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吟出的“金句”
2023-08-24阿詹
阿詹
895年,即唐乾宁二年,来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的王贞白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得中进士;但有人举报那场科考有舞弊行为,朝廷碍于舆论压力,只好推翻已发布的放榜,并决定增加难度,重考。复考结果公布,王贞白再次金榜题名。随后,翰林院又于内殿增加复试,王贞白终以甲科登第。一时名噪京城,尽人皆知,那年他仅二十岁。
王贞白年少时,慕名来庐山五老峰南麓白鹿洞书院求学。赫赫有名的白鹿洞书院,最早可追溯至唐贞元年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据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在此隐居读书。传说李渤养了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人出入,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被称为“白鹿洞”。
后来,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当地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王贞白是江西广丰人,观看地图可以发现,沿广丰向西逶迤而来,至白鹿洞书院刚好绕庐山一周。于是,庐山的峰谷泉瀑、云海奇观等皆化为少年王贞白诗中灵动的文字。比如,可与李白《望庐山瀑布》相媲美的五言律诗《庐山》:“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寥寥数句,便让庐山雄秀之姿和奇丽之景跃然纸上,使人读来如身临其境。
王贞白笃志于诗,与罗隐、方干、贯休一起被时人称为“江西四大诗人”。据考,他至少创作了五百首诗词,由于有过一段出塞行军的经历,他还留下了诸如《拟塞外征行》和《从军行》等经典诗篇,可谓文武双全。
王贞白是晚唐文人中的一股清流,天性耿直,为人正派。因他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在三十五岁前毅然弃官归隐,大有东晋五柳先生挂印逃官的风骨。他回乡后著书立说,创办“山斋书舍”,造福桑梓,培养人才。南唐中兴元年(958),八十四岁的王贞白病卒于故里,被朝廷敕赠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葬于广丰区西门外城壕畔。
千百年来,真正让人记住王贞白的,是广为流传的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这是当年王贞白在白鹿洞读书时,为了自勉而创作的《白鹿洞二首》其一中的一句;然而,通常被人认为出自《增广贤文》。“金句”究竟出自何处,始终存在着诸多争议。新版《辞源》里“寸阴”的词条下引用了元朝同恕的《矩庵集》,其中有《送陈嘉会》一诗,诗中载“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后来被证实并不是这句名句的最早出处。通过查询各方资料,研究者最后在《全唐诗外编》上册中的《全唐诗补遗》卷十四发现载有王贞白七绝诗《白鹿洞二首》,其中就有“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诗句。
唐末的王贞白比元代的同恕早四百多年,显然这《白鹿洞二首》当是“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最早出处。
白鹿洞书院与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合称为“中国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因出过朱熹(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南宋著名理学家)、赵葵(宋代宰相)等历史名人,被称为“天下书院之首”。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诗文大意可解为:因专心致志地读书,竟不知已到了暮春时节,每一寸光阴都像黄金般珍贵,怎舍得丝毫浪费。如果不是有道友来逗笑,还沉迷在研究周公的情义、孔夫子的思想教导中。“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人生苦短,王贞白在白鹿洞求学时便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为自勉吟出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可见其才横溢。而这句平实直白却蕴含哲理的诗句至今被奉为经典,廣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