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研究

2023-08-27陈建军于彦涛韩庆文唐明春

高教学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思政

陈建军,曾 浩,蒋 阳,于彦涛,韩庆文,唐明春,王 品,王 辰

(重庆大学 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竞争新形势,国家发展战略的新目标,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无论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模式,对于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思政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和评价机制依然存在问题,很难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讲授有机结合起来,亟需不断完善创新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1-3]。

一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问题

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专业课程思政+思政课程不是变为“二”,而是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以专业课程为主,思想政治教育为辅,思政德育元素中有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中又有思政德育元素,融合形成共同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模式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职责。这里的教学内容问题包含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知识点与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问题、知识结构与思政教育衔接问题、知识点授课内容与思政教育形式的构架问题,这些都是急切需要解决的教学内容问题。

为适应国家提出的新工科发展目标,当前高等学校的思政课需要改革与创新,改革与创新的方案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方案应包括教学课时安排问题;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的匹配问题;教学方案与思政内容的匹配问题;如何通过教学方案设计,提升教师德育能力问题;如何评价教学方案中的思政教育效果问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宣传工匠精神和爱国精神等正能量问题。这些都是急切需要解决的教学方案问题。

(二)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的意识问题

电子信息类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德、智、体和美等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能够为企事业单位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信息技术创新人才[4]。电子信息类专业主要通过基础知识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但是往往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思想政治和品德的教育。思政教育意识普遍淡薄。与人文学科相比,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与运用,容易忽略课程思政在育人过程中的引领作用[5]。长期以来,各高校在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过分强调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甚至很多高校将工程认证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唯一准则。

一方面,专业课教师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专业知识传授,德育与自己无关,忽视了思政内容和方法的建设。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育才重器,少有考虑育人育德。同时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和晋升也基本局限在教学工作量、论文、专利、项目和获奖等方面,思政相关的量化考核指标也较笼统。这样造成教师对思政工作的意识淡薄,思政教育工作不足。

另一方面,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实用主义心态,关心所学知识能否提升个人能力,能否有助于高薪工作,往往造成自我意识较强,对有关思政的教学不感兴趣,唯分数至上,专业成绩决定一切,思政教育被当作形式主义排挤在专业知识技能之外,德育工作仅仅停留在口头,未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迫于学分或成绩应付了事[6]。这些问题导致了思想教育工作很难开展,效果也不理想。另外,电子信息专业的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教授并不能做到“零过渡”和“无缝对接”,思政教育往往存在“孤岛”困境。诸如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信号系统等专业课学习难度大,逻辑性强,难以穿插思政教育,个别教师在教学过程生搬硬套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往往痕迹非常明显[7]。

因此,课程思政如果仍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面目出现,即沿用简单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固有模式,局限于理论探讨,未能结合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抗,需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将课程思政融入于电子信息的专业课程教学中[8]。

思想观念意识未能及时更新和加强。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教师的思想观念、职业修养和政治素养直接决定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和质量。首先,高校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由思政教师承担,已经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若干思政课程,所以在专业课中容易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味追求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得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脱节[9];其次,专业课程由于其教学内容涉猎学科广泛,使得电子信息类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不能及时有效地提取思政元素,没有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后,电子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很快,专业课教师往往需要不断汲取新的专业知识,课程思政的更新工作在无形中增加了专业教师在心理上和工作量的双重负担[10]。因此,转变高校教师思想观念和提升能力对实施课程思政至关重要。

综上,需要开展面向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将德育培养任务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引导的同频共振。同时构建融入思政元素的多维度开放性课程评价体系和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多元双向考评体系,不断提升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质量。

二 课程思政建设举措

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需要将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职业道德修养、工匠精神和爱国情怀。本文将从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出发,结合电子信息类课程性质及特点,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探索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构建多元双向的思政考评体系。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融合研究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方法

(一)在内容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职业道德修养、工匠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结合知识点的工程案例为融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譬如,在低频电子线路的课程讲解过程中,结合华为和中兴公司的集成电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明白科技发展需要有自主知识产权。芯片工程领域,存在光刻机、光刻胶和惰性气体等多方面的“卡脖子”工艺问题,激发学生从事集成电路行业热情,提升国家在集成电路的科技进程,同时需要不断创新,或许可以采用量子技术或者其他芯片制作工艺,弯道超车,实现芯片技术的迭代更新。同时可以举例5G 通信技术方面,国家已经在基站设置方面和5G 通信的应用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可以实现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环保和相关大容量信息传输,通过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构建新的社会运行模式,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人民生活的质量。

(二)在教学方法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职业规范

在教学方法方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论案例式教学还是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都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职业规范为目标。如射频电路的功分器设计,首先让学生根据集总参数进行原理设计,说明在集总参数条件下,符合功分器的设计要求,然后再采用微带线设计方法,实现分布式的射频功分器设计。再根据目前常用的功分器实物图,让学生们根据实物图进行调参设计,达到设计效果与实际应用一致。仿真完成后,提醒学生在工程安装中,会受到工频信号和金属外壳等影响,需要考虑实际工况,进行产品生产前的工况调试,避免脱离实际的产品设计,满足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在这种目标一致的条件下,学生思考采取哪些方法实现设计效果,而且要求采取的措施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前提下既要功率分配符合设计要求,又要体现设计简约的理念,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增强良好的职业规范。

