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OSU球训练对高校学生身体平衡能力和太极拳技能水平的影响研究

2023-08-26蔡舒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2期
关键词:实验班太极拳身体

蔡舒

(三江学院 江苏南京 210012)

在开展高校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重视太极拳动作的学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练习的关注度明显不够,无论是在练习方法上,还是在练习内容上,均存在过于单一、滞后等问题,具体到身体平衡能力亦是如此[1]。而身体平衡能力作为影响学生太极拳运动表现的重要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发展,必然不利于高校太极拳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丰富高校太极拳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拓宽高校太极拳身体素质练习的方法思路,该文将BOSU球训练引入高校太极拳“八法五步”教学中,并借助教学实验检验其对学生身体平衡能力和太极拳技能水平的影响。

1 实验设计

1.1 实验对象

此次实验在太极拳教学班中随机抽取了2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中抽取的2个太极拳教学班分别有学生38 人、36 人,两班合计共有学生74 人。但实验期间有2名学生因为课堂教学出勤率低于80%,被从有效实验对象中剔除。因此,最终实验对象为2 个太极拳教学班的72名学生。

1.2 实验时间

实验时间为一个学期。

1.3 测评方法

1.3.1 身体平衡能力测评方法

实验期间为了客观衡量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结合太极拳的特点,选择了鹤立支撑测试、Mann测试(强化Romberg测试)、闭目原地踏步测试以及行走测试作为学生身体平衡能力测评指标[2],其中前两项用来评价学生的静态平衡能力;后两项测试则用来评价学生的动态平衡能力。测评方法具体如下。

(1)鹤立支撑测试

鹤立支撑测试是测评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测试时,学生用惯用腿支撑地面,另一只脚抬起并放置于惯用腿的膝关节内侧,同时双手叉腰,挺直上身,做好测试准备。听到教师“测试开始”的口令后,支撑地面的惯用腿提踵(踮起脚尖),仅用前脚掌支撑地面,脚后跟不可着地。记录学生在上述姿势下保持身体平衡的时间。每名学生有3次测试机会,取3次测试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试成绩。

(2)Mann测试(强化Romberg测试)

Mann 测试是Romberg 测试的升级版,所以通常又被称为强化Romberg 测试,也是衡量学生静态平衡能力的指标。测试时,受测学生闭上双眼,两脚分开,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后面一只脚的脚趾与前面一只脚的脚后跟连在一起,双手手指互相交叉扣在一起,并向前平伸,记录学生身体保持平衡的时间,当受测者身体出现了左右摇晃或向一侧倾倒时,停止计时。每名学生有3次测试机会,取3次测试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试成绩。

(3)闭目原地踏步测试

闭目原地踏步测试(closed cycles test,CCT)是评价学生动态平衡能力的指标。测试开始之前,教师在操场上用滑石粉画一个直径40cm的圆,让受测学生站在圆心位置,闭上双眼做好测试准备。教师发出“测试开始”的口令后,受测学生保持闭目的状态,以每分钟120步左右的频率开始原地踏步。学生开始踏步的同时,教师开始计时,当受测学生踩到了圆圈的线或跨出了圆圈的线时,停止计时,时间越长说明学生的动态平衡能力越好。每名学生有3次测试机会,取3次测试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试成绩。

(4)行走测试

行走测试,又被称为步行试验或星形足迹行走测试,是衡量学生动态平衡能力的指标。测试时,受测学生闭上双眼,自然站立做好测试准备。在听到“测试开始”的口令后,保持闭目的状态,从起点开始向前走5步,再向后退5 步。按照这样的规律,反复前进后退5次。完成了5 次前进后退后,测量起点与终点之间的偏差角度,偏差角度越大说明受测学生的动态平衡能力越差。每名学生有3次测试机会,取3次测试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试成绩。

1.3.2 太极拳技能水平测评方法

学生太极拳技能水平主要从动作的规范性、连贯性、协调性3个方面进行评价[3],评价标准见表1,各维度评分的满分均为10分。

表1 太极拳技能水平评分标准

1.4 实验流程

1.4.1 实验分组

将参与实验的2个太极拳教学班随机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剔除无效实验对象后,分组的结果为实验班37人,控制班35人。

