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某水库枢纽工程大坝填筑施工技术分析
2023-08-23郑鼎雄刘田珂
郑鼎雄,孙 彪,刘田珂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脱贫攻坚的号召,贵州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项目,为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减少水涝灾害,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因此,随着水库工程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水库大坝填筑施工中,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控制项目投资成本,确保各项材料的充分利用,缩短工程建设工期,尽快使水库实现经济效益[1-2]。所以,在大坝建设中需要对当地条件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大坝填筑施工的关键点,制定合理、可行的大坝填筑施工技术方案,才能从多领域、多角度提升水库工程大坝的施工质量,推动我国水利工程规范化发展[3]。本文以贵州某水库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为例,对其大坝填筑技术进行分析。
1 工程基本概况
贵州某水库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苗族自治州,河流为红水河一级左支流桑郎河,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正常蓄水位799.0m,正常蓄水位库容为1141万m3,总库容为1205万m3。该工程为Ⅲ等中型工程,工程任务为防洪、供水、灌溉,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年供水量1045万m3,灌溉供水量69万m3,电站装机容量2×27MW,多年平均发电量1620万kw·h。
该水库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91.5m,坝顶高程801.50m,坝轴线长度258.66m,坝顶宽度10.0m,大坝上游面板坡比为1∶1.4,下游综合坝坡1∶1.692。坝体填筑总量为172.14万m3,包括上游面板铺盖料18.01万m3、特殊垫层料7.86万m3、挤压边墙0.66万m3,过渡料10.02万m3、(主、次)堆石料134.36万m3和坝后干砌石护坡料0.94万m3。
由建设合同工期可知,原计划大坝填筑封顶时间为2023年4月29日、大坝上游铺盖施工时间节点为2024年4月28日。实际上,通过参建单位的合理组织和精诚合作,现场施工建设进度大大提前,2022年4月15日主堆区填筑到安全度汛749.0m高程,具备了安全度汛条件,2022年8月28日填筑到坝顶高程800.5m,提前原定合同工期8个月完成大坝封顶。大坝主要施工进度计划见表1。
表1 大坝填筑主要施工进度计划
2 大坝填筑施工规划
2.1 大坝分区分期填筑规划
根据该水库设计防洪度汛文件和施工组织,大坝填筑将分区分期进行。坝体分区自上游至下游依次分为黏土铺盖区1A、石渣铺盖区1B、粉煤灰铺盖1C、垫层区2A、特殊垫层区2B、过渡区3A、主堆石区3B、次堆石区3C、下游干砌石护坡P区[4]。大坝填筑分4期进行,分别为Ⅰ期:2022.01.01~01.20;Ⅱ期:2022.01.21~04.15;Ⅲ期:2022.04.16~08.28;Ⅳ期:2023.09.01~10.31。大坝分期填筑进度计划如图1所示。
图1 大坝分期填筑进度计划图
2.2 大坝填筑施工准备规划
2.2.1施工道路
大坝填筑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以左、右岸进基坑道路以及坝后公路为主线,新修建两条右岸料场至坝区的运料公路。
2.2.2填筑料加水
结合本工程施工道路布置特点,为防止水流破坏路面,使车辆行走困难及打滑造成交通事故,上坝料加水采用坝外加水和坝面洒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坝外加水拟在料场附近,运输车辆经加水站加水后再运料上坝,上坝料在碾压前进行坝面洒水,施工过程中按坝外加水70%,坝面洒水30%。
2.2.3主要施工设备
本工程坝体填筑最高强度为21万m3/月,最低强度(盖重)为9万m3/月,前期某时段施工强度达到1万m3/天。前期施工强度大,后期施工强度小,前期配置的设备较多,度汛后减少。施工时投入30辆25t自卸汽车作为大坝填料运输,坝料挖装投入9台1.3~1.88m3反铲挖掘机,坝面平料投入2台推土机SD32推平堆石料,1台B160C推土机推平垫层料和过渡料,投入3台26t自行式振动碾进行大坝填筑碾压,液压振动平板夯及冲击式振动夯进行边角特殊部位碾压,垫层料挤压边墙投入1台BJY-40挤压机进行施工。
2.3 料源规划
