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明确银行利润的合理性
2023-08-26文颐
文颐
8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银行业二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整体来看,行业二季度息差低位企稳,规模增速边际放缓,利润增速环比回升,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银行盈利增速环比企稳回升,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均回正,盈利能力保持平稳,区域性银行景气度领先。2023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3个百分点,在疫情冲击之后银行业经营体现出一定的韧性,盈利水平稳中有升。
分机构类型来看,上半年,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各类银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9%、0.6%、9.3%、5.7%,其中,农商行净利润增速环比一季度提高8.7个百分点,改善最为明显;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在经历一季度优质资产荒和LPR重定价对息差的冲击后,盈利增速重新回正。
监管近期表态,明确商业银行应保持合理利润增长。8月17日,央行发布202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提出“商业银行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并且从资本补充及应对潜在信用风险等角度论证了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合理性。当前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充足,较高的拨备覆盖率有望为净利润及资本补充释放一定的空间,商业银行盈利水平有望持续回暖。
优质上市银行盈利能力更佳,或可强化投资者信心。截至8月18日,已有7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 2023年上半年业绩快报,优质区域性银行展现出更强的业绩高增态势,如江苏银行、成都银行净利润增速达到25%以上,且增速环比上季度进一步抬升。小微特色银行如常熟银行,业绩稳健增长的同时继续保持低不良、高拨备的运行状态。虽然2023年银行业经营面临实体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净息差收窄、地产和城投风险扰动等多重压力,但从行业数据与个体上市银行的表现来看,目前商业银行正处于经济稳复苏阶段的基本面夯实期,乐观的业绩展望或可进一步强化投资者信心。
近期,受7月偏弱的经济与金融数据以及部分房企负面消息的影响,市场情绪受到一定压制。展望未来,随着政治局会议后各项政策陆续落地特别是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推出有望缓解市场悲观情绪。从基本面来看,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体现了监管对银行合理利润水平的呵护,预计后续存款利率仍存在调整空间,建议关注估值处于低位的优质城商行、农商行。
资产规模增速边际放缓
上半年,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34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环比一季度小幅回落0.59个百分点,整体来看资产规模增速边际放缓,预计主要系2023年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前置带动一季度银行资产快速扩张,而二季度市场融资需求未能实现明显改善,因此,二季度银行扩表速度边际放缓。
分不同类别银行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资产规模增速均出现边际放缓,环比分别回落0.66个百分点、0.55个百分点、0.41个百分点和0.86个百分点,从同比增速来看,上半年银行资产规模扩张仍呈现出国有大行(13.29%)>城商行(11.05%)>农商行(8.91%)>股份制银行(6.98%)的特征,国有大行继续发挥信贷投放“头雁”的功能作用,中小银行则在市场化投放原则下信贷投放速度偏慢。
上半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2.56%,增速环比一季度回升1.27个百分点,利润增速边际回升,预计主要系息差实现低位企稳,叠加二季度利率下行带动非息收入向好;此外,二季度银行资产质量稳中向好背景下预计拨备也对利润形成正向贡献。
分不同类别银行来看,农商行利润增速改善最为明显,二季度,农商行净利润同比增长5.71%,增速环比回升8.72个百分点,预计主要受益于二季度农商行净息差上行。城商行利润增速绝对值领先,达到9.27%,但增速环比回落12.13个百分点,预计主要受2022年同期业绩基数较高的影响。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利润增速均实现小幅改善,环比分别上行2.36个百分点和2.02个百分点,但从绝对增速来看落后于其他类别银行,二者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0.9%和0.6%。
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环比小幅下降0.8个百分点,行业整体净息差实现低位企稳,预计主要系二季度银行降价促销意愿减弱叠加贷款重定价压力峰值已过,两项因素叠加推动资产端收益率企稳,同时二季度存款挂牌利率调整也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成本压力。
