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栽培技术措施对果品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3-08-29李升菊
李升菊
(沂水县道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沂水 276410)
0 引言
由于生活水平提高,果品质量逐渐被消费者所重视,市场也开始逐渐认可果树种植技术优化所带来的基本效益。只有当果品质量得到保证后,果树栽培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才能得到保障。而在实际种植中,果农还是需要根据果品质量需求调整栽培技术,最终平衡成本收益关系,实现资源的良性循环。
1 现阶段果品质量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
现阶段,由于缺少相关的经验指导,大多数地区果农果品质量管理规范度较低,很难满足基本的出口需求[1]。同时,部分地区由于栽培设备落后,甚至难以达到最低标准亩产。影响果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1 农药滥用
大部分地区果农种植多为自主种植,种植流程缺少监管,农药滥用问题也难以追踪。虽然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对农药使用进行规范,但实际上成效较差。另外,在农药使用管理中,果农也很难按照标准用药流程进行处理,这导致土壤及植株中存在大量农药残留。另一方面,我国各地区病虫灾害差异较大,部分地区很难利用农药实现迅速病虫害管理,这导致病虫害抵御防线迅速崩塌,这也变相增加了果农对农药使用的依赖。在果品出口管理中,可发现我国果物脱壳率仅仅只有47.23%,这也变相降低了果农的种植管理积极性[2]。
1.2 种植技术落后
种植技术与果品质量有直接关系,落后的种植技术直接导致了果品质量下降。首先,我国果品种植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地区,该地区很难接受外部先进技术,也很难实现种植技术的自我优化[3]。同时,中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种植模式依旧停留在传统小农经济模式,这使得果农很难主动通过提升成本来增加种植收益。其次,进入到21世纪后,农、商层出现了巨大的资源差异,这使得各种外部社会资源很难进入到种植领域。而在该背景下,果树种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被逐渐稀释,市场活跃度也明显落后于其他领域[4]。
1.3 科学选种意识较低
在选种问题处理上,我国农副产品宣传力度较低,这导致优势种苗难以迅速进入本地。而即便引入后,优质种苗的本地化依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而多数地区并未有该类技术。另一方面,多数地区可能对土地规划能力有限,这导致果园种植很难最大程度利用该地区的资源分布优势,甚至部分地区存在污染性工业区与农业区并存问题。
2 种植技术对果品质量的直接影响
2.1 产量改变
控制技术的优化能够研究改变农副产品产量,甚至能够主动干预部分果树的收获期。在理想环境下,外界干预能提高果树30%~75%的最终产量,所产生的额外经济效益能够达到原有的1.5~2倍[5]。同时,部分种植技术还能够优化果树形态,大大降低果蔬收获成本,增加加工原生物类型,极大提高资源利用率。
2.2 形态影响
种植技术结果是形态方向的干预类型较多,带来的直接收益也远远高于传统自由生长。首先在价值部分的形态干预中,外观改变能够增加消费者购买欲望,降低种植成本,快速赢得市场。比如果实套袋技术有效保证了果实的外观形态,同时还降低了病虫侵害概率,降低了种植损耗。此外,部分种植技术对果实形态的改变还能够实现个性种植模式,为果品赋予更高的额外附加价值[6]。而在果树根、茎部的形态干预中,现代种植技术能够提高根延伸范围,保证植株营养吸收效果。而对于茎的影响则体现在植株高度的干预,降低收获成本以及病虫害管理难度。
2.3 营养成分的干预
在自然生态环境下,果树大部分的营养都用于植株生长、繁衍,而这会降低果实部分的营养成分含量,并进一步影响目的加工物与加工衍生物的质量。现在可以通过针对性干预保留果实生长中的特定营养成分,从而提高果树种植价值。在部分地区,果农还可以利用额外营养追加的方式改变果实原有营养分布。
3 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提升的主要策略
3.1 土壤管理
种植前,果农可以对土壤类型进行简单判断,确定土壤有机物种类。若该地区土壤条件与目标果树差异较大,则需要替换果树类型或者主动进行土壤环境的改变,以保证目标植株的生长效率。在具体操作中,需要果农定期对土壤数据进行记录,记录范围包括土壤生态类型、各生物占比等,实现科学生态化种植。若该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则需要提前进行土壤生态恢复。在肥料使用中,需要调整各类肥料使用比例。若使用有机肥比例较大,则需要保证肥料熟化完全,并保证肥料中虫卵含量在标准范围内。种植区应尽量远离工业区,避免污染物直接影响果品质量。园地坡度不宜过大,以免雨水堆积影响果树根部生长。
3.2 种植品种优化
外地优势果树品种引入后,应提前进行试种植,并与本地品种进行对比。一般情况下果树本地化种植周期为3~5年,果农需要尽可能保留优势树种,并扩大种植范围。果树本地化中要考虑病虫害、温度、湿度影响,尽可能扩大种植优势。比如在我国西部地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降水量、降水频率等因素,部分情况下需要降低植株优势来平衡植株生长稳定性。
3.3 病虫害管理
不同果树种类易感染病害类型差异较大,需要提前进行数据收集。以苹果种植为例,该类型其中主要病虫害类型为红蜘蛛、蚜虫、腐烂病。该类疾病处理难度较大,需要主动干预降低病害侵入,尽可能避免被动抵御。比如在幼苗生长阶段,可以提前配置石硫溶液(浓度控制在5%)对果苗、芽枝处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抵御大部分地面病虫害的侵扰。而当果树生长至5~6月后,可以在叶片上继续喷洒杀虫螨(浓度控制在20%~25%),药物喷洒量根据种植密度进行动态调整。若病虫害管理中发现部分虫害规模较大,则需要追溯虫害发生原因,并对生态环境进行调整,如部分病虫害的出现与果园杂草数量有直接关系,而此刻就需要果农对果园生态环境进行主动干预,多方位进行病虫害管理。部分病虫分布较高,药物分散时可以延长喷嘴距离,通过分层喷洒扩大喷洒范围。在药物使用方面,单次病虫害管理可混合多种药物,保证病虫害消杀效果。而在冬季病虫害管理中,需要保证果园整体清洁,并将果园杂叶枯枝及时清扫。当然,果农也可以通过套袋、生物方式等多种方式进行病虫害管理,分担病虫害管理成本。
3.4 枝干修剪
枝干修剪可以有效去除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调整植株生长形态,提高果实产量。但不同果树枝干修剪差异较大,选择苹果树作为修剪实例,详情如下:一是地势环境分析。地势环境会直接影响到果树采光、结实效率,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弥补土壤劣势,所以需要果农根据果树具体生长情况进行修剪规划。比如在果树的定干高度控制上,定干高度与成活率一般成反比。当调高果树的定干高度时,发枝数量也需要调整,以保证坐果期。若种植基地地势较低,则可以适当调高果树的定干高度,保证成活率。二是修剪方法。幼苗期果树修剪主要以整形为主,修剪时间需要选择在春季,修剪时要保证剪掉全部裙枝,保证果树沿预定方向生长。修剪中要保留70 cm以上枝条,但需要保留树干部位条,果树刻芽的距离控制在20 cm左右。果树夏季修剪主要以枝干修剪为主,剪除生长空间不够的植株,并保证主干的生长发育优势。对于中庸枝,则可以在观察其后期生长情况后,进行特定处理。
4 结语
种植技术的专业性可以有效提高高品质,而品质的提升,自然会给该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并吸引更多资源进入。因此,果农应该认识到技术发展为果树种植带来的巨大潜力,要学会通过依靠先进技术来提高产品价值,保证市场资源的良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