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3-08-27张龙杰王诚成

高教学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世界观本科生研究生

张龙杰,王诚成

(海军航空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2020 年7 月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1]。2020 年9 月,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面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2]。研究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层次储备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进器,其个人素养将会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极大地影响社会的政治、文明生态。现阶段,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主要集中在本科教育领域[3-4],研究生教育中虽然也开展了一些探索与应用[5],但与本科教育相比,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还存在一些差距。本文立足于军队院校研究生的培养,探讨课程思政教育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组织实施方法,以期为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借鉴。

一 课程思政的内涵

2012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7 年,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6],首次在国家层面以文件的形式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并再次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性。2020 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7],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围绕课程思政的本质和内涵,专家学者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系统的政策解读[8-11],为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从本质上看,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课程观和教育理念,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显著特征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融入课程教学,通过“隐性思政”与“显性思政”的有机结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实现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

二 研究生与本科生思政教育的二元关系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课程思政是在不断深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12]。当前,在本科生群体中开展的课程思政教育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做法[13],而针对研究生群体的课程思政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搞清楚研究生与本科生群体的二元关系,才能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避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错误做法,正确借鉴本科生群体课程思政的经验做法和成果。

(一)研究生与本科生群体的同质性

研究生和本科生都是院校高层次人才培育对象,也都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对象。研究生和本科生都处在人生的黄金年龄,苛求新知识、新理念、新思想,其朝气阳光、心怀抱负,希望找到一种既符合自我价值追求又能满足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价值目标。研究生和本科生群体的同质性,使得在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上,都要充分考虑学员的自我价值实现;在思政元素注入方式上,都要充分考虑学员的认知规律和特点。

除了同质性,研究生群体还有着区别于本科生群体的显著特征,在思政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研究生群体课程思政教育中,必须要搞清楚这两个群体的差异性。

(二)研究生与本科生群体的差异性

1 学情差异

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以应届高考毕业生为主,年龄较小,看待问题主要停留在感性层面,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期,可塑性强。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已经接受了较为全面的系统学习和思政教育,拥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心理年龄趋于成熟,看待问题更加理性,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思想意识。这些差异,使得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内容及侧重点与本科生有所差异。

2 教学模式差异

本科生与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培养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4]明确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建立起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和初步能力,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相应技能和方法,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培养目标的差异,加之知识构成、认知能力和群体规模上的不同,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中的模式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本科生强调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以讲授法[15-16]为主,而研究生强调较强的研究和创新能力,教学中呈现出鲜明的系统性、前沿性、研究性和挑战性[17]等特点,教学模式方法运用上更加灵活。

三 思政元素及方案设计

课程思政的组织实施必须依托于具体的课程教学实践,思政元素的设计和呈现也要与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策略相结合。以武器控制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思政元素及思政实施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一)课程教学模式策略

武器控制技术与应用是军队院校面向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工学类专业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知识层面掌握武器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技能层面培养学员的系统运用和创新能力,价值观层面引导学员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建立本学科的科学方法体系。

教学实施中,武器控制技术与应用课程采用了基于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主体内容展现上,通过“交互式察打一体多功能战车”(简称“多功能战车”)设计课题,以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激励学员,借助在线资源完成知识的自主学习,线下则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课题设计。多功能战车设计课题采用自主选择应用背景、自主设计核心功能的开放式设计思路。具体功能实现上,按照理论攻关、仿真测试、实践运用的工程设计思维,步步为营、层层递进。

课程教学策略方法上,秉承学为中心、创新驱动、能力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自主学习,注重创新应用能力的生成和科学方法体系的建立。

(二)课程思政目标

《纲要》中对工学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要求: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基于课程教学目标,综合《纲要》要求及研究生认知特点、学缘结构,设计课程育人内容,明确思政元素:精武精神和家国情怀、正确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

1 精武精神和家国情怀

面向战场、面向部队是军队院校办学育人的根本遵循,“姓军为战”是军队院校建设的价值指向,更是军队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根本属性、根本遵循、根本方向[18]。因此,军队院校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首先要灌输“姓军为战”的理念,弘扬精武精神和家国情怀,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和使命担当意识,使学员树立起“姓军为战”的观念,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2 正确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

《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在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于人类生存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价值观是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在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就形成了方法论。

研究生学员阅历经验比较丰富,基本上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建立在全面科学地揭示世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由于本科阶段所掌握知识体系、专业知识的限制,研究生学员的世界观、方法论仍然不够完备,需要在课程思政中继续改造和完善。

