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逻辑机理、现实机遇与动力机制
2023-08-24刘征汇肖艳香
刘征汇 肖艳香
摘 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重要主题。从数字革命的时代特征角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螺旋式演进,凸显数字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从数字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巨大物质技术基础的角度,抓住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机遇,彰显数字经济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完美契合。从数字经济“四化”框架角度,探讨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展现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图景与人类前途命运的同频共振。
关键词:数字经济;中国式现代化;逻辑机理;现实机遇;动力机制
本文索引:刘征汇,肖艳香.<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5):-025.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8(a)--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从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观察中国式现代化,数字中国和网络强国是最显著的科技时代特征。数字经济作为人类未来主导经济形态,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不断做优做强做大数字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应有的题中之义。在数字科技革命的引领下,发展数字经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1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机理
1.1 数字革命是中国式現代化的鲜明底色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在推动全球现代化进程发生深刻变革。随着大数据运用的日益深入,数字经济发展愈来愈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
1.1.1 数字经济变革劳动资料
数字经济一词由加拿大学者唐·塔普斯科特在1997年出版的《数字化成长》一书中首次提出。1998年,美国商务部发布《浮现中的数字经济》,聚焦信息经济,从宏观角度把握数字经济等领域,数字经济正式纳入政府决策。2016年开始,G20杭州峰会、德国峰会、阿根廷峰会连续3年将数字经济作为核心议题,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国际共识。“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1],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的信息和知识为关键生产要素,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更能显示数字时代的本质特征。
1.1.2 数字革命引发科技革命
从科技革命的视角看,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数字经济浪潮的核心属性是数字技术革命的浪潮[2],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是数字革命与以往历次科技革命最本质的区别。表1从发生时间、核心技术变迁、主要代表国家、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以来四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贡献进行简单对比。与西方国家顺序发展的串联式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吸收了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历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后发赶超、同步并联式进行,用近10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的现代化历程。随着2010年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应用,尤其是2016年数字经济一词正式写入官方文件,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站在了以数字革命为主要特征的科技革命现代化浪潮中,数字革命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
1.2 数字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也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实现有序衔接提供坚实的生产力基础,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1.2.1 科技革命催生产业革命
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必将带来产业革命的浪潮,从而带来新一轮的现代化浪潮。以蒸汽机为主要代表的动力革命和以内燃机为主要代表的能源革命,带领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同农业经济时代相比,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数字革命带领人类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遵循数字文明时代下的数字思维。
1.2.2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世界共性和本国特色的统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要领域系统变化的概括与凝练[3],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充分用好人类共同的智慧结晶,又要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有的世界现代化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欧美模式、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现代化的苏联模式随着苏联解体而宣告失败;欧美模式是世界现代化理论的起源,但其现代化进程充满暴力和血腥,主要凭借殖民掠夺和残酷剥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在借鉴吸收西方现代化文明智慧的基础上,果断摒弃欧美以邻为壑的现代化模式,实现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交相辉映。
1.2.3 数字经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
我国在综合国力、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等领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充分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方案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通过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融合,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衔接。
2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机遇
2.1 数字经济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奇迹,为新征程、新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发展数字经济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关键考量夯实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数字经济在其中充当日益显著的重要角色。
2.1.1 数字经济特征优势显然
数字经济是新的技术—经济范式,衍生发展出数字经济最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平台经济。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典型代表,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特征。数字经济的规模经济特征表现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支持下,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载体,以现代信息网络为媒介,生产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均出现递减趋势,从而驱动实体经济体系重构和范式迁移,提升经济发展整体效能。数字经济的范围经济特征指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通过对数字化知识和信息的处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长尾效应”得到有效克服,能够显著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实现高水平供需动态均衡。
满足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两大前提:一是硬件通用性,使不断迭代的软件摆脱束缚,应对各种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而实现多边市场。二是服务可编程,让利用率高的硬件趋于统一,利用率越来越高,进而实现网络的正外部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IPv6活跃用户数达7.28亿,5G基站总数达231万个,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已达35.28亿户,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8.45亿户。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支撑,万物互联基础不断压实。
2.1.2 数字经济发展成绩斐然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叠加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数字经济仍然延续蓬勃发展态势。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由2005年2.6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占GDP份额由2005年14.2%上升到2021年的39.8%,数字经济成为稳增长的强大力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地位更加稳固。图1为2015—2021年我国GDP增速、数字经济增速和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由图1可知,数字经济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占GDP比重稳步上升,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动力。
