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阻击沙漠 向绿而行
2023-08-24符超
符超
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的缓缓隆起,带动了祁连山的大幅度隆升。使得水汽更难以进入深居内陆的西北,从而形成大范围的干旱。河西走廊就位于这干旱区域之中。
这里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也是遏制风沙危害的战略前沿阵地。它的西部,库姆塔格沙漠的黄沙随风东进,堆积出连绵的鸣沙山。它的北部,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兵分两路,持续南侵。沙化土地和沙尘暴灾害严重威胁着甘肃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艰苦的环境,陇原儿女们没有退缩。代代相传的治沙精神,持续创新的治沙方法,让河西走廊这个我国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今,河西走廊北部风沙前沿地带建成了长达1200多公里,面积460多万亩的防风固沙林,470余处风沙口得到治理,1400多个村庄免遭流沙危害。重点风沙口植被明显改善,风速和频次大幅减小。
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沙漠边缘防护林体系逐步形成,对阻止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拢,保护河西走廊绿洲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被风沙吞噬的黑河、石羊河下游干涸多年的居延海和青土湖重现生机,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加。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祁连山脚下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故事广为传颂。
地如其名,曾经的八步沙饱受狂沙肆虐之苦。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其南缘不断南移,流沙入侵。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八步沙已经形成7.5万亩的沙漠,成为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给周边10多个村庄,2万多亩农田和3万多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公路、铁路造成极大的危害。
1981年,古浪县试行“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受益”的荒漠化土地治理政策,把八步沙做为试点向社会公开承包。可是,治理寸草不生的沙漠谈何容易?“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死!”——“六老汉”站了出来,组建了八步沙林场,联户承包治理八步沙7.5万亩沙漠,开始治沙造林。这一干,就再也没有回头。
刚开始,没有资金、没有经验,他们就用“一锨沙、一棵树”的土办法造林。可没想到,几场大风刮过,近一半的树苗就被沙子埋掉了。经过反复摸索,第一代治沙人终于总结出了“一步一叩首,一苗一瓢水,一棵树,一把草,压住黄沙防止风掏”的治沙方法。
第二代治沙人开始采用“网格状双眉式”沙障结构,实行造林管护网格化管理。
第三代治沙人全面尝试“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并积极发展肉苁蓉种植、“溜达鸡”特色养殖为代表的沙生态经济,实现压沙造林与产业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构建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42年过去了,記者走进八步沙林场,昔日漫漫黄沙变成如今郁郁葱葱。一代代林场人扎根沙漠、治沙造林,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八步沙林场管护区内林草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不足3%提高到现在的75%以上,形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全县风沙线后退了15公里,周边1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
2023年2月17日,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授予郭万刚同志“林业英雄”称号的决定。甘肃“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的代表、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成为新中国第四位林业英雄。
回到古浪县城,记者沿着县城西侧蜿蜒山路登上山顶,只见在过去“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滴水贵如油,春播秋无收”的山坡上,一排排云杉、侧柏等苗木排列有序,迎风而立。山下的居民楼房整齐排列,与山上的翠绿遥相辉映,显得生机勃勃。
自2022年开始,古浪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县城平顶山、东升屲实施古浪县县城东西两山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该项目被确定为县列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通过项目的实施,并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草乔灌结合’的原则,我们建成了层次多样、结构合理、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综合修复区,对有效遏制土地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提升区域水源涵养功能具有重大意义。”古浪县政协副主席、林草局局长季玉有向记者介绍道。如今的古浪县,南部山区绿染大地、景色秀丽,东西两山的人工造林面积初具规模,全县已建成层次多样、结构合理、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综合修复区。
来到河西走廊东北部的民勤县,从地形地貌来看,这里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民勤绿洲就像一把楔子一样,镶嵌在两大沙漠之间,成为我国西北风沙线上的桥头堡。民勤境内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8036平方公里,占县域国土总面积的50.56%。绿洲沿线风沙线长达408公里,分布着青土湖、老虎口、龙王庙、西大河、西沙窝等5个大的风沙口(共有216个风沙口)。
