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2023-08-26姜俊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教书育人 2023年16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个体情绪

姜俊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

近年来,高考参加人数逐年递增,高考考生竞争日趋激烈,随之而来的,是整个高中教育系统的持续高压,不仅是考生和家长,教师也首当其冲地深受影响。多项研究表明,高中教师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为职业倦怠(Job Burnout),即个体长期处在有情绪压力和人际压力的环境中容易出现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也是指人因为工作压力大,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出现疲劳和耗竭的状态。美国教育家Willard McGuire 在1979 年首次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将更多学者的关注点引向了教育行业中的职业倦怠。高中教师是教育行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同时,也面临着压力大、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在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在生理、心理等多个方面出现疲劳、不满和失落的状态。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对学生个体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一、职业倦怠的心理学解说

在持续的职业压力影响下,教师出现的职业倦怠主要可以通过两个理论来解释,分别为资源保存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1989 年Hobfoll 通过对临床应激障碍患者的观察和思考提出资源保存理论(COP 理论),他认为个体存在并会努力维持个体资源以应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工作要求,可一旦外部或者内部的工作要求出现或增加,个体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新的工作要求。但是,若现有的资源不足以应对大量的工作要求时,这些工作要求就会作为一个压力源存在,促使个体的资源出现严重缺失或损耗,导致其出现情绪倦怠或耗竭。高中教师除了备课上课,还需要应对家长和学校对学生成绩的高要求,这不仅会大量压缩教师的个人时间,也会给他们的心理状态带来巨大压力。当个体没有办法有效达到要求时,那么这些工作要求就会成为一种压力源,而且会与日俱增。另一种心理学解释,是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即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心水平。他认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其行为、情绪和认知,从而影响其取得成功的能力和表现。其中情境条件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主要因素之一,某些容易引发焦虑和压力的情境让人难以适应和控制时,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因此,高中教师在长期的高压环境下进行工作,当某一工作要求得不到满足,则极有可能会导致会对自身行为的不满,从而会降低对自己的期待,失去信心,情绪低落。当前,在大环境的推动下,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更加明显。

二、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众多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主要有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低。情绪衰竭是一种因工作压力持续积累而感觉心理上精疲力竭的状态,个体会感觉自己没力量了,或者没有精力再去思考工作和生活,感觉自己被困在情绪的低谷中。这种状态主要来源于工作和生活上的长期压力。心理学者Jayne Leonard 认为,从事要求高的工作人群容易出现情绪衰竭,比如高中教师,他们不仅需要在工作期间保持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甚至在空闲时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思考工作,因此,高中教师的情绪宕机尤为严重。去个性化指一个人在与他人互动时,对于自己的情感和行为逐渐变得冷漠和疏离。在高中教师群体中,职业倦怠是导致去个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工作量大、压力大,可能出现疲劳、焦虑等问题,使得他们变得越来越疏离学生和同事,表现出对学生的冷漠、不耐烦,对同事的不理解和抵触等情况。谢念姿认为,职业压力可以正向预测教师的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问题。另外,成就感低主要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自我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在教学环境中,重复的教学工作和与日俱增的工作压力,会让教师容易怀疑自身能力,否定自身成就,从而导致工作热情降低,缺乏对周围人的关注。从职业倦怠的常见表现可以推断出,教师的心理状态不佳,不仅会影响到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有可能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三、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个人方面

高中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个人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从教师个人主观因素来说,对情绪感知较为明显的教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是容易内耗的教师。本文中的内耗指的是教师之间相互竞争和互相攀比的现象。内耗可能使得教师们感到彼此之间存在竞争和比较,这会增加他们的工作压力,让他们感到过度竞争和对学生表现过度关注;内耗可能会导致教师之间缺乏合作,减少教师之间互相支持和交流的机会,这可能会导致教师感到孤独、无助持;另外,这种内耗的状态可能会让教师感到不公平,如感到自己的工作成果未被公正评价等,这可能会让教师感到无力和不满。其次,教师的性别也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众多研究表明,女性教师相对于男性教师而言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原因在于她们相比于男性教师,面临更大的工作和生活冲突,尤其是在社会角色压力下,女性要处理的来自工作和生活的矛盾更为复杂。最后,教师的教学年龄、是否担任班主任以及专业水平等问题也是引发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一方面,新任教师可能会因为对教学的不熟悉、缺乏经验和技巧等,而感到工作压力和挑战性较大,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另一方面,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可能会因为教学过于机械化、乏味单调,以及缺乏新鲜感等,而感到缺乏动力和热情,出现职业倦怠的问题。班主任身上承担的责任相比于其他教师更大,面临的事情更琐碎,所需要付出的精力也就更多,所以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另外,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是其中的另一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信息的不断更迭刷新,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升级迭代。对教师职业的高要求,给予教师群体的高压力,在长时间的作用下,教师情绪状态就更容易出现问题。

