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后街经济”走向前台

2023-08-27静子

文萃报·周二版 2023年34期
关键词:主街商圈肌理

静子

在广州,北京路主街的“商业轴”、后街的“慢行休闲轴”和陈家祠、西堤等文旅资源,共同构成了商文旅特色型商圈;在上海,南京西路商圈尽展“高端范”,吴江路、愚园路、威海路等后街散播“烟火气”……后街小巷,打开商圈活力新想象。通俗地讲,“后街经济”需利用支路、小巷等打造一批以特色品牌为引领、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特色商业街,它们协同主街共同构成兼具商业硬实力与人文软实力的商圈发展模式。照此理解,如果把主街视作商圈的“大动脉”,那诸多后街则是“毛细血管”,主干交会让城市功能更具品質与活力。

发展“后街经济”,释放消费潜力是一方面,推进城市更新是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后街就以脏乱差的形象出现在城市化进程之中,“配角”特征明显,存在感较低。随着同质化的商圈主街渐趋饱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兴起,亟待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新消费空间出现,“后街经济”正当其需。比如,不少城市致力于将后街打造成为“数字消费场景的策源地、新型消费品牌的孵化地、高品质文化消费的集聚地”。此外,深入城市肌理的后街串联起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是整个城市舒筋活血的根本和关键。发展“后街经济”必然离不开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如此才能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从而助推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

后街是一个城市最丰富的“微表情”,发展“后街经济”就要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城市“微表情”,反映到实践层面即进行“微改造”。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后街改造往往面临着空间小、产权散、分工乱等问题,如何有效提升改造的质量与效率尤其关键。有关部门应在科学规划指导下深入调研后街的总量、规模、业态分布、产权归属等,以便更好地对存量后街的发展进行规划。此外,“微改造”要明确“一街一景一特色”,努力打破“千街一面”“千店一面”,尽可能保留老街的形制、肌理、空间环境,以便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摘自《南方日报》8.16)

猜你喜欢

主街商圈肌理
关于南方大型医院建筑医疗主街的消防问题
——以福建省儿童医院为例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商圈商业的秘密:创新
商圈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