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进步、双重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碳减排

2023-08-26代新玲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双重价值链制造业

代新玲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4)

一、引言

2020 年9 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简称“双碳”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碳排放的主要部门,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亦是“双碳”目标实现的先锋队。据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制造业碳排放在第二产业与中国碳排放总量中分别占2/3 和1/3。可见,制造业仍是中国节能减碳的主阵地和主力军。新时期,加速推进制造业碳减排工作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技术进步是促进节能减排的关键驱动力,被视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手段[1]。为降低碳排放,近年来中国积极探索创新绿色技术与新型清洁技术,寻求低碳技术进步。例如,科研人员通过创新“分子炼油”技术,提高石油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推进电解水制氢、可再生能源储能等技术进步,促使氢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现大规模应用。技术进步使得传统化石能源直接燃烧带来的碳排放有所减少,且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二氧化碳,有效降低了碳排放总量。然而,随着技术创新活动的日渐增多,技术进步在降碳减排方面的“回弹效应”逐渐显现,造成碳排放量居高不下[2]。细言之,技术进步在推动节能减排的同时为经济增长注入内生动力,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要素投入增加,引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并且,技术进步带来的能效优化造成能源价格降低,进一步使企业加大能源要素投入,造成碳排放增多。梳理学术界相关研究发现,在关于技术进步与碳排放的相关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大多围绕前者对整体碳排放影响[3]、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后者的影响[4]等角度展开研究,较少从某一产业视角出发探讨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影响。并且,学术界关于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碳减排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较少。而制造业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碳减排效应受到技术进步影响的程度较其他部门更大,换言之,技术进步的碳减排效应在制造业行业更为明显。在“双碳”目标下,厘清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碳减排的影响效应与作用路径变得尤为重要。

双重价值链嵌入即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国内价值链嵌入[5]。21 世纪以来,中国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但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的频繁抬头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减缓,使得中国开始注重发挥国内市场优势,积极拓展国内价值链,并通过同时嵌入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方式,实现持续稳步发展。而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由低端到高端的提升,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碳生产率,促进碳减排。就国家经济重要支柱制造业而言,早前中国科技实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注重发展中、低端制造业,并凭借“世界工厂”地位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这使得中国主要通过加工组装方式嵌入双重价值链低端位置,能源消耗与碳排放较高。为突破双重价值链低端嵌入困境,近几年,中国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助力制造业碳减排。有学者研究指出,技术进步可以促进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与程度提升[6]。基于此,文章基于双重价值链嵌入这一指标,构建“技术进步—双重价值链嵌入—制造业碳减排”的研究框架,具体分析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碳减排的关系及影响路径,以期为制造业碳减排工作开展提供经验证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碳减排

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生产规模化与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制造业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加,引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而技术进步可以带来新兴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边际生产率与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边际替代效应,促进制造业碳减排。其一,技术进步会强化能源利用效率、中和碳排放,助力制造业碳减排。细言之,技术进步产生的新能源开发、存储等技术,能够推进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存储与利用[7],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需求,从而减少制造业碳排放。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形成的低碳生产与绿色节能等技术,可以拉高碳要素生产率,通过单位碳投入带来的超额产出抵消相应降碳成本[8]。换言之,技术进步可以中和传统能源使用带来的碳排放,由此降低制造业碳排放量。其二,技术进步可以产生边际替代效应,驱动制造业碳减排。技术进步可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改变各类生产要素的投入比,并通过要素间边际替代[9],降低制造业碳要素使用量,减少制造业碳排放量。如制造业企业会在碳要素成本增加时,借助先进技术选择性价比更高要素进行替代,并借由边际替代率变化效应,降低制造业碳排放。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1:技术进步可以有效促进制造业碳减排。