石料场位于坝址下游河湾地块右岸,距离坝址约240m。大坝填筑过渡料、主堆石料、次堆石料和干砌石护坡料共151.31万m3需从石料场开采,换算成自然方量为115.31万m3,其中石方填筑和过渡料填筑量142.5万m3,垫层料、特殊垫层料、挤压边墙填筑量8.62万m3,石料场的规划有用料储量为自然方量180.4万m3,考虑从料场开采的石料取实际用料的1.5倍,则需要开采自然方量173.25万m3,料场有用料储量180.4万m3满足实际开采需求。
3 大坝填筑施工
3.1 填筑施工参数
在大坝填筑施工中,为保障施工质量,满足大坝填筑施工技术要求,应明确土方填筑碾压施工技术中的关键参数[5]。因此,在大坝开始填筑之前,需要对坝体各分区填筑料进行现场碾压试验,一方面是核实坝体填筑材料设计填筑标准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确定现有的压实机械达到设计填筑标准的压实方法,包括沉降量、铺料厚度、碾压遍数、干密度、孔隙率及洒水量等各项碾压参数[6]。
根据现场碾压试验,得出大坝填筑施工参数见表2。
表2 大坝填筑施工参数
3.2 大坝填筑单元划分
坝体从上游至下游的最大底宽约283.46m,坝轴线长258.66m,为了使大坝填筑各个工序尽量连续施工,填筑时将施工工作面划分成若干个单元,形成独立的施工区域,实现流水作业施工模式[7],提高坝面上各类施工机械的使用效率。
根据大坝填筑分期分区填筑规划,大坝各期填筑依据填筑坝料划分为A、B、C区,干砌石护坡独立划分为P区,各分区内再根据不同施工条件划分成多个施工单元,单元面积由现场施工情况进行确定。各分区单元独立施工,单元循环遵循一个单元在填筑,另一个单元在洒水碾压,第三个单元再验收,以此循环往复,紧密衔接,确保施工进度。
3.3 测量控制
在填筑施工中,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测量控制精度一般采取三级[8]。按照设计要求,在基面验收合格之后,测量确定各填筑区的交界线,撒石灰线进行标识,两岸岩坡上标写高程和桩号,垫层与过渡层交界线,过渡层与主堆石区交界线,每层上升均要进行测量放样,主次交界线、下游边线可放宽到二至三层再进行测量放样。
3.4 坝体填筑单元施工程序
坝面填筑作业顺序采用“先粗后细”法,即主堆石区→过渡层区→垫层区,结合大坝填筑单元的划分,画出坝体填筑单元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坝体填筑单元施工工艺流程图
3.5 大坝填筑施工技术及方法
3.5.1主、次堆石料填筑
(1)填筑料:主堆石区料、次堆石区采用料场砂岩经爆破而成,颗粒级配要求Dmax≤700mm,D<5mm含量为5%~20%,D<0.075mm含量≤5%。
(2)填筑料铺摊:进占法铺料,采用80cm(压实厚度)一层填筑施工,松铺系数1.1,松铺厚度不超过90cm,予以严格控制,利用定点测量方式或移动式标杆解决超厚问题,对刚摊铺的石料进行初步静碾封闭。
(3)坝内洒水:在坝内卸料,平料碾压过程加水,加水量根据施工参数为10%。
(4)碾压:碾压应沿着坝轴线进行,采取静碾2遍+振动碾压8遍,为了防止不出现漏碾或超碾,用白石灰划线分区碾压,每区长度大于30m。当相邻两段交接带碾压时,其碾迹应相互搭接,垂直碾压方向(横缝)搭接宽度不小于0.3~0.5m,顺碾压方向(纵缝)搭接宽度不小于1.0~1.5m,且主堆区分段施工的横向接头采用不小于1∶3的斜坡搭接。
3.5.2过渡料填筑
(1)填筑料:过渡区料采用料场砂岩经爆破而成,颗粒级配要求Dmax≤300mm,D<5mm含量为20%~30%,D<0.075mm含量≤5%。
(2)填筑料铺摊:后退法铺料,采用40cm(压实厚度)一层填筑施工,松铺系数1.1,松铺厚度不超过45cm,予以严格控制,并且过渡料不得侵占垫层料的位置。
(3)坝内洒水:在坝内卸料,平料碾压过程加水,加水量根据施工参数为10%。
(4)碾压:碾压应沿着坝轴线进行,采取静碾2遍+振动碾压8遍,振动碾在振动滚筒宽度的同一碾压带上进退错距碾压。
3.5.3垫层料填筑
(1)填筑料:垫层料采用砂石料场砂岩经砂石料破碎系统而成,颗粒级配要求Dmax≤80mm,D<5mm含量为30%~50%,D<0.075mm含量4%~8%。
(2)填筑料铺摊:后退法铺料,采用40cm(压实厚度)一层填筑施工,松铺系数1.1,松铺厚度不超过45cm,予以严格控制,并且垫层料不得侵占特殊垫层料的位置。
(3)坝内洒水:在坝内卸料,平料碾压过程加水,加水量根据施工参数为15%。
(4)碾压:碾压应沿着坝轴线进行,采取静碾2遍+振动碾压8遍。
3.5.4特殊垫层料填筑
(1)填筑料:特殊垫层料采用砂石料场砂岩经砂石料破碎系统而成,颗粒级配要求Dmax≤40mm,无超径,D<5mm含量为35%~50%,D<0.075mm含量4%~8%。
(2)填筑料铺摊:后退法铺料,然后用挖掘机整平,特殊垫层料铺填厚度平均值为20cm。
(3)坝内洒水:加水量根据施工参数为15%。
(4)碾压:夯击10遍。
4 大坝填筑质量控制
4.1 质量管理
为切实保证大坝填筑质量,建立完善的大坝填筑质量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由业主、监理和总承包单位各参建方相关人员组成,严格执行大坝填筑质量的保证制度与措施,开工前召开技术交底会,施工期间每周召开质量周会、质量总结专题会以及执行“三检制”制度。同时,按照设计文件要求,监理单位平行检测和业主单位第三方检测确保满足要求检测频次,形成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通过设置专职质量检测机构,配备专职质量检测人员,建设完善的质量检测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100%”。
