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级绿色食品大蒜栽培
2023-08-25陈新党
陈新党
(石林县西街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石林 652209)
大蒜种类繁多,依蒜头皮色不同可分为白皮蒜和紫皮蒜;依蒜瓣多少可分为独蒜和瓣蒜。石林县栽培大蒜已有100多年,历史悠久,由于播种时间是在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采收时间在次年2—4月,故有冬早熟大蒜之称。石林县西街口镇由于土壤、水质、空气、气候都比较适宜大蒜生长,生产出的紫皮大蒜具有口感好、色泽美、辛辣、香味足的特点,品质优于其他地方的产品。总结石林县A级绿色食品大蒜生产基地栽培技术,为其他生产地提供参考。
1 蒜种选择
1.1 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早熟、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商品性好、适宜本地栽培、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主栽品种以紫皮蒜为主,主要有成都温江区红七星、金堂早蒜等。
1.2 种子选择
大田选种应选水旱轮作或未种植过大蒜且植株建壮、蒜头肥壮饱满、鳞衣颜色一致,蒜头上无“芽蒜”,马尾蒜少、无病虫,性状稳定的大蒜做种。市场购种要选择来路明、品种真、大小均匀、无病虫、蒜瓣2 g以上的种子。应选择外观饱满、色泽鲜亮、顶芽肥大、蒜瓣大小适中、均匀、无病虫、无伤、无霉烂的蒜瓣做种,淘汰根腐、茎腐、断芽、霉变、发黄、机械损伤的蒜瓣。
2 整地施肥
2.1 选茬选地
大蒜忌连作,理想前茬为水稻、烤烟、玉米、茄果类蔬菜及豆类,大蒜为浅根性作物宜与深根性物作轮茬。栽培地应选择无污染或污染物含量在允许范围内,避开交通主干线,灌溉水、大气、土壤必须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1—2021)规定的要求。栽培地要求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壤土和沙壤土,水源条件好,能排能灌,忌碱性和黏重土壤。
2.2 整地及施足基肥
清除前茬作物秸秆、杂草。深翻25~30 cm,
晒垡15 d以上。耙细耙平,做到墒平沟直,保障排灌顺畅。给合整地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 000~3 000 kg、氧化钙80~100 kg,拌匀撒施后二次深翻,让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合,然后耕细耙平待分墒。此法有利于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充分发挥肥效,改善土壤通透性,保水、保肥,有利根系生长,防止烧苗及肥害。
3 播 种
3.1 播前蒜种处理
播种前30~40 d将蒜种放入0~5 ℃的冷库中低温处理,提早打破休眠,达到发芽快、苗壮的目的,播前3 d晒种可使出苗整齐。种子消毒处理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 min,捞出阴干后待播。
3.2 确定播种时期
石林县最佳播种时期是白露节令后(即9月20日至10月5日),过早过迟都不利于大蒜生长,过早易产生“马尾蒜”,过迟导致生长不良,产量低,品质差。
3.3 播种密度及深度
开墒1.5 m,沟深、宽各30 cm,株距10~13 cm,行距16~20 cm,每亩播种3万~4万瓣,若要蒜薹高产,每亩可播种4万瓣,若要蒜头大,每亩播3万瓣,每亩播种量100~150 kg。大蒜宜浅栽,开沟式播种深度3~4 cm。播种时将蒜种分大、中、小3级分开播种。出苗后加强弱苗管理,播种前去除蒜种顶盖有利于生根。播种后灌1次透水,不要漫墒,浇水会导致浇水不透,土层板结,影响出苗。
3.4 底肥施用
每亩施过磷酸钙50 kg、复混肥30 kg、生物有机肥200 kg,拌匀后条施作垫塘肥施用。
4 田间管理
4.1 出芽期管理
出苗期保持土壤湿润,看墒情适时灌水。大蒜从播种至初生叶展开称为发芽期,15~20 ℃条件下,水分充足,一般10~15 d出苗。
4.2 幼苗期管理
初生叶展开至3~4片叶形成为幼苗期。此期适宜生长温度14~20 ℃,能耐3~5 ℃的低温,此期生长缓慢,不宜大水大肥,肥料应少施薄施勤施,水分见干见湿,不宜过重。养分主要靠蒜瓣供给。幼苗后期叶片黄尖即进入退母期,此时结合浇水,每亩施优质复混肥10 kg可缓解黄尖现象。
4.3 鳞芽、花芽分化期管理