特殊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决定了民勤的历史就是一部与风沙抗争的征战史。从1950年春天开始,拉开了长达70年抗击风沙的帷幕。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一代又一代民勤人持之以恒战风斗沙。
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民勤积累了丰富的防沙治沙经验,逐步构建了“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生态格局。通过与中科院寒旱所、省治沙研究所、兰州大学等交流合作,联合开展防沙治沙技术探索实践,示范推广“双眉式”稻草沙障+落水栽植、机械整地积沙保墒、“工程压沙+低密度造林+种草”等治沙新技术20多项。同时坚持治理与保护并重,对县域内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84.8万亩沙化土地进行封育保护,通过围栏封育、补植补造等措施,保护区植被盖度提高8个百分点、达到36.7%,野生动物种群由89种增加到180种。对绿洲外围尚不具备治理条件的连片沙化土地进行封禁保护,建成梭梭井、上八浪井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2个、41.85万亩,区内沙化土地危害程度由重度转为中度,植被覆盖度提高10—15个百分点。
经过锲而不舍的防沙治沙,民勤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30万亩以上,封沙育林草325万亩以上,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起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4.8%提高到18.28%,青土湖、老虎口、西大河、龙王庙等大的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成功阻击了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拢,民勤先后被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列为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民勤绿洲的发展变化告诉我们: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条件,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交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民勤答卷,那么黄沙碱滩也会变为富地宝地;枯湖荒漠也会化作秀景美景。
荒漠戈壁上的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段,青藏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会之处,南依祁连山脉、北接巴丹吉林沙漠,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重点范围,也是实施三北工程的主战场。
记者来到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北部沙区防沙治沙工程现场,利用无人机从上空俯瞰,一望无际的沙丘已经被一抹抹灰绿的梭梭树所覆盖。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临泽县,境内沙漠、戈壁面积占三分之二以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北部沙区是巴丹吉林沙漠由北向南伸向临泽绿洲北部的一条沙带,以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为主,沙丘高大密集,流动性极强,是威胁临泽县北部绿洲生态安全的主要风沙口。
生态环境的变化来自于持之以恒的防沙治沙。多年来,临泽县按照“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综合治理方针,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日元贷款风沙治理、生态公益林保护、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规模化防沙治沙、防沙治沙示范区、国土绿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治理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以南、北、中三条风沙线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乔、灌、草搭配,带、片、网合理布局,造、管、封三管齐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我们在荒漠化防治实践中,积极探索总结沙区治理方式方法,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区域防治相结合,‘造、固、封’相结合的治沙造林模式,创新造林方法,改造治沙工具,不断总结梭梭、红柳等灌木固沙造林经验,大力推广水钻造林、根区注水造林、凹凸棒石保水剂应用等沙区造林先进技术,有效地降低了造林成本,提高了造林质量和治理成效。”临泽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最初的“一棵树、一把草”到“草方格+沙生苗木”,再到“固、管、护、养一体化”,张掖市各级各部门在荒漠化防治实践中不断探索,向绿而行。
随着沙地综合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催生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态旅游业,荒漠化防治走上了综合治理利用与创新开发的新路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盛夏时节,张掖市临泽县红桥庄园内一望无际的葡萄架整齐排列,绿茵茵的葡萄藤上,一串串“绿珍珠”挂满枝头,孕育希望。
“红桥葡萄酒庄园2013年启动建设,基地面积5000亩,由之前老化废弃的老林场以及没有利用的荒滩改造而成。南依黑河,北靠合黎山,处在世界公认最适合葡萄生长的黄金纬度——北纬38°。平坦的地势,丰富的光热资源,加上祁连雪水浇灌、凹凸棒石滋养、沙砾土壤栽培,使红桥庄园发展优质葡萄酿酒产业独具优势。”甘肃红桥庄园葡萄酒有限公司董事长贾进向记者介绍道。
1999年,29岁的贾进回到家乡,毅然选择在难度和风险都极高的戈壁滩上从事农业创业。那时的营坡滩,是一副十足的戈壁荒漠景象,草木稀零,黄沙漫天。要在这里发展葡萄种植产业,一切要从零开始,要从一张白纸开始描绘。但是,人的精神和信念一旦被唤起,就会迸发出不可阻挡的前进力量。经过三年的筹备和探索,2002年,贾进通过向葡萄种植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学习,并到山东、河北等地多次考察,承包了两百亩村集体土地种植酿酒葡萄,正式进入了葡萄酒行业的大门。
