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制约“瓶颈” 推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023-08-25和向华李晓思
和向华,李晓思
(怒江州渔业工作站,云南 泸水 673100)
文章结合怒江州实际情况,概述了怒江州水产养殖历史,分析渔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机遇以及制约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下一步推进怒江州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为怒江州渔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发展现状
多年来,怒江州的渔业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渔业增效,农民增收,渔业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渔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工作,加强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全州渔业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截至2021年底,水产品养殖面积51 hm2,比2017年73.8 hm2减少22.8 hm2,主要原因是受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易地搬迁安置土地征用的影响,全州水产品产量608 t,占当地市场水产品销售量的20%,经济总产值3 578万元。近五年,每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约46.67 hm2,稻田养殖产量约30 t。库区养殖以人工投放、自然生长、轮捕轮放的方式为主,产量不稳定,如兰坪县营盘镇的黄梅水库、泸水市上江镇的板瓦水库等。电站开发形成的库区和饮用水源库区没有开展水产养殖,电站库区按照环评要求,未开展网箱养殖,主要以增殖放流为主,依托黄登库区增殖放流站每年向大华桥电站和黄登电站2个库区投放澜沧裂腹鱼、灰裂腹鱼和后背鲈鲤等不同规格的鱼苗10万~15万尾,补充水域鱼类群体数量,恢复水域生态系统,丰坪水库和瓦姑水库以投放食浮游生物的鲢鱼、鳙鱼为主,通过滤食藻类、浮游动物和有机碎屑起到净水作用。全州水产养殖品种以鲤鱼、鲫鱼、草鱼和罗非鱼为主,占全州养殖产量的85%以上,其他养殖品种(鲢鱼、鳙鱼、鮰鱼、鲟鱼和虹鳟鱼等)占比很小。
(一)养殖规模及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
目前,全州渔业生产区域还是围绕小城镇发展的区域化布局,主要集中在泸水市上江镇和兰坪县金顶镇、通甸镇。这3个养殖区域的池坝(塘)面积约占全州池坝(塘)养殖面积的73%,其他乡(镇)的养殖面积较少,有的乡(镇)至今没有养殖户。3个养殖区域目前基本形成集水产养殖、苗种培育、休闲垂钓、餐饮销售于一体的产业格局。全州养殖面积在0.33 hm2以上的养殖户有15户,其他养殖户的养殖面积大多在0.02~0.13 hm2,目前全州还没有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企业。为了切实改善渔业基础设施条件,怒江州积极开展标准化生态池塘建设改造,完善沟渠配套设施,开展旧塘改造,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良种鱼苗培育场地,基本保障了水产养殖生产苗种的需求,通过开展渔业科技示范与特色水产养殖工作,带动渔业科技推广。
(二)渔业经济增长成效显著
按照“稳定捕捞,加快养殖,指导三产”的工作思路,重点加强了苗种、养殖、销售、休闲渔业等“产业链条”建设,渔业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怒江州已有规模化水产品销售市场2个,年销售量约3 000 t,年销售额超过3 000万元,有27个乡(镇)、村(组)水产品市场销售点,群众“吃鱼难”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农家乐、休闲垂钓、特色餐饮等渔业拓展项目发展迅速,经过多年的努力,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变化,渔业的作用和地位显著提高,全州渔业经济运行平稳。
(三)机构设置和渔业从业劳动力情况
2019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全州共设渔业推广工作机构4个,其中专业站2个、综合站2个。全州水产系统共有工作人员19人,其中技术人员15人、工人4人。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9人,中级职称的5人,初级职称的1人。本科学历9人,专科学历5人,中专学历4人,其他1人。全州从事渔业生产443户,从事渔业生产劳动力有468人,从事渔业生产兼业劳动力382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渔业基础薄弱,科技成果储备不足
一是怒江州水产养殖起步晚,基础薄弱,土地少,养殖面积小且分布零星分散,排灌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加之怒江州的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刚起步,多数机构还处在仅仅挂了牌,缺乏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难以发挥作用,极不适应时代和生产发展的需要。二是除“稻田养鱼”“池塘精养高产”“无公害养殖”等相对陈旧技术推广项目外,没有新的、更切合生产实际的项目。