4.2 质量检测
在大坝填筑过程中,严格按照《大坝填筑专项方案》、GBT 50123—201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和SL 345—2007《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的规范要求加强对坝体填筑的质量检测,主要检测工程部位有特殊垫层区、垫层区、过渡区和主堆石区,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干密度、孔隙率、D<5mm颗粒含量、D<0.075mm颗粒含量[9]。
从大坝开始填筑到大坝封顶,每一个填筑施工单元都按照要求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都满足设计要求,由于检测数据较多,本文主要选取4个部位的某一段填筑高程的检测结果数据进行分析。
4.2.1特殊垫层区
特殊垫层实验部位位于EL712.15m~EL715.55m高程,一次铺料厚度为20cm,一共做十五次质量检测实验。根据现场实验检测报告可知,特殊垫层区D<5mm颗粒含量在36.6%~47%,D<0.075mm颗粒含量在4.2%~6.1%,干密度在2.22(g/cm3)~2.25(g/cm3),孔隙率在16.7%~17.8%,均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整理实验数据,画出特殊垫层区D<5mm、D<0.075mm、干密度和孔隙率的在不同实验部位的实验结果如图3—4所示。
图3 D<5mm和D<0.075mm实验结果图
图4 孔隙率与干密度实验结果图
4.2.2垫层区
垫层区实验部位位于EL711.75m~EL714.55m高程,一次铺料厚度为40cm,一共做8次质量检测实验。根据现场实验检测报告可知,特殊垫层区D<5mm颗粒含量在40.6%~45.2%,D<0.075mm颗粒含量在4.6%~5.7%,干密度在2.22(g/cm3)~2.24(g/cm3),孔隙率在17%~17.8%,均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垫层区D<5mm、D<0.075mm、干密度和孔隙率的在不同实验部位的实验结果如图5—6所示。
图5 D<5mm和D<0.075mm实验结果图
图6 孔隙率与干密度实验结果图
4.2.3过渡区
过渡区实验部位位于EL730.6m~EL738.2m高程,一次铺料厚度为40cm,一共做16次质量检测实验。根据现场实验检测报告可知,特殊垫层区D<5mm颗粒含量在21.8%~26.5%,D<0.075mm颗粒含量在1%~2.8%,干密度在2.19~2.23(g/cm3),孔隙率在17.4%~18.9%,均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垫层区D<5mm、D<0.075mm、干密度和孔隙率的在不同实验部位的实验结果如图7—8所示。
图7 D<5mm和D<0.075mm实验结果图
图8 孔隙率与干密度实验结果图
4.2.4主次堆石区
主次堆石区实验部位位于EL730.4m~EL737.6m高程,一次铺料厚度为80cm,一共做9次质量检测实验。根据现场实验检测报告可知,特殊垫层区D<5mm颗粒含量在7.2%~10.9%,D<0.075mm颗粒含量在0.5%~1.1%,干密度在2.15~2.17(g/cm3),孔隙率在19.6%~20.4%,均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整理实验数据,画出垫层区D<5mm、D<0.075mm、干密度和孔隙率在不同实验部位的实验结果如图9—10所示。
图9 D<5mm和D<0.075mm实验结果图
图10 孔隙率与干密度实验结果图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干密度和孔隙率检测具有实证性的特点,为了更具有说服力,每层每种坝料均进行检测[10],检测结果表明大坝填筑质量可靠,达到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填筑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5 结语
本文分析的坝体填筑施工技术已在该水库工程中成功应用,且相较计划工期提前8个月完成大坝填筑,结合对连续6个月的坝体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大坝沉降趋于稳定、收敛,满足混凝土面板施工的要求,充分验证了坝体填筑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同类型相似工程建设具有指导、借鉴意义。但也有考虑欠妥之处,坝体填筑过程中,为了形成度汛临时断面,主堆石区与次堆石区未能整体同步填筑、碾压,后坝坡干砌石也略滞后于坝体填筑碾压,存在局部沉降观测值反复变化,对大坝沉降监测数据造成了影响。因此,通过本文的分析与归纳,可以供其他学者对面板堆石坝填筑技术展开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