是大蒜获得高产、优质的关键时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从鳞芽、花芽开始分化至分化结束,新增叶片7~8片,是叶片转入肥大的关键时期,叶片大量积累营养物质,为蒜薹和蒜头生长打下物质基础。适宜生长温度12~16 ℃,温度过高生长受抑制。管理上应充分满足肥水需要,每亩追施优质复混肥20 kg促进鳞芽、花芽分化,后期主要以钾肥为主,每亩施用硫酸钾10 kg,提高蒜薹、蒜头产量和品质,增强大蒜抗病性,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4.4 抽薹期管理
抽薹期为花芽分化结束至蒜薹采收。此期叶片已全部长出,叶面积达到最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蒜薹露出叶鞘至打钩大约15 d,蒜薹生长发育的同时鳞茎也在形成,因此消耗养分最多,应加强肥水管理,保证薹肥蒜头大。此期应施1次“催薹肥”,每亩施硫酸钾10 kg,并保证水分充足。
4.5 蒜头膨大期管理
蒜头膨大期为鳞茎开始分化至采收蒜头。蒜薹采收后,顶端优势解除,养分大量输送到鳞茎,蒜头开始迅速膨大。采薹时要避免损伤叶片,尽量保持叶片完整。为延长叶片寿命,采薹后及时喷1次广谱杀菌剂(多菌灵)。水分不宜过多,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5 主要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叶枯病、紫斑病、锈病、蒜蛆(葱蝇)、蓟马等。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5.1 主要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优良品种,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物理防治为田间每亩安插黄(蓝)板30~50张,高出植株10~15 cm,诱杀蚜虫、蓟马、葱蝇等害虫。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条件,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
5.2 化学防治
A级绿色食品大蒜生产过程使用化学农药,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 —2020),绿色食品生产坚决不能使用《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农药清单》中的任何一种农药。
(1)叶枯病、紫斑病。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戊唑醇悬浮剂1 000倍液,7~10 d喷1次,交替使用连喷2~3次。
(2)锈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3 000倍液叶面喷雾,10 d防1次,交替使用连喷2~3次。
(3)蒜蛆(葱蝇)。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成虫发生初期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7~8 d喷1次,连喷2次。
(4)蓟马。若虫发生高峰期用10%吡丙醚乳油1 500倍液,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喷施,7~10 d喷1次,交替使用连喷2~3次。
6 采 收
6.1 采收蒜薹
蒜薹要适时采收,过早产量低,采收困难;过迟品质差,养分消耗过大,影响蒜头产量和品质。一般蒜薹露尾15 d即蒜薹打钩即可采收。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蒜薹采收期,蒜薹花序包叶伸出叶鞘13~16 cm即可采收。采收的方法主要有铲薹法、夹薹法和穿刺法。采收蒜薹尽量做到又快又好,但要保护好叶片。穿刺抽提法即用小刀把竹筷的细头削成锥形,用右手持筷子尖头,向离地面5~7 cm的假茎部分垂直穿刺,左手把蒜薹慢慢抽出。此法的优点是假茎不倒,蒜头产量高。
6.2 采收蒜头
适时采收,即蒜薹采后20~30 d,叶片枯黄即可采收,采收前1周停止灌水。采收过早蒜头嫩,水分多,质量差,不耐贮藏;采收过迟则根及外皮易腐烂,不易拔起,易散落土中。采收时选晴天连植株拔起,晾晒3~4 d即可捆编成束吊挂或堆藏在阴凉通风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