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2023-08-25王媛媛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良知沈从文整本书

王媛媛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引导学生向语文的更深处漫溯。

新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安排的整本书阅读的内容为“ 一部长篇小说”——《红楼梦》、“ 一部学术著作”——《乡土中国》。不同文体的作品承担着不同的育人任务。长篇小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写作手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品质和审美品味;学术著作则有着新颖的观点、严密的结构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根据“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要求,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一,阅读经验与方法的积累,精读、泛读与浏览式阅读的综合运用,从而把握整本书的内涵与精髓。

第二,小说阅读,能把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

会欣赏精彩之处,能研究小说中的人物精神世界以及小说艺术价值。

第三,学术著作阅读,能理清全书论述脉络,把握论述逻辑。

从高考角度来讲,新高考主要考查学生在读、写方面的能力。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引导学生拓展读写空间,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一、鼓励学生通读全书,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通读全书,大致了解文本的结构和内容,而不是进行碎片化的阅读或者只读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为了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在学生通读全书的基础上按照章节或者片段的内容创设情境、布置任務,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寻章摘句,绘制思维导图。这实际上训练了学生整合、梳理及概括信息的能力,而这一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又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加以重视。

(一)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沈从文的《边城》时,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任务:

1.逐章阅读小说,按照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圈归纳出各章节的重要内容,并为每个章节拟写小标题。

2.边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地概括一下。

3.梳理出与翠翠、傩送、爷爷等主要人物有关的情节,并绘制思维导图,探究人物形象的特点。

4.沈从文是如何体现湘西世界淳朴的人情美的?请作简要的分析。

5.小说的结尾富有悬念:“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你觉得这个人会不会回来?请说明理由。

(二)又如,在讲解《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时,教师可以先精讲两三个章节的内容,以此来带动学生阅读整本书。在学生通读全书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第八章“坚守良知”这一内容,布置如下任务:

1.请认真阅读文章,分别梳理每篇文章的具体内容。

2.请你思考每篇文章立论的角度并对其进行分类。

3.结合第二篇《我时常想起鲁迅、胡适、钱穆》、第四篇《人,不能和野兽一样》和第七篇《有所畏惧》,思考:什么是良知?什么是坚守良知?

4.知识分子是一个社会的脊梁,请你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一位或一些知识分子,并说说他们是如何坚守良知的。

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就会减去阅读的盲目性,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整本书阅读对学生来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不是完全的自由阅读。教师应该根据需要阅读的文本的具体特征设计阅读任务,从而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带领学生深入研读,抵达作品的内核

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发现问题,找到具有整合性和生发性的问题,进而切入文本,带着任务领悟整本书的内涵。这个核心问题可以是作家的创作缘由、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手法等任意一个方面的问题。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要重构作品,将与核心问题有关的内容进行重组,系统化地理解整本书的内容。

(一)在学生初步梳理了《边城》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围绕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注释,提出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情窦初开”需要哪些条件?学生能找出答案:在合适的年龄,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间,碰见合适的人。然后根据后三个“合适”,设置以下任务:

1.合适的地方:翠翠和傩送种下爱情之苗的地方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那里有着怎样的爱情土壤?

2.合适的时间:沈从文为什么将故事安排在端午节?而不选择其他的节日?

3.合适的人:作者是如何描写“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的?在小说中,傩送对翠翠说了一句“大鱼咬你”。请体会这句话的含意,以及其在文中反复出现的作用。

4.给人温暖的作品,最后为什么会以悲剧收尾?

通过思考以上问题,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湘西的人情美。

(二)又如,在讲解《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时,针对第六章“悲悯情怀”的内容,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1.是什么造成了悲悯情怀的缺失?

2.缺少悲悯情怀会带来哪些危害?

3.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悲悯情怀以改变现状?

这些问题紧扣关键词的内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深入研读,指向的是作品的思想内核。这就需要老师设计的问题能指向作品的内在核心。

三、指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在学生通读和研读作品的基础上布置不同的写作任务。可以让他们写评论、读后感、随笔等,也可以让他们写与人物、情节、主题等有关的文章。当然,教师也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与文本相关的文学评论,让他们在研读的过程中寻找写作灵感。

比如,沈从文在“边城”这块土壤里,传达出一个远离故土的人对乡土的眷恋之情。乡土情结是中国文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母题,山东高密之于莫言,冰雪北国之于迟子建,黄土高原之于路遥,呼兰河之于萧红,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文学的故乡”谈谈作家的乡土情结的异同。

又如,针对《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第八章“坚守良知”的第三篇文章《对人类社会公理的敬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知识分子的“坚守良知”进行写作,让学生讨论交流、大胆质疑、发表看法。

长期组织学生进行这样的写作训练,能让他们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将读中所得转化为丰富的写作素材。

总之,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以此拓宽他们阅读视野,提升其阅读能力、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良知沈从文整本书
《论语》整本书阅读
Chapter 11 A clear conscience第11章 良知未泯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良知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良知”的义务
良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