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如何于“体验”中落实核心素养

2023-08-25王晴

中国教师 2023年8期
关键词:体验体验式政治

王晴

体验式学习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更新与变革,也是在政治学科落实核心素养、提升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高中政治体验式学习的内涵与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高中政治体验式课堂以具体情境为依托,推进课堂学习与探究活动,这些情境不仅源于教材、更高于教材。教师会链接时事政治、新闻资料,构建更具真实性和时代性的探究情境,让学生于具体知识的探究中看到中国的发展。因此,体验式学习重视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利于政治认同素养的落实。在体验式学习活动构建期间,教师重视课堂内容的“思辨化”,多以辩论赛、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等活动带领学生探究身边的问题,以对现实问题的讨论引出政治理论知识。因此,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我思辨,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精神素养。同时,体验式学习强调程序规则,教师须收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法治活动资料素材,并引导学生体验法治程序规则。因此,体验式学习可以于体验中深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会从学生生活出发,设计各种各样的政治参与活动,帮助学生找到正确参与祖国建设的方式与方法,形成更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因此,体验式学习能带给学生更积极的公共参与体验,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建构高中政治体验式学习课堂。

一、立足素养,优设教学目标

目标是体验式学习活动推进的方向依托,直接影响着体验式学习内容及方法的选择与确定。教师首先要从课标出发把握核心素养养成的教育要求,并结合具体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1. 立足素养,以生为本

要从更高的站位入手,关注学生的根本需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身心基础设计具体的体验式学习活动。

(1)尊重学生认知基础,设计链接性学习目标

政治知识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前后承接的过程。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已有认知基础的前提下确定延伸性的学习目标。例如,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学生于学习中掌握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且对科学社会主义有了初步的了解。基于这个学情,教师可以设计指向“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活动:通过扮演列宁,完成莫斯科红场演讲,提升自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

(2)基于学生身心特点,确定科学性学习目标

教师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增强学生的身心体验入手,确定基于核心素养的政治教学目标。例如,在“价值的实现与创造”教学中,教师发现与传统教学中直接传递价值观相比,观看影片的方式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更能带给学生独具特色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指向“科学精神”素养的教学活动:观看《感动中国》影片视频,让学生在身心体验中讨论价值的实现与创造问题,发展科学精神。

2. 基于素养,升级难度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灵活的、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在高中政治体验式学习活动推进期间,教师须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以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认知为重点,自觉强化政治教学与现实社会、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借助现实生活素材,设计综合性的核心素养养成教育目标。

比如,在“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中,教师以“一张低保证”为现实切入点,设计体验式学习活动:从一张低保证入手,于自主辨析中明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特点,形成自己的政治、经济见解,建立政治自信、制度自信。

二、改进方法,强化学习体验

“体验”是培育核心素养的着眼点。教师须通过关注学生是否在高中政治学习中获得了充分的体验来判断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

1. 基于生活,创设真实情境

教学情境是影响学生学习体验的外部环境。政治源于生活,教师须密切关注政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于生活中取材,设计真实的、贴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政治探究情境,于真实情境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在引导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教师不能只用“嘴”说“优秀”,而是要用“事实”去证明“优秀”。基于这一目标,设计政治教学活动时,教师须尊重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利用调查、采访、文献阅读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推动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自主体验和论证。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视频资料,感受我国近年来的巨大变化和相关成就;组织观看电视剧《觉醒年代》、电影《长津湖》等,带领学生们感悟今日安逸的来之不易,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活力。

这样一来,就能将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呈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活动中逐步领悟政治知识,累积真实的情感,进而内化为政治认同。

2. 记录生活,引发真实讨论

生活小事中往往隐含着深奥的政治哲理。教师须重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录意识,以学生观察、记录的生活小事为依托组织独具特色的辩论活动,带领学生于对所见所闻的理性辨析中,领悟科學精神。比如,教师设计非理性事件记录表(见表1),要求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非理性事件进行记录。

教师每周预留出时间,组织学生讨论本周出现的非理性事件,从非科学情绪、非科学方法、非科学思维、非科学行为等角度入手对本周内出现的非理性事件进行分类、归因分析,完成对学生科学精神培养情况的自我诊断,进而找到提升学生科学精神素养的正确方向。

3. 应用技术,优化学习体验

学生课堂学习体验的优化离不开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创造性应用。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游戏化、趣味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达成教育目标。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利用数字教育平台,组织限时评分与问答活动,将提前设计好的法治相关问题导入平台,再利用计时及小组竞赛功能,组织推进“法治小专家”评选活动,通过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抢答法治知识题,检验学生的法治知识累积量,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探究兴趣。又如,在带领学生领悟守法的重要性和违法的严重性时,教师可利用现代VR技术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监狱、戒毒所、少管所的纪录片,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学生了解违法的成本,在震撼心灵的同时,强化学生对法律的敬畏心。

4. 组织活动,增加实践机会

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是在具体的公共参与实践中养成的。在以体验式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养成目标时,教师须重视公共参与素养的渗透,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资源组织公共参与体验活动,增加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机会,锤炼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与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以班为单位组织模拟议政活动,引导学生指出校园内存在的问题,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提案,以信箱投稿等形式将提案反馈给校长;又如,教师可联系学生家长,鼓励家长带领学生旁听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的过程等,在真实的政治参与中,发展自身的政治素养等。

三、指向素养,更新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体验式学习效果的审核环节。教师须以核心素养养成为指向,基于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特点,更新课堂学习评价机制,打造“教—学—评一体”的政治新课堂。

1. 指向素养,确定多元评价指标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政治体验式学习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教师须以四大核心素养为指向设计多元评价指标,为全面审核学生的课堂学习发展情况提供工具支持。比如,在“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式学习活动推进期间,教师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指标如下(见表2)。

指向素养的多元评价指标的确定,让政治课堂教學评价活动从“知识本位”上升到了“素养本位”。而在以“素养”为指向的教学评价的辅助下,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也必将获得显著提升。

2. 尊重特点,开展增值评价活动

每个高中生都有不同的气质特点和不同的政治素养发展基础。教师须充分尊重高中生的个性化特点,依据高中生的政治素养发展特点制订层次化的评价指标,在课堂学习活动推进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形式、不同主体的教学评价活动,形成量化评分数据,进而在体验式学习活动结束前,以学生个人为参照对象,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增值评价、过程评价、综合性评价,让教学评价真正成为助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还以“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式学习活动为例,在政治认同素养评价期间,教师除了提供评分指标以外,还设计了具体的评分指导:① 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说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越性(1~2颗星)。② 愿意主动学习、了解和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4颗星)。③ 能在认同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辩证看待中外优秀文化之间的关系,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保持坚定的文化自信(5颗星)。以该指导为依托,教师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分别以自评、小组互评、三主体综合评价的方式推进评分活动。

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推进期间,教师须认清体验式学习与核心素养养成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教师为教学内容独创的教学情境,进而于情境体验中构建知识、应用知识,边做边学,于深度学习中发展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孙昕

猜你喜欢

体验体验式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