狭义数字经济统计包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方面,确定了数字经济的基本范畴。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为产业数字化提供前提和基本支撑,属数字技术端;产业数字化是数字产业化的应用体现,属数字应用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繁荣发展会进一步激发数字产业化的发展底蕴,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图2是2015—2021年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产值及其内部结构数据变化趋势。由图2可知,数字产业化发展正经历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产值由2015年的4.7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4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由2015年的25.7%下降到2021年的18.3%。产业数字化产值由2015年的13.82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7.2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由2015年的74.3%上升到2021年的81.7%,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
2.2 数字经济契合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维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用九句话科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化应用,中国式现代化出现新特征,数字经济发展愈来愈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2.2.1 数字经济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实现路径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领导力量角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实现路径角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取得中国式现代化的胜利。数据大爆炸背景下,党领导国家治理不但要主动适应数字要素的执政环境和执政基础而实行集约式变革,而且应借助数字技术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2.2.2 数字经济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布局和实践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方面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数字经濟赋予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进程中产业发展动力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运用数字技术、数字科技的发展显著提高生产效率。(1)政治建设方面,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启了数智协商民主的特有形式,全方位拓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传导渠道、参与空间和治理效度。(2)文化建设方面,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鸿沟初见苗头,要不断通过提高全社会的数字素养,弥合接入型、使用型、知识性数字鸿沟,提升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3)社会建设方面,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共同富裕程度[4],显著促进了共同富裕。(4)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数字技术等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赋予数据这种生产要素新的内涵和特征,突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绿色性。
2.2.3 数字经济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同胸怀和全球责任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数字经济既是经济发展、财富增长的新引擎,又是一股冲击社会结构、世界格局甚至是人类文明的新洪流[5]。基于数据、算法、平台的经济技术特征,带来的是数据化、普惠化、平台化的社会影响特征。数字经济给人类带来财富增长和福利改善的同时,必须警惕数据垄断、算法权力、平台异化给人类文明带来的风险挑战。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中国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治理。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资本至上逻辑的道路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始终遵循人民至上逻辑,打破“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积极参与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弥合数字鸿沟,以高度责任感促成全球数字经济倡议,创造了人类现代文明新形态,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2.3 数字经济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竞争优势
人类进入数字时代以来,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推动构筑中国式现代化竞争新优势,数字竞争力就是数字经济时代塑造新型国际关系和国际体系的核心力量[6],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2.3.1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构筑竞争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基本处于慢跑和跟跑阶段,充分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成果和经验。数字经济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将处于并跑和领跑阶段,经济发展底气和优势凸显。当前,世界各国纷纷布局数字经济,积极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47个主要经济体数字经济规模为38.1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45%,中国数字经济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爆发空间。数字产业化规模为5.7万亿美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5%,占GDP比重为6.8%;产业数字化规模32.4万亿美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5%,占GDP比重为38.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内部结构数据与国际基本接轨。
2.3.2 中国数字经济治理展现大国担当
中国式现代化要为世界推动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彰显中国智慧,要求中国在数字时代条件下,展现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当今,世界数字经济版图呈现中美欧三足鼎立态势。从规模来看,2021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蝉联世界第一,达15.3万美元,中国稳居世界第二,规模达7.1万美元。美国数字经济发展依托数字技术原创和全球市场高地,欧洲数字经济圈以德国工业4.0为代表发展融合性数字经济,而依托中国数字经济应用创新高地,数字经济新商业模式涌现,努力弥合数字鸿沟,成功克服各领域的“长尾效应”。
世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全球政治、经济与社会秩序出现明显混乱,全球数字治理面临现实困境。中国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数字大国,果断参与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高度责任感促成区域性数字合作框架,以中国智慧为全球数字治理突破僵局指明方向。
3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
3.1 数据价值化:夯实战略底座,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基础设施
算力是数字经济的生产力,数据是数字经济的生产资料。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将数据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并列,凸显数据价值化,要求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数据已成为信息科技革命与数字应用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事关夯实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底座,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基础设施[7]。
3.1.1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实现数据价值增值
数据价值增值过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的螺旋式上升,即数据资源化、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资本化。数据资源化要求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资源化从人工采集到自动标注;数据资产化带来的数据权属确定、数据资产定价和数据交易流通,要求加强数据法律法规等制度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数据资产化、法治化;数据资本化是数据价值化实现了质的飞跃,数据信贷融资和数据证券化是资本的逐利本性不断挑战数据的社会属性,要求加强安全监管与风险风控体系等安全型基础设施建设。
