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探索

2023-08-28胡杰张玲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13期
关键词:技能型产教双创

胡杰,张玲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 211170)

“双创”教育,就是创新创业教育[1],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双创”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育胜任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准职业人”[2-3],即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专业技能扎实,而且要职业素养过硬。培养“双创”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改革的需要,产教融合是行业企业和高等学校为了各自的发展需要建立的一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需求对接的合作活动、关系和机制,其本质是通过利益共同体的构建实现生产与教育一体化,它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职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双创”教育背景下推行产教融合教学体系改革,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理论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对接,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对有效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4]。

1 “双创”背景下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必要性分析

2019 年2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5-6]。2022 年5 月,新修订后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十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注重产教融合,实行校企合作。”国家从政策性文件和立法的层面,肯定了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1 产教融合是师生“双创”观念更新的主要途径

传统观念认为:“双创”教育与教学质量提高、产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因此,需转变观念,以“双创”教育为着力点,以产教融合模式的特色和优势,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积极寻求产教融合与“双创”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加强对“双创”理念的认知。首先,产教融合可以强化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产业升级,推动产学研合作,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推动“双创”理念的实践和发展。其次,产教融合可提升学生的“双创”素养,充分培养学生的“双创”思维。

1.2 产教融合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准职业人”的重要路径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既是产业性的教育活动,又是教育性的产业活动[7]。于企业而言,产教融合可以解决传统产业人力供给过剩而新兴产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节约企业员工培养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于教师而言,产教融合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于学生而言,产教融合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学习、实习、就业”的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迅速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总之,产教融合可以充分调动企业、院校教师及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企业选才、学校育才和学生成才”,最终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型“准职业人”,并最终达成政府、企业、高校等共赢的格局。

2 “双创”背景下产教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双创”教育理念滞后

2015 年9 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8]。大学生作为容易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的群体,是高校的培养对象[9]。高职院校旨在将在校学生培养为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型“准职业人”。因此,在产教融合教学改革的探索道路上,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均需要以“双创”教育理念作为支撑。然而,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起步较晚,部分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偏重实践技能,教师和学生“双创”教育理念滞后,尚未对“双创”教育产生正确的认知,忽视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升。此外,部分高校教师、学生缺少“双创”热情,学校“双创”文化氛围缺乏,“双创”活动开展也缺少系统性。

2.2 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资源及师资匮乏

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具体内容包括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0]。因此,需要有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师资等。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资源及师资匮乏[11-12]。就课程体系而言,部分专业课程与“双创”教育课程联系不够紧密,实践机会少,影响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就教学资源而言,受教学场地和设备的限制,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训基地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相差甚远,学生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到企业实习,往往只浮于表面,缺少对实际工作岗位的深入体验。就师资而言,产教融合课程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高,对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更高,现有的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因实践经验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因此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3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而不深”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以产教融合为导向,校、地、企等多方协同培养行业、地方亟需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然而,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施过程中,依旧存在产教契合度不足、融合措施缺乏针对性、企业参与融合动力不足、产教融合实施内容与达成目标存在落差、产教融合流于形式等问题,校企合作“学校热、企业冷”,尚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13],因此,企业需充分发挥能动性,深化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与企业需紧密联系,教师对于产业、企业的人才诉求掌握得更清楚,构建以企业需求为主的培养模式,让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 “双创”背景下产教融合的教学策略

3.1 重塑“双创”教育理念,加强对“双创”教育的认知

加强“双创”教育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能胜任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准职业人”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保障。因此,高职院校要重塑“双创”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国家关于“双创”教育的方针、政策,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条件。另外,高职院校要制定鼓励“双创”教育的相关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对“双创”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双创”动力,进而培养学生“双创”能力。

3.2 完善产教融合课程资源、师资等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高职院校需依托产教融合,在教学中融入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进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双创”人才。为了使高职院校学生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需建设与产教融合配套的课程体系、师资、教学资源等。学校应邀请企业技术骨干一同开发课程资源,融入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与利用企业的实际生产案例、社会课程资源,构建项目化教学案例和项目库,使之能切实反映出企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加强课程与企业、岗位的联系。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师素质,努力培养“能教学、懂项目”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践教学、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此外,高职院校还要完善对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激励机制,与企业导师联合打造“混编式”教学团队,充分调动企业导师的积极性。

3.3 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打造产教融合的“双创”实践平台

当前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应用的新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高职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培养能胜任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准职业人”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要引入企业、行业多方资源,参与校企协同育人,建立企业需求导向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让企业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进而构建校企双导师机制,企业导师可到学校兼职任教,学校专业教师也可到企业实践,打造校企合作共同体,营造真实的生产和技术开发环境。在深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要深入推进建立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机制,打造产教融合的“双创”实践平台,实现资源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建立“产教赛创”融合机制,以学科竞赛为抓手,通过拓展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培育创新创业团队,激发学生创造力,达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培养目标。

4 结语

总之,“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能胜任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准职业人”的必然选择和重要路径。基于此,本文探究了基于“双创”背景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为社会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双创”人才,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产教双创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双新双创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