十几年如一日,再苦再难,贾进也没有放弃。通过多年的开发和治理并举,如今红桥庄园已建成5000亩有机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和3000吨葡萄酒生产线。
在红桥庄园带动下,临泽县板桥镇也建起了占地面积5000亩的葡萄产业园,建设拱棚400座,配套完善2.5万立方米蓄水池、高低压线路、产业园道路等基础设施,成为集采摘、观光、旅游、休闲、科研、生产为一体的“沙生产业园”。“今年5月我们在葡萄产业园又新建了葡萄欢乐谷,推出沙漠娱乐体验、葡萄藤下手工坊、特色美食、自助烧烤等,采摘园里除了桃、杏、李、葡萄,还有莲雾、芭乐、释迦果等热带水果。” 临泽县板桥镇友好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陈学森表示,以沙治沙实现企业发展、产业壮大、集体增收、农户致富多方共赢,板桥镇也成为“河西走廊葡萄风情小镇”,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葡萄产业总产值达2亿元。
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临泽县经济林种植面积14.7万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为1.68万亩,红枣8.28万亩,已打造出一條长40余公里的葡萄长廊。2020年,该县林果产品总产量达4.01万吨,总产值达14019.78万元,农民人均林果产品收入为1519.46元,占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83%。
近年来,张掖市坚持把发展林草产业和木本油料作为防沙治沙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巧打防沙治沙用沙组合拳,围绕黑河流域、交通干线、荒漠戈壁、沙化耕地和沿山冷凉区等重点区域地段,充分利用荒滩沙地,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葡萄、梨、杏等优势林果,积极发展文冠果、元宝枫等木本油料。
目前,张掖市已建成沙区林产品基地29.27万亩,年产值达43347.11万元;种植基地25.95万亩,年产值达89837万元;养殖基地4.10万亩,年产值73158万元;加工基地2.41万亩,年产值28320万元,旅游基地6.19万亩,年产值894万元,新能源346700万千瓦,年产值14960.52万元,建成沙区农林专业合作社153个,培育沙区龙头企业15个。使沙区开发由单一地防沙治沙向综合开发利用沙区资源转变,逐步走出了一条沙产业发展新路子,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筑牢绿洲生态屏障 守护人类文明瑰宝
敦煌,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境内现存莫高窟、玉门关遗址、悬泉置遗址等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各类文物点266处。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接库姆塔格沙漠,北连戈壁,是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地带,是甘肃省乃至全国荒漠化、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生态区位极为重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近年来,库木塔格沙漠以每年3~4米的速度东移,逼近距市区72公里的阳关绿洲。沙漠步步紧逼,不仅威胁整个敦煌市的生态安全,也对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阳关遗址形成致命威胁。
在保护敦煌文化——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的道路上,一代代敦煌人砥砺奋进,开展生态修复和防沙治沙工作,筑牢敦煌绿洲生态屏障,让风沙远离敦煌,让这块人类文明的瑰宝代代相传。
伊塘湖万亩胡杨林位于莫高镇伊塘湖,是敦煌重点风沙口之一,也是距城区最近、威胁最大的风沙口,沙化面积达1.5万亩,由于常年受风沙侵袭,该区域地表裸露、植被稀少,风沙逐年蔓延扩大,严重威胁着周边农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和自然文化遗产莫高窟的生态安全。
为彻底遏制风沙灾害,改善敦煌的生态环境,自2008年以来,敦煌市委、市政府依托敦煌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共投资6000万元,在伊塘湖连片定植栽种以胡杨为主的防风林带4000亩;栽植胡杨、旱柳、沙枣16.8万株,以节水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在道路两侧以一穴双植的模式栽植旱柳和胡杨,形成绿色通道,提高道路绿化水平。
“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造林设计上综合考虑水资源实际情况,一是在树种选择上选择耐旱、抗盐碱乡土树种胡杨;二是采取低密度造林模式,株行距为4米×4米,42株/亩;三是采取挖穴换土方式改良土壤并在栽植穴四周加埂,增加土壤含水量;四是采用小管出流和滴管等节水技术;五是加强管护措施的落实,杜绝跑冒滴漏,疏通管线,确保每一株树木都能得到充分灌溉。”敦煌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工程实施以来,全面改善了绿洲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保障了铁路、公路交通安全,推动了经济社會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自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敦煌始终遵循“封滩育林、保护植被、因害设防、镶边堵口、发展果园、配套林网”的建设方针,先后启动实施治沙造林、封滩(沙)育林、退化林分修复、森林抚育等重点项目,通过长期的艰苦努力,重点风沙口基本治理,农田防护林不断完善。全市现有林地145.83万亩,草地343.26万亩,湿地面积111.0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4%,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17.3%。
下一步,敦煌将以敦煌文化遗产、自然遗迹和党河绿洲为核心保护目标,以“三核两边九口”(“三核”即莫高窟、敦煌绿洲、阳关绿洲;“两边”即库姆塔格沙漠和鸣沙山边缘、绿洲边缘;“九口”即黄沙梁子风沙口、疙瘩井风沙口、大泉村风沙口、芭子场风沙口、二层台子风沙口、西戈壁风沙口、秦家湾-黑山嘴风沙口、阳关风沙口和二墩风沙口九大风沙口)为重点防治区域,采取工程治沙、封沙育林(草)、沙化土地封禁保护、退化林草修复等措施,加快沙化土地治理,有效遏制库姆塔格沙漠东进扩张,维持鸣沙山稳定性。同时,进一步完善绿洲外围和内部防护林草带和林网体系,筑牢敦煌绿洲生态屏障,助力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核心区发展,抢占“一带一路”文化和生态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