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关陇地域诗人的诗歌写作特色
2023-08-24倪童
倪童
南北朝时期,北方关陇地域诗人群体有两大来源:一是北方关陇地域的本土诗人,二是其他北方地域来关陇的诗人。关陇北地本土诗人数量不少,但诗作流传至今的诗人只有十多位。这些诗人的创作特点十分鲜明:既拥有北方关陇作家特有的豪迈明朗的精神气质,又同时充满了对南朝文化的向往,努力学习南朝诗歌写作艺术。这些诗人的作品融合了南北两地的诗歌写作特色,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貌,是隋唐诗歌大盛的前声。
随着晋朝大量士族南迁,北方文化中心不复存在。战乱烽火之下,北朝关陇之地多政权混战,至北魏、北周重新逐渐安定。在北魏、北周统治者文化复兴的政策下,关陇之地的诗歌得以迅速发展。北方关陇本地诗人群体主要由北魏诗人与北周诗人构成。这些人绝大多数出身关陇之地,如北魏的金城人宗钦、武威人段承根、安定人胡叟,北周皇族宇文氏家族宇文毓、宇文赟、宇文招、宇文逌等。少部分诗人尽管来自关陇之外其他北方各地,但其重要的政治与文化活动都在关陇之地进行,如顿丘人李昶、高丽人高琳、南阳人宗懔等,这些关陇诗人的诗歌极具地域与时代特色。
一、刚健清新的文学创作基调
关陇诗人生长生活在北方,诗歌语词大多具有刚健清新的精神气质。关陇之关中自古帝王州,传统政治遗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里的文学性格。同时,胡人政权下,少数民族豪迈粗犷的天性亦对此时文学之精神气质有着影响。以鲜卑族为主的北方各族文人的创作丰富多彩、格调开阔明朗。这一时期关陇地域诗歌数量不多,内容风格却从雅颂传统,到魏晋风骨,到山水玄言,乃至于宫体民歌等都有尝试,或多或少都拥有关陇特有的刚健、质朴、清新、俊朗的特质。
北周赵王宇文招所作的《从军行》正是这一类诗歌的代表。“辽东烽火照甘泉,蓟北亭障接燕然。水冻菖蒲未生节,关寒榆荚不成钱。”诗歌意象选择带有明显的北方特色,诸如“辽东”“甘泉”“蓟北”“燕然”这些地名,自身拥有浓厚的历史沧桑感,使诗充满了北方战乱离索之感。后两句“菖蒲”与“榆荚”这两种植物在北方随处可见、极易成活;即便这样,两种植物所处的环境仍是“冻”与“寒”,生命朝不保夕。这两句所述不但是植物之生长环境,更是借物喻世,道出连年战乱杀戮之下的世道艰难。整首诗意境深沉开阔,意象选取充满北方色彩,读之有怆然之感。滕王宇文逌的《至渭源诗》又是另一种阅读体验。“源渭奔禹穴,轻澜起客亭。浅浅满涧响,荡荡竟川鸣。潘生称运石,冯子听波声。斜去临天半,横来对始平。合流应不杂,方知性本清。”这首诗为五言古诗,诗歌吟诵长安渭水景色。无论是长安,还是渭水,均历经千年,充满历史感。诗歌开头两句“奔”与“起”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渭水水势,“轻澜”则与“源渭”相对应,将原本承载历史洪流的滚滚渭水消解在轻盈的波澜当中,读之使人心境开阔。后两句“浅浅”之水流与“荡荡”之水声互相呼应。而诗中“斜去临天半”一句,将诗人心气举之至高,表现了诗人恢宏的诗意境界与坦荡的心境胸怀。诗歌语言淳实,感情质朴真挚,又有豪纵意气。
除了关陇皇族宇文氏的诗歌,高丽人高琳所作的《宴诗》更多地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民歌的创作方法,直抒胸臆、快意爽朗。其诗“寄言窦车骑,为谢霍将军。何以报天子,沙漠静妖氛”虽无字句雕琢、辞章华彩,却有着其他关陇诗歌所没有的言浅情近之感。后两句直言“报天子”,充满北地勇武之士的力量,其所表现出武力雄厚的气势与忠君效力的追求,是唐代边塞诗的前声。
北周诗人徐谦,其创作的《短歌二首》以乐府旧题作新诗,虽然并非传统意义的古诗,语言却有着汉末古诗通达、明澈的情感特征。《短歌二首》其一的前两句“穷通皆是运,荣辱岂关身”既是诗人仕途官场的真实境遇,又是《古诗十九首》中《回车驾言迈》“盛衰各有时”的深刻体验。“不愿”与“不羡”的人生感慨毫无扭捏,柔中有刚;“意气”更有“青云”志,是关陇北地诗人共有的劲健清爽。这些充满着豪爽气魄的心境与生活力量,是南朝同类抒写失意人生诗歌所没有的。
