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舞蹈的灵魂
2023-08-23张雯雯
张雯雯
近年来,乘着多媒体的发展之风,国际标准舞(Ballroom Dance)日漸走进人们的生活,国际标准舞教育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国际标准舞包含风格迥异的十支舞蹈,有着充满民族风韵的舞蹈节奏,是一种集社交、娱乐、养生、满足自我实现等功能为一体的运动形式,深受中老年人群的喜爱。其中,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这种肢体语言反射在人心中的正是音乐,共鸣着生命的节奏。因此,把握音乐形象与舞蹈形象的统一,关键在于音乐节奏的训练。
国际标准舞的呈现齐聚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刺激,以风格性的肢体语言和音乐引起观众共鸣。舞者通过自身高超的技艺诠释音乐节奏的长短、快慢、强弱,根据音乐旋律进行二度创作,表达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赋予舞蹈独一无二的生命力。国际标准舞是极具生命张力的舞蹈,舞者对于音乐节奏和肢体语言的掌控,是展现国际标准舞生命张力的关键。
竞技性的国际标准舞包括两组舞蹈,一组为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和快步,另一组为拉丁舞的恰恰恰、伦巴、桑巴、斗牛舞和牛仔舞。十种舞蹈在音乐节奏上均有明确的规定,正是这些明确的音乐节奏规定了舞蹈动作节奏的准确性,并使之产生相应的风格。
准确掌握音乐节奏有助于提升舞蹈的表现力,统一舞蹈风格与音乐风格。音乐节奏的输入激活了音乐和运动相关脑区的活动,通过肌肉运动产生动作节奏,并使之与音乐节奏相吻合。由此可见,音乐节奏训练对于提高肌肉运动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在国际标准舞的教学活动中,音乐节奏训练的地位日趋上升,多所专业院校设有基础乐理知识课程,专业课授课日常也涵盖了音乐节奏的训练。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训练身体的灵敏度和对肌肉的控制力,给予舞蹈动作本身不同的诠释,辅之不同舞者对于音乐旋律的各异感受和表现,舞蹈动作便有了千差万别的风格,舞蹈也便有了生命力。
在中老年国际标准舞教学活动中,音乐节奏训练的主要形式——教师示范固定节奏和套路,由学习者硬性记忆——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使音乐节奏成为僵化的节奏口令,只是记忆舞蹈动作的一种方式。长期依靠这种训练方式容易使中老年学习者失去学习舞蹈的兴趣、割裂他们的知识结构,音乐与舞蹈也将分道扬镳。这恰恰说明在我国中老年国际标准舞的教学中,音乐节奏训练仍缺乏逻辑性、科学性、严谨性。
从中老年学习者喜爱的音乐入手进行音乐节奏训练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我国的中老年学习者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或者古典风格的音乐更感兴趣,鼓点强、节奏平稳、易懂的老歌是我国大多数中老年人喜爱的舞蹈音乐。通过引导中老年学习者聆听、感受喜爱的音乐旋律,发挥想象力,理解音乐的主旨和节奏,再融入舞蹈动作和感受,便能使学习者很快地掌握舞蹈。
国际标准舞是一门艺术,其流动的力量、身体的美感、身心的愉悦,令舞伴、观众及舞者本人享受其中。在展示国际标准舞组合的过程中,强调的是表演者上身的表现力以及角色的代入感,用音乐和角色引导学习者的表演和情绪,让学习者在表演标准舞的过程中享受到美,在学习舞蹈之余给予其美的感受和体验。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习者的舞蹈美感,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节奏训练之于中老年国际标准舞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音乐节奏训练有助于中老年学习者提升肌肉控制能力和身体感知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教授相同动作的多样节奏变化,来训练中老年学习者的肢体协调性、控制力和感知力。相较于传统的固定节奏型的训练,多样化的节奏更能刺激肌肉,提高运动的灵敏度、耐力与控制力,从而也能更好地诠释舞蹈动作的风格性。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变换舞曲,让中老年学习者接触多样的音乐节奏,在音乐里提升肌肉控制能力和身体感知能力。
其次,音乐节奏训练有助于中老年学习者提升艺术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国际标准舞涵盖十种风格迥异的舞蹈,其音乐风格也不尽相同。在进行节奏训练时,融入音乐风格的感受练习,可以有效提升中老年学习者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比如婉转大方的华尔兹,其音乐风格通常表现出平滑、悠扬、跌宕起伏的特征,中老年学习者可以结合音乐风格,展现大气华贵的舞蹈姿态和磅礴气势;再如探戈舞,音乐风格干净利落、铿锵有力,有明显的节奏切分,中老年学习者在表演时可以将其与豪放潇洒、顿挫有力的舞蹈风格有机结合。
