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核磁共振仪有多难

2023-08-27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34期
关键词:频谱仪全身磁共振

不久前,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核磁共振仪取得成功,世界首款5.0T(特斯拉)人体全身磁共振仪成为深圳国际高性能医疗器械展会“明星”。它的图像质量一点都不逊色于国际先进的核磁共振仪器生产厂家,这款仪器可以获得人体的全身影像,不仅分辨率更高,还加速了成像速度,甚至可以看到人体组织的动态过程,且组织发生移动照片也不会“糊掉”。这将为我国的亿万患者带来福音。

核磁共振仪我们并不陌生,现在到医院检查和治疗,时常就要用到它。但做核磁共振时,不仅要排队,动不动就是大几百元钱,有时甚至更贵。很多患者和家属常常想不通。这是因为长期以来,我国没有先进核磁共振仪的制造能力,这种设备都得从国外进口。而这种成本费用最后也都转移到患者身上。

核磁共振技术(NMR)的原理并不复杂。简单来说,核磁共振仪就是用一个强大的外部磁场,让人身体里的氢原子先排好队再解散,接收这期间的电磁波信号,就可以给身体内部“画像”,医生据此判断病情。原理是一回事,将其变成治疗仪器则是另外一回事。因为这需要保持在目标区域中的高磁场和高均匀度,分辨率越高的机器,就需要越大的磁场。核磁共振仪需要达到最少1.5T的磁场才方便使用,这相当于地球磁场的5万倍。而更先进的3.0T核磁共振仪,所需要的磁场强度还要大得多,需要超导磁体来解决问题。由于磁体设计的特殊性、工艺的复杂性,需要强大的综合工程技术作为支撑,技术门槛很高,世界多数国家没有足够科研能力涉足。

由于构成核磁共振仪器的部件超导磁体成本高,频谱仪、射频系统、计算机图像重建系统等技术难度高,加之巨头垄断等因素,核磁共振仪的购买价格与维护价格昂贵,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

经过长期努力,虽然我国在1.5T磁共振这个档次基本实现了普及,但是在3.0T及高场强领域,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品牌手中。为了打破西方垄断,中国科学院联手诸多科研单位,带领200多家企业及数万工程师长期耕耘,终于在2015年研发出首台拥有100%知识产权的3.0T核磁共振仪,迈出从“0到1”的关键一步。

(摘自《北京科技報》8.16)

猜你喜欢

频谱仪全身磁共振
石榴全身都是宝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老鳖全身都是宝
周林频谱仪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如何提高频谱仪测量弱小信号的能力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频谱仪的本底噪声对天线噪声温度测量的影响
基于ARM9+FPGA频谱仪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