1.4.2 前测摸底

实验开始前一周,利用周末的时间,对两班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进行了测评,测评指标即为鹤立支撑测试、Mann测试(强化Romberg测试)、闭目原地踏步测试以及行走测试等4 项,以了解并对比两班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基础。除此之外,在此阶段还对两班学生的太极拳技能水平进行了摸底。本学期太极拳教学内容为“八法五步”,在教学开始之前,虽然有学生接触过太极拳,但所接触的也多为24 式简化太极拳,且多以简单了解为主,并没有学生对太极拳,尤其是太极拳中的“八法五步”进行过系统学习。因此,本学期的教学实验开始之前,两班学生太极拳“八法五步”均可以视为零基础。

1.4.3 实施干预

两班正式开展太极拳“八法五步”教学,每次教学的时间为90 min,两班的教学安排具体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两班除了素质练习部分的力量训练安排有所不同之外(实验班开展15 minBOSU 球训练,控制班开展15 min常规抗阻力量训练),其他各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和内容安排完全相同,两班的教学课时数、教学场地器材等也完全相同,且均由笔者执教,教学师资同样不存在差别。

1.4.4 实验后测

结束了一个学期的太极拳教学后,利用鹤立支撑测试、Mann测试(强化Romberg测试)、闭目原地踏步测试以及行走测试再次对两班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进行测评,同时还基于制定的太极拳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对两班学生的太极拳技术水平进行测评。

1.5 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对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测评数据和太极拳技能水平评价数据进行对比与检验。

2 实验结果

2.1 学生身体平衡能力测试数据的统计与对比

2.1.1 实验前学生身体平衡能力测试数据的统计与对比

表3 是实验开始前一周,利用选定的鹤立支撑测试、Mann测试(强化Romberg测试)、闭目原地踏步测试以及行走测试四项身体平衡能力测评指标,对学生进行测评得到的数据以及基于数据进行对比检验的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前学生身体平衡能力测试数据的统计与对比结果

(1)两班学生的鹤立支撑测试均值相差无几,且独立t检验的结果显示,两班的鹤立支撑测评数据之间无显著差异(P=0.614>0.05);两班学生的Mann测试数据均值之间的差距也非常小,且独立t检验的结果也显示,两班的Mann 测试数据之间无显著差异(P=0.793>0.05)。说明,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静态身体平衡能力基础相当,不存在明显差别。(2)两班学生的闭目原地踏步测试均值相差无几,且独立t检验的结果显示,两班的闭目原地踏步测试数据之间无显著差异(P=0.890>0.05);两班学生的行走测试数据均值之间的差距同样也非常小,且独立t检验的结果也显示,两班的行走测试数据之间同样不存在显著差异(P=0.701>0.05)。说明,实验班和控制班学生的动态身体平衡能力基础相当,不存在明显差别。综合可知,实验前两班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基础相同。

2.1.2 实验后学生身体平衡能力测试数据的统计与对比

实验后,再次利用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指标(鹤立支撑测试、Mann测试)和动态平衡能力测试指标(闭目原地踏步测试、行走测试)对两班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进行了测评,测评数据以及测评数据的对比结果见表4。

表4 实验后学生身体平衡能力测试数据的统计与对比结果

(1)实验后两班学生的鹤立支撑测试、Mann 测试(强化Romberg 测试)、闭目原地踏步测试以及行走测试的测试成绩均值,相比实验前测得的值,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这说明两班的教学方案均对学生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有帮助。

(2)实验后实验班学生鹤立支撑测试和Mann测试的均值,都要高于控制班,其中鹤立支撑测试均值比控制班高出了4.97s,两班之间有了显著差异(P=0.034<0.05);Mann测试均值比控制班高出了5.77s,且两班之间也有了显著差异(P=0.030<0.05)。说明,实验班学生的静态身体平衡能力显著高于控制班,实验期间的静态身体平衡能力得到了更好发展。

(3)实验后实验班学生闭目原地踏步测试和行走测试的均值,也都优于控制班,其中闭目原地踏步测试均值比控制班高了1.07s,两班之间有了显著差异(P=0.027<0.05);行走测试的偏差均值比控制班小了1.84°,且两班之间也有了显著差异(P=0.043<0.05)。说明,实验班学生的动态身体平衡能力也显著高于控制班,实验期间的静态身体平衡能力得到了更好发展。