(二)渔业生产水平低,苗种供应短缺
一是各类生产水域单产水平低,渔业生产潜力尚未完全发挥,而且发展不平衡,南部的泸水市和东部的兰坪县发展较快,北部的福贡县、贡山县发展较慢。全州人均水产品占有量未突破1 kg,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山区人民“吃鱼难”和州内市场需求主要靠外地调入的问题将长期存在。二是苗种供应短缺问题严重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全州每年需要鱼种40~50 t、鱼苗80万~100万尾,但州内一直以来都没有鱼苗培育基地,均靠外地购买,运距长、成活率低、成本高。
(三)投入不足,水产技术服务基础落后
一是怒江州渔业由于行业小、涉及面窄,与其他产业联系不密切。长期以来社会关注程度不高,投入严重不足,传统的“人放天养”局面一直未有大的改观,丰富的渔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严重制约了怒江州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二是全州水产技术推广系统基本上承担着怒江州渔业的各项工作。全州各县(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推广经费缺乏等问题,严重削弱渔业工作的各项职能,阻碍怒江州渔业的健康发展。
三、优势和机遇
(一)优 势
怒江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辖泸水市、福贡县、贡山县、兰坪县4个县(市),面积1.46万km2(云南省水资源分区面积)。境内自东向西有澜沧江、怒江、独龙江三大水系纵贯全境,三江干流总长526 km,全州Ⅰ级支流160余条,其中集水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有23条,江河湖泊水域面积1.02万hm2,是多种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兰坪县澜沧江上大华桥和黄登电站库区近6 666.67 hm2的可养水面有待开发利用,其中1 333.33 hm2可开展稻田养鱼。全州年均降水量2 111.8 mm,年降水总量308.3亿m3。水资源总量222.3亿m3,地表水资源量222.3亿m3,地下水资源量60.66亿m3,地表与地下重复计算量60.66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0.8%,是名副其实的水能资源“富矿区”。鱼类种类繁多,有5目,11科,42属,共计62种。鱼类区系自上而下具有明显的由青藏高原鱼类区系向热带江河平原鱼类区系过渡的特点,未受到自东而来的东亚鱼类区系的渗透,是进行鱼类高原育种,尤其是鲟鳇鱼类、鲑鳟鱼类和本流域土著鱼类等冷水性鱼类高原育种的理想场所。
(二)机 遇
“十四五”开局以来,农业农村部加大对云南省渔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仅中央成品油价格对渔业资金补助一项,就由2021年的3 000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8 963万元,并承诺连续补助5年,若使用得好,还可以逐年递增,充分表明云南省渔业高质量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正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怒江州委、州政府对渔业发展高度重视和关注,将为怒江州渔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021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多次邀请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高原鱼类育种重点实验室的专家多次深入怒江,对渔业资源进行专题调研。专家一致认为,发展怒江州渔业既可以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水资源,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满足市场供应,填补怒江水产养殖从无到有的空白,又可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机结合,是一条完全可以实现的产业发展之路。
四、趋势和建议
“十四五”时期,怒江渔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做活怒江水资源综合利用势在必行。充分发挥怒江州丰富的冷流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鲟鳇鱼产业,强基础、补短板,高起点谋划,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使之成为巩固拓展扶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新引擎。
(一)趋 势
随着怒江州经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市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对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近两年鲟鱼、虹鳟鱼等高端鱼类深受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怒江州2021年水产品产量608 t,仅占市场需求量的20%,每年的水产品市场缺口在2 500 t以上。综上所述,发展水产养殖势在必行。搞好渔业产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怒江现有的冷流水资源,解决养殖面积少、水产品缺口大、“吃鱼难”问题;另一方面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把怒江州打造成渔业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使之成为怒江州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力争实现水下有鱼、水面有景、水岸有娱,生态、生产、生活有机统一,和谐发展。