2.双重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碳减排

当制造业发展范围覆盖国内国际时,国内各区域制造业主体既可以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在海外配置资源,也可以通过嵌入国内价值链在国内参与资源配置。此过程中,区域主体同时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参与双重价值链分工的行为,称为双重价值链嵌入[10]。双重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减排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规模效应。价值链嵌入位置的提高意味着制造业采用更高质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参与市场竞争[11]。制造业企业通过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在扩大经济发展规模的同时嵌入价值链高端环节,有利于降低产业发展碳排放。从双重价值链嵌入视角来看,区域制造业主体嵌入国内价值链后,可以凭借完善的国内价值链统筹利用多样化资源,推进制造业规模经济发展,由此增强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规模效应,助力制造业碳减排。二是技术溢出效应。制造业企业通过融入价值链,可产生行业关联、中间品、FDI 等技术溢出效应[12]。上述技术溢出效应能够提升制造业碳生产率,同时抑制碳排放。在双重价值链嵌入方面,区域制造业主体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可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借助技术溢出效应完善国内价值链,降低制造业碳排放。与此同时,制造业主体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高制造业主体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抑制制造业碳排放。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2:双重价值链嵌入可以有效促进制造业碳减排。

3.双重价值链嵌入的中介效应

技术进步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助力制造业碳减排[13],也会影响制造业价值链分工,进而影响双重价值链嵌入。一是技术进步有利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并凭借不断创新升级的技术提升制造业产品生产质量,积极影响制造业产品的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进而驱动制造业主体嵌入双重价值链更高、更深环节。二是技术进步可以产生“加成率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促进贸易增加值率提升[14],进而带动双重价值链嵌入高端化位置与更深层次。可见,技术进步会促进双重价值链位置与程度提升。而双重价值链嵌入又具有规模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能够推动制造业优化发展模式、提升碳生产效率、加速绿色创新发展,进而加速制造业碳减排。据此可以推测,技术进步可以通过提升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和程度,降低制造业碳排放量,助力制造业碳减排。综合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3:双重价值链嵌入在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碳减排之间发挥中介效应。

三、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基于数据可得性、可靠性与有效性原则,选取2010—2020年为样本年份。数据来源主要分为:第一,制造业碳排放相关数据使用中国30 个省份16 个制造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数据来自CEADs 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由于中国碳核算数据库CEADs 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19 年,采用2010—2019 年制造业碳排放相关数据的平均增长率,估算补充2020 年的制造业碳排放数据。第二,双重价值链嵌入原始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数据库、WIOD 数据库、《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制造业各细分行业数据库的数据匹配。其中,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海关数据库、WIOD 数据库,国内价值链嵌入度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制造业各细分行业数据库。由于《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并非连续年份编制,仅涉及2010 年、2012 年、2014 年、2016 年和2018 年的数据,利用插值法对2011—2020年间断年份的数据进行补充。第三,技术进步及控制变量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以及各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最终,文章采用2010—2020 年中国的30 个省份(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 16 个制造业,共计5280 个观测值作为样本,对技术进步、双重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碳减排关系进行实证估计与检验。

2.变量选取与定义

制造业碳排放(MCE)。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规则,采用化石燃料折算后的碳排放量表示制造业碳排放。具体制造业碳排放测算公式为:

其中,j 为行业,m 为化石燃料种类。Qjm、Ojm分别为j 行业第m 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与氧化因子,NCVjm和CCjm分别为j 行业第m 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值和碳含量。

技术进步(TFP)。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算技术进步情况(TFPpst),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nf(Xpst,t)是确定性前沿产出;下标p 表示地区、s 表示行业部门、t 表示年份(t=1,…,T),α 为待估参数;epst为随机误差项,可用于识别不可控影响因素;Xpst为投入向量,即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中间投入;TEpst为p 地区s 行业部门在t年的生产效率。

双重价值链嵌入(DP)。用双重价值链整体嵌入度(DP)衡量双重价值链嵌入情况。在此借鉴马丹等(2021)[15]的研究,将双重价值链嵌入分为整体嵌入度(DPpt)、上游嵌入度(uppt)和下游嵌入度(downpt)。具体而言,首先测度制造业企业同时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程度,随后将企业层面的双重价值链嵌入度测算归并到其所属区域进行分别测算,最后将上游嵌入度和下游嵌入度加权平均,得到双重价值链整体嵌入度(DPpt)。具体测算时参考苏丹妮等(2020)[16]的研究方法,计算公式分别为:

其中,upsitk和downpsitk分别表示p 地区s 行业部门i 制造企业在第t 年贸易方式k(k=P,O,M)的上游嵌入度和下游嵌入度。其中,地区双重价值链上游嵌入度(uppt)用行业总体贸易比重获得。IEXPpsitk表示实际中间产品出口额,分别表示行业部门s向其他地区和经济体提供中间产品带来的增加值与总出口额之比,θpst表示第t 年p 地区s 行业部门参与双重价值链所获得增加值与区域出口中间产品带来的增加值之比。k 表示贸易方式,P、O、M 分别表示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与混合贸易。Ypsit表示工业总产值,EXPpsitk表示企业实际总出口额,IIMPpsitk是企业实际中间产品进口额,Dpsitk表示资本折旧累积额。分别为占总出口的比重,×τpst反映了在生产出口产品时实际使用的区域外中间产品数量。

控制变量。为避免遗漏解释变量造成的研究结果偏差,结合相关研究[17,18],选取如下控制变量:能源消费结构(Energy),采用各省份煤炭消耗量与传统化石能源消耗总量之比表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Factor),采用《中国市场化指数报告》中各省份的要素市场发育指数代表;城镇化水平(Urban),采用各省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衡量;创新研发水平(R&D),采用研发经费支出占该地区GDP 的比重表示;外资化程度(Foreign),采用规模以上外资企业制造业产值比重衡量;环境规制强度(Environment),采用标准化后的污染治理成本与污染排放量之比进行计算。

3.模型构建

综合上述影响机制分析,为验证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将基准面板回归模型设定为:

其中,TFP 为核心解释变量技术进步,MCE 为被解释变量制造业碳排放量,p 代表省份,t 代表年份,X 为控制变量集合。

为验证双重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建立如下面板回归模型:

进一步,为研究双重价值链嵌入在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碳减排之间的中介效应,基于回归模型建立模型(10)和(11):

具言之,中介效应的检验步骤为:第一步,分析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作用。第二步,分析技术进步对双重价值链嵌入的影响作用。第三步,在前两次检验基础上加入中介变量双重价值链嵌入,重新对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碳排放的关系进行检验。若自变量技术进步与中介变量双重价值链嵌入同时显著,表示双重价值链嵌入是部分中介;若仅有中介变量双重价值链嵌入显著,说明双重价值链嵌入为完全中介。

四、实证与结果分析

1.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可以看出,除城镇化水平、要素市场发育程度的标准差外,其余变量的标准差均符合正常标准。这说明变量数据选取较为可靠,可进行后续回归检验。具体来看,制造业碳排放的最大值显示为12.121,最小值为1.534,这表示各省份制造业碳排放量差距较大。另外,技术进步的均值为2.232,证明大部分省份均较为重视技术进步。双重价值链嵌入的平均值为0.259,标准差为0.137,说明各省份制造业的双重价值链嵌入程度并不相同,同步推进双重价值链嵌入的省份仍然较少。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2.相关性分析

在描述性统计分析基础上,对各变量进行Pearson 相关性检验。由表2 结果可知,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碳排放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为-0.235,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在未考虑控制变量影响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技术进步会降低制造业碳排放量,促进制造业碳减排,初步验证了假设H1。双重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碳排放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为-0.187,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双重价值链嵌入整体程度提升可以降低制造业碳排放,促进制造业碳减排,此结果初步验证了假设H2。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之间相关系数为0.204,且在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具有较强正相关关系,这为后续中介效应检验提供了前提基础。另外,就控制变量而言,能源消费结构、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创新研发水平、外资化程度、环境规制强度与制造业碳排放均呈显著负向影响,只有城镇化水平与制造业碳排放呈显著正向影响。这说明在能源消费结构合理、要素市场发育程度良好、创新研发能力较强、外资化程度较好、环境规制强度合理的情形下,地区比较容易减少碳排放,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碳减排;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会加剧制造业碳排放,抑制制造业碳减排。但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性检验仅从单个要素角度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无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仍需要进一步对技术进步、双重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碳排放的关系进行回归检验。