不仅如此,音乐节奏训练还有助于培养中老年学习者的审美能力。音乐和舞蹈的审美,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内涵。音乐节奏训练通过潜移默化的知识浸润和自主练习,提升中老年学习者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导中老年学习者聆听、感受喜爱的音乐旋律,积极培养他们感受音乐以及通过肢体语言表达所感、所悟的能力;通过定期更换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中老年学习者涉猎的音乐风格范围,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其音乐鉴赏能力和舞蹈审美能力。在和乐而舞之时,感受自身的情感抒发以及来自视听觉综合的艺术美,获得美的满足。
除此之外,音乐节奏训练有助于培养中老年学习者的节奏感。节奏感的日趋提升是日常音乐节奏训练的必然结果,中老年学习者节奏感的培养与听赏音乐、练习舞蹈节奏等密不可分。舞蹈动作的练习必然会牵扯到音乐节奏的配合练习,掌握不同节奏型的表现和对肌肉的准确控制都是练习节奏感的必经之路。熟能生巧,经过反复练习,节奏感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
相较于专业院校以及国外国际标准舞的教学,音乐节奏训练在中老年国际标准舞教学领域的运用仍處于混沌阶段。大部分社区大学的音乐节奏训练仍存在硬性灌输的现象,将音乐放置于服务记忆舞蹈动作的位置,与舞蹈割裂开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音乐节奏训练方式缺乏创新。国内社区大学国际标准舞课堂在音乐节奏训练方面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即教师教授固定的组合、节奏让学习者记忆,再搭配固定的音乐舞蹈。这种单一且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很容易禁锢中老年学习者的音乐创造力和感受力,进而遏制其肢体可能性的进一步发展,甚至消磨其学习的积极性。灌输式的音乐节奏训练于舞蹈学习而言是个灾难,既不利于中老年学习者对于多样化音乐节奏的积极处理,也不利于其舞蹈技术和表现力的提高。音乐之于舞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音乐与舞蹈割裂开来的教学方法势必要进行革新。
二是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是音乐节奏训练的重要部分,我国大多数社区大学都没有针对国际标准舞学习者开设的课程。这会造成中老年学习者毫无系统地摄入音乐知识,难以理解专业音乐风格和进行音乐节奏处理,进而无法很好地推进音乐节奏训练在国际标准舞教学中的应用。舞蹈的风格离不开音乐的风格,音乐风格和音乐节奏的关系对于舞蹈风格的呈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法理解和演绎音乐风格会使舞蹈表演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节奏训练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三是教师缺乏良好的音乐素养。社区大学的国际标准舞教师大多数是由当地业余机构的老师任教,科班出身的老师占极少数。他们往往侧重于舞蹈技术和动作节奏的讲解,对于如何理解音乐、理解音乐节奏及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不会涉及。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自身的音乐素养不够,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过音乐理论相关知识(国内音乐节奏训练还未真正从根本上进行,存在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另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不会音乐节奏的理论讲解。面对日趋庞大的中老年国际标准舞爱好者团体和他们日益增长的舞蹈水平提高的需求,具有全面专业素养的人才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音乐节奏训练之于国际标准舞教学的积极意义是促使其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实践这一训练。
近年来,行业内的顶尖舞者开始重视音乐之于舞蹈训练的重要性,他们的成功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宝贵经验。相信在众多国际标准舞专家学者的帮助下,音乐节奏训练会渐成体系,从而完善我国国际标准舞的教学体系建设。