(二)建 议
1.打造全国冷水鱼种业新高地。目前,鲑鳟鱼主要养殖品种是三倍体虹鳟、金鳟和大西洋鲑,苗种一直依赖从美国、智利、西班牙进口发眼卵,属于“卡脖子”水产育种技术,严重制约着我国冷水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据2020年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19年全国鲟鱼产量为10.2万t,鲑鳟鱼产量为4.13万t,苗种需求量分别是3.5亿尾和2.6亿粒发眼卵。怒江州在冷水鱼养殖方面拥有全国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比拟的纬度、海拔和冷流水资源等优势,是冷水鱼种业集约化、工厂化、标准化、高质量遗传育种首选之地。通过引进云南鲟鱼、虹鳟鱼龙头企业,联合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华大基因云南分公司,在泸水市片马镇新建怒江冷水鱼种业振兴工程中心,全力突破虹鳟鱼三倍体遗传育种技术和杂交鲟家系选育技术,力争用5~10年时间,实现自主知识产权苗种(发眼卵)规模化生产。地方政府通过水资源、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等方式招商引资,引进云南阿穆尔鲟鱼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怒江水产种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联合云南省高原鱼类育种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团队,共同在片马镇新建怒江冷水鱼种业振兴工程中心,将阿穆尔北京基地的鲟鳇鱼亲本、繁育技术、苗种市场全部引进怒江安家落户,再通过现代基因测序、家系选育技术不断提高育种水平,生产出性状优良、抗病力强、风味独特的鲟鱼杂交新品种。联合云南省高原鱼类育种重点实验室的技术团队,开展虹鳟鱼三倍体育种联合技术攻关,利用5~10年时间,攻克虹鳟鱼三倍体育种“卡脖子”水产育种技术,努力把怒江打造成为全国冷水鱼种业新高地,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实现年产发眼卵4亿粒,培育大规格鱼种6 000万尾,确保满足怒江鲟鱼产业苗种需求的同时,外销国内外市场,掌握全国冷水鱼苗种制种权。
2.打造世界鲟鱼产业谷。一是积极发展鲟鳇鱼产业。云南省依托独特的纬度、海拔、水资源优势,已成为全国鲟鳇鱼产业的排头兵,特别是鲟鳇鱼鱼子酱,无论从品质、产量、生产工艺上均居世界前列,工厂化、设施化、冷流水养殖工艺已经非常成熟,按照“公司+种业高地+精深加工+农户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实现有发展条件的区域“一户一个流水窖,一组一条流水槽,一村一家鱼味馆,一乡一片示范场”的怒江鲟鳇鱼产业发展目标(“怒江模式”)。把怒江州打造成鲟鳇鱼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使之成为怒江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二是积极招商引资,做强二产。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新建鲟鱼精深加工企业,叫响怒江鱼子酱品牌,逐步实现鲟鱼鲜肉制品、即食食品、鱼子酱等特色食品精深加工,并进一步提取硫酸软骨素、胶原蛋白肽等作为药用、化妆品原料,提高鲟鱼附加值,延伸鲟鱼产业链。
3.打造澜沧江大华桥和黄登电站库区渔旅融合经济带。做好休闲渔业是怒江州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之一,抓住垂钓者“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心理特点,配套建设赛场、住宿、餐饮、水陆交通、运动康养等基础设施,实现渔旅融合发展。利用澜沧江黄登、大华桥电站库区的优势条件,尽快出台怒江州休闲垂钓管理办法,划出禁止钓鱼区和休闲垂钓区,支持兰坪县澜沧江黄登、大华桥电站库区大水面增殖渔业、休闲渔业项目开发,将2个库区打造成度假胜地、垂钓天堂,成为全国9 000万休闲垂钓爱好者的网红打卡点、精品康养圣地,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制定规划。结合怒江州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现状,制定怒江“十四五”渔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并在现有水域资源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场),发展休闲渔业。充分利用热区优势,大力推进品种良种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一方面稳步发展池塘养殖,积极推广多品种混养和轮捕轮放技术;另一方面拓展渔业水域空间,积极发展稻田养鱼技术。在大力发展池塘养殖的同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引进名特优新品种推广示范。充分利用科技示范园水产基地培育稻田鱼种,并引进武昌鱼、青鱼、单性罗非鱼等品种进行试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