分不同类别银行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净息差延续下行趋势,环比分别下行2.3BP和1.6BP,城商行净息差环比持平,农商行净息差则环比上升3.9BP。但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随着6月、8月两轮降息靴子落地,预计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或再次承压,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及“商业银行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因此,预计未来银行存款成本仍存在进一步下调的可能,这将有助于减缓商业银行净息差压力。
图1:上市银行PB(截至2023年8月18日)
资料来源:iFind,东莞证券研究所
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62%,环比持平;关注率为2.14%,环比下降0.02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基本保持稳健,且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增强。分不同类别银行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率环比分别变动0.02个百分点、-0.01个百分点、0个百分点和0.01个百分点,上半年末不良率分别为1.29%、1.29%、1.9%和3.25%,整体变动趋势基本相近。
从拨备覆盖率来看,截至上半年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6.13%,比年初上升0.88个百分点。分不同类别银行来看,截至上半年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49.75%、220%、185.8%和139.46%,环比分别變动-0.88%、4.94%、-0.25%和1.07%,整体来看风险抵补能力呈现出进一步增强的趋势。
国信证券认为,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商业银行2023年二季度监管数据,行业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6%,增速保持平稳;其中,净息差及与资产质量相关的不良率、关注率、拨备覆盖率等均保持稳定,也符合我们中报前瞻的预期。目前,银行基本面虽然没有明显改善,但整体上业绩增长仍能保持平稳,而估值处于低位,意味着未来下行空间有限,若后续经济复苏有望推动估值修复,我们将此视为银行板块的“期权价值”。
净利润增速保持稳定
商业银行2023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3个百分点,增速仍然保持在近几年平均水平附近。
分不同类型银行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其中,国有大行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为0.9%,較一季度回升2.4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0.6%,增速较一季度回升2个百分点;城商行净利润同比增长9.2%,增速较一季度下降,主要是基数变化引起的数据波动。
银行业2023年二季度净息差为1.74%,环比一季度持平。分不同类型银行来看,不同银行的变化都不是很大,其中,国有大行净息差环比一季度小幅下降2BP至1.67%,股份制银行环比下降2BP至1.81%,城商行环比持平,而农村金融机构的净息差则是环比回升的。
图2:央行中期借贷便利率(MLF)( 单位:%)
资料来源:iFind,东莞证券研究所
图3: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单位:%)
资料来源:iFind,东莞证券研究所
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62%,环比一季度末持平;二季度末关注贷款率为2.14%,环比一季度末下降2BP;二季度末拨备覆盖率为206%,环比一季度末基本持平,资产质量相关指标仍然保持稳定。
分不同类型银行来看,国有大行二季度末不良率较一季度末上升2BP至1.29%,拨备覆盖率下降1个百分点至250%;股份制银行二季度末不良率较一季度末下降2BP至1.29%,拨备覆盖率回升5个百分点至220%;城商行不良率稳定在1.9%,拨备覆盖率稳定在186%。总体来看,各类型银行资产质量指标变化都不大。
虽然二季度银行规模增速略有放缓,但普惠小微贷款持续高增长。二季度,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持续回落,银行规模增速放缓。截至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为406.2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环比下滑0.5个百分点。
从各细分板块来看,国有大行规模增速仍然显著高于中小银行,但各板块增速均有所放缓。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总资产同比增速较一季度末分别回落0.7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0.9个百分点至13.3%、7%、11.1%、8.9%。从贷款分类来看,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持续高增长,6月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5.7%至27.4万亿元,增速显著高于贷款平均增速。
二季度,银行贷款利率降幅收窄,同时,各类存款挂牌利率下调,负债成本有所改善,有效对冲了资产端利率下降的压力。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环比持平。从各细分板块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净息差环比均下降2BP至1.67%、1.81%,城商行环比持平于1.63%,农商行环比上升4BP至1.89%,由净息差环比持平预计行业净息差已在底部。
