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体育运动风险事故影响因素研究

2023-08-26龚风华陈志良吴春林丁磊马爱民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2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运动初中生

龚风华 陈志良 吴春林 丁磊 马爱民*

(1.南通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19;2.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江苏南通 226010;3.常州市实验小学 江苏常州 213016;4.宜兴市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宜兴 214206)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以及校外体育培训的机会也逐渐增多。科学而安全地参加体育运动可以缓解初中生学业压力疲劳,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1],但体育运动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使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初中生通常情况下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与安排下进行体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如果学生对体育器材使用不合理、运动前未能进行充分热身、运动中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甚至运动场地不符合标准以及突发情况都会增加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率[2]。而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和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些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容易导致初中生在体育活动中更加难以组织和管理,使得体育运动的危险性升高。一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组织处理不当,加之学生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极有可能造成运动伤害事故。这样不仅造成了学生身体受伤,还耽误正常学习生活,可能当学生恢复运动能力后还会出现畏惧心理。因此,探讨初中生体育运动风险影响因素,对于初中生运动安全意识的树立和安全运动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南通市启秀中学、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这3所学校的每个年级中随机选取1个班级的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75%。其中,男生164 人,占54.67%;女生136人,占45.33%。初一96人,占32%;初二105 人,占35%;初三99 人,占33%。学生年龄范围在12~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3.56±0.67)岁。

1.2 问卷调查法

在对体育运动风险理论及已有研究成果梳理的基础上[3-5],以初中生体育运动风险事故认知评价为主旨,编制了《初中生体育运动风险事故问卷》。该问卷共8 个条目,主要从体育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运动认知、运动经验、身体素质、场地设施、运动项目、运动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调查。

1.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通过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对初中生体育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检验水准以P<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体育运动风险事故原因

风险认知是个体对外界环境中各种潜在风险的感受和认识,在风险认知过程中强调的是主观判断和感受获得的经验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对初中生体育运动风险影响因素的调查(单选)结果显示:初中生个体体质差异影响因素排名最高,占比达19%;其余依次为运动认识差异、运动经验差异、运动风险态度差异,分别占17%、15%和14%。此外,体育运动风险因素还有场地设施条件、运动项目特征、安全教育和宣传等。可见,体育运动风险影响因素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不仅受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可将影响因素划分为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因素两类。其中,内源性因素包括初中生个体差异、运动认知差异、运动经验差异等;外源性因素包括天气、运动场地、运动设施、运动安全教育宣传等因素。

2.2 内源性因素

2.2.1 学生个体因素

先天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称作运动天赋,研究表明,遗传对个体自身的运动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6]。而身体素质条件不但会影响初中生的运动兴趣以及对运动项目的选择,还决定了初中生的运动基础和运动适应能力,因而也对初中生体育运动风险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调查(单选)结果显示(见表1):有74%的初中生有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表明在学业压力之下仍有不少初中生依然热爱体育运动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运动技能;初中生在体育运动中发生过运动风险事故的比例达到66%,说明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比例较高。

此外,根据体育运动中发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原因调查结果发现,认为运动行为不当的学生占32%,认为运气不佳所致的学生占26%,认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学生占24%,认为运动项目所致的学生占13%。可见,超过半数的初中生认为个体因素(运动行为和自我保护意识)是运动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但依然一部分初中生对运动风险事故发生的原因存在认识浅薄及侥幸心理。因此,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在体育教学中规范组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2.2 运动认知因素

研究表明,在体育运动中若能对不同情境下体育运动的特点有一定的认知了解,对于个体后续出现的运动风险规避会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7]。对初中生体育运动认知评价的调查(多选)结果显示:有75%的初中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起到缓解疲劳和强身健体的作用;有53%的初中生认为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运动技术;有37%的初中生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培养意志力;有19%的初中生在体育运动后出现疲惫不适的状态;有14%的初中生由于身体原因不想参加运动。可见,初中生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与评价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绝大多数初中生对体育运动持正面的认知评价,但仍有少部分初中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评价存在负面看法,原因可能是这一部分初中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激烈的身体活动或身体对抗产生的呼吸急促和肌肉酸痛现象使其身体出现了不适症状,甚至有些胆小的学生因为害怕对抗或受伤而消极应付,进而导致其对体育运动丧失兴趣。

当前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初中生在校期间可以参加的体育活动逐渐增多,各种形式和途径的体育学习促进了初中生对运动常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例如,在运动前如何充分进行热身活动;在不同运动项目中需要注意哪些特殊情况;在运动风险事故发生后如何正确合理处置能有效减轻体育运动突发情况带来的危害。而初中生对运动常识和运动技能的学习,主要体现在其参与运动项目的规则、基本技术动作、练习方法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认知。而一旦初中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未能形成体育运动风险防范意识而盲目地采取不合时宜的运动方式,会大大增加其运动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大力提升初中生体育运动风险认知水平,加强运动常识教育。

2.2.3 运动经验因素

运动经验主要来源于个体的运动实践或运动学习经历积累。运动前的热身活动是安全开展体育运动的基础,而运动频率则是运动习惯的重要表现,也是运动经验积累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比较运动经验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结果发现:是否进行热身活动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χ2=29.823,P<0.001),采取热身活动的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没有进行热身活动的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发生率;同时不同运动频率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达到显著性水平(χ2=6.382,P<0.05),运动频率在每周3次以上的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发生率要显著低于每周3 次的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发生率(见表2)。

