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周游列国,却连一点机会都没有,还一度被困在陈蔡两国之间,差点饿死;而在郑国,孔子自嘲如“丧家之犬”。

尽管遭逢乱世,自己的主张也不被当权者采纳,但孔子并没有放弃理想,转而将自身的抱负与热忱投注于著述和教育。那种影响果然巨大。直到千秋万世之后,人们都还在谈论孔子,信仰他的理念。

对人生来说,学会承担什么以及学会怎么承担,这件事的确很要紧。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自我价值的创造,而这个自我价值也要视它对别人起了什么作用而定。这种承担,才具有它自身的意义和时代性!

没有承担的人往往是没有作为的人,自我价值也轻薄得很。有承担是好事,但可别像伍子胥那样,让肩膀上的承担变成过重的负担!

第一位盟主的诞生

齐桓公称霸的故事

齐桓公虽然个性不完美,但这不足以妨碍他成就霸业。因为他任用管仲,有知人善任的眼光。

管仲很有谋略,总从大处着想,其提出的“尊王攘夷”的策略,为齐桓公赢取了“中原盟主”的名声。

从西周到东周

周幽王在位第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缯国和西方的外族犬戎,一起攻入首都镐京,周幽王在骊山下结束了他的性命。

坦白说,周幽王的死是咎由自取。他一不该废申后和太子宜臼,另立宠妃褒姒为后,又立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当太子,因此惹恼了申后的父亲申侯;二不该为了逗褒姒开心,乱点王室危急时召集诸侯用的烽火。看到诸侯们被戏耍得团团转,褒姒是笑了,但王室也因此失去了对诸侯的威信。当镐京遭到申侯的攻击,周幽王点燃烽火,居然没有一个诸侯带兵来援救。

幽王死后的来年(公元前770年),诸侯们拥立旧太子宜臼当天子,是为周平王。

由于镐京已经被攻打得残破不堪,又要提防犬戎再来犯,于是平王在东都雒邑即位。从此,周朝进入“东周”时期,又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而原先在镐京的那段历史就叫作“西周”。西周从周武王到周幽王,约两百七十五年,共历经了十二位君主。

从周平王起,周朝王室开始衰微,诸侯间互相争斗,强者吞并弱者,势力各有消长,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号令。八十多年后,齐国的齐桓公取得第一个盟主的地位,成为“春秋五霸”的首霸。

齐桓公的兴起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他的哥哥齐襄公是个糊涂国君,不仅和鲁桓公的夫人私通,还借机杀了鲁桓公,而且屡次欺骗大臣,滥杀无辜。

当时,襄公的弟弟纠和小白等人感觉事态不对,怕有祸事临头,便出奔到国外去。

纠因为母亲是鲁国人,所以出奔到鲁国。管仲和召忽两人一路跟着他。

小白去的地方是莒国,随行带着鲍叔牙。

齐国后来果真发生内乱。公孙无知因过去与齐襄公结怨,趁襄公狩猎受伤而杀了他,自立为国君。没多久,公孙无知又被人所杀。齐国顿时陷入没有国君的混乱状态。

大臣高   等人暗中派人去莒国,请小白赶快回来。鲁国这边听说公孙无知已死,也立即发兵要送公子纠回来,还让管仲另外带一支部队,到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上阻挡小白。

管仲果然在路上遇见公子小白,他发箭射向小白,正好射中小白腰带上的金属钩。小白诈死,侥幸逃过一劫。

管仲叫人快马飞奔回鲁国报信,鲁国护送公子纠回国的部队因此松懈下来,走得没那么急。结果小白抢先一步,在高   等大臣的拥护下当上国君(公元前685年),即为齐桓公。

重用管仲

齐桓公即位后,立刻发兵击败护送公子纠前来的鲁军,还切断了鲁军的退路。

齐桓公写信给鲁国国君,说:“公子纠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親手杀他,请鲁国自行处置吧!召忽、管仲两人跟我有仇,请把他们送过来,我一定要把他们剁成肉酱才甘心。若是不答应,我就派兵攻打鲁国。”

鲁国国君害怕齐桓公派兵攻打,就把公子纠杀了。召忽也跟着自杀。管仲则自请当囚犯,被遣送回国。

齐桓公真的要把管仲剁成肉酱吗?其实,那只是演给鲁国人看的一场戏罢了。事实上,管仲被遣送回国后,齐桓公不仅没杀他,还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当大夫治国理政。齐桓公为什么会重用管仲?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当初,桓公被管仲一箭射在腰带钩上,逃过一劫,对管仲怀恨在心。桓公登基后,发兵攻打鲁军,想杀管仲。大臣鲍叔牙对桓公说:“臣有幸跟随在您的左右,而您最后当上了国君。您做了君主,我已经无法再帮您增添什么。如果您只是想治理齐国,那么用高   和我就够了;但如果您想称霸天下,就非用管仲不可。管仲不论到哪个国家去,那个国家的国力就会强大起来,千万不能失去这个人。”