3.1.2 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平台,实现数据融合共享
数据平台的广泛关联和运行形成了全新的社会运行机制,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要求加快信息网络系统和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共同夯实数字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基石。推进数字基础设施高效联通,有效打破信息界限、知识界限、产业界限、空间界限,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大动脉”,实现数字基础设施共建、数据资源共享。
3.2 数字产业化:深化创新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最优路径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第一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體化部署,明确科技创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数字产业化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导目标,是推进中国式科技现代化的战略支点。《“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要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即数字产业化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8%增加到2025年的10%,数字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3.2.1 构建多元包容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迅速,但在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仍然面临“卡脖子”问题[8],在操作系统、基础算法、工业软件、高端芯片、基础材料等领域,技术研发和工艺制造受制于人的问题较为突出。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建设数字中国,引导政府、企业、公民各方参与多元包容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举国科技攻关体制,加大基础研究投入,重视数字科技人才自主培养,健全产学研一体化融合机制,加大风险资本对数字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3.2.2 培育竞争有序的数字产业集群体系
根据国家统计局印发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国必须以投资引导和市场拉动的方式加快数字产业的全产业链建设,在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细分领域推动数字产业协同发展。数字产业的复杂性和技术密集性蕴含多种风险,必须合力推动数字产业集群发展的供应链、产业链和区域合作机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3.3 产业数字化:优化万物互联,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神经网络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化效率提高的统称,目标是万物互联。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实体经济的数智化,主要涉及一些由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概念和新范畴[9],进而实现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的共享性和万物互联要求实现从工业经济思维向数字经济思维的转变,引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工具革命和人类基于数字知识和信息的决策革命,数实共生成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神经网络的关键举措。
3.3.1 数实共生促进传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巩固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本质
从国家层面来看,数实共生推动數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推进高质量发展。从产业层面来看,数实共生要求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中国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阻碍中国式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因素,必须着重解决“不敢转”“不能转”“不愿转”“不便转”等难题。从用户层面来看,数实共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数字化理念的真实体现,数字技术和数字化生产方式形成的数字经济能最大程度地发现生产和消费的匹配,实现中国式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3.3.2 万物互联形成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全貌,奠定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性
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我国产业数字化表现出强劲韧性和强大潜力,战略基点就是万物互联的消费互联网优势。消费互联网带来消费者决策体系重构,客户群体需求从碎片化到粉尘级,消费新场景无处不在,新产品拉动新客户迸发增长动力,新运营不断实现内容和互动的新连接。平台经济和平台组织代表的消费互联网特征以人民为中心,帮助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倒逼中国数字经济补齐工业互联网端的短板,经济活动需求端和供给端不断趋于一致,实现中国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3.4 数字化治理:涵养数字文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生态密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数字时代,国家治理不但需要主动适应数字技术的新诉求而实行内涵式变革,而且应借助数字技术全面提升其现代化水平[10]。我国数字化治理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用数字技术治理到对数字技术治理,再到构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的剧烈变革。数字经济驱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变革必然促进政府运作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高,同时促使中国自觉承担“为人类谋大同”的历史使命。
3.4.1 规范数字伦理,解锁中国式现代化成功密码
数字信息化时代,数字经济赋予冷冰冰的数据以更多的财富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时由于数字资本的价值增值目标,数字伦理遭遇严峻挑战。资本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带来的网络暴力、行业垄断、公民隐私、数字鸿沟等领域呼吁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数字监管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是正确理解和规范数字伦理、成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秘诀。
3.4.2 部署数字中国,完善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体系
当前,我国基本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数字经济战略体系。以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为统领,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经济顶层战略规划体系持续完善,行业与地方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战略落地,我国数字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3.4.3 拥抱数字时代,扩大中国式现代化国际影响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强化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了人类利益共同体,数字经济成为各国顶层设计。同时,数字经济加剧了全球化中的经济失衡,发达国家和高收入国家数字经济领先优势明显,个别发达国家操纵关键数字技术,不断扩大数字鸿沟。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数字治理包容发展共同体,促进全球数字治理的平等化、均衡化发展。
参考文献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8: 210.
孙涛.深刻认识数字经济浪潮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基于马克思科技观视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12): 178-180.
任保平,迟克涵.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J].改革,2023(1):18-30.
周升起,吴欢欢.数字经济助推共同富裕: 作用与机制研究[J].调研世界,2023(2):23-32.
董慧.数字经济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哲学思考与中国智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79-87.
余南平,冯俊锋.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国际竞争[J].现代国际关系,2022(1):35-43.
任保平.以数字经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新引擎[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3):40-45.
李三希,武玙璠,李嘉琦.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 时代意义、机遇挑战与路径探索[J].经济评论,2023(2): 3-14.
洪银兴,任保平.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涵和途径[J].中国工业经济,2023(2):5-16.
尹振涛,徐秀军.数字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理论逻辑、现实向度与中国方案[J].政治学研究,2021(4):143-15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