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证融通研究

2023-08-27钟秋曾莉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2期
关键词:工程造价建筑工程评价

钟秋 曾莉莉

[摘           要]  “1+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技能证书制度的启动,正是带动高校工程造价数字化体系建设的契机。在“1+X”制度基础上对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及方式、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总结分析。同时以国家职业教育、学生就业能力为大局,学校“双高”建设、职称评审制度为背景,激发教师教学动力,形成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培养目标保驾护航。

[关    键   词]  “1+X”技能证书;课证融通;课程设置;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2-0145-04

随着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应用,工程量、价格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工程变更的应对更快捷、方便,工程成本的分析更加精准、高效,真正实现了建设全过程造价管理,让工程造价行业重心从“确定造价”转变成了“控制造价”。正因为如此,各高校工程造价专业都开设了BIM技术类课程,以使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行业岗位要求。然而,多数高校只是单纯地引入BIM课程,并未对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整合,也未与行业的变化有较深入的接轨,造成学生的造价技能比较浅显、片面。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进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于2020年7月24日发布了《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1]。随着行业变化和相关政策的落地,高等教育工程造价数字化体系建设势在必行。而“1+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技能证书制度的启动,正是带动高校工程造价数字化体系建设的契机。

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和落实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要求,教育部等四部门制订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其中,工程造价专业“1+X”技能证书考核内容以工程造价业务流程與管理行为的智能化为基础,以现代职业技能提升为重点,紧跟行业变化,满足建筑产业升级和创新创业需求,将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技术赋能造价领域。2021年11月,本院(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经过申请,获批“1+X”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考点院校,其中“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由本院工程造价教研室负责。经过选拔和培训,2022年4月,组织并实施了第一次考试,全员通过。在此基础上,教研室不断探索课证融通途径,力求学生岗位技能得到全面提升,获得证书数量不断增加。经过不断尝试,在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及方式、教师业务水平、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与证书内容相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1+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开始前课程情况

(一)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任何教育研究都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3]。是划分教学科目,针对课程本身进行的计划和安排,属于对教育项目进行总体性设计的“课程设计”的一部分[4]。经过教研室教师调研、讨论、分析,发现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各课程不连贯

比如,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课程本应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核心课程的前导课程,学生掌握了施工工艺流程,做造价时才能做到从何起笔、胸有沟壑;然而由于其他外在因素,本门课程被安排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核心课程同学期教学,致使学生做不到前后连贯,不能学以致用。再比如,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也安排和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核心课程同学期教学,而核心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是“会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和投标报价”,可这些专业名词含义及流程学生前期并未接触,讲述这些内容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由于与核心课同期进行,致使知识学习连贯,造成学生核心课程学习吃力。

2.存在课程知识重叠现象

经过详细查验、讨论、分析,发现开设在大一第一学期的工程造价概论、建筑工程概论两门课程存在知识重叠现象,建筑工程概论与后续课程也有知识重叠现象;开设在大一第二学期的建筑结构识图与大二第一学期的平法与钢筋算量知识重叠。同时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与后续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施工、建筑材料、房屋建筑构造课程内容重叠。

(二)教学理念及方式情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方式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3]。

长期以来,受学校、教研室等内外环境影响,很多教师为了完成上课工作而上课,不同科目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不尽相同,教师很少沟通、协调,造成各专业课程一片散沙。教学方式各按各的,即使同一科任教师教学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比较保守、刻板,学生反映一般。

(三)教师业务水平情况

教研室长期固定教师有10名,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有些教师习惯年年上同一门课程,有些教师喜欢尝试所有课程,有些教师喜欢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挑战自己。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不仅反映在教师个人水平上,还反映在教师梯队上。

1.教师队伍无梯次、方向规划

教师队伍没有形成老、中、新或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梯次,起不到系统性、交流研讨、好习惯的传承等效果。另外,学生毕业后从事的造价活动从不同建设阶段来说有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投标文件编制、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等,从从事的方向来看,有建筑工程造价活动、安装工程造价活动。这些造价活动不可能由一位教师来完成教学,也不可能经常由不同的教师来完成教学(专业跨度大,术业有专攻)。没有系统的梯次、方向规划,造成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所学内容多但不精。

2.教师个人结合专业的教学生涯欠规划

从教师个人来看,在专业水平、职称晋升方面都有很好的规划。10名教师队伍中,职称方面:副教授3名,讲师3名,助讲4名;专业水平方面:一级造价师3名,一级建造师1名,二级造价师2名,二级建造师2名。但结合专业的教学生涯欠规划,体现在个人教学科目上不连贯、不系统,教学专业方向上未思考、未划分,必然导致教学方式及教学效果欠佳,在教学专业领域的业绩(如教学能力比赛、精品课程申报及建设等)不突出。