关陇诗人的诗歌创作模仿南朝宫体诗、山水玄言等诗歌,同样有着这一类刚健清新的精神气质。例如,北周明帝宇文毓写其同州(今渭南)故宅的《过旧宫诗》,写物写景、吟咏抒情,极力模仿南朝宫体诗的特征,但整体行文风格仍是清朗大气。《和王褒咏摘花》在选材、用词方面,也是学习南朝宫体诗歌特征的典型,但其意境无南朝诗歌之绮靡,而更多的是生活的清爽和乐趣。北周宗懔的《和岁首寒望诗》写法趋于魏晋古诗色特,“旅骑出平原,钲铙遍野喧”等纯实质朴的意象塑造与意境渲染,无不是北方作家清朗直率的创作风格。
二、玄言、游仙、山水诗的诗法继承
关陇地域作家的诗歌创作不断吸收魏晋以来的诗歌艺术特征。不论是玄言诗、游仙诗,还是南朝以谢灵运为首的诗人创作的山水诗,都对北方关陇地域的诗歌有极大的影响。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自曹魏至齐梁,诗歌演进迅速又纯粹,这些朝代中每一种代表性的诗歌样式,都在关陇地域作家的诗作中出现。
北魏段承根所作的七章《赠李宝诗》以典雅古奥的四言为体裁,写道教清谈玄言等内容;通过玄言之表象,表达诗人对社会政治人生的看法。诗歌第五章的前四句“自余幽沦,眷参旧契。庶庇馀光,优游卒岁”是诗人因世道不行,而回信希冀能够保全真我、寄心太玄之语。第一章前中的“世道衰陵,淳风殆缅……不有真宰,榛棘谁剪”,诗人直接抒发整个诗篇最核心的问题,即对社会政治衰乱的不满,以及对这种世道难以挽回的无力之感,借玄道之言抒发其壮志难酬的愤世之情。第七章“询下曰文,辩讦曰明。化由礼治,政以宽成”则在诗歌的最后,表達了自己对礼俗美好、政治昌明的期望,以及渴望盛世清明的心愿。
除了学习玄言诗的写法,还有部分诗人学习模仿南朝流行一时的山水诗写法。周明帝宇文毓的《贻韦居士诗》,是称赞京兆杜陵韦敻之诗。首先,诗歌开篇四句以道家玄言入诗,其次借“香草美人”比兴,诗兴起之处,用山水诗之情调特色与“香草美人”相结合,提升诗歌的整体格调。诗中“风动秋兰佩,香飘莲叶衣”两句充满了南朝山水诗精心炼字炼句之特色,选词用语清新动人又充满了富贵鲜丽的气息,生动地描写了兰与莲的天然纯真。“岭松千仞直,岩泉百丈飞”以精心雕琢来写景写物,广阔的岭松、高起的岩泉,无一不是世间所绝有的坚韧利直、悬溅湍飞。这种经过苦心孤诣营造出的自然山水景物之美,若诗人不经过千锤百炼,是不可能达到的。
孟康的《咏日应赵王教诗》是这一时期典型的应制诗。诗歌应制技巧浓厚而几无诗情,只学到传统应制诗之写法,将意象堆砌,并未将其中诗情与景情融合,使诗歌缺少生动意蕴。滕王宇文逌的《至渭源诗》用关陇特有的意象组织诗句,特定诗意之下,“浅浅满涧响,荡荡竟川鸣”也是南朝谢氏山水诗之写法,只是在关陇山水意象的加持下,诗所呈现的水浩荡,比南方精丽秀美的山水更多了来自关陇历史地域的厚重感。
李昶的《奉和重适阳关》在整体绮丽的诗调中,如“紫庭生绿草,丹墀染碧苔”之句,以精丽雕琢的山水诗意象,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使之更有韵味。他的《陪驾幸终南山诗》从“金桴拂泉底,玉琯吹云中”两句意象选择是诗人在传统的古诗创作中,刻意学习南朝宫体诗一类写法而创作出的。“烟生山欲尽,潭净水恒空。交松上连雾,修竹下来风”四句描摹山水景物精雕细琢技巧俨然,是诗融入了山水写法。诗尾“仙才道无别,灵气法能同。东枣羞朝座,西桃献夜宫。诏令王子晋,出对浮丘公”六句再一改写作倾向,将诗趣拉入神仙境界。这样的写法尽管手段驳杂,但他不满足同一的写法,用丰富的意象与手段充实诗歌内容,是关陇之地诗歌发展的进步。
三、南朝齐梁体诗之艺术追求
南朝中后期兴起的齐梁体吸收了南方民歌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在永明体的格律探索下,将诗歌艺术推向至高处。这种诗体被当时南朝文人竞相写作,更成了北朝诗人所追求向往的诗歌艺术的最高境界。关陇地域诗人绝大多数都有创作齐梁体诗歌,即宫体诗。有的诗人深受齐梁体影响,遣词造句无不学习宫体诗创作特色,因而其作品也充满宫体诗空有形貌色相而无内质灵魂之情境;有的诗人善于将宫体诗之艺术手法与北方意境物象相结合,写出情景交融的诗句,境界开阔,性情豪放,情意真挚动人,是关陇诗歌中艺术水平的高峰。