(二)学校方面

学校的组织管理也是影响教师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当的组织管理可能导致教师的职业倦怠,从而影响他们的工作表现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首先,一些学校对教师缺乏支持和资源。如学校管理层不能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以及教学资源,足够的教学水平培训、开明大度的教学政策等,教师可能就会感到压力和幸福感降低。其次,不合理的期望和工作量也会增加教师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如学校不考虑实际能力,盲目指定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的教学期望以及工作量,那么在有限的教学能力下,教师很容易出现挫败感以及产生压力源。最后,学校忽视教师的情感需求。高中教师需要获得尊重、认可和支持,以感受到自己在学校组织中的价值和地位。

总之,学校不当的组织管理,会从外部导致教师倦怠行为,尤其是在高中这一阶段,很多学校可能会过度追求升学率而在组织管理上存在疏忽,从而导致教师出现倦怠职业。

四、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高中教学任务重,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这不仅能够满足高中阶段对教学质量的高要求,更有助于缓解教师由于自身专业能力限制导致的职业焦虑。要达到这一目标,主要是做到资源给予,即学校要充分给教师提供丰富的资源来促使其成长,这包括空间和平台。

首先,学校应该鼓励高中教师定时参加一些与他们教授科目相关的教育课程和研讨会,以保持其专业知识的更新。这些课程和研讨会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到最新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资源。其次,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个学科交流平台,让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资源,这种交流不仅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并得到解决。再次,学校还应该帮助教师制定和实施一些专业发展计划,帮助教师规划和实现他们的职业目标。这些计划应该包括培训课程、工作坊、教学实践等,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最后,学校应该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持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例如,给予表彰和奖励,提供晋升和职业发展机会等。

提升高中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学校应该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和措施,而教师则需要持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二)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

教师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工作质量、学生的学习成效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教师个人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应该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高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需要定期地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了解教师当下的心理状况,引导教师重视自身的心理状态,指导教师正确应对工作压力,缓解情绪,增强心理韧性,从而减轻职业压力。其次,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制,为高中教师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学校可以开辟专门的咨询机构为有心理需求的教师提供帮助,也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建立心理咨询室,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剖析。再次,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为高中教师缓解工作压力。比如邀请专业的正念冥想师给教师做定期的正念冥想训练,缓解教师紧张焦虑情绪。而且,还可以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和时间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从而增加工作的乐趣和满足感。最后,学校可以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增强高中教师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教师在工作中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帮助,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尊重,从而降低教师间的不良竞争和冲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教师自身学会自我调节

教师职业倦怠不仅来自于外部环境,还源于内部的调节失衡。因此,教师还应该学会自我调节。

首先在日常的身心健康维护方面,定期地锻炼身体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慢跑、瑜伽等运动方式来进行放松身体和压力排解,而且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助于工作之外的身心放松。其次,教师可以学习一定的放松技巧,通过冥想、正念等放松自己的身心,在紧张的工作中能够保持头脑以及松弛的状态。若教师发现自己实在无法摆脱负面情绪时,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帮助。最后在专业能力的提升上,不断精进自己是必须的。教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要不断精进的教学水平。只有保持学习,才能更好地应对更高的教学要求。另外,与同行保持交流,分享经验和支持,也有助于教师减轻工作压力。

五、结语

总之,高中教师的职业倦怠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通力解决。只有通过有效的应对策略和教师自身的不断努力,才能让教师从职业倦怠的阴影中走出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个体情绪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