表2 相关系数检验

3.回归分析

(1) 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碳减排的影响检验

为确保研究结果准确性与严谨性,先进行模型检验,以明确回归分析所需选用的具体模型类型。检验结果表明,基准模型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的Hausman 检验以及F 检验,故相较于随机效应模型与混合效应模型,文章更适合选取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在具体回归分析时,采用时间、地区和行业三重固定效应模型,对变量关系进行估计。

根据表3 列(1)结果可知,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碳排放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回归系数为-3.179,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技术进步可以显著降低制造业碳排放,促进制造业碳减排。可能的原因在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与制造强国战略支持下,中国制造业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这种技术进步具有“清洁性”“节能性”,呈现“低能耗、低排放”特征,在增加制造业产量的同时,降低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了制造业碳减排。由此,假设H1 得到验证。在控制变量方面,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外资化程度、创新研发水平、环境规制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为负,且均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表明,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愈加合理、外资化程度越大、创新研发水平越高、环境规制强度越高、能源消费结构越优,越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碳减排。相较而言,城镇化水平的影响为正,且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城镇化水平提高会增加制造业碳排放,不利于制造业碳减排。

表3 技术进步、双重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碳排放的回归结果

(2) 双重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减排的影响检验

根据表3 列(2)结果可知,双重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排放影响的回归系数为-1.759,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双重价值链嵌入程度提升可以降低制造业碳排放,促进制造业碳减排。换言之,双重价值链嵌入是制造业碳减排的关键要素。细究其因,双重价值链嵌入使得各省份可以通过全球价值链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通过国内价值链后发优势不断累积高级生产要素,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降低制造业碳排放。并且,双重价值链嵌入也可督促制造业企业进行高水平技术创新活动,提高整体创新效率,促进碳减排。由此,假设H2 得证。

(3) 双重价值链嵌入的中介效应检验

在分析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分别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基础上,考虑到技术进步会影响双重价值链嵌入,文章进一步运用式(10)、式(11),检验双重价值链嵌入的中介作用,即双重价值链嵌入是否在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关系中发挥中介效应。表4 中列(3)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双重价值链嵌入影响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技术进步会促进双重价值链整体嵌入度提升。表4 中列(4)结果显示,双重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排放的负向效应显著,且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效果有所下降,说明双重价值链嵌入在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碳排放之间存在显著部分中介效应,假设H3 得证。可见,技术进步能推进双重价值链整体嵌入度提高,为制造业碳排放降低提供良好条件,进而助力制造业碳减排。

表4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4.稳健性检验

为检验前文研究假设是否可靠,进一步对变量关系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一,更换被解释变量。碳排放强度是评估经济增长与环境效应的综合指标,将被解释变量制造业碳排放替换为制造业碳排放强度(CEI),以单位工业销售产值的碳排放来表示(吨/万元),随后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其二,更换模型设定。参考吕越、马明会(2021)[19]的研究,用双限制Tobit 模型重新进行回归分析。其三,进行分位数回归。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别设定0.25、0.50 和0.75 分位点,研究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对不同省份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仍显著抑制造业碳排放,促进制造业碳减排(限于篇幅,结果未列示)。综上,基准回归模型结果较为稳健。

五、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检验

1.基于不同地区的异质性分析

文章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的划分依据,将30 个省份划分为内陆地区(Coastal=0)和沿海地区(Coastal=1),分别进行回归,用以检验上述作用是否在不同地区存在异质性。表5 检验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均对内陆地区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更显著,对沿海地区制造业碳排放的影响较小。可能原因在于,沿海地区制造业技术进步快,通过新技术、新模式嵌入双重价值链上游位置,提高附加值并降低能耗,因此碳排放相对较少。并且,沿海地区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逐渐将高能耗制造业内迁,这使得沿海地区制造业碳排放大幅减少。因此,近几年沿海地区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减排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相较于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主要通过提供原材料、生产零部件与加工组装来嵌入双重价值链下游位置,制造业产品附加值较低,碳排放较大。同时,从沿海地区迁入的制造业企业日益增多,也使得内陆地区制造业碳排放量增大。因而,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对内陆地区制造业碳减排的作用更为明显。