(一)关陇诗人创作诗歌中早期齐梁体特征
北朝关陇地域诗歌创作兴起早期,部分诗人努力学习南朝齐梁体诗歌艺术特色,将其融入自己创作的诗歌。但是,因地域文化发展之差异,这些诗人创作艺术性还未达到圆润和同。周明帝宇文毓的《过旧宫诗》,写景即物,善于在意象选择中倾向于南朝所熟见之景,如“玉烛调秋气”“寒井落疏桐”充满南朝宫体选辞的用语特征。诗歌整体诗句排布、境界塑造,在诗人秉有的北方人之爽朗大气特征下,本该清丽婉柔的意境又增加了明朗开阔的气质。这首诗,无论是齐梁体,还是北方的清朗风格,各擅其妙,却未能圆融地统一在诗歌中,是关陇地域早期诗歌学习齐梁体过渡时期的特色。
宗懔的《早春诗》是一首写早春季节景物的五言古诗。诗歌描写的景物简单明丽,充满了春日的温暖气息与愉人的春日颜色。“昨暝春风起,今朝春气来。莺鸣一两啭,花树数重开”四句,对仗工整,情调恬静,是北朝关陇诗中难得的柔美景象。尤其“莺”对“花”,动对静;“啭”对“开”,有形对无形,组句精妙动人。五、六两句诗的意象选择陡然一变,采用“粉”“蝶”“彩”“梅”此类齐梁体诗人常用的意象。前四句堪堪形成的明镜空灵与生机勃勃的氛围至此忽然急转变化,气息渐弱,精神难足。“游客伤千里”勉强学习汉末古诗写法,将精神气质之力道拖至伤怀缠绵一道,使诗歌气韵稍浅却有回味余地。最后“无暇上高台”,写出了诗人人生境遇的不满与失落。尽管这两句语词造句成熟、情韵绵长,但在整体诗歌结构组织上,无法与诗歌开头生机盎然的前四句相比肩,执意辜负早春如此情、如此景。这样的诗歌正是北朝关陇诗人大部分共有的特点,尽力模拟和学习南朝齐梁体诗歌,却在具体实践中无法圆融和美地将这些艺术特色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诗色光彩。
(二)关陇诗人创作成熟的齐梁体诗歌特征
部分北朝关陇诗人在不断的诗歌尝试中,写景写物、吟咏性情,引用典故抒发情致,技巧纯熟,渐显老成。周明帝宇文毓的《和王褒咏摘花》正是这种学习齐梁体诗歌的典范,诗歌内容简短、风格明秀净丽,咏物技巧已臻成熟。“玉椀承花落,花落椀中芳。酒浮花不没,花含酒更香。”诗歌的意象选择是典型的齐梁体诗歌中的常见词语,描写精致,用物芳绮。“玉椀”之用为“承”,“花落”之境为“芳”,意境完全脱离了齐梁绮靡色态,充满着积极明朗的风格。“酒”中之“浮花”轻灵不被淹没,花因酒而添加格外气味,因此“更香”。這种生活细节的乐趣在北方关陇诗人的开阔气质下,充满着清爽愉悦之乐趣,是关陇诗人诗歌中学习齐梁体诗歌的难得佳品。
李昶的《奉和重适阳关》也是典型的齐梁宫体诗写法。“衔悲向玉关,垂泪上瑶台”即开篇奠定感情基调,“舞阁悬新网,歌梁积故埃”“金扉昼常掩,珠帘夜暗开”等句,辞藻华丽有余而内容稍显贫乏,至于“方池含水思,芳树结风哀”两句,更是极尽描绘物之形态,却因强添哀辞,使诗意生机即衰。这些都是南朝齐梁体诗歌同样拥有的不足。其后结尾之处,“行雨归将绝,朝云去不回。独有西陵上,松声薄暮来”忽如奇景入目,以风雨、行云自比,“上”与“来”气势重回,北方诗人所共有的开阔胸襟与沉雄意境入诗,潇潇慷慨而气骨天成,胜过同时期许多同类诗歌。
北方关陇地域本身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积淀,诗人在关陇特定的文化底蕴中生活,其创作必然会天然生出豪放开阔的地域本色。关陇之地诗歌发展总体倾向学习南朝,积极向南朝齐梁体及其他诗体学习模仿。诸多诗人创作作品各有擅长,不同诗人创作的作品,在这种模拟学习之下创作特色各不相同。南朝齐梁后,诗歌主流发展纯熟,名家辈出,名作络绎不绝。这种情势之下,关陇地域诗人学习模拟南朝诗歌脚步不停,追随时代发展潮流。因此,北方关陇低地域特有的厚重历史文化、地域豪迈风格,与南方轻灵绮丽的诗歌艺术相结合,自然而然成为关陇地域诗歌发展的特色。在这样的诗歌发展过程中,北方关陇诗人的诗歌创作以其特殊时代下的特殊形态,开启了后世隋唐时代诗歌南北诗风合流的开端,为隋唐文学大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魏晋南北朝关陇地域诗歌研究”(项目编号:2022XJKY-1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