表2 运动经验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

可见,有无准备以及运动频率是影响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这与以往研究得出充足的体育运动经验能够降低运动风险的结果基本一致。一是热身活动能够提升肌肉温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应机能,减少身体不适及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8];二是经常进行体育运动能使个体运动技能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还能积攒运动经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可以减少个体在做技术动作时发生的失误,从而避免因动作错误或失败而造成的运动风险事故[9],同时还能促进初中生进一步感受运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因此,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有效贯彻“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初中生每天锻炼1小时,同时还需科学合理安排体育活动。

2.2.4 运动风险态度因素

态度是个体对某些事物在认识上的评价和情感上的感受,而不同个性的初中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体育运动或运动技能练习时,有些初中生由于胆大或因处于青春叛逆期而喜欢尝试风险较大的技术动作,以寻求刺激;有些初中生则由于胆小畏惧而害怕体育运动,害怕增加运动风险事故的可能性;还有一部分初中生只会参与自己喜欢的运动,进行体育运动时不会考虑不同的运动项目风险的大小。

通过比较运动态度对初中生体育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运动风险态度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具有非常显著性水平(χ2=9.955,P<0.01)。其中,喜欢风险较大运动和较小运动的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喜欢风险适中运动的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发生率(见表3)。可见,过高或过低的运动风险态度都容易导致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一般而言,持有冒险性运动态度的初中生自身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在尝试高难度动作或由于过度自信导致运动风险考虑不周时,都比较容易导致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而持有保守型运动态度的初中生多数为自信心不强或运动基础偏弱者,主观上害怕剧烈运动而出现逃避心理,造成身体素质下降和运动技能较差,进而由于运动不足引起运动风险事故频繁发生。因此,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对于运动能力较强和较弱的两部分初中生要实施分层教学,培养初中生的运动自信心和正确的运动态度。

表3 运动风险态度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

2.3 外源性因素

2.3.1 运动场地设施因素

初中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运动场地及设施器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是学校体育工作者需要充分关注的重点。研究表明,运动场地的条件、运动设施的好坏均与使用者的运动风险有着密切关系[10]。若场地存在安全隐患,便会给初中生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影响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声誉。通过比较运动场地设施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结果发现:学校运动场地设施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达到极为显著性水平(χ2=21.815,P<0.001)。其中,学校运动场地设施较差和一般的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学校运动场地设施完善的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发生率(见表4)。可见,学校运动场地设施对于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学校是初中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但由于学校场地较大且多处于露天状态,风吹日晒雨淋以及场地设施器材的高利用率容易加速场地器材的老化。一旦体育教师发现不及时或场地设施检修维护不到位,极易造成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在提高学校运动场地及设施器材建设水平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检修维护等后勤工作,体育教育工作者则需要在课前及时检查授课场地和使用器材的安全性,并时常关注常见的场地设施及器材问题。例如,塑胶跑道起鼓、球类变形、操垫填充物缺损、杠杆固定不稳、铁制器械边缘锋利或锈蚀等,避免因场地设施器材的原因给初中生造成运动风险事故。

表4 学校运动场地设施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

2.3.2 运动项目特征因素

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自身的项目技术特点,而运动项目特征因素便是从运动项目本身的技术特点出发,总结和归纳不同运动项目可能给运动者造成的较为常见的运动风险。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将专项运动技能设置为球类、田径类、体操类、水上或冰雪类、中华传统类、新兴体育类六大模块。目前大部分中学受体育中考的影响给初中生安排的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为球类、田径类和体操类。通过比较不同运动项目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发现,运动项目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达到非常显著水平(χ2=10.855,P<0.01)。其中,球类项目的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发生率要明显高于田径类和体操类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率(见表5)。可见,运动项目特征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具有显著影响。球类项目是当前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设置最多以及学生喜爱热度很高的运动,如篮球、足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常见项目,部分球类项目需要参与者进行直接的身体对抗,强度大、对抗激烈可能是造成球类项目引发运动风险事故较高的主要原因[11]。因此,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球类项目授课教师在进行项目技术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将项目技术特点、竞赛规则等内容穿插讲解告知初中生,要求学生正确掌握项目技术,并在竞赛中遵守竞赛规则,避免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

表5 运动项目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

2.3.3 运动安全教育因素

体育运动安全是指参加体育运动的人遵循运动规律,增强安全意识,不因疏忽大意而发生事故。体育运动安全教育则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向学生宣传和讲解体育运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运动事故发生的原因、处置方法等。运动安全教育实施频率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627,P<0.01)。其中,经常接受运动安全教育的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较少实施运动安全教育的事故发生率(见表6)。

表6 运动安全教育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的影响

可见,运动安全教育对初中生运动风险事故发生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运动风险事故的案例向初中生宣讲体育运动安全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基本体育运动安全常识和安全防范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运动习惯。

3 结语

“双减”政策推进而产生的潜在时间使初中生体育课程逐步实现了“教会、勤练、常赛”,但随之而来的是初中生体育运动风险事故日益增多。体育运动风险事故的发生,既有初中生运动认知、运动经验、运动风险态度的内源性因素,也有运动场地设施、运动项目特征、运动安全教育等外源性因素。因此,初中生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要端正运动态度,提高运动安全意识,在运动中学会自我保护;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定期检查场地设施情况,结合运动项目特征对初中生开展运动安全教育,降低学生运动风险事故发生率,确保学生体育运动安全。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运动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呆呆和朵朵(13)
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