近期,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表态“保持银行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释放了积极信号,预计银行业单边让利的政策压力基本解除,预计在引导银行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的同时,央行会更加重视银行负债成本压力,以维护银行净息差稳定。
8月20日,5年期LPR报价并未跟随MLF利率下调,反映央行有意呵护银行净息差。根据东兴证券的判断,后续LPR下调、高价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或将以银行存款成本率下调为前提,净息差底或已确立。预计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加码落地,市场化融资需求有望逐步恢复,推动净息差筑底回升。
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回升,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增速转正。上半年,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25万亿元,同比增长2.6%;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增长4.1%,增速较一季度回升2.8个百分点。从各细分板块来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上半年净利润分别增0.9%、0.6%、5.7%,增速转正;城商行同比增长9.3%,增速有所下滑。在近期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专栏,央行对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予以强调,下半年银行业绩增速或将进一步释放。
银行业资产质量稳健,股份制银行改善明显。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2%,环比持平;关注贷款率为2.14%,环比下降2BP,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从各细分板块来看,国有大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环比分别上升2BP、1BP、1BP至1.29%、1.9%、3.25%;股份制银行不良率环比下降1BP至1.29%,且不良余额环比减少23.7亿元,实现不良双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二季度末行业拨备覆盖率为206.1%,环比提高0.9个百分点,拨备进一步夯实;其中,股份制银行环比提高4.9个百分点至220%,农商行环比提高1.1个百分点至139.5%,国有大行、城商行环比小幅下降。
上半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较一季度有所回升,净息差环比持平,板块内农商行息差环比上升。在央行“保持银行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表态释放积极信号的背景下,后续LPR下调、高价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或将以银行存款成本率下调为前提,伴随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落地,市场化融资需求回升有助于银行净息差筑底回升。
在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诉求下,预计下半年银行业绩增速或将进一步释放,银行板块当前具有估值修复机会,三季度有望取得绝对收益。短期来看,在区域经济优势和政策支持下,优质区域性银行业绩确定性较高,有望延续高成长。从长期角度来看,优质地区的优质城商行、农商行拥有深耕区域、网点下沉以及当地股东等自身优势,并且长期坚持以中小企业客户和小微客户为战略定位,客户基础逐步夯实下,基本面有望长期向好。
信贷以量补价或告一段落
年初以来,“稳信贷”政策加码+信贷“开门红”效应,以大型银行为代表的部分银行抢抓信贷投放,使得2023年上半年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速度较快,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为406.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进入二季度,随着“开门红”效应的逐渐消退,银行扩表节奏开始放缓,各类型银行扩张速度均有所放缓,但机构间也存在显著的分化,股份制银行总资产增速最低,背后也反映出实体需求尚未显著恢复的背景下其存在的“资产荒”压力。
由于实体需求偏弱,2023年银行投放信贷仍呈现“对公强、零售弱,政策驱动性贷款为主要支撑”的特点,导致信贷供给远超需求,从而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根据开源证券的观察,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超40%,但同时一般性贷款利率仍在走低。下阶段对公信贷投放节奏或趋于平稳,叠加增量政策有望推动实体需求回暖, 2023年上半年信贷以量补价的状态将告一段落,贷款收益率进一步下行空间可能有限。
7月金融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3459 亿元,同比少增超3000亿元,对公端仍依靠票据和非银贷款冲量,居民端则是短贷和中长贷双双负增长。理论上来讲,2023年是“三年疫情扰动”退去后重启经济的第一年,信贷需求应有显著修复,但实际信贷数据偏弱更多反映的是预期问题,即企业生产经营活力不佳、居民收入预期偏悲观,基建、制造业、普惠小微等领域的信贷政策仍将对企业信用形成一定支撑,下阶段“宽信用”是否获得更好成效的重点要关注居民端。
