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骞与蚕豆

2023-08-24翁太庆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1期
关键词:胡豆张骞俗语

翁太庆

“人间四月芳菲尽”,四月布满了落花,充满了忧伤,是一个令人既爱又恨的季节。

一踏进四月,人们便会想起流传千古的俗语:“四月八,蚕豆米敬菩萨。”只是今年情况特殊,碰到了二十年一遇的农历闰二月,正常的节气都因“闰二月”这辆“加班车”被提前了半个月。

稍有农事经验的人都知道,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周期,时间到了,自然会开花结果的。今年农历三月中旬,也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七个节气—立夏时节,里下河地区的蚕豆已陆续登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估计到了农历四月初八,蚕豆秸都快要拔起来了,蚕豆将完成生命的轮回。

虽然到那时只能吃炒盐豆或水煮蚕豆,也可以制作成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常吃的“茴香豆”,但已不是蚕豆米的味道了,可人们还是忘不了那句俗语—“四月八,蚕豆米敬菩萨”。我真的感到纳闷儿,在我所处的地域,从没看到四月初八有任何祭祀活动,也从未看到哪户人家用清蚕豆米做供品,更不用说敬菩萨了。仔细揣摩、反复思考,总不得要领,人们为什么要编这句顺口溜呢?一句从古至今都在流傳的俗语,我想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那是什么缘故呢?在书本中永远找不到答案!

立夏后的一天傍晚,夕阳洒满大地,晚风吹拂着一望无垠的麦田,碧浪涌动,正在灌浆结实的麦穗沙沙作响,此起彼伏的麦浪似无数手持钢叉直指蓝天的勇士在无声的口令中有规律地前进。行走在田间大道上的我俨然是检阅威武之师的将军,它们簇拥在我的左右;圩堤上的树木也在频频向我鞠躬敬礼;结满筷子粗籽荚的油菜籽,臃肿的身躯披上了黄色的晚礼服,低着头静立大路两边;田埂上无名野花竞相开放,为纵横交错的阡陌铺上了彩色的地毯。

看着晚饭后来田间散步的人们,一个个面色红润,腆着微微隆起的肚子,谈笑风生,我脑海中忽然一个激灵,一下子就有了对那句俗语的注释。初夏傍晚,清风徐来,不燥不寒,又无小虫子作祟,正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在农耕文明时代恰是“青黄不接”之际,人间风景再优美也无法果腹,请问饥肠辘辘的人们,会有闲情雅兴去欣赏田间景色吗?

填饱肚子是当时人们的第一要务,天底下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饱肚子还重要。那时的人们挖野菜、剥树皮,甚至明明知道“观音土”不能吃,但还是有人吃,哪怕吃进去不一定能排出来,也不去考虑,饥饿难耐啊!

谢天谢地,当人们熬过了农历三月,四月一到,青蚕豆终于可以下锅了,苦日子熬到头了!

蚕豆,为蚕豆属植物,是最古老的农作物,在古代曾为人类的主要粮食之一,原产地中海、里海以及非洲一带,现广植于世界各地。中国的蚕豆,相传为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因此在我国有些地方蚕豆也叫“胡豆”,而大多数地区的人们则是根据其形似蚕,故得其名。

未成熟的青蚕豆味道鲜美,且含维生素A、B和C,为春节上等蔬菜。当然成熟了的老蚕豆仍可以做成多种风味小吃。

因蚕豆富含淀粉,通过粉碎、研成粉状,再经水洗、沉淀、过滤成粉团,在里下河地区俗称“坨粉”。用它可以制作粉条、粉线,还可以加工成凉粉或坨粉块儿,坨粉块儿炒韭菜加入青红辣椒,色香味俱全,是不错的下饭菜。这蚕豆的作用,还真不能小觑。

青蚕豆上市,农人们不再担心拿什么填饱肚子,大家认为这是上天的眷顾,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得到了菩萨的保佑。

常怀感恩的黎民百姓认为,在吃蚕豆米的时候不应忘记心中的佛。现在看来,人们感谢错了,我们应该感谢吃尽千辛万苦出使西域的张骞,是他在两千多年前将胡豆带回来,或多或少地解决了百姓的饥饿问题。

张骞出使西域是一大壮举,后人永记!

猜你喜欢

胡豆张骞俗语
张骞探西域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回味胡豆香
张骞探西域
急胡豆
英文摘要 关键词
俗语知多少
客家俗语巧诵读
怪味胡豆好味道
美丽的胡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