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宪忠:他把“荣誉”留在了果树园中
2023-08-24杨学渊申宝卿孙阁
杨学渊 申宝卿 孙阁
日前,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决定在全省林草系统开展向曲宪忠同志学习活动。学习曲宪忠同志一心向党、拼搏进取的坚定信念。学习他离岗心在党、退休不褪色,用心血和汗水、赤诚和热情、责任和担当,帮助当地“拔穷根”“铺富路”,演绎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绿色之歌、富民之歌、奉献之歌、奋斗之歌。
曲宪忠同志作为一名林业人和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忠于职守、忘我奉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铮铮誓言,树立了新时代务林人的崇高形象,是全省林草系统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
曲宪忠,原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被威县人亲切称为“威县梨产业之父”“威县的梨财神”,2023 年 1月 9日曲宪忠同志在石家庄病逝。
林果技术的行家里手
曲宪忠1968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园艺系,学的是果,干的多是与林果技术有关的事,他把技术这门课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
在他生前,笔者采访他时,曲宪忠说“我毕业后在唐山地区迁西县工作时,一次组织上找我谈话,让我去公社当党委书记,我说只想做技術工作。”虽然后来当了公社党委书记,但他在工作中非常注重果树种植、管理技术的研究推广。
“围山转”是曲宪忠在迁西时推广的林果种植管理模式。“在公社当书记时,我就意识到了这种模式能够整理和绿化山场、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我先是在我们公社推广;到迁西县、唐山市任职时,我就在全县、全市推广这种模式。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种板栗让唐山百姓致了富,也让全国都在学围山转。说明当年我们选对了。”曲宪忠说。
今天在唐山市各县的板栗园中,还听到这样的评价“老曲在我们这当局长的时候,鼓励我们搞围山转种板栗,真的是富了一方百姓。一个板栗一个蛋,一蓬板栗一碗面,一袋板栗一台彩电……”
1991年,曲宪忠升任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此后在林业厅长期分管果树蚕桑管理处、花卉中心、技术推广总站等处室,不断促进经济林技术、产业发展。特别是他主管全省果树生产工作,为实现河北省由果树大省向果树强省转变,提出了“产品调新、质量调优、基地调大、企业调强、效益调高”的工作思路,有力地推动了全省果品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
辛集市垒头村的果农没有一个人不熟悉曲宪忠;井陉县天户峪村的苹果种植户有啥技术问题直接把电话打到他家里。
曾任顺平县林业局长的齐增福说起曲宪忠的故事,一次次泪水涟涟。“到了我们这,一头扎进苹果地,安排的饭也不吃。饿了就和农民一样,在地里啃凉馒头。我们的老厅长太认真了,要想拿花架子骗他,门儿也没有。你家地里的操作规程不按规定来,他就让果农拆掉重新来。谁家地里的果子有问题,曲厅长比我们还上心。”
在花卉产业方面,曲宪忠主导以石家庄、保定等地为中心,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先后谋划并组织实施了中国北方花卉良繁中心、石家庄西三教花卉市场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大型花卉项目。
大到产业集群,小到一个品种的引进、良种繁育和市场调研,曲宪忠都是以一个基层的技术人员身份参与其中。这一点让了解他的人无不佩服。他在省林业厅主管花卉产业期间,仙客来、一品红、红掌、蝴蝶兰和杜鹃等花卉种植规模和质量在冀中南一带异军突起。
在石家庄西三教花卉市场采访时,花卉种植户孙秀芝告诉笔者:“我就是在曲厅长手把手的教导中学会了仙客来种植和育种,许多新品种都是厅长帮助我们找商家引进,在全市推广。我家就仙客来这一个品种在花卉界扬名了二十年,也受益了二十年……”
定州市的庞兵会是一个在仙客来种植技术上很牛的个体户,他说:“探讨技术,我就服曲厅长。从高处说,人家对国内外仙客来、一品红和杜鹃这些年销花如数家珍,无论是种质资源、土肥基质、还是种植技术,当领导不说官话大话,都是我们这些搞技术的人喜欢听的大实话。人家可不是站位高那么简单,教一招让我终身受益。”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凤庭说:“曲厅长是我们的老领导,他始终以工作为重,在本职工作中敢闯敢试、善作善为,将全部心血献给了林业事业;他敬业奉献,夙夜在公,诠释了务林人的使命担当;他以生命践行使命,生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为果乡人“拔穷根”、“铺富路”
2005年,曲宪忠以巡视员的职级退出了领导岗位。
他让在建设银行工作的儿子资助他买了一套尼康D100数码相机,儿子以为他要学摄影休闲。谁承想,他不是拍风光,而是专门学习拍果树的花、芽、叶和树体结构,他像一名小学生一样,学拍摄照片、修图、做PPT。曲宪忠说:“我是学果树的,这一辈子都和农民打交道了。我觉得我身体还行,我要把学的都交给农民,我做PPT去给农民讲课,我要把我这些年的经验都讲出来,让咱河北的果好起来,让咱河北的林果业强起来。”
学的专业是果树,干的是果树栽培管理,老曲要走村串户讲果树,然而要把这分内事干好,没有韧劲却不行。迁安市的杨各庄镇是一个农业大镇,2000年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镇政府一下子拿出7300多亩好耕地栽植了11万株桃树、8万株梨树、10.9万株杏和枣树。规模有了,可一到除虫、病害防治、施肥、修剪等专业活,一辈子摸惯了锄头、铁锨的庄稼汉们摸不着头脑了。