由于收入预期偏悲观,居民资产负债表有收缩趋势。202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规模减少约两万亿元,同期居民存款仍大幅增长,且呈现显著定期化,这反映出在理财净值波动下居民风险偏好下降。另外,由于新发房贷价格持续下行,同时存量按揭利率较高,部分客户存在用低息贷款置换或提前偿还房贷的冲动。观察居民按揭贷款的早偿情况,2023年1-6月,RMBS早偿率指数持续走高,根据开源证券的测算,居民按揭贷款的提前偿还规模约有2.8万亿元。
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再次提及促进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除了引导新发生价格下降以外,存量按揭房贷与新发贷款定价差值过大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存量按揭利率下调进程或加速推进。此外,央行也表态“适时优化房地产政策”,8月中下旬或是地产政策密集发布期,地产销售有望得到提振。由此判断,地产增量政策值得期待,存量按揭房贷利率调整或在路上。
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环比一季度企稳。商业银行已逐渐消化2022年LPR 下调带来的重定价影响,息差下行压力最大的阶段或已过去。但各类型银行仍表现不一,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息差环比上季度分别变动-2BP、-1BP、0BP、4BP,全国性银行息差仍在收窄通道内,区域性银行已率先企稳。
在息差环比企稳的基础上,存款挂牌利率或迎新一轮调降,MLF降息—LPR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可能是下阶段存贷利率的演变路径。
8月15日,1年期MLF利率调降15BP,8月LPR大概率跟随下调。为了缓解息差压力,银行或主动开启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实际上,在自律机制的引导下,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程度进一步提高,6月主要银行主动下调部分期限存款挂牌利率并同步下调了内部利率授权上限,这是继2022年9月以来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需要和市场供求状况第二轮主动调整存款挂牌利率。
图4: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单位:%)
资料来源:iFind,东莞证券研究所
图5: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单位:%)
资料来源:iFind,东莞证券研究所
2023年的利率环境更加利好哪类银行?分析发现,多家城商行、农商行重定价期限均为“负缺口”,在存贷利率双降的背景下更有利,叠加多家城商行、农商行存款挂牌利率下降幅度居前,存款成本减负效果明显,息差有望受益。根据开源证券的测算,存贷利率双降对上市银行2023年净息差整体拖累约为0.2BP,影响较为有限。也就是说,存贷利率双降,银行息差压力整体可控。
另一方面,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健,在商业银行不良率环比持平、风险抵补能力充足的前提下,展望下阶段的表现仍可保持乐观。上半年,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62%,环比一季度持平;关注率为2.14%,环比一季度下降2BP。2023年以来,商业银行仍保持较大力度处置不良资产,不良率水平维持平稳。从潜在的风险指标来看,关注率环比上季度有所下降,资产质量运行稳健。从风险抵补能力来看,拨备覆盖率为206.13%,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仍维持较为充足的状态。
随着银行扩张与地产信用的逐渐解绑,表内外涉房敞口下降,资产以低风险按揭贷款为主。近年来,伴随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结束,商业银行依靠房地产盈利的时代亦随之终结,房地产金融从扩张期、管控期走向去化期,商业银行审时度势转变经营思路,逐渐压降涉房信用敞口。
截至2022年年末,上市銀行涉房贷款占比约为30%,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其中,24%为低风险按揭贷款,对公房地产行业贷款占比仅为6%。分不同银行类型来看,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涉房贷款占比更高,分别为33%和25%,城商行和农商行服务本土实体客户居多,涉房贷款占比分别为20%和19%。
在地产风险的扰动下,部分股份制银行表外涉房敞口亦逐渐压降。从涉房业务敞口较高的股份制银行来看,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表内外涉房资产在表内外的占比均逐渐下降,2023年一季度,平安银行和招商银行非担险房地产资产占AUM的比例分别为2.25%和2.18%,较2021年年末下降1.54个百分点和1.65个百分点。
近三年城投非标违约的区域主要集中于贵州、山东、河南、内蒙古等,但实质性违约仍处于可控范围内,暂不构成系统性压力。根据开源证券的测算,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市银行表内外城投敞口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8%、19%、19%,由于大部分银行资产质量较为优质,且表内外城投敞口占比不足20%,违约风险基本可控。
在区域分布上,中西部地区政信类资产占比较大的城商行,资产质量可能受城投风险影响小幅波动;但东部地区城投风险本身较小,且中小微客群众多,因此,当地城商行、农商行的资产选择余地较大,城投风险波及程度较低。叠加近年监管化解城投风险的态度明确,风险传导至银行的影响有限。
截至8月18日,银行板块PB(LF)仅为0.55倍,处于历史低位,这种低估值实际上包含了对银行“让利实体”的估值折价。随着监管明确银行利润的合理性,金融让利三年的艰难期已过,经营凸显韧性叠加业绩改善预期加码,银行估值底部修复动力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