综上可知,经过一个学期的太极拳教学,两班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在仅有力量训练方案不同的情况下,两班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却出现了显著差异,实验班显著优于控制班。说明实验班开展的BOSU 球训练在促进学生身体平衡能力发展方面的效果要优于控制班开展的常规抗阻力量训练。

2.2 学生太极拳技能水平评价数据的统计与对比

通过实验前的了解可知,在本学期的太极拳课程教学开始之前,两班学生都没有系统学习过“八法五步”,均是零基础开始的学习。因此,不存在运动基础不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经过一个学期的太极拳教学实验后,利用制定的太极拳技能评价标准,对两班学生进行了评价,对应的技能评价数据及数据对比结果见表5。实验后,两班学生太极拳“八法五步”动作规范性、连贯性以及协调性得分均值都高出了及格线6分。说明,两班的教学都是有效的。但两相比较之后可以看出,同样是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班学生太极拳“八法五步”的动作规范性、连贯性和协调性得分都要高于控制班,分别比控制班高出了0.9分、0.79分和0.81分,且在独立t检验中,均与控制班的得分出现了显著差异(P<0.05)。说明开展了BOSU球训练的实验班学生的太极拳动作质量更高、运动表现更好,BOSU 球训练相较于常规的抗阻力量训练而言,对学生太极拳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更有帮助。

表5 实验后学生太极拳技能水平评价数据的统计与对比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通过对学生身体平衡能力测评数据和太极拳技能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可知,实验班开展的BOSU球训练在促进学生身体平衡能力发展和太极拳技术动作掌握方面的效果均要优于控制班开展的常规抗阻力量训练。分析原因如下。

3.1 身体平衡能力与身体核心部位肌群的力量水平密切相关

身体核心部位指的是人体中轴骨及其周围所有起源于中轴骨的软组织,包括了多裂肌、腹横肌、盆底肌、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在内的29块核心肌肉,直接影响着人体在运动中身体的稳定性和上下肢力量传递的效率。通常情况下,身体核心部位肌群的力量越强,那么身体核心部位的控制能力就越强,人体在运动的过程中就越容易维持身体重心的稳定,保持身体平衡[4-6]。所以身体核心部位肌群的力量水平,是决定个体平衡能力的关键要素。传统抗阻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等,之所以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平衡能力,是因为这些力量训练能够有效激活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身体核心部位的表层肌群,让这些肌群的力量得到锻炼和发展,个体的平衡能力就会随之提高。而BOSU 球训练之所以对学生身体平衡能力的提高效果更好,则是因为BOSU 球训练中BOSU 球的运用,将传统抗阻力量训练中的稳定支撑面变成了不稳定支撑面,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练习动作的过程中,为了维持身体稳定,顺利完成练习动作,就要调动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等身体核心部位的表层肌群,同时还要调动腹横肌、多裂肌等身体核心部位的深层肌群,调动的肌群更多,参与的运动单位也更多,相应的,提高身体核心力量的效果也就更好,身体核心部位的控制力更强,维持身体重心稳定,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也就更突出。

3.2 身体平衡能力与太极拳“八法五步”的动作完成质量密切相关

太极拳“八法五步”中很多技术动作的完成,都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核心控制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核心控制能力越好、身体重心越稳定、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越强,动作的完成质量就越高。以“八法五步”中的“中定”为例,“中定”是太极推手的核心,在推手的过程中,要力求始终保持自己的“中定”,同时去破坏对方的“中定”,对个体的身体平衡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通常而言,身体平衡能力好的一方更容易保持“中定”,动作的完成质量也就越高。特别是在“中定左右独立势”这样的动作中,由于是单脚支撑地面,更提高了对身体平衡能力的要求,只有具备良好的平衡能力,动作的规范、流畅、协调完成才能谈起。所以开展BOSU 球训练的实验班学生身体核心力量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相比控制班核心稳定性更强,身体平衡能力更突出,相应的也为太极拳“八法五步”相关动作的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动作的完成质量也就更理想。

4 结语

综上所述,BOSU 球训练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相较于常规抗阻力量训练而言,对于发展学生身体平衡能力的效果更突出,并且能够通过学生身体平衡能力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生太极拳技术动作的学习与掌握。因此,教师在开展太极拳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将BOSU 球训练灵活应用于教学中,借助BOSU球训练的开展发展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优化学生的太极拳运动表现。

猜你喜欢

实验班太极拳身体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我de身体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