(四)教学考核评价情况

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过程的评价[5]。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作业和考试层面上,而课堂教学效果以及课程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很少顾及。

二、启动“1+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后课证融通的改革

“1+X”工程造价数字化应用启动前,教研室即对其应用的课程范畴、实施过程进行了探讨和部署。启动后,根据第一次考试的经验,结合教研室课程现状统筹规划,进行了以下改革。

(一)课程设置

针对课程不连贯、课程内容未与证书考核内容充分结合在一起、课程知识重叠的现象,做了如下安排。

根據培养目标、课程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地安排各课程不同学期教学。内容如文末表1所示。

根据就业岗位要求、“1+X”考核要求,结合各课程情况,理清各课程所要融入的板块知识。

1.岗位要求:为明确、凝练企业岗位需求,教研室深入企业进行岗位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确定本专业重点培养“有素养、会算量、会套价、能编制招标工程量清单和工程造价预算文件以及工程期中支付和竣工结算文件”的工程造价人员。

2.“1+X”考核要求(中级)及所要融入的课程如文末表2所示。

(二)教学理念及方式

以国家职业教育大局、学生就业能力大局、学校“双高”建设、职称评审制度为背景,激发教师教学动力,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在此背景下,探讨、研学、调研新的符合就业岗位要求的、符合学情的、针对不同科目要求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改革。

1.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我院混合模式教学[6]改革与应用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22年起全院所有教师推广采用“雨课堂”授课。

2.教研室各科任教师深入探讨,将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衔接,去掉或弱化与核心课程不相关的知识内容,强化核心课需要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内容。

(1)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重在识图,去掉“立体表面的相贯线”“斜二测投影”知识,弱化“立体表面的截交线”“轴测投影概念”“正等测投影”“组合体三面投影图的画法”“标高投影”的知识,强化“同坡屋面”“组合体投影的识读”“剖面图与断面图”“工程案例图纸识读”。

(2)安装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主要讲述附属于房屋建筑的给排水、电气、网络、建筑智能安装、暖通空调系统、管道燃气、消防系统工程,去掉“工业管道”“静置设备与工艺金属结构”“机械设备”工程。

(3)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与安装工程施工工艺课程,重点讲述施工流程,弱化工序操作内容以及土石方工程的计算。另外,安装工程施工工艺授课内容要与安装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对应。

(4)平法与钢筋算量课程,重在平法识读,弱化钢筋理论算量;建筑材料课程,重在材料的使用功能和性质、类型,弱化材料的制作分析和工艺;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弱化金属结构工程及工程计算手动实操,强化计价过程;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内容与安装工程制图与识图对应。

工程造价控制需强化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弱化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内容等。

3.不同课程类型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主要有: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采取“理论+案例识读+实训”的方法,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采取“情境教学+实训”的方法,建筑CAD、平法与钢筋算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BIM技术应用系列课程主要采取项目教学的方法等。

(三)教师业务水平

针对教师队伍现状,结合岗位要求,特制定“2+1”引领的课程教学团队。“2”指学生未来所从事的造价方向——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1”指学生未来在其他建设阶段所要做的造价活动。每个团队配备具有相应证书及职称结构合理的人员及人数,团队任务除了培养相应方向及阶段造价人才外,还要完善相应教学经验积累及教学立项建设。

(四)教学考核评价

新制定的考核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企业评价三大块,涉及实操评价、知识评价、素质评价、技能评价、增值评价等内容。根据这些内容制订完善的评分标准,既顾及教学成果,也顾及激励机制。

三、课证融通改革成效及结束语

在“1+X”证书制度引领下,经过课证融通相应改革,不仅理顺了课程设置,而且把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技能证书相结合,真正实现了“课岗证”融通;同时教师理念得到彻底改变,教师队伍建设也井然有序、目标清晰;实现了不同课程类型教学方式不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另外,从根本上改善了教学评价内容,为达到学生的培养目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0-07-24)[2023-02-2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30/content_ 5531263.htm.

[2]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5-08)[2023-02-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1905/t2019 0517_382357.html.

[3]贺玉兰.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研究:以E大学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个案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5]钟秋,曾莉莉.以教学能力大赛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2(43):128-131.

[6]崔佳鑫.信息技术与数据库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22.

猜你喜欢

工程造价建筑工程评价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之旅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