曲宪忠回到老家,来到杨各庄镇,向一户户果农传授技术,到一家家果园去转。涉及除虫治病方面的技术问题,他还把用药品种、用药时间、配置浓度、注意事项一一写在纸上,交给果农。
到了辛集市,林业局张跃增局长、马新路副局长要请老厅长吃饭,他却一头扎进了果树地。他要看当年鸭梨高接换头改接的黄金梨和黄冠梨如何了?他吃在地头,非要住在村里,他要一个村一个村的讲“高接换头”,林业局给组织了农民大课堂,他上午在课堂上讲,下午到地里示范,晚上到村委会进行总结。
“树开心,枝拉平,要增效,肥先行”这些顺口溜之类的技术标准都是曲宪忠创意的,在果区广泛 流传。
他是“威县的梨财神”
2012年,河北省梨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邢台市威县召开。受威县委托,曾任市林业局局长的张士英,热情邀请参会的曲宪忠来威县发展经济林。
家有90多岁的老母亲,妻子视力模糊,威县离家路途较远……面对这些困难,虽然当年已68岁的曲宪忠有些犹豫,但他仍认真地研究了威县的情况。
威县西沙河沿线附近土地沙化严重,以前种梨树较多,因为效益不好,渐渐地改种了棉花。“有之前的种植基础,如果在种植、管理技术方面进行突破,就能够依托西沙河打造出经济林带,促进当地百姓增收脱贫,这在冀南农业结构调整方面是一个探索,同时对河北乃至全国平原县的农业转型升级也有借鉴意义。”想到这些,2013年1月,曲宪忠毅然来到威县,成为威县经济林建设的顾问。
到达威县的当天,曲宪忠就驱车直奔西沙河畔。在进行了大量实地研究后,他发现,威县发展梨树的基础不错。为进一步论证种梨树的可行性,曲宪忠先后到高阳、魏县、辛集、赵县以及山东莱阳、莱西等地考察,了解梨果产业发展现状,又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论证,编制了《威县西沙河流域梨绿色A级高效产业带建设规划》。
曲宪忠在威县搞梨产业系统工程依托海升集团,该集团在威县建设了精品梨基地。有了大公司的规模化种植,科学高效省力的管理模式加持。曲宪忠的“大梨园”观念在威县开始大放异彩。
在定位上,威县梨产业带要打造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亚洲知名的梨果生产出口基地”,主要推广秋月梨、雪青梨、新梨七号、红香酥梨四个品种。
在规划建设梨园时,他说:“不建则已,建就建最高标准的,不要图眼前省事省力,将来没有出路。”;在开始栽植梨树时,他说: “发展梨产业可不仅仅是种梨卖梨那么简单,上万亩的产业事关长远,来不得半丝马虎,否则就断了后路,必须把好规划关、标准关、技术关”。
曲宪忠在威县一改过去一家一户的管理模式,提出了以工程的理念和标准管理果树。他提出了基地建设工程、技术标准体系工程、生态防护工程和龙头企业带动工程等四大工程。
在威县,他大胆尝试井陉天户峪村苹果的栽培模式。他让公司用钢丝搭起网架,把梨的结果枝组全面舒展开,绑在网架上。“我给这项技术起的名字叫四大主枝开心龙骨型整形法。上面四个枝干分散开,下面留两个枝,也尽量拉平,整个树形就变得很舒展。”曲宪忠介绍,网架篱壁式种梨树技术也是威县正在探索推广的技术之一。
曲宪忠在林业厅工作了15年,熟悉他的人最怕他的认真。退休之后他把這种认真带到了田间地头。
在威县,他的这种认真无处不在。2013年,威县张营乡后张庄梨园没有遵循技术规程要求,在梨树间套种了西瓜。曲宪忠知道后,安排梨产业园区负责人监督拔掉。因西瓜秧拔得不彻底,曲宪忠与该负责人翻了脸,在老曲的监督下,剩余西瓜秧全被 清除。
在曲宪忠看来,经济林种植管理事关长远,规划做好后,必须把好标准关。落实标准,曲宪忠不允许有丝毫马虎。
一年300多天在威县,曲宪忠很少回石家庄的家。他不会开车,经常自己坐公交车,让家里人用私家车送他。曲宪忠把威县当成自己的家,把威县的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他也被威县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威县的梨财神”“活着的李保国”。
曲宪忠还创新采用了大面积杜梨建园方式,实现了当年栽植、当年嫁接、当年成活、当年成园。日本专家了解到这一栽培技术后,赞叹不已。
在曲宪忠精益求精、敢于负责精神的带动下,威县梨产业带实现了快速发展。近5年,威县西沙河流域发展标准化梨园230个,带动3万多农民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1.6万人实现稳定脱贫。
在曲宪忠的推动下,威县梨产业从跟随者逐步发展成为领跑者,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威梨区域公用品牌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梨区域公用品牌10强,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品牌节金奖、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河北省梨王等荣誉 50余项。2022年威县梨果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 17.5亿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梨产业的标杆。
由于工作劳累,曲宪忠的身体几次出现不适,干部群众都劝他多休息,可他放心不下梨园。2014年春节,曲宪忠因中风住院,病情刚有点好转,他就出了院。
2023年1月9 日,曲宪忠因病去世,他把荣誉留在了果园。他同时留下的还有自己的铮铮誓言:“我甘做一台播种机,在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撒播知识种子,希望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因为我的知识都是党和人民给予我的,我要尽最大努力回报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