表5 地区与行业异质性检验结果

2.基于不同行业的异质性分析

根据《高技术产业(制造业) 分类(2017)》,结合谢会强等(2018)[20]的分类方法,将16 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分为传统制造业与高技术制造业。从表5 结果可以看出,相较于传统制造业行业,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均对高技术制造业碳排放具有显著影响。原因可能在于,高技术制造业具有高产出、技术因素较多等特点,且是目前主流发展领域,受到政府广泛关注。所以,相较于传统制造业,政府会更倾向于将地方财政资金投入高技术制造业。而政府扶持的侧重对于高技术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提高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加速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提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会显著抑制高技术制造业碳排放。换言之,技术进步与双重价值链嵌入对高技术制造业碳减排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提高主要通过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实现,较难通过传统制造业发展实现,所以双重价值链嵌入对高技术制造业碳减排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

文章选取2010—2020 年中国30 个省份16 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检验技术进步、双重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碳减排的关系,得到如下结论:技术进步可以调动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制造业碳排放,推动制造业碳减排;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越高,制造业碳减排总量也越大;双重价值链嵌入在技术进步对制造业碳减排的影响中起显著部分中介作用;技术进步、双重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减排的影响均存在区域和行业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在内陆地区和高技术制造业行业的影响更显著。

2.建议

第一,多头协作,着力推动制造业节能减碳技术创新突破。制造企业必须以扎实推进“双碳”工作为牵引,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突破,促进传统制造业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持续壮大绿色低碳制造业发展,以此降低制造业碳排放。制造业应顺应时代减碳化、清洁化、高效化发展趋势,聚焦能源清洁、高端制造等领域,全力推进重大关键低碳技术创新,着力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前沿颠覆技术等技术难题。此过程中,国家应着眼于制造业长期发展战略,整合政府、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社会企业等多方资源,积极研发二氧化碳捕获、封存和再利用技术,实现制造业碳排放转化。同时,国家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用好国家科技力量,搭建节能减碳技术推广平台,在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推动节能减碳技术与产品落地应用,从根本上降低制造业碳排放量。

第二,跨区统筹,协同提升制造业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其一,应积极打破区域间贸易壁垒,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双重价值链嵌入对制造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打破“地区保护”贸易壁垒,推进多样化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共享双重价值链参与红利,从而推动制造业低碳集约化发展,降低制造业碳排放。其二,应积极推进沿海和内陆地区联动发展,提升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政府部门应在符合环境标准情况下,鼓励沿海地区制造业适度向中部、西部梯度转移,优化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促进沿海地区高端制造业发挥带动效应,推进内陆地区制造业向高端化方向迈进。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落实西部帮扶计划,引导沿海地区资本流入内陆地区,加强各省份之间的交流学习。此过程中,内陆地区省份应结合本地制造业发展实际情况,吸取沿海地区制造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推进双重价值链嵌入位置向高端迈进,进而助力制造业碳减排。

第三,因业制宜,分层引导不同制造业行业节能减碳。政府部门应立足国际竞争格局变化实际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科学、辩证地评估不同制造业发展现状,据此制定差异化节能减碳引导政策。同时,政府部门应结合制造业各行业地位作用和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考虑能源结构、碳排放基数、市场竞争力等因素,分行业、分领域稳妥有序开展制造业节能减排工作。具体而言,传统制造业企业需积极推进氢能替代化石能源,加速“矿山—冶炼—加工”一体化发展,提高电炉钢占比,以此降低能耗和损耗;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研发,加速高技术制造业嵌入双重价值链更高位置,促进制造业碳减排。除此以外,政府应统筹考虑制造业节能减碳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协同采用技术改造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产品创新等多种方式,促进制造业不同行业碳减排。

猜你喜欢

双重价值链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行政法上的双重尊重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双重打击”致恐龙灭绝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