3 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是辩证、唯物的,要求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中把握事物,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批判性思维分析事物自身的矛盾并解决这些矛盾。本科阶段传统的讲授式教育模式下,学员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发展会受到制约。以“探究性”作为最显著本质特征[19]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强化批判思维、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这既是马克思科学世界观的精髓所在,也是研究生教育的本质要求。

(三)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从公开发表的文献看,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大多在知识点层面展开。这种做法的优势是思政元素与课程主讲内容紧密耦合,通过执行侧系统详细的设计,可以在教学内容中全方位注入思政元素,并在教学的全过程开展思政教育。但从接收侧看,学员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员灌输的价值思想,教员很难判断学员是否成功将其内化为自身价值和思想体系的一部分,课程思政的效果难以评估。

武器控制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实施中,避免纯粹基于单个知识点的思政育人模式,而是从系统层面开展思政设计,在更高的维度引入思政元素。针对思政育人效果难以评估的问题,探索提出主动思政的理念,通过教学模式策略的灵活运用,把思政教育模式由教学者的讲授式注入转换为学习者的内生输出。由学习者内生感悟思政元素,主动呈现思政效果,既达成了思政育人的目标,又检验了思政教学效果。

四 思政元素的呈现

(一)世界观和科学方法体系的系统设计

武器控制技术与应用课程以武器控制系统中的微控制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和信号转换技术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内容组织上注重系统性,按照武器控制系统硬件技术—软件技术—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的脉络组织课程内容,通过课程体系架构的设计,揭示武器控制系统的客观规律和本质面貌,帮助学员建立正确世界观,形成科学方法体系。

(二)精武精神的自觉呈现

多功能战车设计课题立足于课程教学内容,以模拟武器控制系统在作战过程中的典型应用为目标,瞄准目标探测、识别、指示、跟踪和射击等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应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以多功能车载平台搭载各类传感器并植入AI 算法的形式实现系统设计。课题注重学员基础理论知识与传感器应用、接口开发、信号转换等技术的融合,以及学员系统分析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课题设计中,学员主动融入“姓军为战”的育人情境中,学员利用所学知识打造更准、更稳、更快、更精多功能战车的过程,也是爱军尚武、追求卓越的精武精神的自觉呈现过程。

(三)批判思维的自我养成

多功能战车项目功能设计中,在Proteus 软件内置应用实例的基础上开展数模转换仿真测试。基于Proteus软件的应用实例,引导学员学习电路控制逻辑,掌握信号转换时序,摸清数模转换精度,为多功能战车上数模转换功能的实现提供技术准备。

Proteus 软件在电路仿真设计领域应用广泛,权威性高。基于Proteus 的实例控制代码,可仿真得到如图1 所示的时序图。单次运行中,CE 出现了5 次高电平信号,但分析电路控制逻辑,CE 应该出现6 次高电平信号。由此启发学员不能盲信权威,要以科学为依据,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学员深入剖析问题,利用专业知识查找原因,直到得出正确的结果,如图2 所示。

图1 原始仿真时序图

图2 修正后的仿真时序图

学员通过科学严谨的分析,发现并解决权威软件中的问题,一方面会增强学员建立科学方法体系的自律性,另一方面也是学员批判思维培养成效的有力佐证。

(四)家国情怀的主动唤醒

2020 年,我西部边境冲突中多位英雄壮烈牺牲。2021 年课程教学期间,围绕如何保卫国境安全、保护战士生命免受威胁的问题,基于多功能战车设计课题,学员自主提出了“戍边哨卫——交互式察打一体巡逻战车”研究课题,设计的作品获得2021 年全国大学生物联网竞赛一等奖。参赛过程中,学员围绕国防军队发展亟需开展作品设计,内心的家国情怀和使命责任感被唤醒。作品的成功创作和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对学员家国情怀的肯定,也是思政育人效果最有力的佐证。

(五)创新精神的内生输出

多功能战车硬件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应用软件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系统通用性强,可开发性好。学员基于多功能战车平台,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战车软硬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备更强大的功能。例如,车载平台编队作战以及相互探测、识别、追踪和射击等功能的设计与实现。这些工作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员的兴趣和热情,而这种内生的创作热情将进一步促进学员创新精神的自我养成。

五 结束语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研究生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具体的研究生专业课程进行了思政教育实践探索,包括从系统层面作为切入点的思政教育实践,以及基于主动思政理念的课程思政模式,以期为研究生的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也要认识到,目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在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中,最难解决的仍然是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问题[20]。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具有课程思政的一般特点,但也有其独特性。在研究生群体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必须要充分、准确地挖掘思政要素,结合研究生群体的认知特点、学缘结构以及教学实施策略,准确找到“切入点”和“介入面”,把思政教育工作扎实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世界观本科生研究生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