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实青年工匠培育工作 坚定扛起“端牢能源饭碗”的青春责任

2023-08-28陶金秋

中国共青团 2023年15期
关键词:创效工匠技能

陶金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大庆油田群团工作部坚持为党育人,积极争取企业其他部门支持,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构建齐抓共管格局,抓紧抓实青年工匠培育工作,坚持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理念融入青年工匠的培育工作中,通过工匠梯队建设、典型示范引领、全方位开展劳动竞赛和青年技能大赛,增强青年内生动力,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引领广大青年立足“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生动实践,坚定扛起“端牢能源饭碗”的青春责任,为抓好“三件大事”,实现“一稳三增两提升”注入澎湃“青”能量。

注重发现培养畅通青年工匠成长成才“快车道”

坚持把抓好新时代石油青年工匠培养选树,作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超前谋划、分工负责,畅通“两路”、建优“两库”、扶持“两项”,建好建强精神传承和匠艺接续系统工程。

畅通“两路”。通过政策宣传、总结评比、民主推荐,让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优、岗位贡献大的青年员工涌现出来,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通过技能大赛、导师带徒、青年工匠评选、青年技能专家评聘,把技艺高超、乐于传承、攻坚克难的青年技能人才选拔出来,畅通青年工匠成长通道。

建优“两库”。全面建立作业区、厂、公司及以上“三级+”青年工匠典型数据库和青年技能人才选拔库,搭建“青年工匠”储备平台,从源头解决青年技能人才来源问题,对不同工种、不同层次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进行全过程分析和控制。3年来,累计入库青年1200余人,结成油田层面师徒对子1500余对,培养厂级青年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3000余人。

扶持“两项”。做到统一扶持、联合培养好苗子、有潜质的青年,让更多青年人才从库里走到台前。一方面是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培养典型,创造学习培训条件,提供创新场地、经费、工具设备和全程技术指导服务,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另一方面是加强顶层设计,在软实力上下功夫,丰富导师带徒形式,制定攻关课题、安排带徒培训、凝练创新经验,通过言传身教、实物讲解、共同攻关,带思想、带作风、带技能,着力夯实青年成长成才的根基。近年来,培养出了以80后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黑龙江省劳动模范滕少臣,90后全国技术能手李佳城等为代表的一批“潜力股”,持续释放工匠精神的旺盛“生命力”,带动更多青年向标兵学习、向工匠看齐。

深化创新创效筑牢青年工匠精益求精“主阵地”

坚持引领青年练就过硬本领,踊跃投身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把兴油报国之志转化为服务油田发展、奉献民族复兴的实际行动。

突出工作室“孵化器”作用。按照因人制宜、发挥专长的原则,建设以大国工匠刘丽工作室为代表的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青年人才领衔的黑龙江省级和油田公司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5个,有效覆盖生产一线的采油、集输领域,服务保障的测试、电力、机械、电焊领域,科研技术的仪表、工艺领域,确保让各行业各系统青年工匠,创新创效有平台、技能提升有擂台、思维输出有舞台、成果交流有展台。

突出创新成果“转化器”作用。依托工作室,发挥青年工匠牵头作用,建立7个分会16个工种的青年技师之家,配备3D打印机、车床、钻床、打磨机、火电焊等专业加工设备,开辟革新制造基地,对推广应用的成果进行规模化生产,建立3处革新成果示范区,统筹新技术、新成果的先导试验,创新创效故事巡讲、创新创效优秀成果巡展、创新创效工作角建设等多措并举,构建形成了“青年技师之家联合研发、革新工厂自主生产、示范区试用推广”的“研产用”一体化模式。

突出提质增效“助推器”作用。在重大项目、关键环节、急难险重任务中,注重发挥青年工匠“专业内集中优势、跨系统强强联合、多工种联合作战”的攻关优势,跨单位、跨专业组建攻关团队,培育壮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赤脚医生”下基层、创新创效大讲堂、一线巡诊会诊等创新平台载体,让青年工匠在比学赶超中真干、苦干、实干,切实解决一线生产难题1200余项。创建青年创新创效集成共享信息平台,收集合理化建议2万余条、技术革新成果4000余个,真正做到贡献金点子、打好算盘子、撑满钱袋子。

强化体系建设夯实青年工匠建功立业“大舞台”

坚持在加强基础构建、完善激励机制、搭建提升平台方面下功夫,不断夯实保障基础、健全完善体系,切实在青年工匠培养上,跑出“加速度”,结满“金果子”。

构建强基体系。建成从初级工到中国石油技能专家的九级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制定技能人才评定标准,坚持逐级择优评定,促进青年技能人才梯级成长,近3年,近2万余名青年从中受益,同时依托铁人学院等培训机构,深化青年思想政治人才、技能人才、科研人才培养,累计培训3000余人次,实现各层次、各领域青年人才能力素质同步提升,为青年工匠培养奠定基础。

构建激励体系。实行专业技术岗位“双序列”改革,把“独木桥”变成“双通道”,拓宽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通道、激发队伍创新活力。坚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的青年技能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建设,实现青年人才评价向实际能力、业绩评价转变,着力构建职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机制,充分调动青年人才投身百年油田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构建平台体系。坚持将企业的需求点、青年的关心点和兴趣点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推出“青年大课堂”“创意空间”200余期,受众4万余人次,策划制作“创新创效·我行我秀”电视节目160余期,组织“秀绝技展绝活亮绝招”“一战到底”等技能比武绝活大赛50余场次,参与青年3万余人次。紧跟“互联网+”发展趋势,组织青年工匠开展微课上线、远程问诊,解决实际问题3000余个。

猜你喜欢

创效工匠技能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如何以巡察监督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创效能力
企业创效压力大,我该怎么办?
中科炼化:创效要坚持三个下功夫
工匠神形
劳动技能up up!
创业创新创效的企业家 尽心尽职尽责的人大代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