(三)在教学手段上,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物联网教学平台,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课程思政需要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物联网教学平台,不断优化传统的教学手段,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譬如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辅助“雨课堂”“智慧树”“国家精品课程”“公开课”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等,学生可以提前自学,也可以不断回放没有理解的内容,同时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无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即使放假,教师和学生也可以互动。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到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即课堂的一部分时间由任课教师讲解电子信息课程相关的内容、重点和难点,另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进行学习,教师采用小组讨论式、探究式学习方法,其中小组讨论的主题一般由教师提供。教师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统计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存在的问题,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包括是否有多个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产生疑惑,还是多个学生认为这个知识点比较难以理解等问题,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就掌握了学生对课程教与学情况的评价,从而适时地改进或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师“教”的质量及学生“学”的效果。如电磁场的电磁波传播强度部分,就可以利用学生的手机进行实验,将手机包裹在锡箔里面,就隔绝了信号,说明电磁波是信号的载体。由此引申出屏蔽信号必须完全由金属隔绝?可以用带孔的金属进行隔绝信号吗?让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为什么电磁波波长大于两倍圆孔半径的2.6倍,就被屏蔽在微波炉中?矩形波导管截止波长是长边的2 倍?采用手机或收音机放在微波炉前面,看微波炉工作后对手机或收音机的干扰情况,说明带孔的金属依然可以隔绝信号,这样让学生理解电磁场波导传输是有条件的,如战场上的天线反射器可以做成带孔的抛物面形式。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并让学生以生活实验形式进行体验。这样,给学生较多的机会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工具上,结合智慧化教学工具,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

在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中引入智慧化教学工具,可以使学生了解和体验当今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程度,由此引导学生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发奋学习,立志报效祖国。譬如,信号与系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点进行可视化设计,将繁琐的公式变成可视化的动态图,一方面理解了公式的含义,另一方面理解了公式中的符号代表的意义。配合智慧化教学工具,甚至可以将二维图片拓展为三维动态图,对于多变量的信号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时,让学生们理解工业软件的重要性,目前MATLAB 和ANSYS 等软件依然受美国制约,甚至不允许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内军工较强的高校使用正版软件,不允许这些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使用这些软件,企图从软件方面限制我国军工技术的发展。此时勉励学生一定要高度认识软件工具的重要性,从专业角度开发电子信息相关的工业软件,使国家的软件不再受制于人。总之,国家的工业软件一定要奋起直追,不然可能会出现光刻机一样,受制于人的局面。

(五)以电子信息类课程建设为基础,探索课程思政理念的多元双向考评体系

首先,构建合理科学的对学生思政考核方式。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考核与思政课程不同。考核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思政课程,需要运用思想和理论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电子信息类的课程思政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思政教育。譬如,在电子信息实验过程中,经常是几名同学组队完成某个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对学生的观察和询问,了解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完成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是否具备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否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等。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有意识地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工匠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的教育。这样,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中合理引入思政元素,促进学生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修养的全面发展。教师依托有效工具,全方位多维度全过程评价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从一维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考评,到加入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形成立体的考核新模式,如团队合作意识、工匠精神等,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教学上形式多维的互动,可以及时有效改进教学工作。

其次,实施多元的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渠道和评价方法。通过问卷星和校园网等学校教师评价体系,在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增加德育育人的评价元素,譬如,问卷调查中,评价教师是否增加了对专业课程相关的爱国名人介绍,是否增加了激励学生的教学案例,是否增加了职业道德相关的工程案例。特别在督导对教师评价中,需要增加教师教学效果为导向的专业性评价,教师是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是否建立思政教育相关的图文资源库和影像资源,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专业知识以外的德育教育,而且需要全方位考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专业技能和育人技能,从而实现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的有机统一,摆脱专业技能与德育长期分割脱节的局面。

因此,以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合为目标,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不同形式的思政资源库,探索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以课程的知识点为载体,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爱国、敬业、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融入工匠精神、职业素养,以及自强不息等良好品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育人“三位一体”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为社会培养政治正确、理念先进、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

三 结束语

在电子信息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中,把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融合不是“1+1=2”,而是“1+1=1”的融合模式,成为以专业课程为主,课程思政为辅的融合体,摒弃“灌输式”的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促使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合,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教学中形式多维的课堂互动,灵活运用启发式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引入现实案例,采取沉浸式教学,提升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最后,建立全方位多维度全过程的综合考评体系,从一维的专业知识技能的考评,到加入思想政治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形成立体的考核新模式,促进学生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修养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工科人才。

猜你喜欢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