“喔?管仲真有这样的本事?”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建议,和他商量好计谋,让管仲得以回国。而管仲也事先知道了这件事,配合着演出。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两人年轻时就是好朋友。鲍叔牙深知管仲的才干,因此在最关键的时刻将他推荐给齐桓公,自己甘心屈居在管仲之下。

管仲后来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跟鲍叔一起做买卖,分钱财时多分了一些给自己,鲍叔不认为我贪,而是知道我穷;我曾经为鲍叔做事,却让他更难处理,鲍叔不认为我笨,而是知道有利于人与不利于人的时机;我曾经好几次出来做官,好几次都被君主罢退,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能,而是知道我生不逢时;我曾经好几次临阵脱逃,鲍叔不认为我胆怯,而是知道我家里有老母要侍奉;公子纠争位失败,召忽为了这件事而自杀,我自愿当囚犯,让人瞧不起,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耻心,而是知道我不以小节为耻,只以功绩名声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

所谓“患难见真情”,鲍叔牙一直都为管仲尽心尽力。因此,后来天下人都称赞鲍叔牙慧眼识英才。

因势利导的管仲

齐桓公得了管仲,又有鲍叔牙、隰朋、高    等大臣的辅佐,便大力整治齐国。

他设置以五户为一个单位的民兵组织,实施灵活的经济政策,大举兴办捕鱼、煮盐等有利于民的事业,救济贫穷,并且任用有才能的人。齐国的百姓都感到很高兴。

管仲担任宰相,辅佐齐桓公,特别重视富国强兵之道,也特别重视人民的好恶。他知道老百姓若吃不饱、穿不暖,就无心谈论礼节和名誉。礼义廉耻要是得不到弘扬,国家就会灭亡。

管仲处理政治,很懂得“因势利导”,常把坏的事情变成好的事情,把局面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他尤其知道一点:想有所得,就得先付出。

词语收藏夹

【知人善任】:能识别、提拔人才,并能依据他的专长而加以任用,使他发挥所长。

例句:当领导的人要懂得知人善任,做事情才能事半功倍。

【管鲍之交】:就像管仲和鲍叔牙那样的交情。形容友谊深厚。

例句:我爸爸和吳叔叔可说是管鲍之交,无论自己处境多困难,他们都会不遗余力地去帮助对方。

【因势利导】: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让目标得以达成。

例句:老师见同学们爱看金庸武侠小说,便因势利导,向同学们解说小说中故事的历史背景。

张嘉骅,中国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台湾大学中文学士,中正大学中文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方向)博士,曾任教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曾出版《少年读史记》《少年读西游记》《独眼孙悟空》《亲爱的汉语》等作品四十余部。图书曾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桂冠童书奖、中国30本好书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奖等三十多种奖项。

三分钟读历史关键

齐桓公喜好美色,晚年又骄傲自满,但这些都没有妨碍他成就霸业,只因他用对了人。

管仲出身贫困,时运不济,幸亏有鲍叔牙的推荐,让他不仅免于被杀的命运,还当上齐国的佐相。

管仲担任齐国佐相时,已经四十一岁,齐桓公尊称他为“仲父”。因为管仲处处为大局着想,所以他过去的“不良纪录”也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代名相。

因为目光远大,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策略,也懂得用归还鲁国失地和割给燕国一小块土地的诚信之法,为齐桓公赢取“中原盟主”的名声。

管仲成就功名后,想过点好日子,于是把家盖得很豪华,但国人不认为他奢侈。孔子曾因此批评他铺张浪费,但提起管仲的功绩,孔子仍说:“假若没有管仲,我们早就成了蛮夷之人。”

齐桓公和管仲都不完美,但两个人组合在一起,做出了一番几乎完美的事业。

管仲在过世之前,力劝齐桓公别用易牙等小人,但桓公在管仲死后偏偏就用了易牙这些人。这些人心术不正,后来帮着桓公的儿子们争权夺位,搞得国家动乱不堪。

齐桓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桓公病逝。他的五个儿子因为忙着互相攻打,没空理会他的丧事,以致死去的齐桓公在床上躺了六十七天,都无人给他发丧。一代春秋霸主竟落到这样的下场!

猜你喜欢

鲍叔程婴鲍叔牙
恢弘震撼的北昆《赵氏孤儿》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选评
真诚交往,知人善荐
心底无私天地宽
与人相处,不累最舒服
管鲍之交
赵氏孤儿
管鲍之交
鲍叔牙与管仲
不同程婴的不同主题——由程婴看豫剧《程婴救孤》,以及话剧、电影《赵氏孤儿》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